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502



胡闹的跪「秀」

2015/1/30 东方日报/专栏

~作者:许万忠
 

下跪是东方文明,中国人自古就有跪天地、跪父母的习俗。

跪的作用不一,信奉神明的人向神像下跪,表示崇敬和膜拜;臣子对君王下跪,出于尊敬和畏惧;子女对父母下跪,体现尊重和感恩;对死者下跪,表达哀悼和怀念;求婚时下跪,属于爱的承诺和请求……

日本人与韩国人学会了下跪,凸出下跪的感恩意义,以下跪作为日常生活礼节:早上给父母下跪,是请安;睡前给父母下跪,是跪安。

世风日下,功利主义掛帅,下跪的本意被扭曲和淡化了,原本是至诚的內心表达,变成物质或非物质的乞求。例如:身穿黄袍马褂、头戴西瓜帽、系假辫子向权贵下跪敬茶,为的是虚名利禄……

被扭曲的下跪,凸显人性贪婪一面,也沦为小丑譁眾取宠工具。

「秀」本意:美而不俗

董总夺权阴谋闹到如斯境地,亲者痛仇者快,有识之士无不扼腕三叹;赶在法庭开审当天出炉、作人身攻击、百人联署声討叶邹檄文,已够荒唐了,柔佛永平中学前董事长刘文兴顶著烈日,到加影董教总总部办公室外下跪,要求叶邹离去,举標语请叶邹「放华教一马」,尤其胡闹。

西风东渐,「做秀」昂然走入华语殿堂,成为常用常见的词语,一些人以做秀为乐。秀的本意是特別优异、美丽而不俗气;搔首弄姿、凸显个人才能、夸大其词、自我宣传的作为,被形容成「做秀」,实质上是玷污了「秀」的本意。

刘文兴衣著整齐、系领带、备標语,车马劳顿前往下跪,应该是「隆重其事」、「有一番作为」的壮举,为何下跪5分钟就鸣锣收兵?更加不能理解的,是接获通知的记者群,已经在现场等候,刘文兴在记者「及时」拍下他的「壮举」之后,就站起来,结束下跪之举。这样的举动,实在难逃「做秀」之嫌。

既是「跪求」,刘文兴至少应该提呈备好的诉求文件,交到叶邹手中,让叶邹瞭解所代表的「沉默大多数」有何求。做不到这一点,还希望他日有「十个人跪百个人跪」,刘文兴自视过高了。

刘文兴或是「卑躬屈膝、俯首称臣」惯了,才有如此匪夷所思的想法和做法。欠缺水准、只能定位为廉价自我宣传的「秀」,居然出现在各报第二天的全国版,究竟是「兴风作浪」,还是「趣闻一则」,有待读者判断了。

反叶邹派藉关中问题「揭竿起义」,如今不愿或不敢重提让关中生参加统考这回事,原因何在,华社是心知肚明的。秘书长违常规私自召集会议,还振振有词说「依法、依章行事」;面不改色对媒体宣告「101%支持叶新田当主席」的承诺早已拋诸脑后,如今却气焰万丈放话叶邹非下台不可,到了法庭,却又说愿意和解。为何反反覆覆,葫芦里卖什么药,早已被看穿。

可怜的是联署造反派《宣言》,自以为「闻人、名流」的百人,心甘情愿被幕后黑手摆佈,还沾沾自喜享受助紂为虐的「乐趣」。百人不可理喻的演出,配上刘文兴完全不入流的跪「秀」,乌烟瘴气,玷污了华教殿堂,又贬低了人格,何苦!

 

华小学生锐减

2015/1/31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陈恒恽
 

教总指出,华小学生人数逐年下跌的情况严重,令人感到担忧,但国小和淡小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没有华小那般严重。

华小从2007年起学生人数就不断减少,是因为华裔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所造成,教总促华社必须关注和检讨。教总只是呼吁,但没有任何一方面回应和采取行动,没有人做表率,有否见效?

华社反对伊刑法,华总会长方天兴说,今天还有约40%的非穆斯林反对伊刑法,如果种族比率继续下降,还有什么力量来发声?他吁华社不应该忽略有关生育方面的生产力,如果要加强谈判的筹码和力量,最重要的是增加本身人口的实力。但他只是说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例如领导和结合全国各华团,发起鼓励华裔多生育运动,就好像当年的讲华语运动,如今已有成效,一些父母在家里跟孩子说华语,不只华小生、独中生说华语,国中生也说华语,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跟病人说华语。

这一代华裔对于生儿育女的问题比较不重视,也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一些人不愿受子女过多的拖累,希望能为自己保留更多的个人空间,以追求物欲或享乐,这是个人主义作祟,他们不会因为人口比率的下降将使华裔在维护本身权益方面处于不利的形势而多生育,难道会为了华小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或是要有更大的力量来反对伊刑法等这些理由,而多生育吗?华裔对于生儿育女的问题最先考虑到的是经济能力,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尤其是城市居民,终日奔波劳碌打工忙赚钱,有人说:“难道光生不必养?”既要分心柴米油盐,哪有时间照顾孩子?一个有5个孩子的职业女性说:“每个月薪水一到手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带着5个梯阶般高的孩子出门就要费一番心,她还要赚外快补贴家用,过年间向同事推销饼干、肉干、中秋节卖月饼。有一名小学教师把大的孩子送入安亲班,小的交给保姆看顾,丈夫没有负起责任,她只有教补习以增加收入。另一名有3个孩子的护士卖奶粉又推销化妆品,晚上兼任护士,以供孩子念大学。首相夫人促父母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储蓄,申请不到奖学金或奖学金不够生活不要怪政府,一味向政府要求。华裔多是自力更生,尽早为孩子的教育储蓄。

星云法师说多生是福,有一名职业女性只有一个孩子,当孩子已不黏身,她像恢复单身女郎的身份一样,参加工会的各种活动,出国旅行、乘游轮。另一名只有一个孩子的职业女性离婚后把孩子托母亲照顾,自己和男友同居,究竟多生是福还是少生是福?

