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星期二

马中文教育与语言传承论坛 29学者420交流 欢迎报名

2024/03/18   星洲日报/国内

2024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与语言传承学术论坛即日起开放报名,公众人士可扫描二维码报名。

(八打灵再也18日讯)2024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与语言传承学术论坛即日起开放报名。

由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主办,中国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华语比较研究中心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为支持单位的“2024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与语言传承学术论坛”,将于2024420日(星期六)在雪邦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行。

论坛以“传承与传播:马来西亚中文教育与语言传承”为主题,研讨内容涵盖国际中文教育的最新发展、区域华文教育的挑战与革新、华语文测试的发展与动态、国际中文教育/华文教育与华语研究的关系、语言传承视角下的华语研究、语言传承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华语本体研究以及其他相关议题。

学生半价优惠

主办方期望借此学术盛会,推动马来西亚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中文教育与全球华语研究框架下,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研究者与中国、新加坡等地的合作,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国际学术圈的地位。

本论坛获得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已知主旨演讲者为郭熙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语委研究基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曹贤文教授(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以及汤志祥教授(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客座教授),另有来自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等地的29位专家学者与会分享研究成果。

论坛现已开放报名,公众人士的报名费为马币50令吉,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惠。有意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通过https://docs.qq.com/form/page/DS0ZiZ1l3VE54a3V5#/fill 链接填写表格报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如有任何疑问,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主办方秘书处。(联系人:李慈昀,邮箱:CHS@xmu.edu.my

(星洲日报)

鉴定读写计算能力不足小一生 教长:安排3个月培训

2024/03/18   南洋商报/文教

教育部长法丽娜

(布城18日讯)学校将在开学的首三个月检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能力阅读、书写和计算(3M),一旦发现未能掌握者,将被调离班级,并且接受为期3个月的特别培训。

教育部长法丽娜今日宣布,教育部将推出识字与算术干预计划,来培训仍未掌握阅读、书写和计算的一年级学生。

法丽娜今日在教育部举行的课程干预特别新闻发布会上说,这项计划将从2024/2025年学年开始。

“三个月后,被鉴定仍未掌握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学生将被调离当前班级,并被安排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教育部希望尽早对学生进行干预,以确保他们未来不会面对学习问题。

部长表示,每名学生对阅读、书写和计算的掌握程度皆不同,甚至有学生无法连接词汇及造句。

“因此,我们希望根据学生的水准与水平,实施早期干预。”

她说,这项干预计划是解决辍学问题的部分努力,也是落实重点在掌握识字、算术及品格塑造的2027年课程大纲准备框架的一部分。

部长表示,落实这项干预计划是为了感谢家长和社会对现有学校课程的关心与看法。

“教育部也严正看待人们的担忧,包括课程水平过高以及课程内容与学生年纪不符。”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1512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024/03/16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去年12月初,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披露当局正积极研拟2027课程纲要,推进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实施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其中一个原由是“克服学生参与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项目(TIMSS)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的学习弱点”。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国会下议院回答环节表示,教育部已鉴定7项需要改善的领域,并致力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以期学生参加国际评比项目有好的表现。

这些需要改善的领域包括:评鉴国家课程,优化自主学习内容的深度与针对性;鼓励数码配备的教学使用;完善社经地位弱势学生的支援条件;重新审视师资、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物质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支持父母参与孩子在家的学习;提高教师作为辅导者、促进者和教育者的能力,以发挥关怀学生福祉和学习的影响作用。

事缘我国学生参加2022PISA评比,在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测评中分别得分409388416(都低于OECD平均水平),表现没有长进,反而退步了,是历次参与PISA评比表现最差者。教育部寻思对策,看来是及时的、迫切的。

促进“内涵式发展”

其实,不论是2027课程纲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还是教育部7项改善领域,其指向都在于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尤其重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毕竟,“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生命线”,确保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说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就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态势看来,其基本途径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深度学习”的主要策略,以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这有其重要意义:“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什么”和“怎么学”,张扬学习的自为性和发展目的性,自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主动探索内在需要,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为实现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合作学习” 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共同体协作共学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利他性,形塑良好的个性,发展在异质群体中的社交技能。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

“探究学习” 着眼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赋予学生通过重新组合原有认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体现“否定之否定”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需构建一个“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为保障系统。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要务首先是把各类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于强化教学环节,以聚焦课堂,聚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是维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专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支持教师转变传统偏重教师讲述、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式,实施“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侪互学、探索思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其三是教师教学相关职责,诸如课程研发、备课、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校本研修、考试命题与成绩质量分析等,加以常规化,配备细致操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

