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

吉中训蒙华小仅1友族新生‧老师为他取中文名字

2018-12-31 星洲日报/即时新闻
小欧阳对中文还是零基础,谢幸玲耐心的跟孩子沟通、讲解。
李明雁(左)亲自为欧阳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右为莫哈末凯鲁。
老师为他带上学生证,即起,他有了新的中文名字,叫欧阳。
级任老师谢幸玲带欧阳参观校园。
打瓜拉姆拉训蒙小学是一所微型学校,新学期全校只有15名学生。
(吉打双溪大年31日讯)他叫“欧阳”,他是吉中高打瓜拉姆拉训蒙小学唯一的小一生!
2019新学年开课,高打瓜拉姆拉训蒙小学只迎来1名巫裔新生,他本名是 Amirul Quyyum bin mohd khairol ,他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学校老师便为他取了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欧阳”。
该校校长李明雁说,该校在假期前本已向瓜拉姆拉/铅县教育局禀报新学期没有新生,今唯一的小一生是她们后来“说回来的”。 
 “在开课的两星期前,我们还没有接获任何新生报名。一名教职员不久前才想起学校的一名毕业生有个弟弟即将要上学,她们于是主动联络上孩子的父亲,费了好些唇舌才成功说服马来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上课。”
小欧阳原已报名到当地的哈芝苏来曼小学就读,校方后来也介入帮小欧阳办理转校手续。
训蒙学校新学期有15名学生,包括4名华裔生。该校属于微型学校,有办复级班,即一年级、二三年级、四五年级及六年级,共4个班。学校有11名教职员,其中3名教师即将被调派到其他学校任教。
李明雁说,只要学校一天有学生,校方必定会尽全力把学生教好。一般友族学生需要3个月的时间适应及掌握基本华语。 
父亲希望孩子多一种语言能力
莫哈末凯鲁以未来社会竞争力的考量,希望孩子提早培养多一种的语言能力。
莫哈末凯鲁(47岁)是一名单亲爸爸,目前从事捕鱼工作。欧阳是他的幼子,他尚有两名儿子,即莫哈末苏海米(13岁)及莫哈末阿米鲁哈基(10岁),大儿子也是训蒙学校的毕业生,在刚过去的小六评估考试(UPSR)中考获2A的成绩。
他说,由于长子也接受华文教育,他对华教充满信心,希望幼子能以哥哥作为榜样,努力学习。他坦言自己不懂华语,以后幼子的课业交由长子来指导。他原想把二儿子也送到华校上课,但二儿子不愿意,只好尊重孩子的意愿。

(星洲网·2018.12.31

【华教视窗】 ~ 874


未完成的华教梦


2018.12.27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吴嘉豪


希望联盟政府承认统考需要5年时间去落实,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弹越大。独立中学作为华人文化堡垒就是因为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多少年来栽培了多少英才就有多少精英流失到国外,尤其是邻国新加坡。

因为政府不愿承认统考,所以又再次看到独中生无法名正言顺申请进入国立大学。看在独中以外的华文教育工作者眼里,心也悲戚戚,因为华社的华教梦无法顺利开花结果,华社还有什么资格对海外的朋友说,大马是中港台以外,华教体系最完善的国度。

再遇见华文科的学生,我们眼神轻轻交集,彼此笑着,我已想不起多少年过去。曾多努力鼓励报考华文,我才能找回自己,直到漂泊的青春已换几次风景,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事还是像过去一样停在我心底。

只是时间不容许我再靠近华教,我还是像过去一样,一个人爬格子。每当想起华教,还是不离不弃,却学会接受人生有时候没那么幸运,因为无论为华教付出多少都不受认可。

目前看到许多老师包括华文教师提早退休,中文系毕业的新生力军又不足以填补所留下的空缺,华社只能痴痴地继续等华文科纳入正课。这让我感慨,如果我不曾教华文、不曾伤心,现在的我就不会关注华教。谢谢华教来到我生命里,尽管当时我和学生都太年轻。

现在,承认统考这一段未完成的华教梦,但愿希望联盟政府能够在明年初给华社一个好消息,让全国华文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华教勇敢前行!



