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11团体要求重调师大中文教师



2014-06-30 星洲日报/国内版


张盛闻(左三)將备忘录移交给阿米努丁。左一起为
苏祖池及王鸿財,左四为陈致祥,右一起为巫润平、
余开云及林荣华。(图:星洲日报)
(吉隆坡30日讯)马青总团联同10个团体的代表今日到教育部提呈备忘录,要求把派到技术中学或全寄宿学校的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中文系毕业生,重新调到国中或国民型中学教华文科。

10个团体包括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咨询委员会、教总、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董总、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吉隆坡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雪兰莪中学华文教师联合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和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諮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说,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培训中学华文师资,將修读4年华文课程的精英,派到技术中学或全寄宿学校执教不但不理智,而且有违他们的意愿和灭了他们对教导华文的热忱。

他前往教育部前在新闻发佈会上指出,教育部的数据指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华文教师已经足够,但实际上这些中学还是面对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因此马青將会与有关单位针对教师標籤(tagging)的问题洽谈。

当询及这些准教师明天就必须报到,若今日会面没有具体结果,准教师该何去何从时,他说:“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魏家祥也会与教育部总监会谈,若还不能明朗化,我们鼓励这一批准教师先去报到。”

应聆听华社心声

另外,他呼吁教育部应该聆听华社多年来在教育领域所面对的问题和心声,尤其是师资问题。

他也认为,在此事上,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应该负起最大的责任。

他说,虽然叶娟呈声称是代表全民的教育部副部长,但是身为专业人士,她应该瞭解到不应该派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准教师到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校执教。

出席者包括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副秘书余开云和马来西亚行动方略专案主任何玉苓。

张盛闻促叶娟呈· 认清华教为主流教育

马青总团长张盛闻促请叶娟呈在自称为“全民教育部副部长”的当儿,也要认清华文教育也是大马主流教育的一部份。

“我有种感觉,她好像將华文教育变成是一个种族问题,好像处理华文教育就等同变成一位很种族主义的副部长。”

他指出,若被赋予责任处理华文教育课题,就必须以教育的角度来处理,而非將华文教育归类为华人事务。

他对叶娟呈针对此事的回应感到极度失望。

他指出,在教师標籤问题上,很多华文教师到中学是教其他科目,但是在教育部的记录中,依然把他们归类为华文教师,所以教育部以为华文教师已足够。

“这个错误应该马上纠正过来。”

林荣华:国中缺少300教师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林荣华说,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大约缺少300位教师。

据他瞭解,教师標籤的问题上,教育部没有指示学校重新標籤教导华文的教师,导致统计不透明且不正確。

盼调派问题速解决

另一方面,儘管以张盛闻及王鸿財为首的代表团早已致函教育总监要求进行会谈及提交备忘录,不过,基於首相署部长拿督魏家祥与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將於下午针对相同课题进行会谈,所以只安排教育部学校日务管理副主任阿米努丁代表接收。

张盛闻较后在新闻发佈会上表示感谢,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指示教育总监与魏家祥今午会面,並希望有关会面可得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以安排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国民中学及国民型中学任教。

应先报到免失教师资格

询及相关毕业生明天会否去调派的学校报到,他说:“我们是希望(这个课题)今天能够获得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我们还是鼓励他们先去报到,否则將会失去担任教师的资格,而我们將会继续给予他们协助。”

针对教育部是否有承诺將在今日针对所提呈的备忘录给予回覆,他表示,他们希望今天的会谈能够获得答案,否则无需如此急著安排在今天进行。

询及下午是否只有魏家祥一人与教育部进行会谈,他笑言,“能够解决问题的话,他一个人就可以了。”

张盛闻与王鸿財连同11个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10多位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毕业生,今日约1145分抵达教育部提呈备忘录,包括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林荣华、副秘书余开云、森州董联会主席苏祖池、副主席陈致祥及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副会长巫润平。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399 辑



母语教育非附属品


2014/6/3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教育部因调派51名师训大学毕业的华文教师,到没有中文课的技术学校执教,引起华教人士非议及反对。

然而,教育部高官尤其是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並不理会华教团体的反对声音,反而武断地表示有关中文教师的调派並没问题。很明显副部长没尊重华社与华教意愿,我行我素。

不尊重华社

教育须以人为本,教育纲领、採用的教学媒介语、教师数量和素质等,理应根据广大家长、社会和学术界人士的意愿来决定,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教育部决策者都没有这么做,反之武断和我行我素的推行不符合特定社群大多数意愿的教育政策。

马中关係在这些年来突飞猛进,我国华文教育有一定的贡献。华教人士一直以来辛苦耕耘,培育许多能掌握中文和多种语言的人才,才能使大马与中国走得这么近,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两国人民才能摒除语言上的障碍,互访交流。

