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叶新田博士译著《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丛书推介礼——国家文学奖得奖人拿督安华里端博士的评介讲词(中译)

2011年3月13日

一、前言
我自1970年代开始接触到一位名为雅欣达尼(Yasin Tani)的作家的诗歌等文学著作。作者掌握了良好的马来文造诣,让我以为他是一位马来作家。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雅欣达尼是叶新田博士的笔名。这笔名取得真好,与他的中文名字“Yap Sin Tian”几乎一样。

我们曾多次在本地的文学活动场合见过面,那时我对叶新田博士个人并无深刻认识,反而更加了解他的文学著作和活动。我的好友吴恒灿先生日前向我推介叶新田博士的一套印刷精美的双语译著丛书四册。当吴恒灿先生提议我为叶新田博士这套深具意义的双语译著讲评时,我立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二、关于四本译著
叶新田博士的这一套四册的双语译著,面向的读者群是马来人、华人以及掌握马来文或华文的人士。该译著主题是《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整套有四册书本如下:

1. 中国诸子经典翻译
(a) 儒家
i) 《大学》
ii) 《中庸》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2. 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模式
(a) 孔子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经营
(b) 道家管理思想与战略领导
(c) 孔子的战略思想与现代管理
(d) 易经与现代管理

3. 文学翻译与沟通
(a) 现代马华诗歌选译
(b) 马来文杂志《MASA》专访叶新田的访谈摘要

4. 崇高理想的奋斗
(a)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的生平

本地和国际华人社会对第一册书的内容不感陌生。《大学》和《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是教育课程里所需阅读和学习的。同样的,《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也列入教育课程。对于一直以来通过英文译本来学习儒家思想等经典的马来民族来说,叶新田博士的马来文译著,是十分珍贵的知识桥梁。

三、古典智慧充作长期指导
第二册书是第一册书的延续,而且还显示出叶新田博士把古典智慧融入到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一项好的知识,让人知道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项好的知识能造福人类的生活,那会更好。

叶新田具有企业管理博士资格,以及对中国经典书籍有所研究,因此他能把古典智慧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此第二册书中,叶新田对华人企业管理和西方企业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此第二册书很吸引人,因为他近乎讲解了儒家、道教和孙子兵法的每项思想,以及延伸把这些思想融入到管理、经济、政治、策略领导、商业等。

古典智慧能够充作长期的指导,它不只适用于华人,也适用于任何相信古典智慧能融入现代各种生活领域的人士。因此,华人社会珍惜老子、孔子、庄子和孟子思想所作出的贡献。

四、马华诗歌与母语
第三册书涵盖了马华诗歌选集,以及叶新田以董总主席身份接受媒体的专访时所提及的母语教育重要性,尤其是在学生通过正规与非正规教育获取知识方面。

虽然我国的华裔诗人曾经写了许多不同主题的诗歌,从低阶层人民的生活到人道主义问题,以及在国际上所作出的斗争,但是因为缺乏翻译的问题,马来社会和马来作家很少知道他们的贡献。幸好有一些个人和组织把马华诗歌翻译成马来文,或把马来文诗歌翻译成华文。

这样的双向翻译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社会将能从文学著作里了解到作家所要突出的主题。细腻和诚恳的文学述说,能够直接坦率或隐喻地突出人道主义问题。高素质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在回应读者的情绪和想法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审美及知识经验。

第三册书的选集容纳了40首马华诗歌,每一名诗人贡献一首诗,即1965-1975年代的优秀诗歌。

叶新田所选择的诗歌,不只是有品质的,且还包含了神圣的道德内容,能与读者在情感和想法上进行沟通。

如同叶新田说的,此册诗歌选集所挑选的诗歌是很优秀的及在国内外出版过的诗歌,其中一部分的诗歌曾获得奖项。这些诗歌突显了优美的本土生活节奏和色彩,也提及了受边缘化人民的生活及智慧。

这些诗歌都是现实主义的诗歌,它们间接投射出以华人生活哲学为基础的人文思想。

第三册的第二部分涵盖了叶新田接受《MASA》杂志特别是关于教育课题的专访,其中包括了董总反对英语教数理政策。许多人认为,前任首相马哈迪推行的英语教数理政策,是一项错误、仓促及事先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政策。当时,没有太多人敢反对马哈迪,反之有些人还太过支持马哈迪。

许多马来人非政府组织也和董总反对英语教数理政策,虽然反对的理由有些不同。我们都认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将更加容易明白及吸收以母语教授的知识。要加强英语水平,则应加强英语科的课程和教学方法。

五、智者
第四册书指出普世优秀价值的实际体现。华人社会早已接触了儒家和道教里的优秀价值和道德。但是,人类的优秀价值常常是普世的,存在于其他宗教或文明。虽然各种信仰的主要基础或生活哲学之间存有一些差异,但是人类价值是普世及共有的。

叶新田在第四册书中指出了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医生(Dr. Norman Bethune)(1890~1939)的生平事迹及贡献,白求恩医生体现了普世共有的人类优秀价值。白求恩是苏格兰裔加拿大人,其生命不是很长,49岁时逝世。这名外科医生自30岁开始奉献自己的生命岁月,以为其他人包括西班牙和中国的军队、战士和平民百姓作出贡献。白求恩医生与中国人民一起进行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白求恩医生于1939年在河北省执行任务时去世。

叶新田列举白求恩医生的崇高牺牲来说明一个能够为人民作出牺牲的人,他的人生是更有价值的。

六、结语
叶新田博士是董总主席,也是一名企业管理顾问,需要经营本身的公司。他能够在百忙中,为我们贡献一套四册的《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丛书。因此,我要向他致以衷心的恭贺。

