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让友族生勇敢讲华语.微小教师用尽法宝授知识

2018-09-29 11:41 星洲日报/东海岸
郑美榕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班珍华小的学生在上课前,集合在办公室前,在老师
的引导下,“七嘴八舌地”开口讲华语。
卓冰彬向记者展示该校老师们自编的华语
会话及汉语拼音手册。
林丽凤乘班上的马来学生上宗教课时,把班上唯一的原住
民学生带到办公室,以一对一的方式教导该名学生华文。
何燕云说,数学科里的中文字,都一律注上汉语拼音。
许书涵正在训练非华裔学生,以便这2名学生在集会上当
节目司仪。
老师们自编图文兼茂的汉语拼音手册,以增加非华裔学生
学习的兴趣。
班珍华小的老师们自编华语会话手册,内容以校园
生活对话为主,好让非华裔生活学活用。
让友族生勇敢讲华语.微小教师用尽法宝授知识 
在国内微型华小中,有不少是靠非华裔学生“续命”,这些华小学生,大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马来学生或原住民学生。
一般上,对小学老师而言,教导年幼的儿 童读书写字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任务,一来是年 幼的儿童怕生、难沟通、不明指示,二来要是 万一遇上哭闹的孩子,教师也要投降了,更何况 是非华裔。
偏偏在我国的华小里,就有一群教师负责教导 年幼的非华裔学生,对他们来说,所面对的挑战是普 通教师的两倍,甚至更多。
这群教师可说是倾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灵活运 用各种技巧去教导学生,但是,最心力交瘁的莫过于 教学的效果往往却事倍功半。
星洲日报记者走访这群有教无类的微型华小教师, 听听这群教师的心声,看看他们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向非华裔学生传授中文,了解他们教学生涯的苦与乐。 
班珍华小没有华裔学生
众所周知,关丹班珍华小是一所没有华裔学生的华小,校内唯一的 华裔学生是学前班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上,学生一见面就讲马来话是再 自然不过的事情。
失去华文学习环境,班珍华小的老师们唯有发挥创意,自编教材, 不断尝试各种方式,希望学生能够在6年小学生涯里,至少会讲华语。
每天早上,校方要求学生们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在办公室 前,大家一起讲故事,其中星期二、三和四是华文专属时段,全校学生 集合在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七嘴八舌地”开口讲华语。
对班珍华小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学生们羞于开口讲华语,因为同学 们都是马来人或原住民,同学见面自然就是以马来语交谈,两名马来同 学以华语交谈,怎看也是怪怪的。
为了打破这个困局,校方利用早上上课前的时段,让学生们集合在 一起,你讲你的小故事,我背我的华文会话,打破马来同学之间讲华语 的尴尬,让开口讲华语变成一种习惯。
那示华小4华裔生
同样地,位于传统渔村的北根那示华小,该校学生过百,但是,华 裔学生只有区区4人,教师在教学上也必须用尽各种方式,华语掺杂马 来话,再加上自编的“教科书”,尽责地当一名好老师。 
卓冰彬:唱儿歌认识新词汇
班珍华小二年级华文教师卓冰彬说,她选 择让学生通过唱儿歌来认识新词汇。
她说,从“客人来,看爸爸”到“妹妹背着洋娃娃”,或是“小星星”等儿歌,对非华裔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华文的“经典好歌”。
“这些儿歌对华人孩子来说,这些儿歌早 23岁时已朗朗上口,甚至被视为过时了的儿 歌。但是,对非华裔学生而言,他们进入华小 前,根本不曾接触。”
她说,除了通过儿歌,她也通过要求非华裔 学生背诵简短的小故事,以增加及巩固学生们的词汇。 
林丽凤:发音成最大难题
班珍华小一年级教师林丽凤说,由于学生受母语影响, 导致学习华文进度欠佳。
她说,教师必须一个字一个字教,但是,非华裔学生的声 调是最大的问题。
“学生以马来语来拼音,导致整个句子都是同一声调,而 我们都知道,华语是有4个声调的。”
何燕云:标注拼音学数学
班珍华小数学老师何燕云 则说,虽然数学所使用 的中文字,与华文课相对来说, 是比较少,但是她依然必须在所 有数学题上,标注拼音。
她说,虽然教学的准备工作 多了,但是,只要学生有进度, 她会很开心及满足。 
许书涵:分程度教学效果较好
班珍华小六年级华文老师许书涵说,该校把高年组 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分成好与弱两组,9名学习成 绩好的学生由2名教师负责教导,另5名比较弱的学生,则由 1名教师教导。
她说,要求学生多讲,并通过句子扩写来完成作文。
“基本上,这里的情况是不可能跟上课程的,我们的 目标是要让学校的非华裔学生开口讲华语、勇敢以华语表 达。”
在采访过程中,老师们再三强调,不是他们消极选择 不跟课程上课,只因华小的课程对非华裔学生们而言太深 奥,即使资质一般的华裔学生也学得辛苦。
郑美榕:有趣教材提升兴趣
那示华小教师郑美榕受访时说,原住民学生学习华语的进度,比其他非华裔学生好。
她说,该校原住民学生占的比率高,由于原住民住家距离学校远,再加上天气的影响,原住民缺课率则比较高。
她说,由于该校过去很多年来一直都是非华裔学生为主,所以在教导 非华裔生也很有心得。
 “教师会先以华语教学,再用马来话,不能只用华语,否则的话,学 生因为听不懂而影响教学。在教材上,我也会准备各种好玩的教材,因为 只有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非华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她告诉记者,她曾带学生参加彭亨大学举办的汽车引擎营,其他学校 的学生准备了整盒器材,她及学生则只准备了冰淇淋棒。
“结果,我的学生自组的玩具汽车已开始发动,其他学生还在研究如 何组装,这次经验告诉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