孩子多除了费心照顾,最主要的还是经济负担沉重,要鼓励华裔多生育,应为为人父母者减轻一些负担,给予更多奖励是最实际的做法,像新加坡那样向生儿育女者提供税务优惠,现金奖赏、津贴,而台湾提高生育津贴,人工受孕可领津贴,增加10岁以下子女的免税额。华团组织应与华基政党联手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华裔多生育,除了提供生育津贴、奖励金,并向政府争取增加扣税额,也增设托儿所,并辅助费用,解决聘请佣人的难题等。

华总应联合各华团筹措一笔基金,成立一个奖励生育基金,仿效澳洲政府为了鼓励生育,夫妻每生一个孩子就可领取2千美元的补助金,相等于7千令吉。既然有百万的华裔每年掏钱助养外国学生,不只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为他国培养人才,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民族的前景和保障而慷慨捐输,协助自己同胞持续繁衍。

大马华裔要关心外国的孩子,用关怀和爱心伴随他们的成长,难道不关心大马孩子的未来,在帮助外国人之前,也应想一想能为自己同胞做些什么。大马华裔认为捐助外国人是功德无量的事,但协助自己同胞多生养,为华社增添下一代也是一样有功德,因为现在的父母少生,孩子以后面对的形势更严峻。

华社有人发起助养外国学生,每年都有人掏出钱来,已形成了一股力量,但华社始终没有人发起筹募鼓励华裔多生育基金,华社所面对的问题就一直无法解决。

 

华教条规不宜死守


2015/1/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花木龙
 

彭亨董联会主席卢宇庭前往关丹达士华小访问,移交2000令吉水灾援助金给达士华小。

这本来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是在华教界,这可是非常新鲜有趣的新闻。

彭亨董联会自创办人之一的陈玉康局绅于80年代號召成立后,一直以来都驻扎在关丹,年前,这个彭州华教堡垒却首度搬到了西彭文冬,因此,卢主席大驾光临,確实是相当“新鲜”的事。

彭亨董联会上一届主席林锦志先生是一位好好先生,从来没有机心的人,因为不信危机潜伏论,结果在上一届改选遭到卢宇庭从西彭率眾绊倒,落了个人翻马仰,好不难堪。

卢宇庭接过令旗之后,即马不停蹄的发动筹款购置会所,会所不落在彭亨州首府,择地在西彭文冬,懂內情的都知道,事关权宜。

卢宇庭这样做有错吗?在道理上是准没错的,因为任何一个讲求民主的组织,胜者即为王,输者不能说人长道人短。

但是在情意结这一块,卢先生是让许多东彭和关丹人失望的。

卢先生何以会违东彭人的意愿,不顾及关丹人的感受?他是否有难言之苦?或是受人摆佈?只有他自己知道,不由得旁人来点评。

卢先生此行显然他是热受华教的,也是死守华教条规的,所以,在死也要看到关中批文条改,否则死都不承认关中是一间独中。

问题,关中是不是独中,是卢宇庭说了算吗?

关中现约有400名学生在依据著吉隆坡中华独中办学基础上著课、学校行政全依隆中政策。

非但如此,关中还有政府一纸批文接纳了她成为政府主席学府,她的学生,非但可以考统考,也能考政府考试,却被指是“变质”的开始?

怕变质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人用的。

 

小五历史课苦了老师学生

2015/1/3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林德胜
 

华小五年级历史课本的爭议性內容,受到马华关注。马华也要求检討华小五年级的歷史內容,表示赞成华社的意见。

历史內容缺乏多元化,过于单一元素,无法反映出我国拥有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多元种族的特征。在解释有关历史內容的时候,缺乏多元因素之外,內容也有爭议。在课文第65页,文中的內容是关于“我们的英雄”的单元。Raja Mahadi这个人物,除了反对英国人插手事务,文中也提到Raja Mahadi不满Tengku Kudin被委任为苏丹的代理,当时叶亚来是Tengku Kudin合作的同盟,Raja Mahadi攻击吉隆坡的叶亚来,最后被英国人逮捕,遣送回柔佛。

还原历史真相

课文解说地方领袖为了民族和国家牺牲自己,他们的抗战精神是我们的楷模。问题来了,那就是当学生问起,叶亚来是好人还是坏人?Raja Mahadi是英雄,为什么他要攻击叶亚来?那叶亚来就是坏人吗?