回归“农业式”的教育


2018-12-31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温思拯


为了市场的需求,今天的教育体系就像工厂流水线的运作。“教育者”会因为市场的需求以“分级”的方式来拟定学生们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课程,比如说数学、科学和语言为优先。因为这些科目是为了预备学生们可以在职场上正常地“表现”而被列为基础和重要的必学科。但往往音乐、艺术和其他人文等科目却被列为选修课。

我们会常听到有父母对子女说“不要读音乐,因为在马来西亚音乐找不到吃”。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需要的经济学家、律师等的专业人士,所以今天的“就业市场导向”的教育忽略了人文与文艺方面的栽培。

为了应付新工类型作的需求,有许多不同的新专业面市,比如大数据分析师。过去,只要拥有学士文凭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但近年来因为教育普及化和学位通货膨胀,以前只需要学士资格的工作现在却要求硕士或博士资格的专才。

高等教育部的目标是到2023年生可以培育6万名博士以满足国家对研究和创新的需求。但可惜的是,创新不是透过“工业式的教育”来达成的。反之,我们应该回到“农业式”的教育方式来达成创新的需求。

农夫的角色是预备好的土壤、定期的浇水和施肥来培养农作物。好比农夫,老师的责任只是为学生预备一个好的环境来学习,但学习的方向和方式应该完全是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志向和个人的天赋。

今天罐头式的教育埋没了许多人才和他们的天赋。因为错误的教育导向,我们“生产”了很多为了就业糊口的毕业生。可悲的是,也许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许多人连他们本身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完全没有机会去探索他们被埋没的天赋。天然资源危机是今天我们面对极大的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也面对极大的挑战,那就是发掘与发挥个人的天赋。

只标榜学术成就和就业能力的教育严重的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的天赋和学习方式,这样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教师的角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掘天赋和培养学习的兴趣。

一个人是否聪明绝对不是以学术成就或就业能力来衡量的,这样被扭曲的价值观是达成创新的阻力。所以,很多学生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下越学越笨。仅仅是因为他们正在学习的不是他们与生俱来可以发挥和表现的最好的天赋。

教育是多元的,教育也是动态的。身为老师,我们有许许多多好的教育模式供参考但它们绝对不是“one size fits all”所谓一个尺码适合所有人的教育模式。曾经有个过动儿老,师认为她有学习障碍。但在专家的观察后,告诉她妈妈“你女儿没有病,她只是个舞蹈天才。把她送到舞蹈学院去,不是特殊学校”。多年后,她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学院,成为一位有名的舞蹈家和企业家。

我们的教育应以开采和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与才华为优先,而不是为了应付父母单方面对他们的期待。教育者应该把学生的“想像力”和“做梦的权利”归还给他们。同时,也把勇于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还给他们,以鼓励和实践创新。

 

教育的公平


2018/12/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张一文


《韦氏辞典》(Merriam-Webster)不久前选出“Justice”为2018年的年度词语。公平不仅是正义(Justice)的同义词,而且还被视为正义的核心。因此教育的公平,也就是教育正义的核心同义词。

我们讨论教育的公平,并非庸人自扰,而是基于大马近来出现的关于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仗义执言。

马华总秘书周美芬撰文指出,“林冠英卯足全力打压为国家培养了20万人才的拉曼大学学院”,却“批了37亿令吉拨款给土著就读的玛拉工艺大学”。明眼人看得出来,林财神的做法,明显违反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的公平,小而言之,关系的青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大而言之,与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休戚相关。教育公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和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教育不公平,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满纸荒唐言”。

对于教育的公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给予了大力提倡。该组织1990年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求》(World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 for all: Meeting basic learning needs),强调教育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不遵守国家教育公平原则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育公平,都有不俗的表现与追求。例如美国,曾经在法律上认同“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原则,赋予校园种族隔离行径的正当性,造成实质的不平等。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布朗裁决》(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规定了黑人学生同白人学生一样,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教育的公平行为,从此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的教育公平,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人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使得许多社会底层民众,通过教育与读书,获得了上升通道,改变了社会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读书,让贫民子弟由“穿草鞋”变为“穿皮鞋”成为现实。不过随着“极左”思潮的日益泛滥,在分数面前,增加了“政审”(政治审查)这一关。那些前朝遗老或者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们的子女往往因为“政审”不合格,不被大学录取,或者只能进入最差的大学读书。教育的公平性大打折扣。或者说,那时的教育公平只是“阶级内平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彻底否定了这种“血统论”影响教育公平的做法,重新恢复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尽管“政审”仍然是读大学的考核程序之一,但是近四十年来,几乎没有考生因为“政审”出问题而影响升学。教育的公平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

林财神大幅度削减对拉大的教育拨款,又不准拉大依据通胀指数来涨学费,这不是对个别大学的刁难,而是反映了政府对国家教育公平原则的不遵守,着实令人担忧。



党教分离,理由在哪?


