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

恒毅华小迁校申请获批 预计新校2027年竣工

2025/07/23  《光华网》

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迁校申请获批,预计新校将在2027年竣工。

恒毅华小。

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迁小申请获批,预计新校将在2027年竣工。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今日(23日)宣布,教育部长已经在625日批准恒毅华小及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的迁小批准。

他说,恒毅华小已在2018年获得槟州政府批准峇六拜一片3.55英亩,与恒毅华中分校毗邻的土地作为新校址。

他补充,恒毅华小在2024131日向教育部提出迁小申请,过程中两次被要求提呈支持文件,最终在2025625日获教育部长批准迁校。

他说,目前恒毅华小旧址只有3812平方尺大小,可用的课室只有6间,学生则有152人。

“恒毅华小将迁至峇六拜的新校址,而在该区的5公里内的两所华小包括中山华小及崇正华小今年的学生人数,分别是458人及2049人,其中崇正华小更是上下午班。”

“加上当地有新的住宅,因此相信该地有华小的需求。”

针对昔加末中央华小,黄家和表示,该校占地只有0.64英亩,学生人数只有4位。

他说,中央华小是在去年11月向教育部提出迁校申请,并在短短8个月内,就于今年625日获得批准。

“中央华小将迁至新山Ekoflora花园 ,占地6英亩,比原本的校地大了10倍。”

他指出,距离新校址15公里内有3所华小,包括宽柔5校、班兰华小及柔佛再也华小,它们目前的学生人数分别是3571人、2633人及2015人。

他有信心,中央华小迁至新山以后,能够舒缓当地的华小拥挤情况。

黄家和指出,这两所学校的新校舍都会设有36间课室,预计可容纳10801260位学生。

他表示,中央华小及恒毅华小的迁校经费预计为1500万令吉及2000万令吉,而这笔费用将分别由两家企业承担,作为相关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他说,虽然中央华小从昔加末搬迁到新山,而恒毅华小的新校址则与旧址有17公里的距离,但学校搬迁已经得到家长的同意。

今日出席记者会的学校代表包括恒毅华小董事长丹斯里拿督黄继樑、副董事长拿督骆荣伟、总务拿督吴文宝校长、财政拿督盛秀莲、校长李倩照;中央华小董事长陈全福、副董事长林纪炳、家协主席叶锦云、校长陈丽心、课程和行政管理副校长郑慧苓及搬迁、建校委员会主席陈劲晖。

(光华网)

新纪元跨地域学科研讨会 41研究生参与汇报交流

2025/07/23 南洋商报/雪隆

第二届“跨地域·跨学科”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与研究生合影。

(加影23日讯)由新纪元国际教育学院策划主办第二届“跨地域·跨学科”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41名研究生参与学术汇报和交流。

2024年首届会议,该研讨会以“全球视野下的传统与创新: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为主题,持续搭建青年学者国际对话平台。

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表示,该研讨会为研究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也促进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对话。

未来,新纪元将继续举办此类国际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文平强发表演讲

学术主任文平强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东亚的地名:空间组织与文化认同中的统一与多样性”的主题演讲,探讨东亚地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

他说,东亚地名体系体现空间统一性的文化逻辑,既承载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对区域命名系统的影响。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涵盖了汉学、教育学、文艺学、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研究、工商管理、语言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该研讨会特设“人工智能与学术写作”工作坊,由计算机与创新技术学院院长洪阳宜助理教授主讲。

洪阳宜院长针对如何合理运用ChatGPTDeepSeekAI工具辅助学术写作进行讲解,同时强调要警惕对智能工具的过度依赖。

(南洋商报)

三民华小百年庆典8月3日启航!游行重走旧校址 传承百年办学精神

2025/07/23 星洲日报/花城

摄影:丘明艳

芙蓉三民华小百年庆典即将启航!游行重走旧校址,传承百年办学精神。左起为龙登坤、萧美玉、蔡宛亲、甘信荣、卢传钟、韩美凤、谢巧欣、陈丽美及黄翊庄。

位于李鸿裕街的第二所三民华小旧址(中)。(大会提供)