这套丛书对华人社会和马来人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马来人在坚持回教的同时,也须有开明的态度,阅读此书,提高思想水平,或对道德及华人经商秘诀进行比较研究,理解马华作家的心声,以及市场和人生的策略等。叶新田博士为大家建立了一座知识桥梁,让华人、马来人和其他民族的年轻一代,通过叶新田的双语译著,阅览及学习古今经典智慧。

叶新田博士译著《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丛书推介礼——民主行动党全国署理主席兼甲洞区国会议员陈胜尧博士讲词

2011年3月13日

我认为,汲取儒家、道家和孙子兵法等的精华,用在现代的人文和管理学,并将华文本翻译成马来文,毕竟是意义深远,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这三十多年来,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能够如此做,是值得赞扬的。

我与新田有几个共同点:1976年我们是邻居,我们是华文教育出生,我们曾经进过甘文丁大学,同时,我们也喜欢马来文。1976年,他送我一本华、英《孙子兵法》。这意味着,他对此书特别有兴趣。

叶博士从小在困难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读书,才有今天的成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画神。要有真才实料,就得多读书,希望读者们能够这么做,包括阅读《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主要是活学活用,活到老,学到老。

在这四本册子,除了白求恩医生的部分,其它如诗和经典的翻译难度很高。我感到奇怪的,是新田选译《大学》和《中庸》,而不是《论语》与《孟子》。是不是由于《论语》比较没有系统?

四十多年前,英国李斯大学中文系主任,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教授曾经告诉我,每个民族,包括少数民族有其优秀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这使翻译的工作错综复杂。新田竭尽所能,诸如翻译《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朗朗上口)
Da Xue (Pelajaran Agung) adalah bertujuan untuk memahami dan memajukan moral…

台湾作家柏杨曾经说:“世界上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译成其他文学,只有诗不能。。。中国诗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翻译的文学作品。”

新田的四本册子,是大醇而疵(韩愈《读荀子》)。在名词上,本来是极难找到一致的系统。英、美尤有其系统,中国是拼音。例如,庄子,Zhuang Zi, 新田用Chuang Zi, 道德经Dao De Jing  (Dao Te Ching), 孔子(Kong Zi), Confucius等。

叶新田博士新书推介礼:印尼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符福金先生发言稿

今天应邀参加叶新田博士的新书推介会,这套书分四册,书名是《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这套书汇集了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如《四书》、《五经》、《大学》、《中庸》、《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等,把它的精华部分译成白话文,方便于学习,易于了解,并翻译成马来文,方便于传播推广。叶新田博士,学贯古今中外,下了很大的工夫,把两千多年前的哲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衰败并为炎黄子孙推崇的儒家思想,诸子百家的智慧和结晶汇编成专册发行,对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中华美德有着普遍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所践行的做人处世的准则,它是历代中国人立身、安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历代中国百姓通过言教和身教,都履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处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事务;塑造了古国文明。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仍有其现实的意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和现代提出的和谐社会或和谐世界,都是根据儒家思想“和为贵”的观点。

至于孙子兵法,是公认制敌取胜的兵家必读不可或缺的军事经典。连西方国家一些军校都列为必读的教材,当今还把这军事上的论点应用于商业经营和企业管理方面、易经破译了宇宙万物进化的本质,既解释了自然现象,也能解决事物的实质,从抽象引出了形象,说明一切事物的演化过程。

这些宝贵的经典对现代科技信息时代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是仍有实用的价值?以一个人的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对家庭的和谐,家和万事兴到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治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提倡古为今用,但由于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我们必须以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科学论证的观点对待,例如岳飞的“尽忠报国”,以当时社会制度可说是对的,是民族英雄,但以现代的观点,却认为是“愚忠”。古人认为地是方的,后期才发现地球是圆的。

就以海外华侨华人出洋谋取生的经历的事实为例,我们先辈离乡背井,出洋谋生寻找生计,他们多数知识不高,但儒家思想的烙印却是非常深刻,不论是逆境都能刻苦奋斗战胜困难获得生存,在顺境也会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所以,儒家思想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前进的动力。

儒家学说或儒家思想对人的修身养性,陶冶道德品质如此重要,为何不列在学校各级的课程传授?这不是不教,而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有所不同,古代是精读精学准备考取秀才、举人,上京考试考取状元、探花、榜眼,纯是人文教育,而现代教育课目繁杂,有信息科技的数理化,尖端科技,范畴更广,学生的负荷已够繁重,只好把其精编写成公民课本,以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潜移默化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已足够矣。

叶新田博士新书推介礼:新纪元学院院长潘永忠博士发言稿

中文摘要
感谢主办单位,让我有机会在今天叶新田博士新书推介礼上,发表一些想法。这部书共分为四册。第一册研讨与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典籍,其中包括《大学》、《中庸》、《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第二册则分析这些不同学派思想如何可以实践于现代之企业管理。第三册主要收录叶博士选译之马华文学作品,以及叶博士接受马来杂志畅谈董教总捍卫华教之访谈录。最后一册则是传奇人物白求恩医生之传记。这套书的特色在于中文与马来文双语并用,尤其是使用马来文介绍中华典籍与马华文学,非常罕见与难能可贵。我相信,此书可供马来读者更加了解中华文化与思想,以及董教总之角色,最终促进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董总暨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席,身负重任的叶新田博士依然勤于著述,这套书籍的出版尤显珍贵。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very good morning to you!

It is my pleasure to be here today in this book launching event.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organizer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say a few words for the new book entitled “Zhonghua Humanistic Ideology and Modern Management (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 authored by Dr. Yap Sin Tian.

This new book is a series, comprising 4 volumes.