PISA测试的学生表现,联结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等层面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所在国家或地区学校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大教育家孔子如何做生命教育

2024/03/16  柬埔寨《柬华日报》

~作者:陈杰岚(三角路市振民学校)

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是使人的生命更精彩;提高生命价值是使人能为所有生命做贡献。

生命是教育开展的前提,尊重生命是最核心的教育。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教育家孔子对学生如何进行生命教育,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孝经》开头有这样一段文字: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生命教育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长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来源于父母,是父母骨肉的一部分,不敢损毁,也不能伤残,孔子把这列为子女对父母亲孝敬的开始。从生命观的角度看,胸怀仁爱之心,珍爱生命最基本的是孝。先秦儒家在对待人的生命的态度上,主张认识、珍惜、关爱和敬畏生命。”仁”是先秦儒家对待生命尊严与维护和存在价值的核心。正如孔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人做到了克己复礼,就实现了仁德。才会以”仁者爱人””仁民爱物”和”与天地参”为出发点,理解和把握生命的意义。正如孟子所言:”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在孔子看来,孝,是人际关系学问,即家庭关系、族人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学问,人出生后就要学习人际关系学问。学什么?出生后在家里学习怎样与父母亲处理好关系,就是“孝”,是人生第一课程。如果一个人无法与父母亲和睦相处,家庭就难以和睦,这个人走向社会,也很难与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国自古都是非常重视人际关的。因此,孔子教学从“孝”开始教学生,因为“孝悌,人之本也”。孔子在教学中,从“孝”的角度教学生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身体受损伤,要珍惜生命。

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把生命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中,教育学生如何珍惜身体,珍惜生命以及为什么要珍惜身体、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并不事很长的长度。

(二)正视死亡,追求精神生命的永生,提升生命的高度。

先秦儒家在对待人生的问题上,一向噤言生死。对于生死存亡,表现一种敬畏的态度。在《论语.颜渊》中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和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以看出儒家在对待生死问题的一些敬畏和无奈。在孔子看来死并不是不重要,而是更关注当下的生活。人要做好当前、现在的本份工作,然后才去追问死的问题。在有限的生命中,立于”仁””德”,追求人本主义精神生命的不朽和永生。要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

人生一世只有真正地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才能够知道道自己所努力的方向,不至于被困难、挫折所迷感。从而珍爱生命。鉴于此,孔子说:"不知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人作为自然的生命个体,通过培养乐天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实现自己已完善的人格,就可以圆满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之间的关系。

如此,不仅生命得以保全,还能使人的生命命充实起来,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永恒。正视死亡,追求精神生命的永生,提升生命的高度。

三、珍爱生命事关个人、家庭、国家大事。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生命教育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身体与生命,与父母、家庭、国家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保护身体与生命,首先事关父母,二是为了做事,做事既是为家庭也是为国家,最后是为自己立身,立身是为了后代。你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保护身体与生命(孝始)——做事(孝父母、利家、利国)——立身(孝父母、传后代、事君)——下一代……。这就是家庭传承,与保护身体珍惜生命有很大关系。

孔子引用《大雅》,意在说明古代就是这样认识的,这样传承的,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今天的学生更应该这样做:保护身体与生命。

生命和教育本为一体。教育的使命是拓展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每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教学,确实要向孔子学习,就珍惜生命这一点,孔子把它与“孝”联系在一起,把它上升到事关家庭传承、个人做事、立身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高度。孔子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造就和自我完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富有生命活力,使他们的精神得以升华和发挥,而不是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折腾乃别有心机

2024/03/1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胡逸山博士

还记得去年底内阁即将改组的传闻甚嚣尘上(而后来也的确改组了),有多家媒体纷纷要求时事评论员提出各自的内阁“许愿名单”,即希望看到哪一位部长出局,又哪一位翘楚得以被招揽入阁云云。

还记得那时的我也就老实不客气,点名了几位我认为在之前一年的部长任内,好像无甚作为者,认为应该把他们排除在新的内阁以外。

其中名列榜首的即是教育部长法丽娜,不是要刻意针对她,主要就是我刻板地认为,教育部可谓是内阁里最为重要的部门(至少是拨款最多的),而我国的教育,又如(也曾当过教育部长的)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口承认般,是问题多多、急需改革的,所以该部迫切需要一名重量级的政治领袖来出掌,以便得以更为顺畅地进行有关改革。