图为创于1926年三民夜校,如今已成了民兴茶室(左)。(大会提供)

三民吉祥物体现了“德智体群美”的三民华小五育教育理念,更为百年校庆增添童趣与温馨氛围。

三民百年校庆精美纪念品包括T恤、环保袋、纪念奖牌与主题手册,限量派发予报名参与“建校之旅”的三民人,齐聚一堂共享百年荣光。

“三民吉祥物”中的“小德”和“小美”首次亮相,届时也将陪伴游行队伍,完成教育薪火相传仪式。
(芙蓉23日讯)芙蓉三民华小为迎接2026年百年校庆,将在83日上午730分举办一场主题为“走一趟建校之旅”的游行活动,为百年校庆庆典掀开序幕,届时将重游三民旧校址,以传承教育精神,展现“三民人”精神。

芙蓉三民华小创于1926年,明年将迎来建校百年庆典,该校董事长甘信荣指出,一所华小能够走过一世纪,是累计了无数代华裔先贤的努力成果。有鉴于此,为迎接百年校庆,三民华小三机构共同筹划一系列活动,除了感恩创校先贤、历代董家教与热心华教人士的无私奉献,也冀望藉着庆典活动,提醒华裔子弟勿忘初心,继续传承华教使命。

上述百年庆典也将在83日隆重拉开序幕,届时将举办“走一趟建校之旅”盛大游行活动,现阶段已超过600人报名参与游行。

甘信荣在学校三机构代表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活动详情时指出,百年前,海南籍华裔先贤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毅然创校,在芙蓉波士街(严端路)创办了三民夜校,为20余名学生点燃了求知的火种,随着学生人数激增,校方在1931年迁校至金马仑街(李鸿裕街)的双层店铺创办日校。

“随后,董事部成员再度发起购地建校的宏愿,历经多年奔波筹款,终于在1954年位于芙蓉李三路建立起巍峨新校舍,因而奠定了三民学校的教育根基。”因此,上述游行活动将在森美兰海南会馆会所停车场作为起点,途中经过第一所、第二所旧校址,再步行三民华小的终点站。

他说,校方希望通过全长1.6公里的游行活动能发扬薪火相传,永续不灭的教育精神。当天也会邀请历届董事长或其后裔、海南会馆董事、校友、学校董家教代表及首要嘉宾,在途经的站点进行传承火炬仪式,共同成为三民华小步入新百年的重要历史见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参与薪火相传仪式的代表,还包括了曾在第二所旧校的80岁高龄校友。

甘信荣指出,三民华小百年校庆主题为“百年三民,勇往直前”,除了举办纪念活动,也特别设计了校庆吉祥物,倡导“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希望在现代教育日趋功利化的趋势下,唤起社会对教育初衷的重视。

“作为拥有百年奠基的华小,我们更希望通过系列庆典活动,为学校带动入学新生,让三民华小能走向另一个新百年。”

陪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三机构代表包括了该校副董事长卢传钟、校友会主席兼启动礼筹委会主席蔡宛亲、启动礼总策划韩美凤、家协主席谢巧欣、副主席陈丽美、交通主任黄翊庄、宣传主任刘运发、摄影主任龙登坤及校长萧美玉。

凡有意参与或了解更多详情,可联系韩美凤012-363 6776或蔡婉亲012-368 4803

蔡婉亲指出,参与游行者需在活动当日上午715分开始,位于海南会馆停车场集合,730分由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在现场主持挥旗礼,随后正式启动游行仪式。游行路线将从海南会馆出发,沿途重走三民旧校址再回到三民华小现址,全程串连三民百年历史足迹。