The vol. 1 deals with several classical schools of thought, including Great Learning (大学) and Doctrine of the Mean (中庸) from Confucius, Sunzi Art of War (孙子兵法) and Dao De Jing (道德经) from Laozi. These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constitute the critic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for several 1000 years, even today.

The vol. 2 focuses on how these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are associated with today’s modern management.

In vol. 3, it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s, and emphasizes on the pivotal role of Dong Jiao Zong in defending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sia, via the exclusive interview of Dr. Yap with the Malay magazine “MASA”.

The vol. 4 deals with the legendary life of Dr. Norman Bethune (白求恩), a Canadian physician and medical innovator who had served in the medical unit in China dur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 He has been view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as a model of internationalism, courage, devotion, and determination.

The unique part of these books is that each of the first 3 volumes (vol. 1-3) is published in both Chinese and Malay languages, while the vol. 4 is published in Malay language. Although the literatures and knowledge carried by the book are comm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its translation version of Malay language is relatively uncommon.

I believe this book series will provide our Malay friends with many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and the role Dong Jiao Zong in defending Chinese education in this country. As a result, it may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Malays, thereby promoting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races,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stability in Malaysia.

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working with Dr. Yap, who serves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Dong Jiao Zong Higher Learning Centre Bhd, and the United Chinese School Committee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These two organizations oversee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ranging from primary schools, high schools to tertiary education, in this country. As a dedicated leader of the organizations with heavy responsibility, the capability of Dr. Yap to publish this important book series is phenomenal. Last, but not leas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gratulate Dr. Yap for publishing this excellent book series.

叶新田博士新书推介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玉安教授发言稿

Abstrakt: Pertukaran budaya merupakan tenaga pendorong bagi perkembangan masyarakat dan sejarah manusia. Sedangkan penterjemahan merupakan alat dan media dalam pertukaran budaya antara bangsa dan negara yang mengambil bahasa berlainan. Terbitnya karya terjemahan oleh Dr. Yap Sin Tian yang berjudul Pemikiran Perikemanusiaan Tionghua dan Pengurusan Moden menunjukkan betapa rajin dan gigihnya Dr. Yap dalam usaha bagi berkhidmat sepenuh hati untuk tanahairnya Malaysia. Selain itu ianya memperlihatkan juga betapa besarnya erti dan sumbangan Dr. Yap bagi mendorong pertukaran budaya dan persahabatan antara bangsa Tionghoa dan bangsa Malaysia.

尊敬的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
尊敬的董总顾问郭全强先生
尊敬的大会主席邹寿汉先生
尊敬的马来西亚国家文学奖得奖人Dato’ Dr. Anwar Ridhwan
尊敬的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符福金先生
尊敬的西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刘一江先生
尊敬的新纪元学院院长潘永忠博士
尊敬的新纪元学院副院长莫顺宗博士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代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印度尼西亚语教研室,代表孔远志教授,并以我个人的名义,热烈祝贺叶新田博士的四卷本系列译著《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出版发行!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当我拿到这套厚重的写有叶新田博士签名的赠书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一种强烈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为什么感动呢?这套足有六七十万字的4部译著,仅仅是叶博士已经出版的20多部著作的一小部分,那么,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译著)的字数应该至少有三四百万字之多!这些著作分别用中文、英文和马来文三种文字写成,涉及经济、社会、教育、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40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叶博士的写作激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旺盛:上个世纪70年代出版2部著作,80年代出版2部,90年代出版6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出版12部(这部刚出版的译著应该算作4部)!试想,一位身兼教育、经济等领域诸多职务和重任的领跑者,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竟然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出版了这样多的专著和译著,几乎可以称为著作等身啦!可以想象,几十年来,他熬过多少无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这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呀!由此,我突然明白了,叶博士为什么要选译《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这部著作。原来他所崇尚、所践行的就是白求恩精神。正如他在这部译著的前言中所说的:

Jalan hidup gilang-gemilang yang dilalui Norman Bethune itu bukan saja telah menunjukkan tauladan utama bagi ahli perubatan bahkan juga mejadikan ia sebagai tokoh agung bagi orang yang benar-benar ingin menyumbangkan hidupnya kepada rakyat. Dengan berdasarkan semangat “tidak sekali-kali mementingkan diri tetapi mementingkan orang ramai”serta mengikut jalan hidup seorang perajurit agung antarabangsa seperti Dr. Norman Bethune itu, maka barulah seseorang itu dapat menyumbangkan hidupnya bagi perjuangan adil serta berkhidmat sepenuh hatinya untuk masyarakat.

白求恩精神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忘我奋斗的精神,就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一个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产生无穷的勇气和动力,就会产生惊人的耐心和毅力。在功利主义横行的当今世界,叶博士选择翻译这部著作显然是为了提倡和弘扬他一贯推崇和实践着的这种精神。

由此,我也明白了,叶博士为什么在他的第三卷译著《文学的翻译与沟通》中选译了那么多反映马来西亚底层人生活的现代马华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描写编织女工、缝衣女工、塑胶女工,有的描写电焊工、印刷工、矿工、稻农,也有的描写钉鞋的老人、三轮车夫,甚至是报童和洗碗小童。诗歌的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些小人物生活的艰辛,饱含着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值得注意的是,关注下层人疾苦的诗歌竟占了叶博士翻译的全部诗歌数量的二分之一,而其余的诗歌则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我想,叶博士做如此的翻译内容选材绝非偶然,对祖国马来西亚的热爱,对不分种族和肤色的各民族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这无疑表现了叶博士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寄托,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想,这正是他忘我地工作、忘我地写作的巨大动力和惊人毅力的源泉。

