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星期日

增加捐献至18名额 留华助学金开放申请

2023/04/28  砂拉越《联合日报》诗巫

砂华文独中董联会发布文告,表示2023年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留学中国大学助学金开放申请,申请截止日期为630日。

(本报诗巫28日讯)2023年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留学中国大学助学金开放申请,申请截止日期为630日。

砂华文独中董联会于今发布文告,指出今年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再次倾囊相助,增加捐献至18万令吉(18个名额),作为砂拉越14所华文独中的高中毕业生于2023年赴中国大学深造之助学金。

凡获中国各大学于2023年录取就读一年级本科学位的砂拉越华文独中毕业生,可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

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馆留学中国大学助学金是为资助砂拉越华文独中毕业生赴中国留学而设,除了协助砂拉越14所华文独中家境清寒,以及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赴中国留学,同时也促进马中两国教育文化的文流。

申请人必须是砂拉越14所华文独中的高中三统考毕业生,且必须是马来西亚公民,品学兼优、家境清寒者优先考虑。

受惠学生可获得1万令吉,只提供1年,分2次颁发,即第1年入学前与第2学期开课前。

符合资格者可以在砂拉越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砂董总)网站下载申请简则及表格,或向毕业学校索取申请简则及表格,并由校方推荐申请。

若有任何疑问,也请于办公时间内联系砂华文独中董联会秘书处,电话号码为084-313422,或浏览砂拉越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砂董总)网页(sarawakdz.my)了解详情。

(联合日报)

陈嘉兴:汶中一带一路促进会. 两国经贸文教 牵线搭桥

2023/04/28  星洲日报/汶莱

陈嘉兴(左五)率领汶莱-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理事展开交流会。左起为国际事务主任李世英、副会长拿督张永平、顾问吴汇栋及汶莱中资企业协会会长李峰;右起为理事刘再生、商贸投资主任方延和及商贸咨询主任洪建源。后站者为秘书长沈宗祥。

(汶莱斯里巴加湾28日讯)汶莱-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会长陈嘉兴表示,该会在汶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社团组织,虽顾问和理事们的年纪已不小,但成员中聚集汶莱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集合大家在社会和工作上的经验,为汶莱和中国两国在民间上的经贸、文化和教育等各领域贡献一些绵力,建起一座桥梁,进行一次又一次牵线搭桥的工作。

他说,昨日广西经贸代表团多名领导与企业代表的访问,对汶莱-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来说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该会更期待能与来宾在各方面分享大家的经验和建议,让该会这座桥梁能更加巩固,让来往车辆行人更多、更热闹。

陈嘉兴称,这次广西经贸代表团的访问,也是汶莱-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自成立以来接待人数最多和规格最高的代表团。

“这次广西经贸代表团团员甚多,有广西各级部门高级领导,有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代表,切实这样的场景,汶莱-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是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接待大家,希望在大家的交流指导下,本会和各来宾的距离能拉得更近。

(星洲日报)

双龙学校举行2022学年度下学期开学典礼暨颁奖仪式

2023-04-27  来源:缅甸《腊戌双龙中学》



【本报讯】325日早上,腊戌双龙学校举办了下学期开学典礼暨颁奖仪式。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和雄壮的校歌声中正式开始。中二班明兴煣同学和张素君同学主持典礼。

在教师短讲中,姜自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锲而不捨》。以推销员克尔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说服了很多业务员都不敢尝试的20个难以“啃动”推销户。之后业绩直线飙升,成为全公司业绩最好的推销员。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不仅先有信心,还需要具备锲而不捨的精神。

在学生练习演讲时间,中二班李忠怡为我们分享了《成功之道》。以故事想形式告诉我们:“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会丧失长远的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存在著统一的一面,只有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中二班李欣格为我们分享了《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很多人在追求目标时,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少必备的勇气。任何事没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又何谈成功?