(星洲日报)

菲首办HSK留学就业展 清华同济联袂招生现场火爆


2018/09/29《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

中新社马尼拉929日电 (记者 关向东)2018年菲律宾首届HSK留学就业展”29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光启学校开幕,清华大学等13所中国著名高校首次联袂在菲招生,中国电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七家在菲律宾的中资企业现场招聘职员,场面火爆。

菲律宾华教中心副主席蔡艺术介绍,菲律宾华教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来,共承办了29届汉语水平考试(HSK)4届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累计有4.7万人次参加考试。为使菲广大汉语学习者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今年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考国际指导下,举办了首届HSK留学就业展。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考国际考务部经理刘小龙表示,2017年全菲参加HSK考试人数超过2.5万人,菲已经成为HSK考试考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办留学就业展,希望菲汉语学习者有机会和中国一流高校老师面对面交流,同时扩大中国著名高校海外生源;邀请在菲的中资企业参展,希望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毕业后就业选择。

菲律宾首都教育局副局长TOLENTINO AQUINO致辞表示,马尼拉地区的公立学校多开设了汉语课程,随着菲中关系进入史上最佳时期,汉语已成为非常有用的技能,中国著名高等院校来菲招生,定会推动两国的教育合作。

参加当天汉语水平考试的,有来自大马尼拉地区十所学校1304名考生以及社会考生25名,他们分别报考HSK二至六级考试。

清华大学招生办刘禹廷老师告诉中新社记者,不少菲律宾学生有备而来,对清华经济管理、计算机、医学专业表现出兴趣。他介绍,HSK成绩达到五级以上的菲籍学生,可以登陆该校官网进行网申。

中新社记者在西南财经大学展位看到,不到十点已经有14位学生留下了报考意向。负责招生的白巧燕老师介绍,该校有六类奖学金提供给海外留学生,其中最高的中国国家政府奖学金(博士类),免缴学费,提供住宿,每月有3500元生活费。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尚海告诉记者,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是该校的特色学科。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菲律宾是万岛之国,海洋科学研究有需求、可互补。

同济大学留学生办禹昱主任介绍,同济大学有好几个专业在世界排名靠前,其中土木工程、海洋、经管等专业和菲律宾需求对接。目前已有4位菲律宾学生在该校留学。

现场招聘的中资企业,都是在菲耕耘多年的知名企业。南方航空当天就收到了三份简历。中国电建菲律宾代表处招聘的岗位有公司文员、电厂现场管理、电厂建设工程师等。“希望菲律宾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中国学习,比如学习中国的电焊技术,回来参加国家的‘大建特建’计划,就业机会会很好”,该代表处赵长杰建议说。()

【责任编辑:胡文卉】

古来宽中 6日中秋园游会 童星存邀民众同乐


2018/09/30 中国报/柔佛

黄慧珠(右4起)、孙雪晶、廖俊光、何朝东、童星存、江洺辉、叶运才等嘉宾,联合主持“万盏华灯庆中秋”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站亮灯仪式。
(古来30日讯)宽柔中学董事长童星存指出,发扬中华文化是宽柔中学办学的使命之一,继“万盏华灯庆中秋”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站的亮灯仪式之后,该校将于106日隆重举行中秋园游会,营造优雅的佳节氛围,邀民众共同参与。

他说,“万盏华灯庆中秋”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站的亮灯仪式只是一个前奏,该校将于106日隆重举行中秋园游会。

“今次的中秋园游会节目丰富,包括大型花灯展、美食区、古早童玩制作坊、儿童填色及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和猜灯谜等等。”

童星存前晚在“第廿届万盏华灯庆中秋”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站的亮灯仪式上,这么指出。

新山中华公会署理会长何朝东致词指出,“万盏华灯庆中秋”已经成为新山中华公会的一个品牌活动,今年共有29站,希望来年吸引更多社团参与。

来自台湾的璀璨花灯,为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校园营造一个优雅的氛围。

他说,从1986年第一次在宽柔中学新山校本部举办中秋园游会开始,“万盏华灯庆中秋”可说与宽中有着密切关系。

他也感谢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师生的用心及落力筹备。

另外,与会嘉宾马来西亚华商经贸总会会长江洺辉致词指出,该会从台湾引进最有特色的两组主题灯“森林之美”及“文化之旅”,以花灯结合创新科技,让我国民众发扬及传承中华灯会的民俗文化与彩灯艺术。

