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丹绒士拔华小 硬笔书法讲座

2023/12/30    南洋商报/雪隆

全体参与书法讲座的老师与学生合照。

 (巴生29日讯)丹绒士拔华小日前举办硬笔字书法讲座,邀请硬笔字书法老师林靖汉分享书写硬笔字的技巧,希望学生与教师都能通过讲座,把字写好。

这场讲座分成两组进行,即高年级学生的课程是"硬笔字基本笔画书写教学";而教师组的课程是"习写硬笔字:汉字基本笔画与结构安排",获得学生与教师的热烈响应,纷纷拿起铅笔和纸张练字。

汉字的演变有数千年历史,而小学华文课程纲要与华文课本主要是使用楷体作为学习字体,因此小学生与教师掌握楷体的书写是相当重要的。

林靖汉说,小学生的字体不一定要写得美,但至少要写得整齐,容易让别人认读,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而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楷模,字体更是不能马虎了事。

"小学生和教师掌握中文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除了能把字体写得端正,也训练他们耐心与耐性,是一门陶冶性情的技能。"

他指出,手写字比起电脑字来得有"温度",而且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加深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促进学习能力。

"虽然现代人都以手机短信传达信息,甚至在工作上也使用电脑打字来完成课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用手写字的重要。"

他说,现代人忙于工作,如果大家能抽出时间安静地写字,不但可以排遣工作、家庭的种种压力,还可以借此了解中华文字的美,推广书法。

校长莫志忠也勉励学生与教师要把字细心写、耐心写,立下目标,改善自己的字体。

(南洋商报)

永中新任校长张嘉群明年上任 增16教职员

2023/12/28   东方日报/南马

整理:锺诗雨

马文清(右)亲自颁发聘书予张嘉群校长(中),左为何宗荣。

(永平28日讯)  永平中学将于明年迎来新任掌校人,原任巴生滨华中学副校长张嘉群受聘担任该校校长。

该校董事会表示,原任校长李保康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卸任,感谢他过去两年对永中所做的努力。

永中董事长马文清表示,张嘉群校长虽然年轻,但学养俱佳,硕士班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回国后,先后任职于新纪元学院辅导中心、巴生滨华中学副校长兼辅导处主任。

“在副校长任内协助校长规划全校年度目标与各项活动、指导训导处、辅导处、招生等工作事务,理论与实务经验丰富。”

他继说,值得一提的是,巴生滨华中学董事长谢松坤是全国最早在独中引进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提倡的《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进而发展成滨华中学MH437的办学理念,张嘉群就是MH437主要推动者之一。

“每所独中都有自己的特色,但MH437在调整后足以成为各校的办学方向,理念或许不同,但方向必定一致。”

该校今日通过文告,做出上述宣布。除了校长外,永中也一次性聘请16位高学历师资,除了国、英及理科科目的老师外,特别加强训育及辅导两个处室的师资,师资学历背景包括辅导谘商、精神健康学系、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学系、社会工作学系,老师们分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学士)与香港理工大学(硕士)、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马文清表示,新聘的一流专业及具备心理、辅导谘商、精神健康科学的师资加上原有的好老师,永中很快的朝著一流中学的步伐前进。

张嘉群指出,永中不会照单全收MH437的概念,但用MH437启发成人成才的模式,可以从小孩开始。今后永中将用爱心、耐心、同理心去引导学生启发学习动机;所以在来临的2024年永中将尽可能推动“爱的教育”、“学生认辅制度”,用爱心取代没有特别必要的体罚。

他也解释,MH437的概念并不复杂,而是放诸四海皆准。

他说,M(Modernisation)代表“学校设备与思想现代化”;H(Harmonious)代表“全校人人和谐”;4(即4Q,培养学生的IQEQ MQAQ)3(华巫英3语并重)、7个习惯(也就是史蒂芬·柯维提倡的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亦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合、不断更新)。

“大家一起来,MH437必定能结合永中《诚毅》校训及《德智体群美劳》的理念,在永中发光发热,全面展开。”

该校署理董事长何宗荣表示,永中是国内第一所将大学毕业生的底薪调至4000令吉的独中。目前全校教职员平均薪资已经超过6000令吉,这一数据应该领先全国。

“目前永中初一新生人数接近150名的满额,并达到课室使用的上限。”

另一方面,在本月27日举行的永中董事会议上,马文清也宣布,与其兄长马文明合捐200万令吉,做为永中学生清寒助学金之用。

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家境不好但想念永中,那么就来吧!