2018/12/27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财政部长林冠英主张政教分离,实际上是要马华与拉曼大学学院脱离关系;他又说难保拉大学院在马华管理下不会变得更差。请问林财长,为什么不可预料在马华管理下,拉大学院会变得更好?

林财长没有说明政党不能办大专的理由,且他又没有证据证明政党办大专就必定向学生灌输效忠于该党的政治思想,所以不知道林财长为什么不允许政党办教育,他总不能单凭个人的喜恶就硬硬逼人政教分离吧?

拉曼大学学院校友会总会主席叶国煌为林财长助阵,他表示已有一群精英校友准备协助母校转型为民办大学。叶国煌没有说明他的“精英校友”是怎样的“精英”,他们曾经协助过党办大专转型为民办大学,并取得杰出的成绩吗?否则又如何肯定他们是大专转型的精英?

马华办拉曼功不可没

如果说他们都是博士,但博士并不等于无所不包,无所不晓的精英,数学博士是数学界精英,但他的汽车坏了,他可能束手无策;化学博士是化学界精英,但他家里的热水炉坏了,他就得找个可能念书不多的电工来“搞掂”。所以,博士绝对不会必然就是搞大专转型的高手,叶国煌口中的精英究竟是何方神圣,敢夸此海口?

说回马华与拉大学院的关系。1969年,华人要建立独立大学,马华反对,独大建不成。过后马华为了缓和华人的情绪,设立拉曼学院以敷衍华社,华社要一块,马华给三毛。

到了1970年代,政府大学实施固打招生制,许多成绩优越的华裔学生被拒于大学门外,家庭经济能力又不能让他们去外国升学。这一来,拉曼学院竟因此歪打正着,成了这些华裔学子“投奔”的对象,拉曼学院以及后来的拉曼大学学院也就造就了大量华裔人才,林财长可以不喜欢马华在这方面的贡献,但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社团办校是我国的“特点”,基督教和天主教会,以及佛教团体都办校,华人乡团也办校,但教会绝不在学校传教。福建会馆、客属会馆、潮州会馆办的学校都用华语授课,不是用乡音,对各籍贯学生一视同仁。

应让叶国煌另办大学

当时巫统为主干的政府也办校,但巫统只须出口而无须出手,它说办只限土著学生报读的玛拉学院,政府就出手办,财长每年拨款足够玛拉开销的预算,现在换了新政府,新政府的财政部长大可不买巫统的账,不拨款给玛拉,但林财长不敢削减玛拉的拨款,对拉大学院的拨款却敢敢一刀切掉。

马华有对拉大学院学生洗脑,以致拉曼生尽都效忠马华吗?没有!相反的,许多出身于拉曼的人却反马华,行动党的拉曼生宰掉马华候选人,所以请问林财长,为何马华必须与拉曼分离,它没有荼毒学生的思想,政党为何不可办校?

今天,民主行动党在希盟的地位远超当年马华之于联盟,所以请林财长发一纸办大专准证给精英济济一堂的叶国煌办民办大学,好让更多马来西亚子弟有机会念大专,别让马华专美,彼此作良性竞争,如何?