“来自台湾的璀璨花灯,为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校园营造一个优雅氛围。花灯不在大小,在于文化的精华,让亮灯仪式点亮我国的花灯文化。”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经贸总会署理会长廖俊光、五福城广场经理孙雪晶、宽柔中学董事叶运才和宽中古来分校校长黄慧珠。

(中国报)

马来西亚华校生协会主催 · 筹募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展与建设基金


——新纪元大学学院:华文独立大学的化身


20181108 星期四 早上7点~下午2


同步举行筹办《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告社会人士书


《独大概念倡议的由来》


当年全国教总副主席陆庭諭谈到成立独大这段典故时说,虽然他是公开号召创办一所民间大学的第一个人,灵感却源自一位已故的报社编辑----黄尧源先生。

那是在一九六七年,黄尧源在社址仍设於半山芭佑路的《马来亚通报》任编辑,当年十一月的某一天,陆庭諭派送文告到《通报》去,由黄尧源接收,这份文告内容批评政府限制学生出国深造的措施。

黄尧源当时就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何苦议论纷纷,為什麼不自己创办一所大学?”黄君其实只是随口一提,民间办大学岂是易事。不过,这句话却一言惊醒梦中人;陆庭諭同年十二月七日在马六甲华文高师毕业职总中央执委会议上致词时,公开提出了创办一所华文大学的建议。

他说:“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助自助,唯有自力更生,存在才是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创办一间华文大学。”

“為了华文中学生的升学问题,必须创办华文大学;為了华文教育的体系,必须创办华文大学。”

这个号召,激起了往后十四年本邦华人民间风起云涌的创办独立大学的热潮,相信这是给予陆庭諭灵感的黄尧源当时始料未及的吧? (注:黄尧源经於一九七六年在《中国报》任编辑时病逝。)

陆庭諭号召创办华文大学,正值政府与华教界人士之间的关係最恶劣的时期。一九六0年的达立报告书、一九六一年的教育法令和一九六七年的国语法令,曾使董教总与政府处於几乎可谓对立的境地。

《创办独立大学的导因》

不过,一九六七年九月廿一日,当时的教育部长佐哈励宣布:从一九六八年起,唯拥有剑桥文凭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的学生,才能出国留学。这成了促使华校董教总认真考虑并下定决心创办一所华文大学的导因。

这项宣布引起了华人社会的激烈反应。各社团组织群起反对,促请政府收回成命。

在董总和教总看来,这项措施的目的在於限制华校学生出国深造的机会,因為当时未改制华文中学的学生没有参加官方的剑桥和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只考华校高中文凭,政府规定要持有剑桥或大马教育文凭才能出国留学,意味著这些华校毕业的学生将完全没有机会出国深造。董教总因此必须寻求应对办法。

陆庭諭在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七日登高一呼倡议创办一所华文大学后的两天,教总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给予响应,议决要求董教总负责推动。董教总的华教工作委员会於十二月廿三日开会,通过全力支持创办华文大学的倡议,并建议以董教总的名义通函全国华人社团,号召热烈响应这个办学计划。

一九六八年正月五日,董教总工委会在主席叶鸿恩、副主席沉慕羽和秘书黄伟强的代表下,函告全国各华人注册社团,促它们热烈响应创办华文大学之义举,创办华文大学的步伐也从此渐趋紧凑,浪潮开始汹涌,建议中的大学尚未命名,社团的认捐基金已达二万零五百元,个人认捐数额达十四万三千五百多元,总额达十六万三千五百多元,给这个运动带来巨大的激励作用。

(以上节录自全盛君的《独大的来龙去脉》)

《切割不开的独大精神与新纪元》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


一九九八年独大运动30年后,成功建立新纪元学院延续独大的梦;

二零一八年独大运动50年后,新纪元已经升格为大学学院(20161229日),正向着全面升格大学的路上全速迈进。

吧生华社在捍卫和发展华文教育的运动中有着光荣的传统,始终站在运动的前线积极参与!今天,我们责无旁贷,从巴生起航,推动《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延续独大运动的精神,为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发展与建设基金。

我们在此呼吁巴生肉骨茶店主们热烈响应,打响华教运动的第一炮,为华教再创历史!

我们呼吁巴生政党、社团、学校团体的领导,由各界组织委派代表23位,参与组织成立《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工作委员会,为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建设基金,延续并发扬独大运动的精神!

独大运动的精神,孕育了新纪元这个为完成华文教育从小学至大学完整教育链的梦;这个梦,在新纪元升格大学学院后更接近了!在莫顺宗校长的规划与带领下,校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000名;在董、理事会的全力配合下,预计5年后就可以完成全面升格大学的目标。

新的政府成立了,了却的是一个心愿,看到是一丝曙光,华教的路途还是烟雾弥漫;我们还须步步为营,自强不息,不能能掉以轻心;籍此大型联合义卖会,重燃华教热忱的心。

新纪元从独大运动而来,体现了先辈的远见,与为华教无私无悔付出的精神;这个精神,不能让他随着光阴的流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湮没!我们期盼《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这第一把火可以燎原之势燃遍全马来西亚,延续独大的精神!

这一刻,您不应该缺席!