除此之外,在君主制度的內容也有紕漏,在君主制度和君主立宪政体上存有混淆。例如除了沙地阿拉伯和汶莱之外,在课文里的其他国家像柬埔寨、日本、泰国都是君主立宪国家。內容没有详细解说,除了学生难以明白,老师也会面对教学上的问题。

历史的內容,除了详细的研究,也需要不同种族的专业人士来探討,並作出良好的说明,还原历史真相,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任,也对我们的歷史负责,而不是扭曲当时的歷史。还有,苦的不只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上也是难为啊。

2015年1月30日星期五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在欢迎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率团莅访的讲词



日期:2015129日(星期四)

时间:上午10

地点:董总行政楼A401会议室

 

 


尊敬的中国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
各位厦门大学代表团成员,
各位华教同道、新闻界朋友,大家好。
 

今天,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率团到访董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宾们的到来。

厦门大学是由我们敬爱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长期以来支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协助培养人才。董总对此铭记在心,谨此向厦门大学致以衷心感谢。

厦门大学与大马华教关系密切,血脉相连,情浓于水,一家亲。董总欢迎和支持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开办分校,并恭贺王瑞芳博士出任分校候任校长。

去年适逢马中建交40周年,我国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主持了厦大分校新校区奠基典礼。董总祝愿厦大分校第一期工程建设能顺利于今年竣工和开课。

董总乐意与厦门大学配合,提供相关建议和支援,加强双方联系与合作,以协助办好厦大分校,惠及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让国内外学生有更多升学机会。

董总乐意协助厦大分校传播招生信息,同时希望厦大分校录收更多华文独中毕业生,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此外,董总愿意见到厦大分校与华社3所民办高等学府进行学术研究、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厦门大学是中国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正朝向“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我们也深信厦门大学凭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各方面的支持,将能把马来西亚分校兴办成为一所优秀的大学。

董总祝愿厦门大学成功攀登高峰,开创新里程碑,也祝愿我们之间的亲情万古长青,马中两国繁荣进步!谢谢!

来源:《董总网页》

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没老师 拒开华文班 家长投诉新山英文书院



2015/1/29 中国报/国内版

独家报导:吴菊君

(新山28日讯)新山苏丹阿布峇卡学院(或称新山英文书院)被家长投诉,指从今年起,该校已关闭从中一至中五的所有华文班,校方理由是“没有华文老师”。

据了解,该校从去年起就已关闭中一、中二及中四华文班,中三及中五的华文班学生则撑到年终考试,而今年则悉数关闭校內的华文班。

有数名华文班学生连同请愿信函及家长签名要求保留华文班,但结果还是一样。

学生家长不满校长以“没有华文老师”为理由,要求校方给予明確交待。

一名学生家长陈姓先生(54岁)今日向《中国报》投诉,指该国中从今年起突然关闭初中一至中五的华文班,令学生家长大感惊讶及愤怒。

他说,他们数名学生家长出席于上週六的家教协会会议上,校长表示因没有华文教师,但並没有出示任何关闭华文班的白字黑字。

他说,儿子在去年的中三评估考试(PT3)华文科考获A等佳绩,全班25人当中有13人考获A等,以及及格率达到100%

“儿子今年就读该校中四,而中四华文班的报读人数已达18人,但校方拒办华文班。据我向其他老师了解,若华文班有15名报读人数,校方就得安排华文老师来授课。”

他坦言,孩子已有一个月没上华文班,3月也会有一场考试,他並不晓得校方是否安排华文科考试。

他认为,这对于即將面对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的华文班学生不公平,希望校方给予交待。

至截稿前,记者无法联系上柔州教育局华文科督学巫春荣回应此事。

(中国报)

彭茂燊:斡旋董总纠纷‧“陈国辉速请出说客”



2015-01-29 16:53 星洲日报/国内版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29日讯)社会爱心基金会主席丹斯里彭茂燊吁请董总副主席拿督陈国辉即刻请出“说客”。

彭茂燊发表文告说,陈国辉接受星洲日报询问时说,已有“说客”在试探和解董总纠纷的可能性。

“我恳请陈国辉即刻把这位`说客’请出来,身为热爱华文教育的一分子,以及广大的华社都热切希望董总的问题可以解决,以造福华文教育。”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501



改进师资调派机制


2015/1/28 (砂拉越)国际时报/评论

 


在众多政府部门之中,教育部经常被认为是弊病丛生、被投诉最多和广受非议的其中一个,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问题年年重复发生,却一直无法解决,例如师资调派问题,今年才开学又掀起风波。

根据报道,教育部在学校开学后才批准老师早前要求外调及回乡执教的申请,令吉隆坡各地华小突然被调走八十至一百名老师,加上原本的空缺,导致首都急需填补的师资空缺高达两百人。

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曾庆安亦透露,除了吉隆坡华小急需填补师资缺,森美兰和雪兰莪也有相关相关投诉,意味着全国至少有三个州或直辖区面对师资短缺的窘境,各州出现短缺的师资人数可能超过五百甚至上千人。

据悉,被调走的老师皆是之前已提出申请的,一般是申请调回家乡任职,或是因为搬到其它地区,申请调到住家附近的学校任职。然而,由于教育部的拖延处理,许多老师在开学后才通过网上获悉要求调到其它学校教课的申请获批准,这样一来,肯定给学校带来不便,加上当局没有安排填补空缺,聘请临教也不易,不仅影响学校行政操作,加重其他教师的工作负荷,也牺牲学生的学习品质。