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向华文教师工会罗宗正主席祝贺新年

 2018/12/29 泰国《泰华网》
高惠敏院长向罗宗正主席表达元旦祝福。
1227日,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惠敏携志愿者赴曼谷华文教师工会,向泰国著名侨领、泰国华文教师工会罗宗正主席祝贺新年。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副主席兼总干事郭晓辉、副主席兼办公室秘书叶富宁陪同会见。
罗宗正主席同高惠敏院长亲切交谈,表示,孔子学院的活动开展得很不错,对教育界做出了一定贡献。泰国有四分之一的华裔,开展华文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进行文化的传承,让他们感受多元文化的美丽,主席感谢了所有华文教师及为华文教育做出贡献的人。罗主席说,华文教育是一项大事业,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华文教育工作者更要走出新道路、创造新时代,同时进一步宣传HSK考试,帮助孩子们去中国体验不同文化。
高惠敏院长向罗主席介绍孔子学院将于农大素攀校区设立分部,加上BCC、色军、总部,孔子学院会在四个教学地点展开华文教学。高惠敏院长盛赞罗宗正主席在泰国华侨界传播正能量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中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杰出贡献。同时,她也十分感谢罗宗正主席对协调合作双方中泰关系等方面的叮嘱,并表示农大孔子学院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为泰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及文化服务。
罗主席指出,老师的事业非常伟大,并对高惠敏院长表示你们辛苦了,感谢大家又一年为华文教育作出的努力,祝各位志愿者老师元旦快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立得正才“做”得稳。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作为社会中国语言教学中心和中国文化推广中心,将继续秉承罗宗正主席思想上对华文教育的鼓舞,集合各位华文教育者的智慧,共同推动泰国华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展。                                   

(稿/田忠琪)

文莱和平之乡文化推手


——专访文莱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孙德安先生

2018/12/28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大会终于圆满落幕。大会期间,见到来自各个地区的作家、文友,彼此互相交流学习,切磋文艺。我们在椰风蕉雨的千岛之国首都雅加达度过了愉快的三天。其中,笔者见到来自北婆罗洲汶莱的资深作家孙德安先生,他是汶莱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由于我们俩同样爱好文学,年纪又相仿,加之同是来自加里曼丹岛,一见如故,倍感亲切。孙德安德高望重,是汶莱华社与文化团体知名人士,为此,笔者特别采访了他。他在汶莱修完中学后,负笈赴台湾升学,肄业于政治大学外文系。毕业后重返家乡执教,出任校长。不久,他转行经营电器生意,业务蒸蒸日上。同期创立了三个协会,现任汶莱华文作家协会和其他协会主席职位。
孙德安虽然兼任汶莱华文作家协会、东南亚诗人笔会及亚华作家协会三会会长,仍然怀才不骄,虚怀若谷,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实属罕见,这也是他为众人服膺之处。
“小”国的“大”器
我和他初次见面确是缘分,两人谈得甚欢。他对印尼华文的发展概况非常了解,他认为印尼华人文化经过一场风暴后,百废待兴,一路走过来,仍然能够坚守在这块无硝烟的文化阵地上,确实不容易。而他们在汶莱从来没有遭遇过,犹如我们毁灭性的排华大风暴,华文被禁锢的三十多年,确真毁灭了一代人学习华文的机会。
他对笔者称,汶莱华人不多,只四五万人,华文文学的创作历练也很有限,因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他主要是为汶莱华文文学在东南亚争取一席之地。千禧年之后,他开始致力于把汶莱的华文文学推向世界华文文学的大舞台,全心全意为推进汶莱华文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出力献策。他与金庸、王蒙、星云大师、余光中、余秋雨等文化名人,以及中国的几位领导人都有交往,并与汶莱的国王及多位政府部长合影过。他本人隶属汶莱侨领、汶莱文化名人、汶莱四有人物(即指文教上有地位,经商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社会上有知名度),是名副其实的小国“大器”。
汶莱和平之乡
他形容汶莱为天堂,是什么天堂呢?他进一步解释说,汶莱是无税天堂;没有个人所得税、没有销售税、没有私人公司税、没有董事税。汶莱确是人间天堂,那边蓝天白云,青山绿茵,山清水秀,和平安宁,国泰民安,没有战争,没有纷乱,没有乞丐,没有饥荒,读书不用缴学费,人民安居乐业,全国都享受公费医疗。
汶莱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国家,生产石油国,所以国家非常富裕。全国人口大约四十万人,其中百分之十是华人。汶莱这个马来民族的国家,酷爱和平,富裕无忧,国君Sultan Bokiah 平等对待各族人民,使汶莱的华文教育百年不衰,没有断层。这是世外桃源般的国度,汶莱是和平之乡。
掌灯的使者
孙德安也很喜欢读书阅报,他是个书痴,每到各地开会,总是会到华文书店买书。他深谙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对华文一往情深,把弘扬中华文化视为己任。为加强汶莱与中国友好交流,他竟发起搞出“汉语精英班”让马来同胞学习华文。他相信,马来族若是用汉语跟华人交谈,会让对方受宠若惊。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期待汶莱能在这大块宝藏中获得利益,并亲身体验这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之情令人感动,从他身上我们可看到汶莱华人对母族文化的执着。他把精华多彩的中华文化播洒于五湖四海,把天南地北的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他在汶莱将母语扎根异乡的努力,何止仅仅喻为推手,那简直已是“郑和精神”的再现了!
在汶莱这个美丽的和平之国,中华文化好似一朵莲花灯,而孙德安,则是那个掌灯的使者。孙德安是汶莱知名之士,笔者对他成为华文作家与文学活动家这两个角色,以及对他推动汶莱和婆罗洲华文文学的努力与贡献深表敬佩,我们衷心向孙德安先生致敬!
孙德安先生在文化事业上的诸多奉献事迹,对于我们本地文化协会领导人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借鉴,期盼大家互勉互励,共同进取。甚祈之!