她说,上述“走一趟建校之旅”原定600人参与,惟截至目前已突破破目标人数,共有630人报名,无论如何,她也欢迎更多民众、历届校友能参与这项免费的游行活动。

大会也将当天免费限量派发校庆T恤、纪念手礼,先到先得,额满为止。除此之外,配合三民华小的“100岁生日”,游行当天也会沿街派发红鸡蛋,共同欢庆别具意义的日子。

她强调,希望校方能借百年契机,吸引更多新生了解三民办学精神,并唤起广大校友共襄盛举的情感回归。当天也将设立校友登记柜台,方便重新联系已失联的“三民人”。

韩美凤也补充,游行路线沿途设有多个“教育站”,参与者不仅能亲身走访旧校址,还可观赏特设的文化演出与互动环节,包括呈现精彩的海南特色“椰壳舞”、乌克丽丽演奏校园民谣等。

“每一站的火炬传承仪式,象征着三民精神的接力与延续,火炬将由海南会馆、家协、历届董事及其后裔、校友与嘉宾代表轮流接棒,最终带回三民校园,寓意一脉相承、回归初心。”

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也将出席活动,并主持三民华小终点站的百年庆典启动礼,掀开系列庆典序幕。

黄翊庄提醒到,海南会馆停车场将作为游行集合点,活动当天将无法开放泊车,建议公众将车辆停放于芙蓉文化街、新加坡街或三民华小终点站一带。此外,为方便参与者,当天从清晨645分起,将安排接驳车在校方后山的花城广场(Era Walk)停车场接送往返会场。

他也表示,尽管海南会馆美食中心当天将照常营业,为因场地封路及车位不足,大会建议茶客及食客将车辆停泊在周边地区,再步行前往。

“我们在保安、交通、游行安全方面已经做好完全准备,同时获得警方批准间断性封路,确保所有游行者的安全,若造成任何公众不便,也请见谅。”

(星洲日报)

风景这边独好

——为纪念巴中59年届毕业66周年喝彩!

2025/07/21 印度尼西亚《和平日报》


和平日报, 2025720,  66个年头,您依旧是一朵绚丽的花,是花就要绽放;您依旧是一棵参天之木,是树就要撑出绿萌。每一束泛绿的枝头,每一片勃发的土地,都是在珍藏了曾经蓊郁和橙黄之后,今天,又一次捧出艳丽和辉煌……秀木成林。

66个年头,您就是一本回忆录。江水虽已流过岁月的沧桑,而昨日的故事却依然还在59年届大哥大姐的心中回荡,化为生命中一段华彩的旋律。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留下记忆,许多平平淡淡的小事却让人无法忘怀。往往是极普通的一件事,极朴素的一句话,极平常的一段情,叩开了同学们的心扉……泛黄日记。

66个年头,您就像一段亮丽的风景线。生命像一条长河,一路上,有平淡无奇的风景,也有绿岛和荒芜。岁月匆匆,记忆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永远忘不了的,也许只是夜空中闪烁的一点星光,也许只是轻轻吹拂过的一缕轻风,也许只是一份无言的默契,也许只是一个忘了姓名的同学的微笑。拾起了熠熠烁烁而又斑斓的记忆,有几个音符总在脑海里跳跃着,神往那留在记忆里友情的呢喃,那一定是风也听到,月也听见……款语温言。

66个年头,您还是那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歌。在那片飘落的树叶上刻下串串友情的诗篇,她的歌声,你的梦想。把单调的生活绘成一块七彩板。请告诉我,您顶天的云彩,是否高悬着月宫的眼泪和桂花的琼浆?久久凝视你,裂变成长长的默契。总想走近,今日走近,探索您那一颗赤诚裸露的冰心,真挚的友谊……天长地久。

66个年头,您仍旧是一条友情的纽带。把59年届团结一条心,心连心紧紧地系在巴中缘里。巴中情剪不断,理还乱。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于君绝。铮铮誓言奏响了感情弦上的最强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巴中59年届小天地爱得深沉深沉……温馨之家。