人们不禁要问,那么长的年终假期,教育部为何不能妥善处理教师调职申请,以及做好分配师资的工作?等到开学才来批准,又没有及时增调人手填补原有空缺,说明有关机制根本是不专业、不成熟和低效能。

我们认为,每年开学发生师资调派乱像是不应该的,无论基于什么理由,都是不可接受的,当局忽视教师和学生利益,是教育进程的一大败笔,涉及其事者都应被追究责任。

要知道,学校开学事务繁杂,又逢发放学生援助金,若碰上教师调职,校政推行必有困难,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是趁着长假准备新学年的编班和排课工作,还有课本借贷安排,确保开学时运作顺畅,学生可以很快投入和重新适应校园生活,但教师申请调职问题的批准与否,则非教师和校方所能控制,显得十分被动,却要承担后果,十分不公平。

正因为这样,教育部必须在开学前研审教师调职申请,而不是拖到开学才批准,这种本末倒置的人为乱像,给人带来不便和困扰,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发生。

教师调职所衍生的师资短缺恶化,责任不在教师,毕竟这是合理的个人规划,而且依据规定提出申请,问题显然是出在教育部毫无章法,错误评估形势,以致各方面都被耽误了。

或许教育部已有应急方案以填补师资空缺,但无论如何必须就调职乱像给社会大众一个说法,最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行动,克服制度上的缺点,摒除行政偏差,避免同样事件重演。

 

华社有难,谁肯负责?


2015-01-27 星洲日报/花城

~文:邓光忠
 

我国经济今年一定像现在的北半球冬季一样,进入了寒冬期,被人民视为洪水猛兽的消费税还未开始实行,许多商家已被消费税软件开发商砍了一刀,苦不堪言。

相信在4月实施后,商家会在羊年伊始就筹备如何拔光羊身上的羊毛填洞。

国能在前几年燃油起价之际,迅速要求起价的歪论令人难忘,现在柴油和煤炭双双跌价,竟然还有许多高官为国能护航,指要配合天然气也跌价才能调低电费。

人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直觉就认为这些高官的说法和路边的刮刮乐分子没有分別。

首相兼財政部长纳吉上周宣布的调整財政预算案措施,削减营运开支55亿令吉但是却保持485亿令吉发展开销计划照跑,人民关心的电费果真没有调低,政府只是不让它起价,人民听了又是一肚火。

不让它起价就算是对得起人民吗?那当初电费起价唯一的理由就是燃油起价电费跟着起,想必让全国人民都做了傻瓜!

政府若有心减低营运开支,就要先向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开刀,在大小官方场合让人民相信政府不再搞排场、不浪费资源和不大吃大喝,真正做到撙节措施,节省地用人民缴出的血汗税金。

人民也恳求部长和副部长勿再维护公务员和私营化国企,为他们找出诸多理由让人民信服,说服自己容易,要说服人民相信国能赚钱很难很辛苦。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根本说不过去,用手指隨便算都赚数十亿!

华人社会和华团最近好忙,大家打生打死为华教,从商的华团领袖似乎都很有默契不谈消费税,想必大家已知道大势已去,不接受就只好关门大吉。

坚称代表华人的马华也避重就轻少碰经济和华教课题,结果董总风波越演越烈,华校在开学面对教师不足问题都无法解决,也不知道由谁来解决。

传言多名在华社有名望人士会站出来作中间人解决董总风波,期待在法庭35日聆审之前可以获得和解,双方都只是欠缺一个下台的契机,因为华人爱脸特徵,是数千年文化遗留下来的面子文化。

大家不想看到董总风波再生枝节,森州的企业家捲入了这场风波又要被要求道歉又要被告,看到仗义说几句公道话的企业家下场,那几名很有名望的华社知名人物不知会否打退堂鼓,以免落得名人出场,也打不了圆场的尷尬局面。

佩服那些冒着在网上被人攻击风险的华教分子,敢敢签名支持董总重选,选择做第101和第102个的支持者並没有对错。

董总数十年根基不能再让偽善者和自私自利的几个人斗生斗死加以毁灭,一旦上法庭惊动了社团註册局插手被吊销註册,那又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现在国家经济有难,每个人都要缴消费税帮忙救国;华社现在也病了,华教持续面对灾难,华人还要鬼打鬼?(星洲日报花城文:邓光忠)

 

董总之爭,爭个什么?


2015/1/27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东生
 

谁能说清楚这个问题?谁又有足够的权威来为这件事定调?显然无一说法最终能取信整个华社。

依我看,董总之爭其实就是马华党爭的一个党外翻版,完全不关是非问题,而只是一个权斗与爭位的问题,一个很难堪的文化陋习。挺叶派也好,倒叶派也罢,两边都不为路线而斗爭,只为权力和利益,只为背后的政治力量。

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边就华教路线问题给出一套完整的论述和建议。相互间的骂战,把焦点紧锁在当事人个人道德上,以社群惯用的抹黑方式,进行人格攻击和詆毁,以达到保权位或拉倒对方的目的。一本章程,各自表述。平常喊民主,爭民主的董总,事到关头,说好的民主呢?