(东方日报)

【华教视窗】 ~ 1501

南大“自强不息”精神应延续

2023/12/30  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谢盛海

拜读了两位资深南大生李元瑾博士与刘培芳资深报人对电影《大风吹》的评价,我也有话想说。《大风吹》导演为了反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校生的困境,塑造了一名南洋大学建筑系毕业生角色,因为英文不灵光而到处碰壁。单这一点就已歪曲事实,因为旧南大并没有建筑系,只有文、理、商三院。不知道导演的用意为何?

当时的华校生受排挤、奚落、白眼,我身历其境。自中学毕业后,我隔年履行国民服役。从军时受训都用英语,我们在用英语交流和书写时都不达标,被英校同僚嘲笑,说华校生都是“中文直升机”(Chinese helicopter)。受华文教育的军官,军服上有特别的橙色标志,注明华校生身份,用意是让我们用华语和他交谈。但当时受华文教育的都被贬低,这些军官其实是不愿意让士兵知道他是华校生,内心矛盾难堪。华校生在军队被视为次等人,出现什么错误,矛头率先指向华校生,军官都会归罪我们英语不好,所以沟通表达不佳而犯错。当时,甚至有一些只有小学程度的华校生,被编入“福建兵”团,可以想象当时的华校生是多么狼狈和无助。有些甚至怪罪父母,为什么不送他去英校念书。

我从南洋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600元,新加坡大学的毕业生则有1000元。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家长都希望送孩子去新大,造成南大收生减少,素质也降低。政府于是决定把南大和新大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当时很多南大生埋怨政府关闭南大,因为那是东南亚唯一的民办华文大学。筹建南大,就连车夫、建筑工人都捐出血汗钱协助。南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入历史,让当时不少南大生欲哭无泪,怨声四起,可是政府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否则将会浪费很多国家资源,毕业生日后也会面对出路的困境。

1970年代末,少数华校变成特选学校,但采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华校生”这个字眼渐渐走入历史。当时原来的华校教师要用英语教学,一些教师一下子转不过来,措手不及,情绪受到影响。我们这批旧南大生在职场和官场上吃尽苦头,有些甚至找不到工作,或者委屈在一些小公司当书记,忍气吞声。但在困境中,也有一些南大生出来自组公司,凭借校训“自强不息”,发挥南大精神,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也有人成功赴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留学,考取博士学位,名声响誉国际。

我国是国际商业都会,必然注重英语。现在年轻家长在家里一般都说英语,甚少说华语。政府为了降低学华语的压力,把学校华文的程度降低,造成目前华文水平低落,甚至快出现断层。当年中国改革开放,我国和中国商贸往来频繁,但目前年轻一代用华语都要掺杂英语,同时也不太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较难有效与中国人深入沟通。虽然我国推行双语教育,但缺乏华文根底的本地年轻人,和欧美国家相比,已没有太明显的优势了。

虽然政府在努力栽培一批双语人才,满足与中国交往的需求,可还是不如那些自小在华校环境熏陶下长大的华校生。南大最后一届学生在1980年毕业,如今已65岁,大多数已退休。但是,还有许多南大生在继续努力传承南大精神,大家还在各领域,如宗乡会馆和商团默默耕耘,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希望政府能裁培更多双语精英,和通晓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年轻人,结合老一辈的经验,继续增进和中国的往来,推广政、经、贸、学的全面发展,以利社会。

 

略论“学习损失”

2023/12/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林国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我国学生在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测评中,表现没有长进,反而退步了,是历次参与PISA评比,表现最差者。