虽然,法丽娜或许在人民公正党内隶属党主席安华的派系,据闻也对安华颇为忠诚,但到底在政坛上也还是新人一名,连副部长都没当过就被委以位高权重的教育部长,令人瞠目结舌之余,其很自然地令人质疑其执掌该部门的能力。而有此看法的,好像也不止我一人。

我甚至有个不切实际的妄想,如果可以把有“大马铁娘子”、“急速开火者”的雅号、已经退休多年的前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丹斯里拉菲达请出山来,入阁主掌教育,放手让她强势主导教育改革,则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就有望了。

法丽娜仍受器重

但内阁改组后,法丽娜仍然被留任为教育部长,只是副教育部长换了人,许是首相安华对于法丽娜也还是继续颇为器重的。反而另一位也不受看好的原卫生部长(其部门在冠病病毒疫情后可想而知一跃龙门成为也是极为重要的),则在内阁改组中“众望所归”地,被调离卫生部(改由一名备受推崇的前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博士再度出掌),换到首相署去当部长。当时我心里想,教育改革这下可得继续折腾下去了。

然而,折腾是有折腾,但却不是朝着良性的教育改革方面的折腾,而是再次出现了把教育蓄意地政治化、种族化方面的折腾。

一些以独尊一族或一教——而他族或异教徒必须乖乖低头认低威地被同化——为政治奋斗终极目标服务的朝野政党,以及一些被自身族群主流公认为不折不扣“卖族求荣”的所谓学者,近日来再度小丑跳梁,叫嚣要关闭尤其是华校的母语学校,重弹后者是国民团结绊脚石的老调云云,其实潜台词就是非得独尊一种文化、一种语文不可。

日前在国会里,伊斯兰党的淡马鲁国会议员质问教育部为何准许以不同语文、不同教纲来教导的母语学校的存在,而如果要学习母语,大也可在国民学校里教导之。

护母语一鸣惊人

只见教育部长法丽娜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地反驳说,母语学校乃教育法令下被允许设立的学校,目的在于加强母语掌握能力,而这些学校的教纲,也都是与国民学校一样的,由教育部所颁布的教纲,而不是有着另外的教纲,希望该名伊党议员厘清事实后才来责难。

起码对我来说,法丽娜在国会里这短短的、几乎可谓脱稿的“演出”,而又发自内心的辩论表现,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令我对她刮目相看,也立时暂时放下之前希望换人的期望,愿意给予她更多时间来改革教育。

我自己是一条龙完成中小学学业的华校生,更是一名高初中统考皆考过的独中毕业生,虽然因为数度跳班而比大多其他华校生念少了几年书,但对本地的华文以至更广义的母语教育的维护也还是不遗余力的。

伊党议员说漏嘴

我认为教育虽然是超然的立国之本,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应遵循市场运作规律的。

换言之,如果今天本地的华人以至友族的家长们都不想把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则不用等着政府来关,华校都会自然地萎缩而逐间维持不下去而必须关掉。

但当下的现实就是,华校可谓几乎间间爆满,排队抢学额都还来不及,那么如果要在华校脍炙人口的大前提下,却强制性地以公权力来把它们关闭掉或变质成为国民学校,那是很说不过去的。

其实该名发难的伊党议员对此应该最为清楚,而且也为自己的质问提供了答案,因为她质问时也一时说漏了嘴,即她竟也是把孩子送入华校就读的!华校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阿克马的新国废除母语教育论

2024/03/13 中国报 /评论

~作者:林恩霆

巫青团团长兼马六甲州行政议员莫哈末阿克马早前发表推崇单元教育政策,也就是废除多源流教育体系。

阿克马认为如果要塑造团结的社会,必须从学校开始,因为从学校开始实施的分离制度,导致马来西亚人之间的价值观和理解有距离。他在马六甲州议会,也以新加坡为例,指新加坡早已于1983年废除多源流学校,马来西亚应该学习之。

脱离马来西亚后的新加坡,强调以英语为全民共同的语言,并将其突出成政府官方用语和经济用语。纵然新加坡政府当时推崇双语教育政策,即母语教育依然存在,但却以英文为中心的双语教育政策。