此致      敬礼



马来西亚华校生协会

………………………

会长 陈纹达 敬邀

 +60123330110

註:请于916日前签署同意参与书呈交主办单位;这将是华教历史文件。

韩大陞格首届毕业礼 近期宣佈双学士学位伙伴


2018/09/30 光明日报/北马

马国辉(右起)陪同黄赐兴,颁发纪念品给Brabara de la Harpe

升格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后首批毕业生与嘉宾留下歷史性的合影。
(檳城29日讯)韩江学院升格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后首次举行毕业典礼,校长马国辉说,校方将在短时间内宣布双学士学位的伙伴,一一迈向国际目标,成為国内学子实现梦想的平台。

他今早在韩江传媒大学学院首届毕业典礼上说,该校共提供8个学士学位课程,所有课程都备有兼职模式,学生可半工读完成学业。

“校方也在积极筹备更多课程,包括硕士和博士课程,并计划為所有课程设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MOOC)模式。”

他指出,首届毕业生共有159名,其中9名毕业生获颁优秀学员奖,另3名学生荣膺澳洲南昆士兰大学颁发的国际伙伴奖,每人各获1500令吉奖学金。他说,该校為学子提供稳固基础,让他们勇敢筑梦,也在各方面帮助学生完成梦想,待毕业后持著韩大的认证,在社会上大放异彩。為此,校方不停地与外国大学洽谈建立双学士学位事宜,让学生更大胆开啟梦想的旅程。

会上也颁发纪念品给澳洲南昆士兰大学商业、教育、法律及艺术常务院长Brabara de la Harpe

出席者尚有该校名誉校长兼三校执行顾问丹斯里陈国平局绅。

黄赐兴:落成指日可待 空中主楼筹款达90%

韩江三校董事长拿督斯里黄赐兴说,今日迎来该校升格后首场毕业典礼,是应届毕业生的光荣,也是校方具歷史性的日子。他宣布,该校会在保留校内原有教学楼的前提下,在距离地面80呎搭建一座双层主楼,作為教学及行政等综合大楼。

他透露,在檳州中华总商会及檳榔屿潮州会馆的推动与支持下,董事会截至今日已筹得目标款项的90%。他承诺,空中绿色主楼指日可待,也相信该校有能力成為该区域教育的定海神针,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培育英才,也是该校对社会大眾的承诺。

他希望毕业生拥有高尚素质和品格,紧记“山有根,水有源,树有本”,承袭饮水思源的传统,用行动回馈母校;同时,董事会也要谨记,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可墨守成规,适时改变和进步才能将韩江基业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记参加泗水吴氏宗亲会“迎中秋 感恩亲情”作文比赛

2018/09/2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时至924日,由吴氏宗亲会举办的“迎中秋 感恩亲情”作文比赛圆满落幕。我们小太阳三语学校很荣幸应邀参加了此次作文比赛,并且取得了中学组一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
一个月前我们就收到了此次作文比赛的邀请,学校领导把辅导任务交给了我。因此,一份份的选稿、修改,学生一次次的誊写。从初赛到决赛,孩子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真心为孩子们的努力感到欣慰,也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需要。决赛前一天,九年级学生献善还特地拿了自己从网上搜集的有关中秋的传说,让我帮她纠正错误。我一看,篇幅不长,但是写得工工整整,一眼就能看到她的用心。最后比赛成绩虽然比三等奖差了一分,但是孩子却说:“老师辛苦了,我再努力一点,下次是不是就可以拿奖了?”看着孩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心疼也欣慰。九年级学生家泉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本来以为这次比赛他会稳获奖,可是最后虽然与三等奖等分,但是因为字体略逊而落选。当我把他未获奖的原因告诉他时,他脸上闪过了一丝失落,但是又马上笑着说:“老师,没关系的,反正获奖的也是我们小太阳的学生,我以后再在字体上下点功夫,争取下次拿个好成绩。”小小年纪的他们已经有了集体荣誉感,开始明白了自己是学校的代表,开始懂得了老师让他们穿着校服参加比赛的用意,也懂得了齐心为学校争光夺荣,让我不禁为小太阳的他们感到自豪,也更加坚信小太阳的辛勤耕耘会让他们学有所获。
23日决赛那天,孩子们都比规定的时间早到,反而是我晚到了几分钟。一进门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正拿着之前给他们修改过的文稿认认真真地看着,见我进来便开始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老师,比赛用铅笔写可以吗?”“老师,这句话我这么写可以吗?”“老师,我忘了带修正带了。”“老师,我有一点紧张哎!”……一句句解答完孩子们的疑问之后,孩子们看起来似乎也从容了很多,直到进入考场参加比赛,脸上各个都挂着明媚的笑容。经过一个小时的奋笔疾书,孩子们走出考场的时候脸上已经有了些许疲倦,伸出双手冲我喊累“老师,你看写得手都疼了。”我一看,手指上握过笔的痕迹又深又红。宗亲会的各位都很贴心,孩子们一出场便给孩子们分发了准备好的午餐和水,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24日,颁奖典礼在福餐馆大厅举行,宗亲会的舞蹈团还表演了传统舞蹈,让人赏心悦目。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候,我相信我自己比学生更加紧张。看着没获奖的孩子们脸上掠过一丝失落,作为老师的我难免有些心疼,为了鼓励他们,我想把他们比赛的作品带回学校放在学校的展厅,但是因为参赛作品只有一份,举办单位需要留存。经过一番解释之后,贴心的宗亲会吴世锦叔叔(也是筹办此次作文比赛的主要负责人)答应我复印一份寄到小太阳学校,我听了之后心里不胜感激。最让我感动的还有写在给未获奖学生鼓励品上的几句话“如果你这次比赛没有获奖,也不要气馁,每天写一篇日记把它存在这个小小的U盘里,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相信自己!”温暖又充满鼓励的一段话!
通过这次亲自带孩子们参加比赛,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印尼华人对华文教育所做的努力。在孩子们比赛间隙,吴世锦叔叔邀请我们同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李光迈主席聊天,李主席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是印尼华人,我们的祖国是印尼,但是中华文化是世界华人的魂,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我们一代代华人最应该付出的努力。”李主席的话也让我对“华人”这一独特的身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加崇高的敬意,也为自己给传承中华文化献出的微薄之力感到自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印尼华文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