叶博士的这套书中最为厚重的核心译著是第一卷,即《中国诸子经典翻译》。这一卷包括四部经典:《大学》、《中庸》、《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几部经典不但都有马来文翻译,还附有古汉语原文、中文白话译文,同时还附有马来文-中文译名对照,这为掌握马来文和中文的读者都提供了最大的方便。正如叶博士在第一卷译著的前言中所说:千百年来,中国诸子的经典之作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些蕴含高深哲理的经典著作,对世界各国人民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叶博士选择中国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经典,向友族译介中国文化,的确抓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他说,这其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思想,也正说中了要害。因为这些学说,正是中国文化的神圣源头,是大经大注,大本大源,是中国文化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因此,叶博士费大功夫,花大力气译介中国诸子学说,首先是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其次,是出于他对中国诸子学说在当代社会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全面认知。这一点更充分体现在这套译著的第二卷《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模式》中。作者在第二卷译著中,以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将孔子的管理思想、道家的管理思想、孙子的战略思想以及易经,分别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相对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极有说服力地证明,中国诸子学说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依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而且丰富了东方文化的思想宝库。因此,第一卷首次以《中国古代诸子经典与现代管理》为名翻译成马来文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特别受马来族朋友的欢迎,以至今天修订后再次结集出版,就不足为怪了。

北京大学著名的东方学家季羡林教授始终坚持并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他说:“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产生,立即向外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决不独占山头,进行割据,从而称王称霸,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世袭珍藏,把自己孤立起来。文化是’天下为公’的。不管肤色,不择远近,传播扩散。人类到了今天,之所以能随时进步,对大自然,对社会,对自己内心认识得越来越深入细致,为自己谋的福利越来越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交流。”1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会是什么样子?!那一定是个独占山头,割据称霸,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也许,我们大家还沾沾自喜地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呢!

既然文化交流如此重要,那么翻译在文化交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从古至今,翻译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没有翻译,就没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没有翻译,就无法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今日世界四大文化的灿烂和辉煌。我们知道,中古时期阿拉伯人掀起的百年翻译运动,使阿拉伯人“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了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的许多文化影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2 可以说,没有阿拉伯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没有中古时期彪炳于世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也不会有欧洲的近代文艺复兴。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友好关系不断加强,目前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而且在文化交流上特别在文学经典作品的译介上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进步。2002年6月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主持翻译的《水浒传》的马来文版本正式出版发行,推出后受到马来社会的极大欢迎。以至不久后《水浒传》再次出版。使许多马来友族不仅熟知《水浒传》的故事,有的还将《水浒传》作为专题来研究。此外,耗时六年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马来文译本已经杀青。该协会已于去年12月将译稿正式移交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据说,另一组翻译人员正在紧张地翻译《红楼梦》和《西游记》。听说,《红楼梦》的翻译将由马来西亚作家基金会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合作完成。马来西亚作家基金会负责人优素福说,将《红楼梦》翻译成马来文是该基金会的第一项计划,此计划将使基金会迈向新的里程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将全部在马来西亚问世。我认为,这是中马两国、华马两族文化交流的一件大喜事!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的本身,它明显地象征着,中马关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可是相比之下,近几年,我们中国的学者所翻译和介绍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文学和文化著作却是不多,不过马上将要问世的两部著作还是值得向各位报告的,那就是廖裕芳所著《马来古典文学史》(两卷本)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文学经典名著《马来纪年》(新版本)。

近年来,叶博士尝试将中国诸子经典翻译成马来文出版,应该说,这是马来西亚华人为了促进中马两国和华马两族文化交流所做的又一项伟大而艰苦的文化工程。说是伟大而艰苦,因为叶博士所翻译的是更为高深的中国古代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在精神方面的最高体现。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时代检验和筛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精神和积淀。因此,对于后人来说,要想读懂它往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做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可想而知,经典的翻译与一般作品的翻译,其难度差别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将一部中国的古代经典翻译成马来文,必须有中国文化和中国古汉语的深厚功底,必须有马来文的超常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远见、敢为人先的勇敢精神和超常的毅力。我认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叶博士作为华文教育组织的领袖人物,他身先士卒,将中华文化的经典翻译成国语,介绍给友族;主动积极地为加强和促进民族和谐和民族团结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所以我说,叶博士的这套译著的出版和发行,在中马文化关系、马来西亚华人与友族关系的历史上也是值得一书的。为此,我深深地为叶博士的精神、行动和丰厚的学术成果所感动。在此,请叶新田博士接受我对您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60年来,叶博士与他的前辈及其同仁们带领几百万同胞,为捍卫母语教育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度过了重重难关,为母语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创立了为世界公认的独一无二的教育管理模式,获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然而,叶博士和他的同仁们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长期以来,他们为促进马来西亚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自然融合,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努力。今天,叶博士译介中国诸子的经典著作,正是以加强中马文化交流,加强与友族的文化沟通为主要目的。因此可以说,这套译著的出版发行,无疑会对促进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马来西亚华族与友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再一次祝贺叶新田博士四卷本系列译著《中华人文思想与现代管理》出版发行!
祝马来西亚华族与友族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不断加强!
祝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兄弟般的友谊不断加深!