到了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李国权主任主持了颁奖仪式,颁发的是2022学年度上学期成绩优异奖和2022学年度上学期班际清洁比赛奖。

明振贤财务组长为幼稚班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曾茂昌顾问为一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明振祥董事为二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李维定常务副董事长为三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罗解新秘书长为四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奖杯;杨世成前董事长兼副监事长为五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奖杯;杨达荣誉校长兼监事长为六年级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奖杯;刘正昌董事长为初中部获奖的同学颁发了奖品、奖状、奖杯;杨茂方副校长为获得班际清洁比赛获奖的班级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刘正昌董事长表示,看到同学们经过努力而获得奖励而感到高兴,家长们亦会倍感高兴。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上进,力争上游。在新的学期,希望同学们追求更高、更新的学习目标。

杨达荣誉校长兼监事长致辞说,新学期,新机会,希望同学们把握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好的要表扬,不足之处也要不断改正。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更上层楼。

罗解新秘书长致辞说,希望同学们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学习,力争上游。希望同学们在家遵从父母,在校则听从老师的教导和安排。

典礼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腊戌双龙中学)

华教中心米沙鄢地区华校巡访团

——拜访宿务领事馆举办华教恳谈会

2023/04/27  《菲律宾华教中心》

图:居中者黄端铭主席(左)、罗新良副总领事(右)

图:宿务华校华文教育恳谈会现场。

41822日,本中心“米沙鄢地区华校巡访团”在黄端铭主席的带领下,前往宿务拜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宿务总领事馆,与宿务各华校共同举办了“宿务华校华文教育恳谈会”,并走访了米沙鄢地区多所华校。

418日,巡访团拜访了宿务总领事馆,受到罗新良副总领事的接见。黄端铭主席向罗副总领事汇报了本中心的工作情况:因为菲律宾教育部没有专门管理华校中文课程的部门,因此本中心在1991年成立以后,积极与全菲华校展开全方面的工作,在各华校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彼此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32年来,本中心得到了中国各级部门、统战部、文化部、语合中心以及各个院校的大力帮助,并与32个国家的华教机构进行经常性交往,举办各种学术会议。

米沙鄢华教协会是菲律宾第一个地区性华教组织,成立于2003年,首任会长是许淑伟,随后其他三个地区的华教协会相继成立。本中心的下属机构除了四个地区性华教协会以外,还有华语教师协会,会员学校共128所。今年恰逢米沙鄢华教协会成立20周年,因此此次巡访活动非常有意义。华教协会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华校之间的交流开放,还在当地华商的帮助下,在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宿务总领事馆辖区内一共有24所华校,其中3所华校已有百年历史。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华校的处境非常艰难,生源骤降,资金锐减。虽然大部分华校的教学质量超过了公立学校,但是由于菲律宾政府教育投入的倾斜,造成了华校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不过,中国国侨办大力支持菲律宾的华文教育,让华校得以度过难关。本中心也通过输血和造血计划向华校提供华语教师,特别在疫情期间,造血计划培养出来的本土华语教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罗新良副总领事认为本中心在疫情得到缓解后,主动走访菲律宾华校,这种精神非常难得。他感叹黄主席对菲律宾华教如数家珍,专业能力令人敬佩。罗副总领事鼓励本中心将菲律宾的华教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以便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他感谢本中心对菲律宾华教事业的付出,并希望双方能够在以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419日,巡访团与宿务各华校共同举办“宿务华校华文教育恳谈会”。黄端铭主席感慨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影响,但是他鼓励各华校领导要充分意识到“危机就是转机”,菲律宾华校经历了124年的艰苦历程,道路曲折,至今依然有150所华校巍然屹立。黄主席希望今天的恳谈会能够成为菲律宾华教的“再出发”,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把华校办得更好,因为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事业有未来,有希望。

随后,宿务地区各华校代表分别就疫情期间和疫情缓解后的学校情况、教学工作、师资力量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希望本中心能够提供帮助,并表示愿意与本中心共同努力,一起为菲律宾华教事业继续做出贡献。

接下来的几天,巡访团马不停蹄,走访了米沙鄢地区的多所华校。

本次巡访团的成员还有:本中心副主席洪湄玲、考试部主任刘统厚、出版部主任林峰。

(菲律宾华教中心)