66个年头,您依然是一个飞架同学心间的彩虹。七彩的条纹织成了您蓬勃的风采。人世淡泊,澎湃的足音在胸谷的边缘响成乐章,写出了大山的刚劲与粗犷的嘹亮的惊叹号!那荷塘月色,更让人觉得醉在美中,此刻,陶醉的是我,快乐的是浪,温柔的是月光……心灵的港湾。

夕阳烧红了长堤的芳草,也烧红了你我他的思绪。任岁月侵蚀,永远不变的是同窗的关爱和亲情,无论失落的是什么,都不会忘记在这59年届小小乐园洒下的爱心片片……

“缘”字情长,众里寻他千百度。追求同学情的纯真、灵魂的洁白;“缘”字情长,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满眼丰收和收获成熟,这是一种真诚的祈愿;“缘”字情长,祝愿您——巴中59年届同学会成为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岁岁更新,犹如滚滚无尽的江河水,永不枯竭……温暖的家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最衷心祝愿巴中59年届的大哥大姐多多保重,福寿康宁,松柏长青,永沐春风。

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一起歌颂巴中59年届,向巴中59年届大哥大姐学习,为巴中59年届点赞!

(雨林编辑,来源:厦门印联会)

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2华小喜获迁校批文 新校址拟容纳逾千学生

2025/07/23 星洲日报/国内

黄家和(左六)移交迁校批文给两所华小的董事;左一起为李倩照、盛秀莲、骆荣伟、吴文宝和黄继樑;右一起为林纪炳、叶锦云、陈丽心、陈劲晖和陈全福。(蔡伟传摄)

(吉隆坡23日讯)教育部今日正式向2所华小移交迁校批文,即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和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表示,这2所华小是于625日获得教育部长法丽娜的批准发出批文。

“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更是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申请和获得批文,校方是在去年111日向柔佛教育局申请,今年625日获得批文,也是教育部最快下放批文的华小。”

黄家和表示,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将会迁往柔佛新山依哥花拉花园(Taman Ecoflora),新校区总计6英亩,和旧校址的校区相比增加10倍。

他说,至于槟城乔治市恒毅华小则将迁往峇六拜(Bayan Lepas),新校区总计3.55英亩。

他指出,搬迁后的2所华小计划新建36间课室,如果以每间课室最少30名学生,各校能够容纳1080名学生。

黄家和表示,柔佛昔加末中央华小目前仅有4位学生,校区唯有0.64亩,并且是与拉当格马利淡小共用校区。

“新校区周围的华小需求量大,在中央华小搬迁到新山依哥花拉花园以后将有助于舒缓当地华小拥挤的现象。

距离新校址8.7公里的地方是宽柔五小,学生人数3571人、10公里是班兰华小,学生人数2633人、距离14公里的有柔佛再也华小,有2015名学生。”

他透露,中央华小建校迁校经费预计需要1500万令吉的经费,经费将全部由KLG Tanjung Puteri Sdn Bhd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承担。

另外,他透露,槟城恒毅华小是在2013年向槟城州政府提出迁校申请,并在2018年获得新校址的地契,同样是于今年625日获得法丽娜批准下放批文。

“目前恒毅华小在今年有152位学生,我在今年2月去当地实地视察,我们看到校内能够用作课堂的只有6所课室。学校毗邻教会,所以也和教会共用学校设施,因此限制学校的发展。”

他说,距离新校址5公里的地方共有2所华小,分别是槟城中山华小和崇正华小。

出席者包括恒毅四校董事会代表分别有董事长丹斯里黄继樑、副董事长拿督骆荣伟律师、总务拿督吴文宝、财政拿督盛秀莲和校长李倩照;中央华小代表则有董事长陈全福、副董事长林纪炳、家协主席叶锦云、校长陈丽心、副校长郑慧苓和搬迁和建校委员会主席陈劲晖。

(星洲日报)

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大会 全力推动华教发展改革

2025/07/21 南洋商报/雪隆

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莅临共和华小交流,左起陈峋吉、王明雄、陈伟后、余安及陈碧莱。