(小太阳三语学校中国教师    尚宏玲)

作协万隆分会参加印华作协中秋联欢


2018/09/29 印度尼西亚《万隆快报》
北干文友俱乐部领导与各地代表团合照。
文学研讨会主席台;左2起:文苗、寇晨明、高鹰。
袁霓总主席颁授任命书给北干俱乐部新届主席杨东汉。
北干文友们在文学研讨会上。
袁霓致词。

寇晨明致词。
【本报讯】印华作协一年一度的中秋联欢,今年由作协北干峇鲁文友俱乐部承办,于921日至23日在北干峇鲁“Ameera”酒店举行;聚会联欢的同日,一并举行北干俱乐部新届理事就职礼和举办文学研讨讲座会。
作协总会兼万隆分会理事们——高鹰、周兴华、文苗、唐锦欢、郑平偕夫君、池兴瑞、幸一舟8人团队,由文苗、唐锦欢为领队赴北干参加。大家喜逢作协雅加达袁霓偕夫君等、棉兰许箐栽、楠榜杨惜娇等、苏甲巫眉彭德良、颜丽鸾偕夫君等文友团队。各市团队得到北干峇鲁文友俱乐部原主席寇晨明、新届主席杨东汉、执行主席褚候陞、廖島百家姓协会主席方田益及顾问麦荣明等理事们热情接待——安排同台文学研讨、同台联欢献艺、导游景点,及食宿等 样样周到。
首日举行的文学研讨会。文学研讨后举行中秋联欢,袁霓总主席应邀致词。她表示,中秋联欢是印华作协的一个平台,每年皆由各地作协分会或俱乐部承办(如雅加达、万隆、牙律、楠榜、井里汶皆承办过),以发挥各地积极性、潜能,增进全印文友情谊。她并说明,作协吸收会员以“华文写作”为前提条件,会员(华文写作者)较多的城市即成立分会(如万隆、井里汶等);另成立文学爱好者俱乐部以广泛团结各地文友以及培养华文写作者,北干、楠榜、苏甲巫眉、牙律等即在俱乐部之列。她表示看好此次承办单位——北干文友俱乐部,希望北干俱乐部在原届与新届主席、理事们努力下越来越好地发展、弘扬中华文化。
在北干俱乐部新届理事就职礼上,原届主席寇晨明报告了他们3年来的工作——举办过演讲、诵诗、歌唱、书法、写作各项比赛(联欢会上几位在赛事中得奖的北干中小学学生上台再次作比赛时的精彩演示)。
袁霓总主席给当选的新届主席杨东汉颁发了任命书。杨东汉主席在其就职讲话中,对大家的信任、支持表示深切谢意,其中特别提到对文苗前辈各方面支持的谢意;他表示将在原届成绩的基础上,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而努力。
这次雅加达、万隆、苏甲巫眉代表团皆在联欢会中贡献了节目:作协执行主席周兴华朗诵了自作的印尼文诗《印华作协更上一层楼》,万隆分会的郑平、唐锦欢联合朗诵《海上升明月》;雅加达总会的金梅子与苏甲巫眉文友俱乐部的陈玉财二胡、笛子合奏等。各地文友贡献节目,互相观赏;并同游北干市内环近市容,游览中喜见北干华人“万人空巷”热烈庆祝华族传统中秋佳节。

(本报记者幸一舟报道)