2023年4月29日星期六

董总澳门7高校合作 签协议承认统考文凭

2023/04/28  南洋商报/文教

董总与澳门7所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左起为张柏菱、巴波沙、程志翔、李行伟、陈大锦、龚志明、宋永华、严肇基和黄竹君。

(加影27日讯)董总与澳门7所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让独中统考文凭受各高等院校承认及接受作为申请入学标准。

参与签署合作协议的澳门7所高等院校是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圣若瑟大学以及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澳门高等院校将于本月29日上午10时,在隆雪华堂举办澳门升学说明会,民众可到场获取留学资讯。

董总主席陈大锦今日在签署合作协议记者会上指出,董总将与这7所高等院校共同探讨合作机会,包括升学接轨、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等活动。

他说,有关合作协议将作为起点,双方将落实实质计划,让师生受惠。

2020年全国独中毕业生有1400多人,80%毕业生有继续升学,其中到海外升学的学生有3000多人。

“今次由澳门特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带领的出访团,提供许多奖学金给留学生,相信未来几年澳门可达200名大马留学生的目标。”

到访及签署合作协议的澳门高校代表包括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程志翔、圣若瑟大学代表巴波沙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代表张柏菱。

澳门特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说,澳门10所高等院校每年有10多万名学生申请报读,但只能提供1万多个名额给海外学生,今次来马招生,是为了透过与董总合作,让高等教育充分国际化。

他说,澳门高校将透过董总向学生输送申请报读和录取程序, 在签署合作协议后,日后会更系统化的传达讯息。

他指出,澳门高等院校有多达340个科系供学生选择,可以中、英文和葡萄牙文教学。

“今次出访马来西亚,是我们最大规模的出访活动,也是疫情之后的第一站,因为我们认同大马学生的勤奋和品行。

“目前在澳门升学的大马学生人数不超过100位,但这100位表现非常好,希望学生人数每年可以增加。”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说,2019年大马留学生人数有20多位,属于高峰期,疫情期间学生人数下降至数位。

他说,澳门大学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希望未来几年大马留学生人数可达200人。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1436

学校当自强

2023/04/25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陈云清

根据新闻报载,近两年来,华小五年级生转校到国际学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界关注,这情况若持续下去,对华小和华文独中,乃至华教发展会否造成一定的冲击?

这种转校的趋势,有指原因之一是政府废除了小六评估考试(UPSR),学生无需考获UPSR,因此有些家长在孩子五年级途中,便让他们参加入学试,以便转学直升国际学校,而这决定可让孩子缩短一年时间升上中学。

国际学校从2012年的70所增加至2022年的209所,这数据反映国际或私立学校在大马拥有一定的市场,即便担心这种教育源流将影响华校未来的生源,但在自由市场前提下,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确实有这方面的优势为孩子择选教育模式。

国际学校渐受本地家长青睐,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师资、环境、设备、教学方式、课程、课外活动等吸引了家长,期待孩子能在优质环境条件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视野阔达。

上一代的学生,无论是小学、中学或高等教育的选择,主要还是以政府或国立的教育单位为主,而近些年来私立与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创立,不只带给家长更多的选择,相信多少也带给现有学府单位在教育视野上的一种审视。

就例如,有些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的需求,不以打骂责问为纠正的手段,而是聆听并同理孩子的心声。

回看我们的学校,不难听到孩子会向家长“报告”今天班上哪个同学被老师痛骂,或是坦白相告自己被老师责问,而老师却不愿花时间听取解释的“诉衷曲”这样的校园风气,我们不能把矛头指向校方或教师,因为总是纸上谈兵的教育制度,让学校与教师长期处于为难局面,是要着重孩子的心智成长,还是满足官家的拔苗助长?