教育部(学校营运)副总监阿兹曼归因冠病疫情衍生“学习损失”,导致我国学生PISA表现不佳。教育学界普遍对阿兹曼的归因不以为然。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兼PISA项目负责人安德烈亚斯也认为不应高估疫情对学生PISA表现的影响,应该从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探讨学生表现退步的原因。

尽管如此,疫情导致“学习损失”的问题,倒是值得关注与讨论。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教授对比学生于疫情发生前和发生后的学习轨迹图,发现学校停课期间,学生因“遗忘”(forget)和“放弃”(forgone)的学习行为,导致了“学习损失”(learning loss);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回复到学习正轨,学习损失将会不断积累,甚而引起“未来损失”(future loss),波及学生毕业后的生涯规划和生涯薪资。

法国巴黎的一项研究也揭示,疫情初期,5-18岁各年级学龄学生平均一学年损失35%学习,疫情后的补救举措也难以弥补疫情初期所经历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损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的调查报告,“学习损失”在发达国家的影响程度达17-20%,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则高达30%

疫情导致“学习损失”,是既成事实,其成因也可以溯源。

首先是“在线学习”迷思。疫情期间,为应对“停课不停学”,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启动“在线学习模式”,将教学、作业、评价、互动、答疑等课堂教学环节切换到线上完成。然而,由于资金、设备条件不足,扩大了“数字鸿沟”,衍生新的教育不公。加以信息通讯科技本身的短板和局限,教育场域主要把电脑当作“教学工具”,倾向机械式教学,无助于学生批判思考和深度探究学习;线上学习也助长了学生个人主义和排他性学习风格,不利于形成互学、共好,影响整体学习效益。

“学习损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校不可能完全转移到虚拟空间,在线学习模式也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学。月前就有报道,瑞典中小学鉴于“数字化工具削弱而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2023新学年开始“恢复重视纸质课本使用和加强学生读写练习教学,减少对电脑和平板的依赖程度”。这也是瑞典教育学界基于近年学生参加PISA和国际阅读素养测评的表现不断下滑而采取的调整措施。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0238月的一份报告中“紧急呼吁”各国教育教学“妥善运用技术手段”,既要加速让中小学校具备上网条件,又要注意不让技术手段取代“以教师为主导、面对面”的教学方式。

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缺位。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在线学习模式也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支撑。根据台湾《亲子天下》杂志20217月间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调查”1322份“学习损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校不可能完全转移到虚拟空间,在线学习模式也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学。

有效问卷调查结果,80%老师认为,20215月间台湾地区因疫情实施线上教学的成效不如实体课程;近九成教师直指

“在线学习拉大学生学习差距,而影响在线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即是自主学习能力”;只有18%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可以应付在线学习的要求。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线上学习表现差距的关键因素;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是难以完成在线学习任务的,必然遭遇“学习损失”。无论线上线下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黄家和任重道远

2023/12/28   星洲日报/东海

~文:小刀

华教向来是华社热切关注的议题,华人副教育部长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华教一些令人无法安心的问题仍然存在,使到华社无法放下心头的大石。

长期以来,最显著的是华社要求政府尽速解决华小师资短缺及制度化拨款的问题,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问题终年累月都无法获得圆满解决。

最近首相安华宣布的内阁改组,由太平区国会议员黄家和出任教育部副部长职。华教问题一萝萝,黄家和新官上任,可说是任重道远,华社寄予厚望。

黄家和上任后表示,华社对教育非常重视,而他将会给予相关单位,包括董总、教总、学校董事部、家协及教师最大的重视。他也承诺,尽快会晤董教总商讨华教事宜,互相配合办好华文教育。

华教今时不同往日,近年来,不仅是华裔子女进华校,一些马来人、印度人的子女也进入华校就读,华校已经不只是华裔子弟就读,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非华裔生进入华校就读。

据估计目前非华裔生占全国华小学生人数约20%,相信人数仍然不断的增加,非华裔学生人数增加,有助于推广华语的普及性,让更多人会讲国语之外,也能讲华语。

试问一下,如果像一些政治人物形容华小破坏国民团结,相信不会有这么多友族家庭让他们子女进入华校学习。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华教备受其他族群的欢迎,的确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各民族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华语,突显出华教的多元性,成为跨族群的学校,这是值得鼓励的良好趋势。

这种趋势不但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减少种族间的隔阂,而且可以促进种族之间团结精神,让那些蓄意抹黑华小破坏国民团结的言论不攻自破。

新任副部长黄家和准备会晤董教总,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大家能够坐下来商讨华教的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和配合,解决华教所面对的问题,相信一定能够把华教办好。

 

向东学习学什么?