2010年3月13日
1 季羡林:《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2 【美】西提:《阿拉伯通史》(上册),马坚译,商务印书馆,第2页。

叶新田博士新书推介礼:新书推介人董总顾问郭全强先生讲词

尊敬的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尊敬的大会主席邹寿汉先生、尊敬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张玉安教授、尊敬的国家文学奖得奖人Dato’ Dr. Anwar Ridhwan、尊敬的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符福金先生、尊敬的西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刘一江先生、新纪元学院院长潘永忠博士、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感觉非常荣幸有机会担任叶新田博士新书的推介人。叶博士是我从事华文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战友。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华教领袖。叶博士最大的特点就是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他这种做事风格,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

各位,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需求,因此,不同时代的领袖肯定会有不同的领导风格。我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担任董总主席,1990年代马来西亚的政经文教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国际之间意识形态的冷战也已经逐渐结束,当时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地球村,以及全球化等的全新概念,以便让我们重新认识与诠释这个世界。当时,国内的政治气氛也开始缓和,那时候担任首相的马哈迪医生推动许多大型的发展计划,扩大国家的经济蛋糕,获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和响应。在那种氛围之下,华文教育虽然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和打压,但我们清楚意识到我们必须采取主动的策略,回应国内外环境的改变。

各位,凡事必须与时俱进,绝对不可以一成不变。1990年代华文小学以及华文独中,绝大多数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气象。那时候,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各位,我个人的抉择是,我们首先必须加强内部的组织和团结。我曾经无数次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华教工作者没有分裂的条件。我们的同道们可以来自不同的背景,可以有不同的思想和理念,但在关乎民族兴亡的华教事业上,我们必须只有一个方向。古人说得好,众志成城,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我们在华侨山岗上,建设了这三栋大楼,这里今天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堡垒,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万众瞩目,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牵动华人社会的每一颗心。我们在这里,重新出发,把差一点因为独立大学被判败诉而逐渐消失的华文大学理想,重新召唤回来。1998年董教总成功创办新纪元学院,逐步落实华文大学的理想,同时也成功完善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母语教育体系。

各位,从1990年代到今天,华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一个强调发展、强调专业的时代。我们当然还是需要捍卫、需要抵抗,但我们更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创造潮流,引导局势的发展。我在董总主席岗位上,十多年来就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来领导这个组织,希望华文教育同道们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希望华文教育工作者眼光更加远大,心胸更加宽阔。

各位,在众多的华文教育同道之中,我很早就发现叶新田博士的特点。叶博士早年曾经当过独中的马来文教师,也受过企业管理的专业训练,他后来虽然从商,并且积极从事华教工作,但百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著书立说,他的作品不断,而且具有本身的风格和特色。叶博士写作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考虑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把古代圣贤的经典翻译成马来文,让马来人从中认识华人的文化,促进种族之间的和谐与交流。与此同时,叶博士也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圣贤思想和现代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期望做到古为今用,让中国圣人的思想启发我们新的创意,丰富我们的智慧,加强我们的竞争力。

各位,叶新田博士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这套新书,可以说是他多年以来写作成果的总结。这套书一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册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经典翻译,其中包括《大学》、《中庸》、《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些经典涵盖范围很广,儒家、道家、兵家都包含在内,有兴趣了解中华文化的友族同胞,可以透过叶新田博士的马来文翻译版本,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华人思想的渊源与发展脉络。

第二册是第一册翻译作品的延伸,主要介绍孔子、道家、孙子和《易经》哲理,如何用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里头。叶博士除了呈现给我们他本身的独特看法,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在写作上,同时使用中文和马来文双语来表达他的思维,证明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一直希望把中华文化介绍给马来读者,所以我说,第二册其实是第一册翻译作品的延伸。

至于第三册,依然是叶博士翻译的拿手好戏。但这一册主要是翻译马华文学,想把马华诗歌推荐给马来读者。各位,我个人猜想,也许叶博士还希望马华文学可以透过翻译而打入国家文学的殿堂。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华教领袖,我们可以发现,叶博士的关怀面其实非常广泛。这一点可以从叶博士在第四册以马来文介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的生平与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各位,从叶新田博士的这套书籍可以看出,华教领袖在抗衡马来西亚政府单元主义的漫长过程中,其实并不单靠一股盲目的热情,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及从不同对象的关怀与探讨中,寻找出路和方向。

我记得,叶新田博从我手中接过董总主席的领导棒子时,我曾经说过,叶博士精通马来语,是他的一个优势,我今天再度强调,叶新田主席他掌握马来文,不但有利华教机构与政府官员对话,同时,他用双语写作,更可以在文化、文学与思想让华人与马来人展开交流与沟通,这是他另一个巨大贡献。

今天,叶博士邀请我担任他新书推介礼的推介人,我非常乐意向大家推荐他这套书,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我更希望叶新田博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华教、为族群之间的交流继续努力。华教工作与写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长期坚持,才会看到成果。叶博士在这两方面,肯定是一个好榜样。最后,我祝福在座各位,希望大家也一起来为华文教育、为族群交流做出贡献,在这片国土上,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谢谢大家。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两线制,策略?理念?——与李万千先生商榷

转载自“新《咖啡店》”星期五 11, Mar 2011 6:18 pm
作者:山海关

今年1月24日,李万千先生推出一篇时评《两线制:华团的弃儿?》,2月27日柔佛四团体合办新春联欢晚会上,李应邀演讲时,讲题也是《两线制:华团的弃儿?》,时评与演讲的题目相同,内容也一致。显然,李对自己的见解颇为执着。浏览通篇,总觉得李文不无脱离实际,流于主观推论之处,有需商榷!