政府废除小六评估考试,只以校本评估作为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标准,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开心学习,老师也能够无压力教学,甚至很多人都相信,如今的小学生一定比当年的学长姐快乐很多倍了。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未必,挥别了UPSR,却遇上了UASA(学年末测验),虽然是以校本评估为前提,但从学校、教师、家长至学生身上,还是存在应试的压力。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国家教育单位的教学系统不是今天才初创的一套制度,而是具备一定的成熟机制,包括前后已栽培了不少各领域精英专才。

甚至是学校单位本身,在执行并遵守原有的教育方针下,另外开拓学校本身的风格,例如致力与国外学府有所链接、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在自身过度里,亦有机会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个人的学习能力。

只是,在强调教育平等化、普及化的精神理念下,如果国际或私立学校的环境与运作模式有可取之处,则国家当局也应在这方面,注入更多的资源与决心在教育领域里,让来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学生,平等拥抱优质教育。

教育乃建国之本,这是政府喊了多年的口号,即便每年财政预算案,教育部是获得最多拨款的部门,但在执行教育优质化方面,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须奔跑以冲线。

 

网课后的渴望

2023/04/2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宝珠

去年的高三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与别不同的经历,他们在高一时就开始接触了网课。从一开始的老师录制视频到后来的直播,陪伴老师在直播上的成长,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很多被现场督促的机会。

最近,学校在模拟考了,身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我,在这三年里面对著时而网课,时而实体的数学课,充满了很多的无奈。在上网课时,都会在教完一个定理或概念后,不断问同学明白吗?然后也给了很多例子,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应用,然而,在网络上另一端的他们,真的如在班上般,也拿起了笔在演算吗?还是,在忙其他的事……这,也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当我在批改模拟考考卷时,虽说高数二会比较难,而那些在初中时数学不错的同学,都没机会拿到分数。再看看名字,正是那些上网课没发问,上实体课常拖欠甚至不交作业的同学居多。

今天感慨的谈谈理科生的作业……有一群同学上课不太爱听课,因为校外的补习老师把课教得比我快,他们会觉得自己都会了,不必再听,浪费时间。然而,他们捉不到的重点是,补习,教会你如何解题刷题,学校的老师都得从概念讲起。如果在学校再听一次,可能就对某个定理的了解更根深蒂固了。

其次是一些对自己很有信心的小孩,他们会觉得在自己还没搞懂一个概念时,是不会开始做作业的。然而,高中生活是忙碌的,当自己正要安定下来搞懂习题时,老师已教多了几个单元,习题数量更是堆积如山了!而自己又发现,并不是每一题都那么容易懂,在课堂上,也不好意思提问,毕竟老师在讨论作业时,自己并没有认真在听,也没做下任何记录。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缺交功课名单里的常客了。而这个经历,或多或少会磨灭同学对学习的热忱。

大家常说,高中的数学很奇妙,学一科考两科,如果把SPM也加进去,就是学一科,考四科了。这,也常常是我跟同学讨价还价时,告诉学生,这数学老师就是对他们的好,所以,必须得把心态摆正。上课时,用心听,用心做笔记,把一些该注意事项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点了习题后,马上接受挑战,解不到时,思考,翻笔记,不断用不同方法试试,若不行,隔天老师讨论习题时,发问,课馀时间也可以找老师,确定一下自己的思考模式出了什么问题。这,才是认真学习。不盲目抄作业,及时解惑,更是理科生要有的学习态度。

把不足补上

网课,失去了多少,在考试时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知识竟成了考倒他们的关键。老师很担心,所以不断复习,一些重要的章节还重教了几遍,一元二次方程式里的根的判别式,反三角函数,数列,二项式,数学归纳法,不等式,微积分,一次一次的复习,讲解,小考,就是希望可以把一些不足补上,把该有的知识点都送回给大家,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尽量让这些知识点变成耳熟能详,可是随意但正确的写在单线纸上。

当模拟考成绩拿在手上时,不该再有自责,后悔的时间,而是,对症下药,把不足补上。我的学生们常常在考完模拟考后问我,“老师,我们的模拟考考得不理想,但,你为什么没有骂我们,而您有时的自责,说自己觉得不够好,会让我们觉得很内疚,很对不起您。”

同学们,学习的道路上,一定会有起起落落,模拟考考得不如意,不是无药可救。而是该为自己加油打气,把统考题再做一遍,尽量装备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是最重要的。我说了,不要觉得对不起我,一切的成果都是回到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啊!所以,我会发起每天想我一小时的运动,就是,拿出统考题或复习考题,认认真真的做一个小时,做数学时,允许大家偷偷的想我。

祝福你们,mco宝宝,网课宝宝。每个不同的经验,都是丰富我们人生的好风景。

 

华小教育还合乎时宜吗?