换句话说,在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推行下,母语教育依然存在,但更突出了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政策,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推行英语的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结果,最终导致母语教育学校日渐式微,淡米尔学校和马来学校分别在1975年及1978年面对“零”新生的窘境,1979年英校新生占了91%,华校新生只有9%。

大环境迫使

直到1987年,各源流学校逐步统一,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只保留9所特选中学及4所特选小学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

因此,若要以新加坡废除多源流学校作为案例的话,是必须了解新加坡政府是以双语教育政策给人民选择,而是人民最终在大环境的迫使之下,放弃母语教育,而不是在“逼迫”的情况下废除多源流母语教育。

新加坡废除多源流的学校,统一教学,以更有经济价值的语言,即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这才是新加坡成功及落实单元教育的核心因素,阿克马切勿只看到表面,却未了解新加坡废除多源流学校背后的政策精神。

若我国效仿新加坡的话,那么有经济价值的语言肯定不是马来语,而是英语,其后会是中文。那么我们是否要放弃学习马来语呢?犹如新加坡国语是马来语,但却不是国内的主要语言,这一点阿克马能接受吗?

团结与否与教育没关系,反倒是所存在的“土著”与“非土著”之分,才是根源所在。一旦存有土著与非土著之分,就休想有资源平等分配,没有资源平等分配,又何来团结之说呢?阿克马必须正视数据,华小目前的学生有20%是来自非华裔,也就是说非华裔家长也认同华小的办学理念和学习环境。

非华裔家长选择华小的人数不断增加,反而是政府必须投放更多资源,促成华小成为全民选择的学校,才是政治人物必须认清的事实。

“文化火炬•相传不辍”千人宴

——逾千人共赴文化飨宴 育华学校筹获逾127

2024/03/18  星洲日报/雪隆

报道:黄文民 /摄影:赖国华

曾伟方(前排站者左起)、张睷洋、曾贵秋、杨倩倩、欧阳玉靖及颜康益为“文化火炬·相传不辍”千人晚宴主持鸣锣仪式。

“文化火炬•相传不辍”千人晚宴筹获1258888令吉,由曾国祥(左)移交模拟支票给颜康益。(黄文民摄)

“文化火炬•相传不辍”千人晚宴在星期六晚(16日)隆重引爆,为加影社区呈献一场文化飨宴。

育华中小学铜乐队演奏扣人心弦的曲子,带领观众走入音乐世界,赴一场音乐盛宴。

大会进行育华华中综合活动中心落成典礼。前排左起为黄西利、李清福、颜康益、陆莉娈、曾伟方、曾贵秋、欧阳玉靖、张睷洋、杨倩倩、连启芳、曾庆玲及李清文。

晚宴设有特别的暖场活动,包括表演者游行,为校园增添生机勃勃的气息。

(加影17日讯)由加影育华学校五机构属下“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所举办的“文化火炬•相传不辍”千人晚宴于周六(16日)晚隆重引爆,逾千人共赴一场文化飨宴,会上除了有育华华中及华小学生呈现一连串精彩节目演出,育华华小校长黄西利也上台落力献唱及筹获143000令吉。该晚宴最终为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属下5大项目筹获总额1278888令吉的经费。

筵开122 系列精彩表演

这项在育华华中展开的千人晚宴筵开122席,表演节目非常丰富,除了有龙狮、华乐、廿四节令鼓和铜乐表演,还有育华学校的武术、舞蹈、歌咏、韵律操、扯铃、笛子、口琴、小提琴、乌克丽丽及吉他等项目表演者轮番上阵,为来宾呈现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晚宴也获得马来西亚著名舞蹈家、国家文化艺术学院(ASWARA2022年度大师奖得主黄结游与育华华小校长黄西利联手打造,提供双舞台现场同步演出,同时呈现台上、台下声光交错的表演,无论在礼堂内或新建成的有盖篮球场的舞台上均将进行现场演出。

曾国祥:晚宴开始前筹款已破百万

千人晚宴筹委会主席曾国祥在会上致词时说,此千人宴是为育华文化体育理事会属下5大项目,即华乐团、龙狮队、廿四节令鼓、铜乐队及育华学校历史文物中心筹募经费,并成功筹获1278888令吉。

“最初的目标为50万令吉,但在晚宴开始前,筹款数额已经突破100万令吉;我感谢各位慷慨解囊的捐献人和长期赞助人,也鼓励身边亲友成为我们的长期赞助人。”