政治领袖不评论

华教在马来西亚是一个敏感课题,华教完全不是教育课题或文化课题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政治课题、种族课题和商业课题。也就是说,华教是政党斗爭的政治工具;是族群对峙和竞爭的坚固堡垒和兵工厂;是抽取肥油的油田和生意,华小贪污就是很好的例证。

华教课题既然牵动那么多背后的利害关係,那为何大马中文报数月来全体上下大肆努力渲染「倒叶邹运动」的当儿,马华公会和行动党这两个华基大党却主动缺席这场「政治运动」呢?

以华社意识形態板块揣测分析,华社假想敌应是最大的非华社,故不允许任何人对华教本身进行批评,那是族群的最高利益。不久前,评论人冯久玲在《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华文教育』还是『华文教育+』〉的文章,因文中批评华教而在网上遭千夫所指。

叶邹的死忠支持者大多是华社中的老左及行动党和民联粉丝,这些人不少已上了年纪,却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倒叶邹派」还可以分成两个板块。第一块,部分「倒叶邹」人士背后的主要政治力量是马华,这部分人士也不算少,一方面他们分散在华教领域,许多人本身就担任校董;另一方面,几乎整个大马中文报章一面倒地站在「倒叶邹派」一边,极大地压制了「挺叶邹派」的舆论空间。

「倒叶邹派」的第二个小版块是一批过去在20082009年期间与董总主席叶新田在前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被续聘事件中的小团体成员,这些人后来组建了林连玉基金会作为抗衡叶新田及董总的另一个平台,这里面包囊了不少撰稿人和时评人。有趣的是,这些人不少也是民联的死忠拥护者,因此他们的倒叶言论对老左和「挺叶邹」的民粉来说,是很伤的。

那么大的「倒叶邹风波」,你不曾见马华领袖或行动党领袖出来发表只言片语,显然不论他们发表挺任何一方的言论,甚至发表一通和事老式的言论,都不討好。对马华而言,他们是站在明处,也就是说,就算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什么话都不说,你也知道他心里是想要叶邹走人。不过,你知道行动党的林吉祥、林冠英、潘俭伟,他们心里怎么想吗?

政党领袖来到华教面前,就算不跪拜,也只有这般扭扭捏捏的小样儿了。

 

华教內部需要改革


2015/1/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伏龙
 

华教內部纠纷的尖锐化,与因循务虚、威权习气长期统领、组织章程滯后有很大关係。换句话说,华教內部在实事求是精神和民主素质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报喜不报忧、放大成就、隱弊扬善等成为华教习气,一般人少有在公开场合批评华校或指陈华校弊端,大家过于厚道,使到华文教育的真貌或实质水平没被正確认识。华社目光老是聚焦在外在偏差而缺乏內省。以华小和独中来说,我们其实没能真正把握其实质水平,因为这要靠研究数据,但我们並没有研究数据来说明我们的教育素质优于国小或国中,也没有数据说明我们华校的教育素质可跟新、中、日、韩、越等亚洲国家並驾齐驱或毫不逊色;我们单靠华小有不少友族学生,或有独中生就读一些著名大学或有些独中学生爆满就认为独中办学出色,大事宣扬。

在国家教育大蓝图中,教育部至少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在教育素质上跟其他国家比较,並承认自己的远不如人,但我们华校没进行这方面研究工作以求改进。单是一项独中报读的数据就缺乏科学性,把「报考」人数当作「报读」人数,因而得出结论说独中年年爆满,每年有上万人被拒于独中门外。「报考」和「报读」,事实上是两回事,报考者很多並没有去报读。搞教育靠素质说话,不需要夸大其词或放大一些成就来获取广告效果,这有违华人脚踏实地的作风,也与陈嘉庚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

华教团体提升民主素质

董总是华文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除了应该彰显华人优秀文化外,应该是民主及科学精神的表率。这必须表现在章程和组织结构的民主性以及领导者的民主作风上。目前董总纠纷无法解决就出在民主素质还不如现存的朝野政党,例如马华党爭就靠召开特別会员大会解决。华教纠纷总的来说是威权主义受到挑战的结果。过去,人们不敢挑战董总领导,董总內部成员也唯领袖是从,不敢质疑和挑战,如今情况不同,敢于挑战和质疑了,有些人就无法接受,纠纷因而爆发。

独中的组织结构里,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因此应该更具代表性和民主化,成员应该包括教师代表(校长不算)和家长代表,他们是教育机构里最重要的成员,他们应该参与管理而不只是被管理。然而一般独中的董事会章程没有这样的规定。独中教师对学校的政策、自己的薪金福利完全没有发言权,对自己的权益被漠视也没有申诉管道,甚至被无理辞退也没有內部机制可以申冤。在民主素质上我们落伍于官方教育机构,他们的教师职工会可以跟政府商谈教师的薪金和福利及工作条件。

经过200年风雨的洗礼,华文教育已长成壮硕的树木,应该有自信面对现实,包括面对公开的批评(爱之深,责之切),面对自己的缺点,面对竞爭和比较。

李坚城:董总风波非领导出问题‧关中不能考统考是导火线



2015-01-28 14:40 星洲日报/国内版
 

(森美兰淡边27日讯)淡边林茂县华教发展工委会秘书李坚城强调,关中学生不获得董总报考统考,才是造成董总风波的导火线,而不是所谓的最高领导层素质出了问题。

他今日发表文告指出,董总风波矛头指责董总主席叶新田与署理主席邹寿汉的不是和霸道,乖离了正题,让人痛心疾首。

改革派要篡位 黑白不分

他说,应该被指责的人士和政党,没有正视问题及问责,反而默许所谓的“改革派”策划篡位,已陷入黑白不分,本末倒置的乱象之中。

他表示,华社领导要协助董总解决风波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认真了解事件来龙去脉及日后將面临的后果,才能取得实际的协助和解决问题。

“试问,有多少个关心董总风波的所谓华社最高领导层,曾和董总最高领导近距离交流?若不了解真相,又如何对症下药呢?”