2023/04/2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吴奕品医生

华小五年级转读国际学校的趋势增加,真的是因为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所导致的吗?

一个长期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制度,学生们所谓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争取高分为目的。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究竟“栽培”出怎样的家长与孩子?家长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突然将相伴33年的UPSR给废除,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不安,也让惯于应试的孩子失去了“奋斗目标”与“学习动力”。

教育部在2021年宣布废除UPSR时,我抱着乐观态度极力支持。因为我坚信,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应该以快乐学习,人格培养,自我探索为主,而非以“学习”之名,行“应试”之实。废除考试,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无法学习,反之能为孩子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与创新空间。

同时,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下,在不需要“拼分数”的情况下,更能鼓励老师们采用更多有趣的探究性学习,借此激发孩子们独立思考,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思维,并提高孩子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知名教育工作者郭史光宏老师曾在文章中写到,“没有了统一考试,我们在时间上应该更宽裕了,在心理上应该也更从容了,不必每天为考试进度赶死赶活,也无需为考试成绩焦虑不安。我们可以将焦点重新放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身上,致力于让每一个生命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意义。

但我所观察到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现今大多华小,特别是所谓的“精英班”(虽然教育部不允许校方以成绩分配班级),仍采用旧有的“填鸭式”教学法。课堂上依然火烧眉毛般不停的在赶课,学生们依然拼命埋头苦抄,仍然有做不完赶不完的功课与作业。道德节被用来教华文,体育节被用来教数学,所谓的副科都在主科的“淫威”下被牺牲掉了。在“赶课”的过程中,不是应该以孩子们的吸收程度为主要考量吗?当孩子还未能掌握好当下所教导的课业之前,真的有必要这样疯狂式的追赶进度吗?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让二年级的学生默写古诗,坦白说这并不难。但这被背后所要带给孩子们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古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诗中文字的感受,从中灌输文字美学。孩子能欣赏诗中文字的意境,掌握中华文化的美,也让孩子们了解古代人文精神,并提高人文素养。这些感受从来都不是靠死背,死记,默写而达成的。

考试废除后,教育部美其名以“校本评估”取代统一考试。理想中的校本评估,当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孩子心灵,思想,与生命的成长,各方面的稳定发展为目标。在校本评估制度下,若是仍然沿用填鸭式教育模式,以死记硬背为主,忽视了孩子的实际需求,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教育方式,只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倘若华小仍然走不出填鸭式教育,仍旧以过时的权威方式进行高压教学,继续无止境的提高课程水平,在缺乏多样化与多元化教学方式和实践机会下,孩子们的能力和素质将无法全面发展,继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孩其实也是一个个体,而我们究竟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有没有想过他们能否承受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压力?

反观,如今国内许多国际学校的教学理念与课程大纲,更趋向于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在学术,人文素养,艺术,与身心灵各个方面平衡发展。他们的教学理念更强调与重视的是“过程”多于“结果”。

相比之下,负担得起的家长,能不心动吗?

我们必须接受,华小及独中已不再是华裔子弟的唯一选择。这究竟是废除考试所导致?还是华小教育本身的问题?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华小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否仍然合乎时宜?

借用李心洁所说的一句话:“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最注重的是,在从事这个教育的人物是谁?他到底有没有那份真正的爱跟精神,能够把这个教育的理念完整的体现出来。

 

孟母三迁,必有她坚持的道理

2023/04/25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陈珮敏

阅读“孟母三迁”的成语故事,脑袋浮现很多疑问,像:为何孟母要大费周章三次搬家呢?难道环境真的能决定孩子成长的素质?若家长管教好,是否能胜过环境呢?孟轲的成就到底是因为搬家后的环境所致,还是母亲对孩子的重视呢?