首先,《两线制:华团的弃儿?》开头便说大选欲来风满楼,分析一番之后指出,第13届全国大选即将到来,而华团似乎还没有作好必要的准备,云云。

奇怪,华团并不是相关的选举机构,如何作好必要的准备呢?是否又要各华团在大选之前提出种种“诉求”,幸运的话,到时或能讨回一点好处;不幸的话,只好等着掌权者秋后算帐。对此,人们早就领教过那些大嘴巴的时评人尽会说风凉话,什么讨回一点好处有如小孩讨糖果啦;而不幸遭受秋后算账或受辱时,则说成是华团领袖软脚的应有后果啦,冷嘲热讽,不一而足。

从全文看,李先生这次与时下时评人有点不同,主旨在于要华团重新推动1986年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所提出的那个“两线制”政治主张。

为了加强本身立论的说服力,李先生把已故林晃昇老前辈当时在《两个阵线制度和马来西亚民主》的讲稿中的词句高调引用 ——
“全国民权委员会所倡议的两个阵线的概念,目的是为了促使我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地发展。因为只有当形成两个足以互相取代的阵线时,当权的一方,才会表现得比现在更加民主,更加开明,人民的意愿才会更加受到尊重。”

众所周知,大凡引用他人的言论,有需前后照应、如实反映,不能片面予取予求。其实,林晃昇在1986年大选后作出经验总结时却是这样说的 ——
“……‘两个阵线’的概念在打破一党专政及促成我国民主制度的健全发展等方面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否要推动及如何推动有关工作,则应由有关政党本身去决定。”(引自:1986年9月14日,林晃昇在董总各州属会第28次联席会议演词《调整步伐,继续前进!》 )

林晃昇老前辈明明说“两个阵线”(“两线制”)应由有关政党本身去决定推行,为什么李万千偏偏要华团作好准备,否则华团就是把两线制当弃儿呢?是一时失察抑或另有原因?

其次,不妨看看李先生是否真的如其文章所标榜的,两线制的提出只是作为打破政治霸权的策略手段呢?

当年,林晃昇曾坦承,原本来自西方概念的“两党制”,为免被误解而改称“两个阵制”,并表明这只是作为打破一党专政垄断而提出的策略手段而已,不为别的。可是,当今天有人提出西方的两党制不是我国人民的选择时,李万千却大动肝火,为什么?

1

李万千批判说:正当两线制越来越获得支持,有望成为终结我国巫统/国阵独裁政权的策略手段的时候(不排除遭受暂时挫折的可能),任何自以为“政治正确”,以“左”的或“进步”的姿态,批判民联和国阵只是Pepsi Cola 与Coca Cola的差异,或武断地认为“照搬发达国家各垄断财团之间坐地分赃,轮流坐庄的所谓‘两线制’,不应该是我国人民的选择”(见阿川《珍惜历史,明确方向》,〈燎原之夜纪念特刊〉)之类的政治“高调”,在客观上只能起着混淆和分化作用,帮助国阵延续其独裁统治。事情是否如此?不妨验证一下!

读了《珍惜历史,明确方向》和查看21世纪联谊会《会讯》可知,阿川等不同意的仅仅是时下那种“照搬发达国家各垄断财团之间坐地分赃,轮流坐庄”的两线制提法,因为这不是应用策略,而是从思想理念上崇拜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集团之间轮流执政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广大劳动群众只能靠边站,处于无权状态,因此“不应该是我国人民的选择”。李万千不能冷静地思考阿川等的意见,却主观地推断说阿川等是在“批判民联和国阵只是Pepsi Cola 与Coca Cola的差异”,等等。其实,从《燎原之夜》及21《会讯》中,阿川等从来没把民联和国阵看成Pepsi Cola 与Coca Cola一样货色,他们是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的统战实践,即结集进步民主力量以对抗专制统治的要求出发的。请看,战后广大群众拥护“人民力量中心”和“泛马联合行动”的结合以对抗英殖民统治;独立后支持社会主义阵线以对抗“巫华印联盟”;往后则要求各反对党团结起来,在选区一对一对抗国阵;而今是号召支持民联,给予民联机会。这些都是体现统战实践的历史连贯性,并不是什么“政党轮替”的反复鼓吹。

再次,有需强调指出,号召支持民联,为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同鼓吹民联与国阵“轮流执政”的走马灯戏法完全是两码事。李万千批评别人把民联和国阵看成是Pepsi Cola 与Coca Cola,其实,从他本身对台湾民进党与国民党轮替执政的推崇,说明了他对Pepsi Cola 与Coca Cola“互相轮替”的执政模式非常在意,不能不令人发问,他的“两线制”是否仅仅在于“策略”运用而已。

李说,两线制是以政权轮替作为前提,正如台湾当年的政权轮替,是以民进党取代独裁的国民党作为前提一样。又说,现在看来,民进党与国民党或许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这并不等于说,当年民进党取代独裁的国民党,对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是没有必要和不具意义的……,如此等等。

毫无疑问,台湾同我国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李推崇民进党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看来难以令人苟同,因为若把台湾的民进党拿来比喻我国的民联,无异是向支持民联的我国人民群众的头上大泼冷水,这是什么“策略手段”?

事实上,台湾当年的所谓民主化风气,倒是由国民党先放开来的。于是,民进党闻风起舞,与国民党搞出一幕幕民主丑闻和议会闹剧,导致舆论无是非、社会大分裂。民进党夺得执政权后,贪污、舞弊、滥权、造假,文明糟蹋、道德沦丧,全岛混乱,国际哗然。这一切,值得我们效法吗?我们可以为了让政客朋党所结合的各自集团达到“政权”的“轮替”,而不顾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感受吗?我们可以把台湾的民进党拿来同我国的民联相提并论吗?难道我们希望民联也结成朋党集团并与巫统的朋党集团“轮流做庄”吗?请问,这究竟是要支持民联还是另有议程?