巴生21所华小三机构代表齐聚共和华小参与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年度会员大会。

(巴生21日讯)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日前在巴生共和华小召开2025年度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交流访问活动,来自21所华小的6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携手推动华文教育发展。

大会由工委会主席陈伟后率领理事团队主持,雪隆董联会副秘书长余安应邀出席,共和华小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三机构热情接待,现场气氛热烈,意义深远。

陈伟后:三大工作重点

陈伟后在大会上,感谢共和华小的大力支持,并汇报工委会过去一年在教育提升、加强交流合作及稳固组织运作三大工作重点。

“在推动教育提升方面,我们主办绘本读书会、马来文线上平台培训、华教讲座、小六升中学宣传等,同时组织教师参访林连玉纪念馆及华人博物馆,深化文化认同。”

此外,他指第二重点是加强交流合作,工委会与校长理事会、乡团、庙宇和商界紧密联系,推动“我要当老师”计划、筹募教育基金,并将于1026日联办“春风化雨谢师宴”。

“对于稳固组织运作,我们持续推动组织机制改革,成功举办新春筹款计划,展现组织凝聚力与执行力,展望未来持续优化组织机制,推动青年理事接班,确保会务活力延续。”

陈伟后强调,推动素质教育和培养新一代领导层至关重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坚定守护华文教育的信念。

“我们肩负的是传承的责任,让我们继续为巴生华小的未来并肩努力。”

王明雄:支持教师AI培训

共和华小董事长拿督王明雄致词时指出,华小普遍面对拨款不足、师资短缺与校舍破旧等问题,呼吁社会各界、董联会及工委会携手争取合理待遇,改善办学条件。

他表示,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成立以来积极守护华小发展,坚守华语教学为主的核心立场,反对任何蚕食母语教育的政策,确保华裔子弟文化血脉得以传承。

“工委会也非常关切,同时常提醒政府,必须一视同仁拨款给华小,确保巴生区内的每所华小的维修费,不会沦为‘空头支票’。”

他也以直落昂利民华小为例,表示工委会也可协助华小完成迁校计划,并指该校成功争取迁校至顺利花园,正积极筹募至少一半的建筑费,即1000万令吉,方准动工,盼华社踊跃响应。

他强调,工委会除争取拨款、协助迁校,也积极推动师资培训及智慧校园计划。目前21所华小落实AI教育,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他也承诺全力支持教师AI培训,免费提供场地,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他也表示,推动华教无捷径,既需议会争取,也靠民间努力,期望大家共同撑起华教的未来。

余安:应关注国中华文班困境

雪隆董联会副秘书长余安致词时指出,我国华裔子弟在三大文明环境中成长,多元化的优势具全球竞争优势。

他肯定工委会在推动教师培训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并建议独中教师协助缓解中学华文师资短缺问题。

“当前的华教士需肩负本土教育发展的责任,并以捍卫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使命,携手为华小和华中发展献力,尤其应关注国中华文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他也高度评价工委会安排华小教师参访林连玉纪念馆与华总历史馆,加强教师对本族历史的认识,值得全国各地发展工委会借鉴。

“雪隆董联会目前把工作重心放在华小、华中,甚至国中华文班领域,因为相对雪隆区独中的蓬勃发展,华小、华中和国中华文班更需要获得关注与协助。”

陈碧莱:培育文化科技兼备人才

共和华小校长陈碧莱致词时表示,华小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而共和华小创校106年来,始终秉持“有教无类、精益求精”的理念,在三机构通力合作下,致力营造优质、科技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新生代。

她指巴生发展华小工委会长期支持华教发展,无论在硬件设施、资源整合、师生福祉、师资培训,或清寒生援助方面,都展现出深厚的教育情怀,令人敬佩。

“今天工委会莅临共和华小,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也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我们期待听取指导建议,并分享学校在教学、课外活动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经验。”

她强调,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社的根与魂,华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并相信在工委会与学校携手努力下,共和华小将继续为莘莘学子打造更完善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迈向未来。