李坚城也是森州董联会委员,他强调,关中生不获得董总允许报考统考是董总风波的导火线,大家应认清关中是一间不折不扣的私立国民中学,不能与独中相提并论。

华社应支持谅解叶邹

他认为,关中批文未获得当局修改,叶邹坚持不让关中生报考统考是正确的做法,这应获得华社的支持与谅解。

他说,所谓择善而固之,目標要看得远,对的就应该坚持到底,在毫无利益可言的董总服务了数十载的叶新邹,对董总的热爱与真诚是不该受到质疑,但许多华社领导不了解实况下,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若没有坚强的信念和牺牲,早就崩溃了。

李坚城希望在森州董联会主席苏祖池的领导下,理事须站稳岗位,给予鼎力支持,勿让“有心人”得逞。

他补充,他曾与淡边社团领袖及市民们对董总风波进行交流,大家都认为这是有心人在兴风作浪,但他纳闷为何华社领袖看不到。
 

(星洲日报花城)

张贤炳:对董总风波不能置身事外‧“华校董事是局內人”



2015-01-28 17:40 星洲日报/国内版

 
张贤炳(左三)连同李兆祥(左一起)、陈川正、沈景达(右起)、张庆生及吴
立沧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若森董联会认为有必要,愿意再次召集各校
董事部代表与他们交流。(图:星洲日报)

(森美兰芙蓉28日讯)芙蓉中华中学董事长拿督张贤炳指出,华校董事部的代表是董联会,也是董总的一部份,因此不要把他们標籤成“局外人”以及要求所有人漠视董总风波。

他指出,全体华校的董事部成员都是局內人,而且有责任去关心內部纠纷或表达任何的立场,更不可能被要求不干预董总风波事件。

张贤炳於今午连同芙中副董事长李兆祥、芙蓉三民华小董事长拿督陈川正、芙蓉启华小学董事长吴立沧、芙蓉中华小学董事长拿督张庆生及芙蓉加拉宾华小董事长沈景达召开新闻发佈会时,如此指出。

非排挤森董联会张贤炳也指出,上週他召集各校董事长及代表出席交流会时,的確没有邀请森董联会主席苏祖池出席,这是因为为了让各校代表在没有压力下发表看法。

他指出,这並非把森董联会排外的做法,若董联会需要,他也可以召集眾人,让苏祖池等拥有平台与大家交流。

他也强调,该交流会达成的联署协议是解散董总常务委员会,並非中委会,因此他欢迎缺席的森州华校董事部也能够联署签名。

他重申,联署签名的举动是向森董联会及董总发出善意呼吁,支持董总依据民主程序,若无法和解就解散常委会並重选,让董总恢復正常运作、重振华教力量。

他认为,董总风波闹至今日要和谈已经非常困难,重选是唯一可以化解风波的方法,否则再闹下去董总被吊销,那么將把问题更复杂化。

(星洲日报)

2015年1月27日星期二

符芳侨:勿涉及董总纠纷‧丹华团应打造华教蓝图



2015-01-27 14:22 星洲日报/地方新闻

 


前华教工作者符芳侨(图:星洲日报)
(哥打峇鲁26日讯)前华教工作者符芳侨今日劝请丹州华教人士不要涉及董总的风风雨雨和纠纷。

相反的,他建议吉兰丹华校董教联合会和吉兰丹中华大会堂两大最高华团和华教的领导单位,带动华社,打造一份丹州华教发展大蓝图,造福华教。

华裔生逐减成微小危机

也是前任丹董联会理事的符芳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丹州15所华小的华裔生逐步减少,非华裔学生反倒增加,这將成为微型华小的危机。

他说,华裔生减少原因是华人外流、生育下降,不过,华校的非华裔生增加,是危机也是契机,就看大家如何將华教传授给非华裔,对丹董联会和丹华堂而言是个大挑战。

“如果能把握这个契机,丹州將成为典范,並发出一项明確讯息,即华教带来了和谐、尊重和容忍的崇高价值观。”

传承文化比发展硬体重要

有鉴於此,他希望丹州18所华校包括2所国民型中学和1所独中,停止向华社筹款以进行硬体建设,反之应推动更多中华文化活动,让非华裔社会去接受。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不能真正贯彻华教的精神,这些年来,华教发展还走不出一个正確的方向,培养不出可以领导华社、没有在各领域绽放光釆的人才,以符合现代科技时代的需求。

他也建议上述两机构能为丹州华校寻求固定的经济来源,不要再以能办大型晚宴而为荣,未雨筹繆更重要,因为微型华小在未来5年內,將面对新生短缺的问题。他同时建议,为了协助贫穷的华校生进入大学,吉兰丹中华独中可以和著名大学合办双联课程,善用该校设备,让本地学生在本地上大学。

“不要再无止尽地筹款,而是引进具有宏观的规划人才,並希望在今年內完成丹州华教大蓝图。”(星洲日报东海岸)

 

符芳侨促丹州2华团 带领探討微小危机


2015/1/27 中国报/国内版.
 

