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

顶着国小身份的华小 三民学校孤立无援!



2016/05/31 (沙捞越) 诗华日报/南砂

特别报导:叶珠英


教室陈旧了,需要翻新,但谁来帮忙?
到底是华小还是国小,谁来关心身份尴尬的三民学校?
当年注册为国民小学(Sekolah Kerajaan)身份的该校,后来改为国民型华文小学(SJK C)的地位,虽然是唯一一间拥有学生宿舍的华小,但其身份却十分尴尬。
成立当初,因为注册在SK之下,由开始到现在,并没有董事部的成立,只有家教协会,所以不适于成为诗巫华小董联会的成员学校。
但在向教育部申请拨款方面时,因其在教育部纪录的学校档案,它的身份是华小身份,所以跟其他华小命运一样,在申请拨款时,往往也申请不到,或石沉大海。
最遗憾的是,包括在申请政府拨款方面也一样面对困难,SJKC的申请很少被考虑。
三民学校的水槽已经坏了,需要去更新。
三民学校的水槽已经坏了,需要去更新。
既不被华小董联会承认为华小,却在政府眼中是SJKC地位的学校,使三民小学之前向教育部要求拨款维修损坏的硬体设备上,始终没有下文。

最新上任的校长黄巧仙在家教协会执委会新旧交替时找上了本届大选中中选为都东州议席的拿督张泰卿及郭金斌等人为家教协会的顾问,于不久前才拿到一笔小型发展金来应急。
教师办公室的木门已被白蚁侵蚀!
教师办公室的木门已被白蚁侵蚀!



于目前该校急需要维修的设备包括校舍的水槽、受白蚂蚁侵蚀的部份建筑物,幼儿园的课室地上欲铺地砖、六间课室的黑板计划要更新,换上白板以及失修的厕所,因排水系统的欠佳,污水四溢,臭气冲天。

因申请拨款困难,该校希望三民的老校友们能伸出援手,以协助该校能完成上述的建设和维修工作。
半砖的简陋校舍,还是几十年前建起来的。
半砖的简陋校舍,还是几十年前建起来的。

学校力争上游

三民目前有29位教职员,六个年级和两班幼儿班,学生人数为141位,其中寄宿生有21位。
尽管该校也面对土著生占多数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华语的书写和识字方面有问题,但校方还是鼓励学生们多讲华语,少讲方言以提升华语的掌握。
目前一些学校建筑物已受白蚂蚁的侵蚀,厕所失修,破旧的篱笆,校舍的电线也需要更换,还有班上的一些基本设施都需要添加或维修,这些问题急需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协助与解决。
三民学校的水槽已经坏了,需要去更新。
三民学校的学生,跟其他乡区学校一样,也面临土者学占多数的问题。

校长黄巧仙十分非常感谢家协顾问拿督张泰卿州议员的赞助以维修水槽,厕所和其他急需维修的设施。

为了寻求协助,校方也将设立一个网页,提供些有关学校的进展和动态讯息,希望三民学校的校友们可以通过此平台来了解母校的发展近况, 也希望校友们能多多支持母校,只因该校面临申请拨款困难的问题。

三民学校简史

座落在诗巫乌也路16哩的该校,创立于1968年,至今已有46年历史了。
在该校未成立前,乌也路一带家长们必须大老远把子女送到遥远的市区小学就读,因此十分不便,乡民们经过商议,就有意在乌也路地品设立一间小学,方便当地孩子去读书。
于是在张挺昌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建校委员会,较后他们在乌也路16哩买下一块3依甲的土地,以便用来建立拟议中的学校,后来建委会把这间小学名为三民小学。
接着,建委会呈上申请书向教育部申请注册。
19671110日,有关设立三民小学的申请书得到砂州教育司的批淮注册,乡民们在建校委员会的带领下,以自动方法建立一间临时校舍,以供学童上学。
1968年正月1日,三民小学开课了,那时只开放两班,学生人数有50名,赖华光担任第一任的校长。
1974年,乡村议会正式接管三民小学,三民小学也改为三民政府小学,迄今,它还是乌也路一带唯一的一间华文小学。
该校自1968年创立以来,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1986年学生人数突破300人,教员也从2位增加到11位,由学生不断增加,课室不够应用。
1975年,诗巫乡村议会建造了两座共6间的课室,来取代原有的一座临时校舍,以容纳不断增加的学生就读。
由于好多学生是从遥远的地方来上学,因此在1982年,教育部当局在学校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宿舍给远地来的学生住宿。
另外,教育部当时还建了一间厨房,一座两单位的教员宿舍和一个游乐场。
1987年,拿督阿玛黄顺开医生资助8000令吉作为建筑学校篱笆用途,1994年,在已故拿督刘会干与本固鲁朱祥田的资助下,学校才拥有一座新的篮球场。
此外该校也拥有一座英式篮球场和一座足球场。
1998年起,该校开始升为A型小学。

(诗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