曾国祥也感激台前幕后所有工委、师长、学生及支持他们完成千人宴的所有友好单位,特别是惠借现场灯饰的佛光山东禅寺和净妙佛教协会、惠借冷风机的乌鲁冷岳福建公会、婓翠酒家餐席回扣、Ideogram捐献宣传横幅及媒体伙伴星洲日报的报道。

颜康益:推动育华文化活动

大会主席兼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主席颜康益指出,育华学校五机构于2001年成立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以更有规划和有制度地推动育华学校优秀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及文化活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也是育华华中副董事长的颜康益说,这些年来,该理事会获得育华学校五大机构的董事理事、校友及社会贤达们无私支持活动费用。

他感谢出席晚宴者慷慨解囊,也感谢参与演出和筹备的育华华中及华小老师和学生们、筹委会的理事们的付出。

曾贵秋:传承中华文化扮要角

大会顾问兼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顾问丹斯里曾贵秋指出,作为乌冷县唯一拥有华文中学和华文小学的育华学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社区里扮演着传播华文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百年以来不断在社区孕育着中华文化的种。

也是育华华中董事长的曾贵秋说,2001年育华学校五大机构结合众人的力量,成立育华学校文化体育理事会,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而经过20年的耕耘,该理事会旗下4个主要项目,即廿四节令鼓队、龙狮团、华乐团及铜乐队都取得一定的成就和认可。

他说,育华学校将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他也感谢过去不断给予支持和陪伴的同道。

他提及,长期经营文化及体育教育工作需要庞大的经费,为了永续经营,该理事会发起长期赞助人计划,希望建立一个制度性的赞助计划,支援文化及体育教育事业的永续经营。

他期望大家继续给予支持,携手同行让中华文化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

张庆信:将续改善加强设施

代表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出席晚宴的杨倩倩在代读部长的致词稿时指出,该部将继续改善和加强设施和机会,让人们在全球阶层拥抱、实践和推广我国的文化、艺术和遗产。

她说,国家文化艺术学院(ASWARA)是我国政府于1994年在该部下建立的一所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专注于当代和传统艺术的学府,并致力于在学术和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她也邀请育华华中和华小的师生莅临该学院参观。

此外,杨倩倩也在场宣布,张庆信拨款1万令吉给育华学校。

欧阳玉靖:将捐华乐乐器教学设备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指出,昨日是他首次来到育华学校,刚进校园就被历经百年洗礼所沉淀的中华文化底蕴、

以及师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所感染,特别是学校华乐团、龙狮队、武术队及铜乐队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社团活动,令我倍感欣慰及印象深刻。

他说,为给莘莘学子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更好设施条件,今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将捐一批华乐乐器和教学设备给加影育华学校。

他提及,中马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是两国双边关系的重要领域,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开启了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式现代化”和“昌明大马”的相互对接赋能,必将为两国合作共赢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中马文化、教育领域务实合作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中马高校在教学、科研及互换留学进修人员等方面合作的长足发展,将为马来西亚华教事业和学生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将继续以各种形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中马世代友好。”

青少年承载中马友好未来

他说,中马友好的未来在于青少年,学子们承载着中马友好关系发展的希望,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希望学生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与中国青年增进彼此了解、发展长久友谊,共同创造中马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出席者包括育华中小学董事兼千人晚宴征求主任李清福、育华中小学董事李清文、育华华中校长连启芳及前校长曾庆玲、加影州议员张睷洋、嘉宾曾伟方及陆莉娈。

(星洲日报)

波中斗湖巴华中学交流进展 7习惯教出优秀学生

2024/03/17   星洲日报/花城

巴华中学与波中双方交换纪念品。左起波中副校长蔡常思、校长张永庆和莫泰波,右起为巴华中学校长李爱玲、谢璇发和谢瑶。(波中提供)

沙巴斗湖巴华中学代表团莅临波中交流,学生们分享学习成果。(波中提供)

(波德申16日讯)波德申中华中学与沙巴斗湖巴华中学互相交流,波中学生自豪地展示他们通过学习“7个习惯”取得的成果,为校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希望教育创新之花一起绽放。

斗湖巴华中学代表团日前在董事长谢瑶的率领下莅临波德申中华中学,双方都是推行“7个习惯”的学校,两校就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深入交流,尽管两校推广“7个习惯”的时间略有差异,这次交流却为两校带来了难得的共同进步与探索。