我也曾与朋友探讨上述疑惑,当然,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讨论。不过,这成语说明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与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目前在教会担任全职责少年事工干事。在岗位中,分别牧养三个不同区域,即城市、新村和郊区的少年。无论是他们的生活、学术追求及对前景意识,都出现明显差异,这固然影响孩子的行为与价值观。

这文不能以偏概全,纯属分享我所观察到的现象。先来说说城市的孩子吧!

城市孩子确实较注重学业成绩,不管学业成绩如何,只要经济环境许可,孩子日常生活大部分被补习“占据”,有的还比公司老板更忙碌,除了上学外,空档时间被兴趣班及运动班塞满。

或许这是父母用心良苦栽培孩子的方式,与其让孩子在家闲着,浪费时间在娱乐及科技产品上,不如去学习其他兴趣,掌握更多新技能。不过,对于生活技能,像洗碗、打扫、烹饪等,不是所有少年都在行,更别说其他的维修技能了。

城市孩子对学术追求,许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父母或得到奖励。对前景的选择,也不是因了解自己而选择,许多时候由父母决定与安排。但是,他们都以读大学为目标,这才算完成学习生涯。

生长在新村的孩子呢,傍晚时分常在篮球场上看见他们的踪迹,也可能在路上遇到不戴头盔、没有驾照却骑着摩托的他们。这不表示父母缺乏管教,而是新村的生活特色,父母也让孩子挥洒汗水,与邻居孩子一起玩乐。

不过,在我带领的少年群中,许多与公公婆婆居住。父母离异、离世或离乡背井在外头公干的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孩子的生活不一定看重学业成绩,有的在中学时已外出打工,体验生活现实。

他们对于自己前景有两个方向:成绩好的一群,愿意为学业默默耕耘,在不造成父母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以进入国立大学为目标,让知识改变命运;自知没有学习天赋,学业满江红的一群,则选择提早踏出社会挣钱。

郊区孩子的家庭背景更为复杂,大部分父母一方为外籍人士、离婚或再婚,孩子们对婚姻及恋爱观则从网络及旁人身上建立。

在资源匮乏,人烟稀少的郊区,孩子们手不离机的状况严重,因为他们的娱乐除了打球,就是打电玩了。

至于孩子们有否补习,全依照各自的家庭经济状况;而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家长管不了那么多,为生计伤脑筋就够了,而孩子们也并不在乎。他们期待尽快长大,尽快中学毕业,然后中五后到城市工作与生活,至于选择什么工作都无所谓。

我非常感恩有机会认识他们,与他们以导师的身份相处。虽然孩子不是在好的起跑点就一定有优势,三个区域也没有何者就一定占优势,毕竟天生我材必有用嘛,但至少在他们少年奔跑之际,有人从旁引导与陪伴。

孟母三迁,必有她坚持的道理。若无法提供孩子们良好的环境,至少成为他们的生命导师与榜样,帮助他们自我了解,品格塑造,以致有更美好的前程。

三巴央新民华小最怕淹水 校舍做“内增高”防涝

2023/04/28  星洲日报/北马

报导/摄影:刘必强


三巴央新民华小经历了百年岁月,却在过去约半个世纪都在面对雨天极大可能淹水的窘境。

三巴央新民华小校园挨著润绒河的地理环境因素,造成校园在过去半个世纪都在面临只要雨水下得有点大就极有可能水淹校园的梦魇。

校方在无法解除因为地理环境造成水灾隐忧,所以只能给校舍做“内增高”来避开水灾突袭。

校园旁的黄泥河水灌入校园,累积下来造成不菲的损失。(档案照)

学校校舍跟著时间的推进已做出提升,所以校方趁庆祝百年校庆之际筹募款项来推行未雨绸缪的防灾建设。(刘必强摄)