(本报记者 温发俊 雅加达报道)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

泰国潮州会馆:支持华文教育发展 发挥中泰桥梁作用


2018/12/29 中国《潮州日报》
泰国潮州会馆正式成立于1938年,迄今已有80年悠久历史,无论会员乡亲人数或馆厦规模宏伟。泰国潮州会馆在全体旅泰潮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由于潮州人在泰国人数众多,潮州会馆在泰华九属会馆也是龙头大哥。在全体旅泰潮人辛勤耕耘之下,跨越艰难,与时俱进,迈向辉煌。历届执委会同心合力,稳健拓展会务,年年推陈出新,硕果累累,泰华侨社倚重有加。
成员包括:泰国潮安同乡会、泰国潮阳同乡会、遢罗揭阳会馆、旅暹普宁同乡会,泰国澄海同乡会、泰国大埔会馆、泰国丰顺会馆、泰国饶平同乡会、泰国惠来同乡会、宋卡潮州会馆、合艾潮州会馆、普吉潮州会馆,泰国董里潮州公所、素力潮州会馆、江东潮州公所、勿洞潮州会馆、泰国仁廊潮州联益公会、洛坤潮州会馆、宋艾歌乐潮州会馆、清迈潮州会馆等。

泰国潮州会馆暨潮安、潮阳、揭阳、普宁、澄海、大埔、丰顺、饶平、惠来等九县同乡会,每逢单月第一个周末,在潮州会馆大礼堂轮流主办首长联谊聚餐会,磋商联合会务兴革及开展事宜,统一公益慈善工作,全泰各府县潮人同乡组织众多,堪称星罗棋布,遍及全泰国。
泰国潮州会馆成立于1938214日。当时部分潮籍人士,有鉴于旅泰潮侨人数众多,历史悠久,但若干年来,竟无一个属于全潮性的组织。而客属总会、福建会馆、广肇会馆已先后成立,这对于旅暹潮侨来说,确是一件遗憾的事,因此,遂有倡组潮州会馆之议。
1936年秋,蚁光炎、赖渠岱、郑子彬、余子亮、陈景川、廖公圃等五十五人,开始发起组织会馆。当时即推蚁光炎、陈景川、陈守明、萧介珊、赖渠岱、蔡乐斯、曾仰梅七位为筹备委员,以蚁光炎为主任,进行备案,并物色馆址等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公元1938214日正式宣告成立。
当会馆筹备期间,即由筹委会借用拍抛猜路郑智勇之大夫第(现为中央警署),作为馆址。第一届选举,陈景川先生获选为主席,副主席为廖公圃先生,蚁光炎先生为财政,余子亮先生担任秘书。
潮州会馆成立后第二年6月,设在拍抛猜路大夫第的馆址,被当局收回。于是,潮州会馆在拍抛猜路巷内,租两房屋,作为临时办事处。1938年銮披汶执政期间,施行一系列的排华政策,泰国的华文民校,全部被政府着令停课。
由郑智勇、高晖石、萧铿麟等热心潮侨,发起创建位于嵩越路的潮州公学,也于1939821日被下令封闭。公元19401月,潮州公学代表及管理委员会,以潮州公学既然停课,校址应交由潮州会馆保管,以维护共产。潮州会馆遂于4月,由拍抛猜临时馆址迁入嵩越路潮州公学办公,并将《潮州公学》匾额改为《潮州会馆》。
1945815日日本投降。1946123日中泰签订友好条约之后,各地华校纷纷复课,潮州公学以培英学校之名于194677日开学。
潮州会馆则前往然那哇区隆固颂巷潮州中学原址办公。
当苏君谦先生任泰国潮州会馆第六届主席时,有鉴于泰国潮人子弟众多,为促进华文文化传播及培育人才,又创办一所中学。经执委会决意,择定在曼谷然那哇区隆固颂巷,原潮州山庄,划出地皮二十三泰亩,创办潮州中学。潮州中学于公元1948年开课,开学不到半年,泰国当局封闭华校,潮州中学奉令停办。
1950年郭鹏主席,倡议接办普智学校。普智学校原是位于曼谷铁桥头的一所华文民校,潮馆通过人事关系,向教育部申请,要求接办并申请迁徙。公元1951年,普智学校迁来现址,正式由潮馆接办。