2

当然,只要不迷恋于西方或台湾的两党制,只要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前头,拥护两线制的种种力量,也是当前统战队伍中的重要环节和动力。正如上述21世纪联谊会《会讯》(第18期,刊载《珍惜历史,明确方向》等文章)中指出的:“当前‘两线制’的拥护者还是能够支持和加强民联的,终究属于革新的动力。”(见《当前热门三议题》一文)

最后,不得不回头来谈谈李万千先生近年来的时评风格,是否已偏离了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原有传统的问题。

李先生在上述时评和演讲中一厢情愿地指出,“1986年,15华团领导机构属下的全国民权委员会,就能够比政党更具前瞻性地倡议和推动两线制”;接着更大加赞扬1990年林晃昇不但为促进两线制而发动“民权起义”,还进而带领华教人士“集体加入行动党”等等远见和作为。再接着,笔锋一转发出谴责道:先有华总的林玉静乖离两线制的立场,而接任的会长方天兴只会“迎合当权者”,至于董教总的郭全强则在高压下对华团的诉求竟作出无原则的妥协。

最后是狠批“具有左派背景”的董总主席叶新田。李把自己近年来对叶的指控,如数家珍地一再重复罗列,于是给叶新田团队安上对两线制“交白卷” 、将使到两线制沦为华团的“弃儿”等等罪名。严于责己,宽于待人,应该是大家的共识,李万千是否也应该总结一下在推进两线制过程中,本身又说了和做了些什么?

按常理,李先生本身固然可以高度赞赏两线制,夸奖民权委员会比政党“更具前瞻性”,但别人也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和考量,怎能强求别人,自以为是?不妨再听听林晃昇老前辈在《调整步伐,继续前进!》里的忠告吧——

对两线制 —— 它有一定的意义,只可作为策略运用;推行两线制 —— 应由有关的政党去决定;任何华教负责人参与政党或助选工作 —— 应以个人的身份进行,以避免董教总被卷入政党之间的纠纷。为了捍卫董教总的原则,“避免被卷入政党之间的纠纷”,林老说到做到,当他决定参加民主行动党(即李所谓带领华教人士集体加入行动党),坚决辞去了董总及独中工委会主席本兼各职。(见1990年林晃昇致胡万铎之信件)郭全强、叶新田也接着捍卫董教总的原则,为什么李万千却指责他们两人既“去政治化”于前又“交白卷”于后呢?

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线制的理念在我国有多“正确”,有多“前瞻性”,也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并非由谁说了算数。真理逾越一步就是谬误,理论脱离实际便成空谈。愿共深思、共勉之!

2011年3月4日星期五

华团几时生了个“两线制”儿子?(评李万千大作“两线制,华团的弃儿”)

~ 双紫 ~

文章要从标题读起。李万千大作标题为:“两线制,华团的弃儿”。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两个前提,即一:“华团”所指为何?二,“两线制”如何会是华团的“弃儿”?弄清楚这两个前提,很多问题就不辩自明了。

根据李文下面一段话,“华团”似乎是指“以董教总为首的15华团”,但现在这15个华团“各自精彩”,不再联合行动,连由也是“15华团”设立的“林连玉基金”也已落入个人会员之手。因此,万千所指的“华团”,到底是指董教总、华总、商联会、中华大会堂、校友联,还是指林连玉基金、民权委员会、雪华青等等?李文没有写清楚,我们暂且把它当作“没有人”。

万千说,“两线制是在1986年,由以董教总为首的15华团领导机构属下的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提出并加以推动,主张以政权轮替作为我国民主化的策略手段……”。

1986,至今已经25年。辜不论25年前的理论到现在还能不能用,人们目前所热衷的“两线制”,其实都是308效应,并非15华团或林晃昇25年前的“先见之明”。308大选,谁都估计不到反对党会大胜,所以,谁都不好在308过后出来“领功劳”。事后诸葛亮,不过“马后炮”一门,很无谓。

李说两线制是华团的弃儿,这立论也很怪:华团既然是“没有人”,如何能生一个“两线制”儿子?再说“两线制”本是政党政治产物,怎会成为华团的儿子?反过来说,如果“两线制”不是华团的儿子,那么,又怎能说是华团的“弃儿”?再者,如果华团把“两线制”当作自己的儿子,政党要贯彻“两线制”,是否得事先获得华团“批准”?这是什么逻辑?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纵观全文,其实万千明批华团,实骂董总。试看李文第五、六、七段小标题:·从“中立”看董总的政治转向·董总在促进两线制“交白卷”·“超越政党”非逃离政治借口。这三段占了全文的一半,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不想一一批驳,只请教一个问题:80年代董总高调“打入国阵,纠正国阵”,这可完全和“两线制”背道而驰。为何在那么“正确”的领导和精英团队操控下,“斗争路线”会从“拥抱国阵”的“一线制”突变为“反对国阵”的“两线制”呢?

还有,你们先和马华“谈条件”,谈不拢加入民政党,过后转投行动党,接着退出行动党(柯博士不仅把行动党安全区拱手让给马华,还出书大骂行动党),成为两线制的逃兵,说变就变,而去到哪里都有一套大道理,原则立场“因时因地制宜”。作为华社一分子,我们本来无条件全力支持董教总,给你们这么一搞,董教总威望下降。可是你们看不到这一点,反倒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不可替代,实在太没自知之明了!

事过境迁,以前的“正确策略”证明错误,但你们不仅不作检讨或公开交代,反倒有脸以“两线制逃兵”身份要华团去贯彻两线制,不是本末倒置,无理取闹吗?一个”从失败走向失败”的人,还妄图继续“领导”华社,你们不觉得自己过于专横霸道吗?