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近千人出席银会聚餐庆中秋

2018-09-27 《印尼星洲日报》华社 
苏维新(左三)赠送墨宝给陈泗云和陈青山(左二、左四)时与林建文(左一)合影。
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理事及银会各组长合影。
陈伯年和陈泗云与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合唱团合影。
(印尼雅加达27日讯)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週二(25日)晚上7时,在金莎酒楼宴会厅,举办银会聚餐联欢及庆祝2018年中秋节。
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执行主席陈泗云及夫婿陈伯年、辅导主席团林国志伉儷、周育成、秘书陈青山、林健文、银会会长魏兴国、副会长陈梅芳,银会各组长,陈本龙等理事及嘉宾近千人出席,在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气氛中,大家相互交流,增进友谊。
陈泗云表示,首先欢迎理事、校友、银会会友及嘉宾出席今晚的活动,我们的银会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组长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在此致以万分的谢意,我们也诚挚邀请校友们积极参与其他的文艺活动,其中包括每週日和週二在Jl.Batu Tulis XIII No.2 BCD的会所举办的合唱团、卡拉OK、排舞活动。
她指出,此外,旅雅玛中校友联谊会也在每週一和週三Jalan Mangga Besar快乐世界的体育场举行的篮球活动,为了校友们的康,让我们大家一起参与这些活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美满。

(报道/摄影:廖子建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在棉兰捷捷语言学校成立第一个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


2018/09/27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922日,金秋送爽。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简称“雅协”)历近五载,与多方协调,解决重重困难,终于在当天与棉兰捷捷语言学校合作开设了棉兰第一个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
棉兰捷捷语言学校双创建于2005年,目前在校学生600多名,拥有多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汉语学子。学校大力支持华文教育,且为此次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力排众难,不忘初心,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热忱,才有了今天历史性的一刻。捷捷语言学校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的成立也是棉兰华文教育界的一大突破。
当天,中国驻棉兰领事馆副总领事王军、棉兰市教育局局长代表兰妮亚莉处长、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及副秘书长余文琼、苏北华联副理事长廖章然及秘书长陈岷生、苏北华文教育促进会主席黄世平、崇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杜保国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棉兰捷捷语言学校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发布会。捷捷语言学校的校长罗爱瑾及全体教师对各方人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发布会上,王军副总领事对捷捷语言学校被授权成为北苏门答腊省唯一一个HSK网考考点表示祝贺。她表示,该校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方面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的关心关照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捷捷语言学校近些年大力开展推动华文教育,不懈努力的结果。希望能通过华文教育促进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兰妮亚莉表示非常高兴捷捷语言学校成为棉兰第一个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这对棉兰的华文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并表示非常感谢雅协对捷捷语言学校的支持和认可,希望日后捷捷能在雅协的支持下办得更好,为棉兰的华文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蔡昌杰表示,雅协致力于如何推动印尼各省,包括棉兰的华文教育工作,以期帮助提升印尼华文教育的水平。旨在培养更多汉语人才,使学子们能搭乘中国“一带一路”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成为栋梁,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共同携手把印尼建设成为世界海洋轴心。蔡昌杰还说,汉考属于华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是鉴定学生汉语水平的平台,而且还是鉴定华文教师教学成果的有效工具。捷捷语言学校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的成立是对苏北棉兰汉考工作的重大突破,这将对苏北棉兰华文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推动印尼全国华文教育的发展。
廖章然感谢雅协和捷捷语言学校对华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并提及了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对汉语人才培养所做的工作。
之后,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与捷捷语言学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委任捷捷语言学校为苏北棉兰汉语网络考试分考点,并鸣鼓已示其成立。
最后,双方互赠纪念品,并合照留念。发布会圆满成功!                     

(贺斯琴   供文/)

《义卖会》:巴生肉骨茶联合,为新纪元筹募建设基金

2018/09/27 《当今大马》
巴生华社在捍卫和发展华文教育的运动中有着光荣的传统,始终站在运动的前线!今天,我们责无旁贷,从巴生起航,推动《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为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第二校园发展与建设基金(第一期)。
我们在此呼吁巴生肉骨茶店主们热烈响应,参与同步举行的《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为华教再创历史!
我们呼吁巴生政党、社团、学校团体委派代表参与组织成立《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工作委员会,为新纪元大学学院筹募发展与建设基金。
1968年热火朝天的独大筹款运动,在政治的压制下没有把华文大学建立起来;30年后,孕育了新纪元这个为完成华文教育从小学至大学完整教育链的梦;这个梦,在新纪元升格大学学院后更接近了!在莫顺宗校长的规划与带领下,校务蒸蒸日上,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000名;在董、理事会的全力配合下,预计5年后就可以达致全面升格大学的目标。
新纪元从独大运动而来,体现了先辈的远见,与为华教无私无悔付出的精神;这个精神,不能让他随着光阴的流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湮没!我们期盼《巴生肉骨茶联合义卖会》这第一把火可以燎原之势燃遍全马来西亚,延续独大运动的精神!
目前参与肉骨茶义卖会的有:

石头肉骨茶 (Jalan Pasar, Klang) 益香肉骨茶(Batu Belah)

奇香肉骨茶(巴生永安镇) 美美肉骨茶(巴生新镇)

亚艺肉骨茶(4英里半, Jln Kebun) 四眼仔肉骨茶(中路口)

巴生历瓦煲肉骨茶(直落玻璃) 三美肉骨茶(地点待定)

新的政府成立了,了却的是一个心愿,看到是一丝曙光;新的政府,旧的行政官员与架构,残留的教育政策等,华教的路途还是烟雾弥漫;我们还须步步为营,自强不息,不能能掉以轻心;寄望籍此大型联合义卖会,认识华教六十年代热火朝天的历史,重燃华教热忱的心,凝聚为一股力量。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单位、商团领导参与此深具义举的义卖会协办或加入义卖会的顾问团;有意参与的单位、商团领导,请跟我们联系。
主办、联办等单位如下:

主办单位: 马来西亚华校生协会 - 陈纹达 会长 (012-333 0110)

联办单位: 巴生中华校友会 - 吴国民 会长 (012-379 9955)

协办单位: 巴生滨海老友会 - 陈精明 主席 (017-727 8648)

巴生滨海咖啡酒餐商公会 - 王冠平执行秘书 (019-695 9179)


(当今大马)

【华教视窗】 ~ 841


坚守华小的最后防线


2018-09-28 星洲日报/古城

~作者:黄家贤


1961年教育法令212)条文,赋予教育部长权力,随时改变华小的教学媒介语,以国语取代华语。

1996年,时任教育部长纳吉在国会修改教育法令,撤销上述法令,部长再也无权将华小改成国小,华社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教育部,巫裔公务员占绝大多数,部门里有不少拿起鸡毛当令箭的小拿破仑,他们喜欢刁难华小,不时采取“投石问路”的策略,通过行政手段“去华校化”,柔性改变华小特征。

华小会不会变质,失去原有的特征?新官上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最近,教育部委派不谙华语的小六评估主考官到华小去主持考试,柔佛与彭亨州的问题最严重;教育部建议把“华小督学”易名为“小学助理主任”,“华文科督学”则以“语文科助理主任”取代。

董教总为此提出抗议,张念群的回应是:主考官懂不懂华语不重要,副考官懂华语就可以了,副考官可以用华语向考生发出指示;张念群还说,淡小也面对相同的问题,但印裔社会并没有反对。

如此说来,只要华小副校长懂得华语就可以了,不谙华语的巫印裔老师也可以来华小当校长。

当年,教育部实行英语教数理政策,淡小接受用英语教数理,华小则坚持用华英双语。毕竟,华小与淡小在维护母语教育的立场不尽相同,一般上,印裔社会对淡小是否会变质,不是很在乎。

至于取消华小督学与华文科督学两个官职,张念群作出解释,说是教育部要重组行政架构,要提升华校官员的官级。

去掉“华校”和“华文科”字眼,“小学助理主任”与“语文科助理主任”的职权,将处在灰色地带,不谙华语的非华裔官员也可以掌管华校事务,在这种情况下,谁敢保证华小不会面对行政偏差的困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87年,时任教育部长安华派不谙华语的老师去华小当副校长,全国华社哗然,华基政党的基层不断向党领袖施压,促成华裔朝野政党团结起来,结合力量在吉隆坡天后宫召开抗议大会。

之后,老马展开“茅草行动”,多名朝野领袖和华教人士被逮捕,教育部最终作出让步,收回成命,并明文规定华小第一、第二副校长必须拥有华文资格,而负责华小课外活动的第三副校长,只要听得懂、可以用华语沟通即可。

反观今日,教育部实行不利华教的措施,除了马华与华团领袖以及华教人士提出异议,行动党的上下完全没有危机意识,不是无动于衷,就是噤若寒蝉。

华社感到气愤,因为张念群不但没有动用权力去拨乱反正,反而责怪华社反应过度,还为属下的官员涂脂抹粉。更糟糕的是,她把球踢回给前朝,说是前朝政府早已决定下来的行政改革,若是,前朝的副部长还算称职,不批准官员去执行相关建议。如今,新任副部长却罔顾华社意愿,执意执行前朝的方案。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个简单的道理,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唯有张念群装不懂。请问张副部长,公司易手后,前任董事经理还可以回公司看文件、签支票吗?

在我国,华文教育的路并不好走,多少华教人士为了与华小共存亡而遭殃,林连玉被政府褫夺公民权、沈慕羽被马华开除党籍、陆庭瑜遭暴徒狙击,林晃升被老马关进牢房。

创业难,守业更难,负责华教的副部长,任重道远,华教的最后防线一旦失守,出现缺口,全体华社有权叫张念群辞官回乡种番薯。



何苦让老师如此沉重?


2018/09/2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虽然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世风日下,教师的地位已不比以往。意即大家对教师的尊重也相应减低,几乎到了公开评批的境界了。然而,我们却不难发现现今社会人士对老师还是有许多要求的。这些要求有时会让老师们天天处于“煎熬”的境界,无怪乎教师患上精神病的几率日愈增加。

一般说来,社会人士会把一些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则加在为师者身上,认为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许多禁忌。举个例子:如果老师开了社交平台,他就自然有会有一些禁忌。比如:他不能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也不能怀疑人生。在行为穿着上,他不能有任何奇装异服,因为他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万一真的有,别人就会批评以各种词语,诸如“愧为人师”,“师者败类”“为师不尊”等等。

勿阻止老师吐槽

若根据这样的要求,老师就必须是人人口中的“神人”,他不会有坏情绪,就算有,也要很快忘记。如果他有苦水,不能吐出来,要吞下去,自己消化。说多了负面的话,即使只是做为提醒,也是要不得的。如果老师与学生太好,也是不该的,因为别人会误解,以为老师别有企图。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再加上家庭生活的压力,你认为老师可有任何理由不患上精神病吗?