2023/12/2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称,除了日本及韩国,我国向东学习的对象也将包涵中国在內。

由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于1982提出的向东学习概念,其实就是向日本学习它发展经济的策略,所以马哈迪不断派遣官员去日本取经学习。

日本对我们的官员有无倾囊相授则不得而知,我们也好像没有学到什么日本东西。

马哈迪在2018年第二次任相后,仍然提出向东学习,主要对象仍然是日本。他在22个月任相期间,去了七八趟日本,不知道他学到什么东西回来。

我当时在本栏有一篇拙稿“还在学日本?”说,现在还在学日本已经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了,《纽约时报》早两年前已揭露美国企业正在抄袭中国的一切,轮到美国山寨版中国了。

换言之,连美国也在暗地里向中国学习,所以要学习,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向中国学习。现今首相安华终于把中国列入学习的对象。

实际上,中国早年也有学习的对象,那就是我们的紧邻新加坡。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1992年,他公开呼吁以新加坡为师,大至招资策略,小至住宅区(中国称小区)的规划都须向新加坡学习。

中国官员学以致用

于是上至中央政府,下至省政府、市政府都派遣官员到新加坡接受培训,新加坡也倾囊相授,中国官员也做到学以致用,所以中国有许多城市与小区规划得非常完美,是以新加坡为榜样。

但大马人对新加坡却有很大的抗拒心,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在去年初打算引进新加坡组屋建设模式。

新加坡建屋局也乐意免费提供咨询,不料倪可敏却成了众矢之的,被指责企图剥夺公务员的工作,损及土著权益。

试想,中国当年以八九亿人口大国,虚心向比它一个县还要小的新加坡全面学习。

马中两国人民的格局差别如此巨大,中国如今一跃而成第二大经济体,科研也在多个领域领先全球,我们则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盖人民的格局决定了结局也。

向敌人学习的胸襟

要向中国学习,不必去学它的科研技术,那也不是我们学得来的。我们应该学中国不但可以虚心向小国家学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肯向敌人学习的胸襟。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共产经济路线,一切发展策略由国家规划,惟效果不彰。邓小平毅然“以夷为师”、“胡服骑射”,放弃赖以起家的共产思维,改走曾是不共戴天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路线,大事引进西方资金与技术,遂有今日的蓬勃发展势头,以致欧美诸国为之侧目。中国这种敢于扬弃不合时宜政策的勇气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至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政策,仍然跳不出50年前拟订的新经济政策窠臼,期间虽数次易名,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依然是50年前的新经济政策,一切以族群利益为依归,忽略整体的共同繁荣。

惟说来容易做来难,好像中国这种翻天覆地的改变,必需要有大智大勇的领导人方可。

中国因为有邓小平这样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敢冒政治风险,领导八九亿中国人恍如武侠小说天蚕变所形容,以无比的勇气,自废数十年的武功,重新修炼,方克练成天下无敌的天蚕变。

我们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位如邓小平般具大智大勇的领导人?