前此有人把国中说成是华社“弃婴”,现在,万千又把两线制说成是华团“弃儿”,令人不禁感叹:华社与华团真的是那么“始乱终弃”吗?国中是国阵的儿子,非华社所生,若说国中如弃婴,那也是国阵的弃婴,为何要把责任推到华社身上?两线制是政治范围内的事,如何会变成是华团的弃儿?把是的、不是的事情都往华社、华团身上推,是在“抬举华社”还是在“害惨华社”,值得大家三思。

华社与华团成分复杂,特别是华小、独中许多董事是国阵支持者,要董总在促进两线制交出漂亮成绩单,除了造成分裂,不会有其他结果。更何况社团没有投票权,为何需要在大选前“挺身而出,继续领导华社和各族支持两线制的力量相结合,为最终实现政权轮替而奋斗”?李以个人身份“驱策”维护华教的董教总去做政治斗争,不太可笑吗?

写评论骂人很容易,认真做事却很难。董总、董联会等社团各级领导每天都在默默做事,出钱出力。一些过气师爷不甘寂寞,以为自己是诸葛亮,总爱发号施令,批这个、骂那个,徒令亲者痛、仇者快而已。奉劝这些过气人物,在骂人前,先问问自己为社群作了什么。如果自己什么贡献也没有,最好学一学那些默默耕耘的华团领导人,多做事,少说话,不要一味“沽名学霸王”,成日学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讲多错多,晚节不保!

2011年3月3日星期四

岑启铭向LLG公司发律师信提八要求

转载自“新《咖啡店》”(星期三 02, Mar 2011 12:00 pm

曾在去年11月间报案指林连玉基金为非法组织的兴汉社顾问岑启铭,昨(1)日通过怡保曾志祥律师楼向LLG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及其主席杜乾焕发出律师 信,限在一周内解决八项要求,包括将利用林连玉基金名义筹获的四百多万令吉基金交存法庭,再依法律程序退还给捐款人,向全体捐款人道歉,以及停止利用林连 玉基金名义进行筹款活动。

岑启铭今日对媒体说,自他在去年11月23日举报LLG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以来,也陆续以文告及其他方式,促请LLG有限公司解决有关问题,但一直未见回应和纠正,他是在失望和绝望之余,被逼采取法律行动。

以下是岑启铭的律师信译文:


(1) LLG文化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以 双挂号信寄出)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321-D, Lorong T.A.R. Kanan Satu,
Off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
(下称LLG有限公司)

(2) 拿督杜乾焕博士 (以双挂号信寄出)
321-D, Lorong T.A.R. Kanan Satu,
Off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


1.3.2011

执事先生:

事关: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我们代表地址在 No. 29, Jalan Pengkalan Barat 2, 31650 Ipoh, Perak 的岑启铭先生行事。

我们的当事人说,据他所知,以及/或者从各报获悉:

(a) 在任何关键时候,你们LLG有限公司,以及你拿督杜乾焕,身为LLG有限公司的主席,一直在马来西亚特别是华人社会冒称LLG有限公司就是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或林连玉基金就是LLG有限公司;以及你们LLG有限公司看起来是受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委任的一名代理人,这些都是你们明知是不正确的;而在这方面,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一直出现在,而目前仍然出现在LLG有限公司的信笺上,因而给人一个误导性的印象,认为LLG有限公司就是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b) 你们LLG有限公司,以及你拿督杜乾焕,亦在华人社会将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冒称为一个慈善团体,声称其宗旨是在马来西亚推广华文教育;

(c) 兹发觉: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是一个虚构和不存在的“实体”,是未经注册的。

(d) 多年来,你们LLG有限公司,以及你拿督杜乾焕,曾利用虚构和不存在的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名义主办,进行,参与,经营,涉及,授权及/或认可数项为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筹募基金的活动;

(e) 在2008年8月16日,你们LLG有限公司,再度以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名义,在怡保三德中学礼堂举办一项名为“動地吟”的文化演出,以筹募“林连玉纪念馆基金”;而在这个演出日期以前,你们的代理人,包括廖永立先生,曾向我 们的当事人岑启铭先生征求捐助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我们的当事人在数名人士面前捐出现款300令吉,但一直没有获得正式收据。我们的当事人曾多次追讨正式收据,但都不得要领。请 向我们确认,该名廖永立先生是否为你们上述林连玉基金( “Lim Lian Geok Foundation”) 筹款活动的代理人;

(f) 你们LLG有限公司,以及你拿督杜乾焕,在不停的利用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进行筹款活动中所收取超过四百万令吉的基金(该基金),已被非法和不合法的进入及存入你们的户口;

在这情况下,我们获得指示,要你们从今日的日期起7天内:

(i) 退还我们的当事人300令吉;

(ii) 将该基金存放法庭,以确定权利诉讼(interpleader proceedings)的方式退还给有关捐款人;

(iii) 立即停止以及不得为任何目的使用林连玉基金,包括删除LLG有限公司信笺上的林连玉基金字眼;

(iv) 不得干预或动用该基金的任何部分款项,因为LLG有限公司对它没有任何法定权利;

(v) 向因为你们的陈述而成为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捐款人的公众人士,提供一项有关该基金的详尽报告;

(vi) 向我们的当事人以及全体捐款人作出一项毫无保留以及没有限制的公开道歉;

(vii) 停止以及不得继续进行非法及不合法的筹款活动;

(viii) 不得再以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误导公众,以免他们因为无知而怂恿该虚构以及不存在的“实体”进行非法的筹款活动;

否则,我们的当事人将在不给予进一步通知的情况下,向法庭寻求谕令,以及/或者采取其他合法的行动对付你们。

与此同时,我们的当事人保留权利,对LLG有限公司的每一名董事,以及/或者声称为该虚构以及不存在的林连玉基金(“Lim Lian Geok Foundation“)的每一名高级职员,采取合法的对付行动。

你忠诚的
曾志祥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