(哥打峇鲁26日讯)前教育工作者符芳侨促请丹州华校董教联合会和丹华堂,带领华社和其他华团,打造吉兰丹华教发展大蓝图,以应付州內华小將成为微型华小的危机。

他说,丹州15所华小的学生人数,出现华裔学生减少、非华裔生逐年增加的现象。华裔生减少,主要是华裔人口外流以及生育率下降。

他说,所谓危机也是契机,要如何將中华文化传达给非华裔社会,將是这两个最高领导单位的最大挑战。

“通过文化交流,丹州將成为全国种族和谐的典范,藉此发出一个明確讯息,即中华文化强调的和谐、尊重和容忍的崇高价值观。”

符芳侨今早在记者会上说,丹州华社应未雨绸繆,州內少过100名学生的华校,多年后將面对新生来源短缺问题,届时应当如何处理?

“这两大领导机构,应为丹州华教寻求一个固定的经济来源。”

符芳侨也是前丹州华校董教联合会理事。他说,华社应培养更有素质的华校生,领导丹州和大马华社,在不同领域发光彩,並迎合现代科技时代的需求。

“我建议两个单位引进具有宏观的华教人士,成立专案小组,在今年內完成华教发展大蓝图;我也要劝请州內华教人士,停止涉及董总的风风雨雨和纠纷。

“我诚恳希望州內18所华小、国中和独中,停止向华社筹款,反之应通过华文教育体系,推展更多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活动。

“丹中应慎重考虑与著名大学办双联课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把丹中打造成为一所社区学校,而不是无止境的向社筹款进行硬体建设。”

(中国报)

郭素沁:华小校產主权受威胁‧“马华不能卸责”



2015-01-27 18:34 星洲日报/国内版
 
 

(吉隆坡27日讯)行动党副主席郭素沁说,马华部长在国小教师派往华小以及华小管理校產主权受威胁的课题上,不能推卸责任,因为马华当初重返內阁的堂皇理由是为了捍卫华社的权益。

她说,许多华小校產主权受威胁的事件都发生在柔佛州,身为马华柔州联委会主席的魏家祥,更应该全力以赴的解决有关问题。

也是士布爹区国会议员的郭素沁发表文告说,许多国小教师被派往华小执教,引起华社的担忧;笨珍北干那那二校因为租礼堂给行动党而导致督学及该校校长被调职,其实也是在侵蚀华小校產主权。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500



校方家长 距离拉近


2015/1/27 中国报/中言

 


柔佛宽柔二小发佈手机应用程式(Apps)便利,不但可加强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通过该程式向家长发佈即时消息及通告,此举省时、准確又迅速,整体而言利多于弊。

现今科技资讯发达,人民走在高科技前端,几乎人人手握智能手机,相比上网瀏览网页,手机应用程式能更快速掌握日常生活资讯及国际时事。

掌握最新消息

政府部门或私人机构,也与时並进,通过高科技广宣服务及產品,方便又快捷,所以教育机构如学校,也適时通过科技便利来提升行政事务及与家长的联繫,以便家长及时掌握校方最新消息,提出意见及回馈,让校方瞭解家长的感受及想法。

校方运用手机应用程式,可避免家长误信网络上的谣言而发生不愉快事件,同时也节省人力及资源开销。甚至校方与家教的通告、全年校历,其他校方的活动等讯息,也能通过手机应用程式发佈。它也让校方发佈官方资讯,包括近期教育部因水灾而宣佈全国延迟开学日、州政府宣佈的特別学假等。

考量整体情况

实际上,手机应用程式首要功能,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繫及沟通,减少校方与家长產生误解及混淆。

不过,校方须確保由特定及专业人士,操作上载最新消息,避免发佈失实资讯,尤其涉及校方主办筹款活动的事项,须谨慎核实,免引起误会。

手机应用程式固然好,但也未必適用于所有学校,在郊区,並不是每个家长都拥有智能手机,所以校方在推行手机应用程式前,须考量整体情况。

 

马华难解师资荒


2015-01-27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慕容公子
 

如到了今天,还要爭论华小师资短缺的老问题,马华似乎应“自我反省”了,还谈甚么捍卫和爭取华社权益!

马华“有人在朝好办事”的口號,入阁当官是为当家与当权,这类空头话,马华当家人就有本事说得理直气壮,面无愧色。

真实的情况,华小师资短缺的老问题已纠缠了几十年啦,总是没有一个彻底解决的方案。

我们的教育政策,是全世界最匪夷所思的,穷几十年都解决不了一个“师资”的问题。正副教长,总不能老是把“责任”推给“小拿破仑”的教育官吏,说小拿破仑胡作非为,天知道,正副教长才是最高的决策人。

我们的正副教育,不管由谁来当,都似乎永远管制不了小拿破仑的胡作非为,让华小师资短缺成为永远的顽疾。

华小师资短缺问题,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牛皮癣,在越抓越痒之下,乐在其中,能否“断根”已不重要,甚至有马华当家人如是说:谁是林连玉?那时我都还没出生呢!