普智学校开学,潮州会馆迁入位于普智学校邻近,新建成的简单的木质建筑物办公。由于场地狭窄不够使用,建永久性会址,为当时的当务之急。第十六届执委会于1970年就任之后,将建筑新馆址列为首要任务。经执委会讨论之后,即拟定建馆计划,推定建馆委员会,并聘请港、台著名建筑师张振中博士负责设计蓝图。新馆址奠基典礼于19701218日下午一点三十分举行,由华宗大尊长普净上师主持石点粉,苏君谦主席致辞,参加典礼贵宾,一千多人。
历时七年的新馆址终于在1977年完成。
新馆范围十泰亩(一万六千平方米)坐落在曼谷沙吞县庄路仁集十二巷门牌一号,于1978128日上午十时,与会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同时隆重举行。金崇儒主席致辞,郑午楼顾问按钮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柴泽民莅临观礼。它是一座富有中国宮殿风格的五层大廈,富丽堂皇,宏伟壮观。潮州会馆经过六次迁徙,终有了永久性会址。
近年来,在全体执委的共同努力下,潮州会馆会务不断拓展,活动有声有色。潮馆努力推动慈善公益事业,支持华文教育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充分发挥中泰桥梁作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地潮人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佳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潮馆在服务泰国当地社会的同时,不忘关心支持祖(籍)国的建设和发展,不少乡亲到中国投资兴业,参与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8125日,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率领侨联代表团拜访泰国潮州会馆。
2018125日,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率领侨联代表团拜访泰国潮州会馆,黄迨光主席(右)向万立骏主席(左)赠送纪念品。
201855日,潮州市经贸文化交流团访问泰国潮州会馆,黄迨光主席与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举行会谈,并互赠纪念品。
201782日,泰国潮州会馆黄迨光主席率团访问潮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壮森,副市长余鸿纯与来访嘉宾进行座谈交流。
2017622日,泰国潮州会馆永远荣誉主席陈汉士先生、代主席陈绍扬先生等社团首长接待到访的潮州市侨联访问团。
2016218日,泰国潮州会馆第卅八届主席蔡汉强移交印信予第卅九届主席黄迨光博士,泰国立法院第一副议长素拉猜,中国驻泰大使宁赋魁,大会主席李光隆,国际潮团总会主席曾国奎,中总主席陈振治,潮馆永远名誉主席吴宏丰,荣誉主席郑创基共同主持见证。
2016218 ,泰国潮州会馆第卅九届执委会隆重举行就职典礼,长官、领导、侨领、嘉宾与潮馆主席黄迨光暨全体常执委合影。
(本版文图由泰国潮州会馆提供)