学校的一些设备与三巴央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篮球场在放学后成为年轻村民练球的好地方。(刘必强摄)

校园位于吉打南部边陲三巴央的新民华小,由于与槟州为邻而多少占了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却因为这校园挨著润绒河这个地理环境因素,造成三巴央新民华小校园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都在面临只要雨水下得有点大就极有可能水淹校园的梦魇。

三巴央新民华小董事长林振顺受访时指出,学校在他求学时期已有这个问题。由于无法改善润绒河满溢而流入校园的问题,学校历任的董事会只能致力在校园内进行防患工作,以求学校遭到破坏的程度降到最低。

“河流问题一天没大幅度改善,校园依然需面对水灾威胁,只能将教务处、电脑室、课室、图书馆等都增高,以此来躲过水灾的袭击。”

他告诉记者,三巴央新民华小走过了悠悠百年的日子,这所屹立在新村市镇的小学,百年来孕育了不少社会栋樑,而该校学生最多时有二百余人。但是,随著新村的年轻人离开新村往外发展,也让学生人数在过去一个年代徘徊在百人左右。

学生人数95

他说,该校今年的学生人数95人,当中约有10%非三巴央的居民,而非华裔生占约20%。针对非三巴央居民学生,他说,大部分都来自威南地区,当中也不排除他们随家长搬离三巴央,放学后是在三巴央受监护。

林振顺说,校方了解到的情况是,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孩子比较能够受到老师关注,有者则是避免孩子在一些学生人数多的学校里感到学习压力。

另一个“优势”就是近威南

他还说,该校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近威南,而威南日新中学也就距离三巴央新民华小约2公里。翻查资料,该校近些年来也有一些毕业生升上威南日新中学。

他补充,该校董事会循著学校的需要进行逐步的改善,趁百年校庆要推动学校的防患建设,也期望校园在未来能够拓展,让学校的设备建设能够更完善。

郭伟龙:百年校庆宴要筹50

董事兼百年校庆工委会主席郭伟龙指出,校园与河为邻更处于低洼地带,多年来还得面对大大小小的水灾来袭。学校董事会、家协、校方为了能有效地推行防灾计划,便趁百年校庆晚宴设定目标筹募50万令吉。

他说,该校单在2019年就面临7次大小水灾,校园泡在水中惨不忍睹。校园每次面临水灾都遭受各种破坏,学校的各种设施、教学器材、存档文件、图书馆藏书、课室用具家私等,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他续说,所以董事会为了更有效保护学校财产,已拟定中长期计划来提升该校应对水灾的能力。至于防灾计划,涵盖了修建一间防洪储藏室、提升校园内沟渠与排水系统,以及提升校地界限围墙建设。此外,部分筹得款项也将用于提升学生教育软体设施。

谭群雁:需要防灾设施

校长谭群雁指出,由于校园屡屡遭到河水溢出而造成水患的破坏,所以校园防灾设施建设对学校来说是需要的。

她说,该校除了是孩子求学的场所,校园也与三巴央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校园靠近三巴央社区,并且有一些运动设施,所以学校也在放学后成为村民运动休闲的地方,村民在放学后进入校园前向警卫登记,便能在球场上打球训练。

询及学生人数时,她表示,该校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迹象,而非三巴央居民民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所以,该校无论如何都希望在董家教的配合下打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助学生稳固他们的小学基础,以便升上中学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星洲日报)

华教中心公布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结果

——菲律宾二十一篇获奖十一位老师获指导奖

2023-04-26  《菲律宾华教中心》

(图片说明)左起:施雅祺、杨静恩、陈锦霞、柳宇。

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结果现已揭晓。本中心推荐的学生作文共有2篇获一等奖,8篇获二等奖,11篇获三等奖;11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现将获奖者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施雅祺(侨中总校),指导老师:陈锦霞;杨静恩(侨中分校),指导老师:柳宇。