马华既不懂华教的起源和歷史,就別学人拍胸膛说与华小共存亡。

华小就算亡了,马华不过是个假未亡人,倒不必与华小共死。

有道:好官我自为之,马华当家人考量的是自身的官职和仕途更甚於一切。说到与华小共存亡,说者好伟大,听者起鸡皮疙瘩也!

马华甚至在大选期间,有本事把华小师资短缺、不懂华文的老师调派到华小等事件,全程推给时任的教长安华,像爆內幕一样指是安华的鬼把戏和伎俩。

当年时任教长安先生,可不是今日民联的安共主,而是马华副教长的长官呢!大家还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正副教长,岂能在当家当权之下,任由当年的安教长如此胡作非为?

安华確认有其事,指称这是当年国阵的教育政策。

换言之,马华是认同这个教育政策,让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长期存在,成为年復一年爭议不休的政治课题。

今曰,学校已开课多时,又再重复发生华小师资短缺的老问题,马华当家人自然又要站出来“仗义直言”一番了!

最啼笑皆非的是,林吉祥竟限定马华的魏老二在“3天”內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

马华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华小师资问题,如在“3天”內解千愁,林吉祥和他的火箭党还有今日吗?(光明日报看剑文:慕容公子)

 

今天又没老师?


2015/1/27 星洲日报/大都会

~文:汝森
 

每年开学后的几星期,全马各大城镇总有一些学校出现师资不足、教师乱调派的情况,这些状况包括令校方苦恼教师代课填补空缺、家长担忧影响学生学习及许多学生对教师无所適从等等。

学校有着肩负培育未来栋樑的使命,校方有责任做任何的安排与委派不同的教师教导学生,可却在新学年发生师资不足或临时调派教师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心理必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实学生在新学年面对不同的教师时时,都要重新適应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然后在熟悉教师的教学模式后才能更专注於学习。反之,学生就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混淆,如“以前的老师讲不用这样,可是现在这老师要……”、“又换?隨便啦!隨便完成,功课交上去就好。”等,再来被问到学校的情况时,学生总是童言无忌的回答:“好像是这样那样……不知道啦,学校一直换来换去。”

坦白说,学校师资不足或教师乱派现象並不是新鲜事,问题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总是无法一劳永逸解决,只要是新学年的开始,问题又再发生。

每所学校不会在开学时才知道留任的教师人数、要求教师们准备全年教案、办荣休仪式,至於申请调派的教员也不是背着校方暗地里申请,教育局更不可能在最后一分钟才收到信件与仓促回函通知,看起来问题归根究底都是人为造成,如果能把问题推前在去年学期末结束前处理好,就算开学前发生突发状况,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

孩子们到学校是为了学习,不是到学校看“走马灯”及承担大人们没解决问题的后果。(星洲日报大都会)

 

董总风波的不良示范


2015/1/27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曾老四
 

当我们看人家吵架,若你不偏帮,袖手旁观爭吵双方的语言动作、爭辩的內容,细心分析,小心求证,你心中就会有个底,吵得最大声,似理直气壮的人,往往非无辜者。

那边厢,法庭法官才献议和解,这个厢表面说接受和议,但不是先冷却降温,心平气和共同寻求和解的议程和方法,却又迫不及待,开记者会力数对方。董总改革派离开法庭后,便在庭外批评董总主席叶新田入稟法庭的举动已为华社立下不良示范,似加多他一条「罪名」。

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试想,如果改革派认为他们人多势眾,坦坦然然不杯葛董总主席召开的特大和中委会,讲民主法治,会议是最好的辩论、协商的平台。如果改革派不预设条件才要开会,不口口声声说主席违宪,不另召中委会,左想右想,叶新田是吃饱饭没事做,喜欢到法庭串门子吗?讲民主、讲原则,我们也纳闷:主席不能或没权召开会议吗?反而董总秘书长就是像政党实权领袖,获得超过半数支持就可另开中委会,还可试图罢免主席署理主席、组「新阁」?董总的章程有这样的条例吗?

无奈转交法庭处理

叶主席相信也是十分无奈才交法庭处理,这就如车祸意外,如果双方能友善和解,不打不相识,涉及车祸者反之可以成为朋友,但若任何一方或双方都不肯罢休,又纷纷节外生枝,结果,民主法治的爭执,得交由法庭处理。当然,法官对董总这种民间组织內部的人事纠纷,首先希望双方握手言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並非什么刑事或民事重案,大家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天下本无事,不是吗?如果尊重法官的裁决,实不应再节外生枝。

当然,谁不知道事情闹到法庭是下下之策,不良的示范,柔州董联会总务钟伟贤指叶新田入法庭,恐成为各地区华小和独中董事会、家协及校友会借鉴,未来动轧把这些华社课题带上法庭。

早知如此,为何董总袞袞诸公本是同根生,却相煎如此急,非要马上「处决」(罢免)叶邹呢?他们在一年前才在毫无竞爭下不劳而获连任董总两要职,正如有读者问:「怎么叶邹一年后就变坏,非速速立斩不赦呢?」的確,这又是个很好的示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