出席者还有工委会会务顾问高添发、张日成、署理主席兼雪隆董联会华小事务主任陈峋吉、启明小学董事长黄开成、中华国民董事长邱尔助、利民小学董事长杨裕川、共和华小家协主席颜朝忠及校友会主席林昌桥等。

(南洋商报)

三合港首办书法班 学生无需奔波外地上课

2025/07/22 中国报/教育

报导:白宁馨

三合华小家教协会与三合港新村村委会配合,透过孔子学堂教育基金开设首个书法班,最后一排左起为谢晓诗、林婉霓、三合华小校长邹昌明和辜锦荣。

黄群妹全程陪伴一年级的外孙女学习书法并给予指导。

由于三合港未曾开办过书法班,因此当该书法班开放报名后,获得热烈反应。

谢晓诗(站者)教导学生正确运笔基本功。

在课堂开始前,林婉霓(左)教导学生如何开笔。

在外地工作的邓清文趁周末回乡,陪同女儿来书法班上课。

(昔加末22日讯)三合港长期缺乏才艺兴趣班,不少学生只能长途奔波到外地上课,如今三合华小家教协会透过孔子学堂教育基金,开设首个书法班,让学生终于有近在咫尺的学习机会。

三合华小家教协会设立的孔子学堂教育基金,截至去年12月共筹募了4万令吉,于是决定善用款项为学生开办才艺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

三合港新村村长辜锦荣告诉《中国报》,家协目前与三合港新村村委会配合,率先启动的书法班,主要是为三合港的孩子提供学习与活动机会,避免他们沉迷于手机与电脑。

“现今许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也鲜少参与运动,因此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活动选择。”

辜锦荣说,三合港在近10年内无论校内或校外都未设立过书法班,而且许多学生若想学习兴趣或才艺课,都得特地往返拉美士、昔加末、峇株巴辖或永平,耗时又不便。

他提及,书法班原本打算在村委会举行,但因三合华小食堂空间更大,最终决定移至食堂上课。

“由于校内师资短缺,特别邀请来自拉华小学的两名老师林婉霓与谢晓诗到三合港授课,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一个学习书法的机会,同时保留和传承中华文化。”

“课程已于本月13日开课,反应热烈,报名开放短短两小时,首个班级30个名额即告满额,学员全为华小学生。”

他指出,书法班每逢星期日下午4时至530分上课,象征性收费每月10令吉,纸张、毛笔与墨水、师资津贴等等费用由教育基金承担。若计划有遇到任何问题,村委会将会协助。

他也鼓励家长在接送孩子上课时,也一同坐下练习,增进亲子互动。

拟开第二班 成人可参与

辜锦荣透露,目前有增设第二班的建议,他们将与老师商讨可行性,未来也不排除会开放给成人参与。

他提及,除了书法班,下一步计划开设舞蹈班。由于目前三合港缺乏专业舞蹈老师,学生多靠观看视频自学,因此将寻觅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此外,也有擅长手工艺的老师提出合作意向,相关计划仍在商议中。”

他呼吁家长和热心人士慷慨支持孔子学堂教育基金,让更多有助教育和文化的课程得以开办,让三合港的孩子在家乡也能接触艺术、文化与才艺,找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家长支持孩子学书法

居民黄群妹(60岁)反映,一年级的外孙女虽然对舞蹈不感兴趣,却对书法有浓厚兴趣,只要外孙女愿意学习,她都会全力支持。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收费便宜,又不用特地跑到拉美士上课,那里的学费也更高。”

她补充,外孙女是左撇子,如今练习书法必须改用右手,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家长邓清文(42岁)指出,就读二年级的女儿对绘画有浓厚兴趣,但三合港目前没有绘画班。

“我上小学时,当地还曾有钢琴班和绘画班,但现在都没有了。”

他提到,以前学校会教大楷和小开,如今已少见。当女儿表示有兴趣,他们便帮女儿报名参加书法班。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