莫泰波:探索与全国师资共享

波中董事长莫泰波说,波中在去年向巴生滨华独中寻求指导后,勇敢地迈出了推行7个习惯的第一步,这一探索的成果仍待深入观察与评估,期待双方分享这一举措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他说,7个习惯学习的效果,对学生们在短期内所取得的改变是正面和肯定,未来通过人力资源整合,探索全国范围内的师资共享机制,可以考虑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一些科目的全国同步教学。

此次交流会也见证了巴华中学董事长谢瑶和校长李爱玲对于校际交流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以分享教育实践经验,一起推动让全校师生参与。

两校学生线上交流互助

波中还安排了10名学生现身分享学习7个习惯过程中的体会,他们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他们在短期内所取得的成果,表达了对成功的信心,双方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互相帮助。

斗湖巴华中学代表团包括斗湖中华商会会长谢璇发、董事长谢瑶、署理董事长吴秀传、第一副董事长沈玉明、第二副董事长刘新、委员会主任黄嘉立、董事颜福周、校长李爱玲博士、英文主任朱梅丽、自我领导力负责老师黄桂宝、津桥学院董事长陈文豪和董事陈政靖等。

(星洲日报)

2024年3月18日星期一

启智华小今年9新生 8巫裔 1华裔

2024/03/16  中国报/霹雳

加地启智华小董事长梁育健(左3)颁发奖状给霹雳兴安会馆总务王荣旋(右2)接领,左起为游贵平、蔡国忠校长及黄金凤(右)。

江沙加地启智华小的优美环境的外貌。

(怡保16日讯)江沙县加地新村微型学校启智华小,在2024年新学年只迎来了9名一年级新生,巫裔生占了8人,华裔生只有1名。

换言之,具有93历史的加地启智华小目前总共有54名学生,巫裔生占了40多位,1位印裔,友族生占了逾80%

上述情况已敲响了加地启智华小的警钟,让江沙区华社多关注启智华小的未来发展,以保住启智华小的地位。

有鉴于此,启智华小董事会和家教协会为了吸引更多华裔新生前来就读,拟计划筹款购买一辆校车,载送附近地区的华裔子弟前来这个环境优美的启智华小求学。

启智华小董事长梁育健,吁请各界热心教育人士,届时发动筹款的话,希望大家慷慨解囊捐助筹募校车基金,由于维护华教发展素来实在有赖各界发力的鼎力支持。

启智华小今年9新生 8巫裔 1华裔

梁育健昨午与到访的霹雳兴安会馆总务王荣旋、副文书游贵平及妇女组财政黄金凤一行人交流时如是发表谈话,在场者包括该校副董事长蔡长伦和校长蔡国忠。

他指出,启智华小创立于1931年,在先贤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艰辛办学下,启智华小学生人数在高峰时期高达300多人。

后来国家在1951年进入紧急状态,英殖民地政府实行重组新村计划,加地村民被迫搬迁到利民加地新村,使该校的学生人数激降到数十位学生。”

霹雳兴安会馆总务王荣旋说,霹雳兴安会馆是为了响应霹雳中华大会堂推动多关心微型华小运动,今天特前来走访加地启智华小,以多了解和关心该校的发展和处境。

他也代表霹雳兴安会馆移交3000令吉作为启智华小发展基金之外,我个人也献捐1000令吉,希望获得抛砖引玉之效,得到各界爱护华教人士一起来关心启智华小和各地的微型华小,何况维护和支持华教人人有责。

11老师多为华裔 2巫裔 1印裔

启智华小副董事长蔡长伦说,启智华小的目前的教师办公室和校长室,是1990年重建的旧校舍,而也获得各界热心人士慷慨捐助在2014年落成的6间二层楼新校舍,全部皆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室。

他指出,启智华小不仅学校环境好,而且有一群有爱心的学识优质老师辛勤教导,希望附近地区的华裔家长们多把孩子们送来启智学习,以尽一份爱护华小发展的职责,何况在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学习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教导。

蔡长伦也说,教育部最近指示各华小和华中星期一至星期五必须订购3份国语报章,以提升学生掌握国语的能力是无可厚非,惟不能够强制性实行,因为这样或会造成浪费资源和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

启智华小校长蔡国忠说,该校今共有11名老师,其中包括2名马来老师,1名印裔老师。

他指出,该校虽然是微型学校,但是软硬体设备齐全,希望华裔家长们多送孩子来启智华小学习,共同把启智壮大起来,使不辜负先贤的期望。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