觉群学校:萌娃报到 满“新”欢喜 幸福起航

2023/12/27  柬埔寨《柬中时报》 华社

记者: 觉群学校外派教师杨鹤逸  







(金边讯)岁末将至,新年踏歌而来。近日,柬埔寨贡布省逢咋叻市觉群学校迎来了200多名一年级萌娃,他们怀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与期待,正式开启华文教育小学之旅。只见校园人头攒动,许多家长和孩子站在校长办公室里,详细了解报到流程、教师配备、使用教材、作息时间等情况。

“觉群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华文学校,桃李满天下,各方面变化都非常大,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作为家长很放心,也很安心。”学生苏玛丽的妈妈一早就把她送到了学校,并在教室外关注着还是垂髫之年的女儿。

学生邵世海高兴地说:“今年我12岁,在柬文学校我已经读到小学四年级了,今天爸爸送我来华文学校读一年级,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我很开心,我会听老师的话,认真学好中文。”

学生潘速泰自信地表示:“虽然今年我20岁了,年纪比较大,但我会关心爱护比我小的同学,同时要努力学好中文,以后找到好的工作。”

知识的花朵散发芬芳,幸福的课堂绽放光彩。任课教师面带微笑耐心地对萌娃们进行课堂常规、仪容仪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导,帮助萌娃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孩子们则个个睁大眼睛望着眼前温柔的老师,脸庞上尽是藏不住的欢喜,班级里弥漫着蓬勃与朝气。

教师邢晓娟动容地说:“虽然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小不一,来源多样,但是我们在教学上坚持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担当尽责,从新生的一日常规、行为习惯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勉励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也希望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里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涯。”

校长周德雄介绍:“近年来,中柬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明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将更加走深走实,也给华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到柬埔寨投资兴业,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很多工作的机会,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促进了柬埔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柬双语人才的需求,学习中文已成为柬埔寨青少年的‘新时尚’,我坚信华文教育的明天会更好!在招生方面,我们结合实际,制定灵活的政策,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以一年级为例,今年8月,共招6个班300余名学生;12月以来,又招4个班200多名学生,目前全校师生总人数已达2200多人。”

(觉群学校外派教师 杨鹤逸 供稿)

2023年12月30日星期六

细述‧华小 | 微型华小迁校后茁壮成长 明德正校迎文化转型

2023/12/28   星洲日报/北马

报道、摄影/林昇春  部分照片/校方提供


明德正校屹立在大山脚百利镇而重生。

访问当天恰好魏子森行政议员(左一)到访明德正校并欣赏激励人心的墙贴;右起李林享、庄顺利及黄才荣。

明德正校进行校园文化主墙设计,打造人文素质校园环境。

魏子森(左一起)及黄才荣为明德正校美化校园打造人文环境献力。

明德正校天文台吸引许多学校的教师到来参观。

学生学习观星开拓视野

201214日,大山脚百利镇迎来一所从槟岛漂洋过海的微型华小正式开课,这是槟城人及华教的大日子,一所在槟岛学生生源岌岌可危的微型华小,终于在大山脚重生,继续为社会培育英才的使命。

明德正校董事长拿督黄才荣说,该校目前的空间发展和学生人数已近乎达到饱和点,目前学校着重在优化校园环境和提升学生素质,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校园文化转型计划,将令人耳目一新。

明德正校明年学生达1200人饱和点

“校园文化转型计划包括进行校园文化主墙设计、粉刷课室和校园、校园文化墙贴、打造文化休闲区及文化主题打卡墙、设置人文走廊扩展阅读角落和荣誉展示柜、设立创客实验室和广播室,让师生都能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受益。”

他说,明年新学年,该校全校预计将达到饱和即1200名学生,每个年级皆会开办6班,新生人数195名。

“学校不断成长,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活动项目也不断增加,并聘请教练教导学生,吸引很多家长为孩子报读明德正校,因此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如愿进入明德正校求学。”

黄才荣说,明德正校是一所跟随时代而愿意做出改变的学校,董事会、家教协会及校友会皆以新模式管理学校,家长也乐意义务帮忙学校,以现代化的事物让学校明天变得更好。

黄才荣:了解校史才能办好学校

黄才荣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说,要把学校办得更好,就必须了解学校的历史,拟定转型计划及未来做得更好。

他说,明德正校第一期校舍于2012228日开幕,备有24间课室,其他设备有礼堂、图书馆、办公室和会议厅;宏愿楼于2015228日开幕,备有18间课室、室内蓝球场、空中会议厅和天文台。

“明德正校天文台于2015620日正式启用,它是全马首个设立在小学内的天文台,可容纳100名学生。”