四海作家聚一堂

2018-12-28 《印尼星洲日报》华社 
跟东瑞作家瑞芬作家小白鸽文友在Yello酒家合影留念。
跟张记书文坛前辈和张可小姐合影留念。
十四年前同游班芝兰唐人街。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不知不觉,时光匆匆又过了十年,我也已经有十年没参加作协的活动了。今年心血来潮,我参加了春节联欢活动和文友聚餐会而已。这次作协举办一会一庆的工委名单上有我的小名,我是既兴奋又安慰,想到多年来,文友们还是没忘掉我这无名小卒啊!雯飞姐的热情使我好感动,又叮嘱我,先到场,来见面吧!第二次工委开会,又对我说:要来呀!来参加活动,会见到好多文友。又给我峇泽外套,就这样我参加了“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討会暨印华作协20週年庆典”。
20181214日早上七点多,我来到雅加达的Yello酒店报到后,我的工作是接待、发胸卡和峇泽衣服,这个工作也是我14年前所帮忙的。
来的贵宾都是华文文艺界有名望的人物--主编、大作家、教授、会长以及文学爱好者。来自中国、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日本、纽西兰、西班牙、加拿大、美国、匈牙利、瑞士、澳洲、澳门、德国、香港等。
我国的来自:山口洋、坤甸、廖岛、巴淡、泗水、印华文学社、万隆、棉兰、井里汶、牙律、楠榜、苏加勿眉、峇厘、三宝垄、北干峇鲁等。近200多位代表出席了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討会。
欢迎晚会我们在丽园酒家,一边观赏文友们载歌献唱,一边用晚膳,贵宾们閒谈,晚餐在愉快的气氛结束。
20181215830分在Y E L L O旅馆5楼为一会一庆开幕典礼,首先由印华作协副总主席筹委会主席发表欢迎演说,印华作协总主席致词,世界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发表演讲,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致词。在印华作协副总主席,世界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见证下,袁霓总主席鸣锣开幕。论文宣读,分两个会场,Batik RoomCashmere Room.我选择了Batik Room,聆听了专家学子,博学多才,经验丰富的专家阐述微型小说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构思精巧、选材精粹,言尽意不尽,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多的內容,不需要佔用太多的时间就可速读完一篇作品。
晚上,在Yello酒店举办印华作协20週年华诞,用了晚膳后,进入大厅,观看各地文友载歌载舞,热闹非凡。顺此也颁发第六届金鹰杯东南亚微型小说比赛得奖和第二届金雀杯青少年组作文比赛优胜奖,山口洋拿到最多奖。
20181216日早餐后,四辆大巴浩浩荡盪地从Yello酒店出发,到印尼美丽缩影公园的客家博物馆观看,並瞭解客家人下南洋的歷史,品赏印尼小点糕。其后我们前往世界最大慈济静思堂,面积有四公顷,每位师姐领带16位学子,游览各部门,学校分两种,有高级的也有平民的,医院在建筑中。走一圈都要消磨一个多小时,感谢慈济领导,为我们准备丰富的午餐。
经过这次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研討会,使我得到优良的精神粮食,营养食品,学无止境,愿我能写出更好的作片。
参加这次一会一庆,好久没谋面的文友,格外亲切,总於在这次庆祝会上见到了,热情洋溢著欢乐的时刻。
最后祝贺印华作协声誉、香溢四海。
(印尼星洲日报

黄赐兴:逾200人阵容 韩江三校师资庞大


2018/12/30 光华日报/北马新闻

拿督斯里黄赐兴(右)与董事一起迎接新生。

韩江中学新生穿上簇新的校服,期待迈入新的求学生涯。
(槟城29日讯)韩江三校董事长拿督斯里黄赐兴指出,韩江中小学及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学生人数目前约3000人,三校师资则有逾200人。

他也说,目前韩江师资庞大,目前已有106名为全职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

他补充;“最成熟的生育时机是36岁,若师资平均年龄能降至36岁,教师将会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般看待及培育成才。”

“随着该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发现入学的学生品质、成绩及家庭背景也逐年改善,这证明社会给予韩江学校的支持。为了能让该校越办越好及该校软硬体跟得上时代,该校也会提升设施及教书作业方式。”

他也说,韩江学校在数十年来以美商或商科而著名,而如今为了让理科班同步进行,以让社会发展达至平衡点,同时该校也将加强在网络及理科方面的工作。

他强调,该校董事会重视教育的质量,而鼓励该校教师进修,并赞助教师进修费用。同时,他也鼓励有素质及经验的教师可加入韩江学校大家庭,为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董事会寻求建议发展教育体系

另外,针对韩江董事会于103日刊登的一则广告,他补充,目前董事会向法院寻求合理的建议,给予该校董事会今后如何发展教育体系。

他是于周六出席在韩江中学举办的该校2019年新生迎新会上,如是指出。

江美俐:今年只招收400新生

韩江中学校长江美俐透露,为了能提供学生有素质的教育环境及教学设施,该校今年的新生人数只招收400名学生。因此,她希望获选学生能把握机会用心学习,才不会辜负父母及师长的期望。

她说,该校除了推动走出课堂看看世界的教学模式之外,也鼓励学生参与海内外的学术竞赛,开拓视野,在近年来,韩江中学学生在学术、体育及联课上,取得优异成绩,证明该校在推广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方向是正确的。