二等奖:卢棕林(侨中总校),指导老师:陈锦霞;侯远波(侨中总校),指导老师:余杨昕;王倩倩(侨中总校),指导老师:王武春;傅柏瀚(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张燕君;吴谋杰(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卞勇刚;高祥淇(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叶发林;傅钰颍(侨中分校),指导老师:柳宇;蔡煜炜(碧瑶爱国),指导老师:熊爱华。

三等奖:詹凯莉(侨中总校),指导老师:李慧芳;张珊茹(侨中总校),指导老师:陈锦霞;陈佳愉(侨中总校),指导老师:余杨昕;陈烜(侨中总校),指导老师:王武春;蔡啟敏(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卞勇刚;施雅慧(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卞勇刚;许佳雯(侨中分校),指导老师:叶发林;蔡思凝(侨中分校),指导老师:柳宇;杨怡晶(侨中分校),指导老师:柳宇;林霆朗(中正),指导老师:王永新;蔡滨煜(三宝颜观音),指导老师:王培双。

一二三等奖的指导老师均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万华人华侨学生参赛,评委会共收到复审稿件32.7万多份。大赛评委会专家评审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初审、复审、终审+复核的稿件评审制度,一等奖稿件采用各省专家评委交叉阅卷+评委会统一复核的评审流程,并严格过滤抄袭、拼凑稿件。

本届大赛设置的主题丰富、开放,国内主题包含了科技、创新、传承、人生、阅读、谦让等。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主题包括悦读、家风、博爱、未来等。通过这些主题的写作,我们看到了海内外青少年的激情、梦想、坚韧、自信以及蓬勃的生命力在作品中驰骋;他们用自己的笔不光书写自己,更把自己的小我放在时代洪流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当代青少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脉络。

二十多年来,大赛为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推动华文教育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请各获奖者自行通过微信搜索“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公众号,关注后可点击下方的“成绩查询”―“学生成绩查询”或者“老师成绩查询”―“国外查询”,然后在“国家”选项选择“菲律宾”、在“姓名”选项填写获奖者中文姓名,就可查看到获奖证书,亦可下载。

(菲律宾华教中心)

 

2023年4月28日星期五

华教中心与辽宁师大联办中华文化大乐园

——设点侨中学院总分校欢迎青少年报名参加

2023-04-26  《菲律宾华教中心》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与本中心承办,菲律宾侨中学院协办的“202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将在侨中学院的马尼拉市总校和加洛干市分校设点,欢迎感兴趣的本国少年儿童到就近的协办学校报名。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中华文化大乐园充分利用菲律宾华校的暑假时光,以传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形式进行华语教学,让本国青少年儿童不用出国就能够亲身接触到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让他们在暑假期间能够继续学习中文、使用中文,在新学年到来之前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帮助华校提高华语教学质量。辽宁师范大学将会选派专业教师前来菲律宾执行各项教学工作。完成各项课程的青少年儿童,将授予中华文化大乐园结业证书。

本次中华文化大乐园的举办日期为61424日,将设儿童小乐园(813周岁)、少年小乐园(1418周岁)。活动时间为上午的8:3011:05和下午的14:0016:35。课程分别有汉语课、文化课、书法课、武术课、声乐课、舞蹈课、美术课、手工课。侨中总校联系人为郭春峰老师(825205018252050282520503转分机8106),侨中分校联系人为刘晓玲主任(83633529)。报名者需要提供个人详细信息、学历、兴趣以及一张个人证件照片。

 “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是本中心于2006年与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商议并共同发起,旨在让无法参加在中国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的菲律宾华校学生,在暑期长假于家门口就能参与华语语言实践和中华文化体验活动。2011年,中国国侨办认为此项活动非常有意义,决定作为国侨办品牌项目向全球推出。此后,此项目每年都会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举办。

“中华文化大乐园”这一名称是由本中心副主席杨美美建议起名的,因此杨副主席在2022618日举行的“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园第14期闭园仪式”上就自豪地说:“中华文化大乐园与本中心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中华文化大乐园’这粒‘种子’已经成了中国品牌,推向全世界,并结出累累硕果”。16年来,本中心共组织5,326人次参与大乐园活动。

(菲律宾华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