他说,明德正校天文学学会让该校四、五和六年级学生参与,并经过筛选才有资格成为会员,家协邀请槟城天文学协会成员林春吉为主讲讲师,并会在持定的周末晚上,让该校天文学会员进行观星活动和聆听讲座。

“学校也与槟城天文学协会联办全槟小学天文学常识比赛,从2017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次比赛,最近的赛会于99日举办,共有55所各源流小学参赛。”

他说,该校也欢迎其他学校参观该校的天文台和交流。

明德正校校长庄顺利、家教协会主席李林享、董事会副总务张秀英及食堂业者何耀宇也在场。

食堂实现无现金交易

明德正校食堂食堂早在2014年已开始无现金概念,当时只是把孩子们的伙食费搬到网上进行交易和付款,到了2018年,开始试跑学生在食堂以无现金的模式消费,由于当年学校范围的网络不给力加上家长们还未准备好,就暂时缓了下来。

黄才荣说,2019年电子钱包刚开始推出,该校就第一时间让教师接触和使用。202261日推出食堂智能消费卡,202361日明德食堂正式进入无现金消费时代。

他说,学生用自己的消费卡免除了现款存在的细菌风险,而且加快了交易速度。

“接下来,学校食堂计划使用人脸识别付款,学生不需带任何东西或卡就可在机器上完成付款。”

黄才荣说,明德正校软硬体设备皆齐全及符合时代需求,也于2021年获得槟州教育局遴选为“槟州杰出学校”(Eminent School Pulau Pinang),成为槟州“卫星学校”计划的模范。

明德正校渡海迁校重生

黄才荣说,明德正校校史从槟榔屿明德正校开始,她是一所由槟城惠安人所兴办的典型华校。

19458月日军投降,马来亚光复后,槟榔屿惠安公会众先贤以时任主席骆金狮为首,配合一批热心华文教育先贤所创立,租借六条路民屋为校舍,首任校长为已故著名教育家周受沙老先生。”

194511月举行成立大典,为战后槟城首所创立的华文小学,校名‘明德’乃取自《大学》之‘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义。”

1998年,明德正校学生人数跌破百名,该年仅存89名学生,步向微型华小的式微期。”

1999年,明德正校学生进一步下降至66名,生源短缺,岌岌可危。有感于“华小一个也不能少”的坚持信念以及先贤创校的薪火必需传承千秋万史,把根留住,董事会决定迁校以赋予学校重生,几经奔波,同年获得一纸迁校准证,掀开了渡海迁校的历史。董事会选定大山脚为新校建立地点。”

1999年开始进行迁校计划,并在是年成立第一期建委会(拿督谢金雍出任主席),在一众热心华教人士的奔走下,首先在武吉敏惹找到一块校地,后来因地点不适合,几经波折下,第二期建委会(联合主席为刘一端及拿督杜乾焕博士)在百利镇购买了目前这一块校地,但是建筑费尚无着落,过后,教育部宣布拨款350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在第三期建委会接手后,建校工程才如火如茶地进行。”

与惠安人结缘的学校

黄才荣说,冥冥之中,明德正校似与惠安人有着深切的因缘,惠安人办校,惠安人也赋于明德重生命运,明德正校重生的最大转捩点,在于第三期建委会的接手迁校及建校工程,领导明德正校重生团队之第三期建委会舵手,正是现任马来西亚惠安总会会务顾问拿督斯里谢国培。

2010年,第三期建委会为了建立一座更为完善及先进的学校,展开筹款活动以筹募软硬体设备基金,1028日举行慈善千人晚宴,筹获140万令吉。”

2011228日动工后,全体建委会日夜监督赶工,8个月后,终于在20111010日这一个深具意义的日子里全面建竣,并移交予新任董事会。”

2011711日董事会成立,第三期建委会主席谢国培出任董事长,拿督斯里黄英福博士担任董事会总务,我担任董事会财政。”

201214日,重生后的明德正校正式开学,共开8班,即二、四、五、六年级各一班,一及三年级则有2班,迎来首批240名学生。”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