她也说,目前世界处于工业4.0的时代,因此该校为了让学生能与世界接轨及在科学领域有更好的学习管道,该校成立了创发学会及增设STEM学科,旨在学生能够做好未来准备,以便拥有跨界就业能力及面对未来世界。

(光华日报)

教育部已擬出9项减轻教师负担方案


2018/12/30 东方日报/国内

(吉隆坡 29日讯)教育部长马智礼表示, 该部已经擬出9项旨在减轻教师负担的介入方案。

他指出,教育部与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NUTP)进行长达16次会议后,探討出这9项介入方案,并將会在明年114日宣佈。

会议从今年7月开始,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一共提呈70项建议报告来解决问题。

「教育部意识到教师正面临著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他今日在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特別大会的记者会上,如是指出。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但现在他们背负著文书工作,因此他们无法专注於课堂上的教学过程。」

他说,自己踏入教育部首日,就是要確保教师在工作时感到快乐。

他提及,该9项方案將被分为5大措施,教育部、州教育局、县教育局和学校將会在明年一月开始执行。

「我们未来將与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和其他教师协会进行更多的接触,让我们能够倾听基层的意见,我们將採用这种由下至上的方法来製定政策。」

其他出席者有全国教师专业职工会主席卡玛鲁扎曼和秘书长陈发福。

报导早前指出,教师从明年一月起將不再担任文书职务;去年8月的教育部报告显示,我国有4.4%212名教师確定承受中高压力水平。

 (东方日报)

教局只派检试优秀生 日新保控制中学地位


2018/12/29 南洋商报/北马

郑奕南(左五)带领董事及校方代表,巡视校园并与家长交流。
(大山脚28日讯)教育部保留日新国民型中学的收生制,只派送在小六检定考试中考获13分以内的优秀生到该校就读。

虽然教育部一度取消日新国中的控制学校地位,即不只是派优秀生入读该校,但在日新国中与槟州其他控制中学争取下,教育部最终保留控制中学的特质。

日新国中、独中董事长拿督斯里郑奕南今早出席该校中一迎新仪式后,记者会上受询今年新生入学情况时指出,教育局今年只派考获13分以内的学生入校,

“至于考获8A7A的优秀生没被派到日新国中,是因为家长没把日新中学填为升中学的第一选择。”

他说,该校在处理学生升中学表格时发现,一些家长搞不清楚,没把该校放在第一选择。

“这些家长过后向我们提出申请,我们就提呈上去给教育局,结果已获得批淮。”

不过,郑奕南表示,虽然教育局只派考获13分以内的学生入校,但理应获得优待两分的日新小学A校及B校,其学生虽考获15分,却不获派到日新国中。

“根据传统,同属日新的日新A校及B校,是获得优待两分。无论如何,考获15分的日新A校及B校学生,可以提出申请。”

他说,该校新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少,因为自威南日新开办后,已把一部分学生派往威南。目前,该校共有410名新生。

教学大楼料明年启用

较早时他在致词时说,该校新教学大楼,预期在明年第二学期启用,目前已着手进行各项装修及安装电子设备的工作,也购置家私用具,尚需费用200万令吉。

该校校长林钿按、家协主席郑克林也有致词。

(南洋商报)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

黄亚珠:政府承认60‧董总称60+2‧“多2独中分拨款不公平”



2018/12/29 星洲日报/国内

(霹雳怡保28日讯)针对董总指希望教育部能将2019年财政预算案给予独中的1200万令吉拨款平均发放给全国60+2所独中,霹雳育才独中董事长黄亚珠说,政府承认的是60所独中,没有62所这回事,因此要反问董总主席陈大锦,所谓的2所独中指的是哪2所?

他说,董总无权将拨给60所独中的1200万令吉如此分配,此越俎代庖之举是错误的,对60所独中不公平。

他今日致电星洲日报说,此笔款项共1200万令吉,60所独中平分每所刚好20万令吉,因此如何分配已是心里有数,一看就明白;如今董总建议将款项分割给另2所学校,对60所独中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果要分给这2所学校,董总可以要求财政部增加多40万令吉拨款,但不能把原本属于60所独中的1200万令吉分割出来,等同于每所独中扣去约1万令吉给这2所学校,这是不合理的。”

(星洲日报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