一直觉得,老师是人,真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老师可以对自己说的话多一些思量,但是请不要阻止老师吐槽;老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认真,但请不要叫老师时时刻刻都是学生的典范。因为老师也有家庭,也有顽劣不听教的孩子,也会对生活感觉沮丧。请让老师多一些自由,让老师多一些空间,可以自在的做自己,而不是做大家眼中的好老师。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算老师样样都根据标准去做,学生也没有变得很乖很好啊。当今的孩子不也一样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完全不被老师的外观影响啊!那么,老师事事压抑自己,还有意义吗?正是:牺牲了小我,却也无法完成大我啊!



不容教育宗教化


2018-09-27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陈勇成


人权律师茜蒂卡欣日前才在推特上揭露,中五的伊斯兰教育科目中出现“如何殴打违抗夫令的妻子”的考题。

首相敦马哈迪在英国一场演讲上,被问及是否支持判处贪污领袖死刑的时,贪污者不应被判处死刑,回应说死刑可能无法解决问题。但在国内,我们的中学生却被给予处死异意者的理由。

人权律师茜蒂卡欣日前才在推特上揭露,中五的伊斯兰教育科目中出现“如何殴打违抗夫令的妻子”的考题。后来又在脸书张贴照片,显示教材中的其中一页还列出数项对叛教者执行死刑的合理性。虽然教育部长承诺会进一步调查,但来得及吗?

中五生主要落在1519岁,这是马来西亚人口第三大的年龄层,他们将在不久后踏入社会、为人父母。而家庭教育形塑了我们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观,这一代所接受的思想教育,自然会延续成为下一代的原生价值观。

虽然我国的宗教学校自建国时期就已存在,伊斯兰价值观渗入国家官方教育体制也非近一两年的事,但根据一份针对世界穆斯林人口统计和预测的报告书,马来西亚从70年代开始,穆斯林人数比例一直在稳健成长中。从1970年的50.04%,到2010年的60.36%

世界穆斯林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已达至61.3%

我们一直认为穆斯林的事事不关己,但选修伊斯兰教育的青年人数增加是事实,而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协会理事陈文强也指出国内华裔穆斯林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我们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就宗教与人种比例的走势来看,正逐步趋向单一化。如果继续让宗教元素在国家官方教育体制中生根,国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会否被宗教色彩淹没,是最大的隐忧。

更甚的是,瓜拉冷岳伊青团长哈尼夫日前在一场辩论中分享自己在担任中三学生的代课老师时,发现班上的穆斯林学生没有晨礼(solat subuh),因此他赞成把大马教育文凭(SPM)中的伊斯兰教育,列为穆斯林考生必须合格的科目。

把宗教仪式变成教育体制,可能是你宣教的里程碑,但却是国家的绊脚石。而且这种乖离教育本质的建议,必会引起反弹,在网络资讯通达的年代,也难免会被有心人士利用或被妖魔化,这对和伊斯兰几乎画上等号的巫裔同胞,以至对正努力抬高国际地位的马来西亚而言,未免太不公平。



谁制造了小六生的压力?


2018.09.27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林柳菁


大马考试局于924日发布文告,公告全马的家长、老师、学生和社会大众,该局今年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小六评估考试成绩,原因是“为了不增添学生的压力”。

大马考试局于924日发布文告,公告全马的家长、老师、学生和社会大众,该局今年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小六评估考试成绩,原因是“为了不增添学生的压力”。

不公布成绩,有助于减缓小六生的压力?为什么小六生会有压力?小六生的压力是谁造成的?(或者应该问,小学生的压力是谁造成的?)

小学生理应享有快乐的童年,包括学习、玩乐。遗憾的是,在他们还未了解压力是啥时,压力已走进他们的世界。天未亮,他们便起床预备上学,下课后匆匆忙忙吃了午餐、冲了凉,又赶去补习中心或是参加学习班,比如画画、音乐;晚上可能有另一场的补习或学习班。

他们从早忙到晚,从星期一忙到星期日,他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是谁“精心”地为他们安排了如此“充实”的生活?这样的安排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他们可以为自己发声吗?

经过6年的学习,小学生们来到小六评估考试的考场。或许这只是项评估试,并非认证级别的考试,但还是有许许多多家长和老师紧张成绩。他们紧张地“验收”学生6年的学习成果,比比自家孩子/学生和别人的成绩。

难道教育部不公布成绩,家长和老师就无从比较?不!他们还是有管道知道他们所要知道的。为此,若以“小学生压力”为考量不公布成绩,并不是治本之举。

是教育制度和大人们爱比较的心态,导致小学生承受了压力。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学习快乐,但是爱比较,深怕孩子/学生“输人一等”的家长和老师占了多数。

若要小学生开心学习,不被千斤压力所困,需认真检讨和研究的是教育制度,唯有根治,才让还小学生们享有快乐童年。研讨教育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这么简单,但是有心不怕迟,有志者事竟成,为了小学生,教育部应该迈出第一步。我们应该将“快乐学习”还给小学生,这是他们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