然而,决策者却不愿相信此庞大的发展潜能与利益,仍然秉持旧有的“单元教育路线”。

没反映需要

由政府的教育政策及相关条例,至最近推出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都没有反映出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需要,採取多元化国家教育体系。

政府应將各族的母语教育视为主流教育,而不是附属品,只有把各源流学校纳入正规与正统的教育体系內,才能推行制度化资源分配,包括师资与拨款。

隨著马华和民政党领袖重新入阁,內阁有代表华社和华教的声音,马华和民政的部长就得扮演好角色,在国家最高决策会议上据理力爭。中文教师课题,是他们第一个爭取表现的机会。

 

大拿破崙


2014/6/30  在国内版/评论版

~作者:陈圆凤
 

民政党副主席刘华才感叹说,教育部的小拿破崙,已经发展成拿破崙兵团。其实,从种种跡象显示,散佈在各政府部门的小拿破崙,经歷13届大选磨练后,已经变成大拿破崙,权势之大,几近无可遏制。

我国的公务员是天之骄子,他们掌握行政权力,表面上看是“打工”,实际上打的是“皇帝工”,面对群眾时,他们行使至高无上的YESNO的决定权;面对“上司”时,他们行使“一人一票”的民主权利。

当有问题发生,身为部门之长的“部长”鲜少指责公务员,最常见的说辞就是“要收集资料”,或“正在调查”,或矢口包庇下属的错误。即使全马来西亚人都知道官员做错了,部长依然將官员视如珠宝,怕他们受伤害。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总审计司报告中罗列那么多滥权例子,可是,有多少位犯错的官员被纪律对付?他们的这种行为,甚至被解释成“不是贪污,是买贵了”。

总之,马来西亚公务员是天之骄子,他们可以凭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部长的指令对他们而言只是“官话”,爱听不听。部长为了得到公务员欢心,为了得到百万公务员手中那一票,只能任他们隨心所欲。

“小拿破崙”在种种有利保护下,已经悄悄长成“大拿破崙”,他们遍佈各部门,不只在教育部,还在財政部、卫生部、首相署、宗教理事会、司法部、总检查署、警察总部、水供管理公司、边境执法部门等。

三权分立形同虚设

本来“大拿破崙”是指小官员,他们官职不大,官癮却很大,这也难怪,官癮就像毒品,一沾上身就很难戒掉。问题是现在有些官职很大的公务员,也纷纷变成“大拿破崙”,不执行法庭判决的警方、不执行总检查署指示的宗教局主任、推翻內阁决定的部长;他们可不是芝麻官啊!如此上行下效,政府的政令是没有效力的,三权分立也形同虚设。

领袖们经常使用“行政偏差”这个字眼来概括“拿破崙式”的行为,却没有深究“行政偏差”后面的问题涉及种族主义、极端主义、目无法纪、贪污和滥权。这些问题远远不是“偏差”,而是歧视民权及蔑视宪法;在纵容之下,问题日愈严重,甚至变成“惯例”。

华小老师永远不足,逼得董家协要自己掏腰包聘请老师;不諳华文的老师屡屡被调派到华小,国民型中学严缺华文老师;这些问题从独立迄今都不曾稍减,因为部长不认真解决,官员有意刁难,小拿破崙变成大拿破崙的同时,小问题也变成大问题,最后成为敏感问题,谁都无法解决。

魏家祥上任部长后,第一炮就炮轰教育部调派华文师资时,出现严重弊端;这种炮轰不是第一次,相信也难以根本性解决问题,也许在猛烈的炮轰中,官员迫不得已先解决眼前的压力,最终,还是阴奉阳违,明年问题再加剧,年年如此。

马华入阁的第一个挑战,不是某个教育问题,或是某个宗教问题,而是跟巫统领袖谈判怎么纠正“大拿破崙”的“偏差”行为。如果官员和部长总是肆意妄为,內阁的决定或宪法的规定,又有什么意义。

 

答案就在这里


2014/6/3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高蔷
 

应著马中建交40週年之故,两国领袖最近都互相示好连连,首相更在上月出访中国,久候的熊猫也已经抵达我国,並已公开让民眾参观。

种种利好因素,让本地华社不期然有一个憧憬,在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之下,大马华人一直以来面临不公平待遇的问题会获得政府重视和改善。

但原来,外交和內政,根本就是两码子的事,本地华人面对的问题,还是得由本地华人寻方设法去解决。

远的不说,最近发生的130名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中学华文教师毕业生调派问题上,便很现实的反映出本地华文教育所面对的不公平和被刁难,10年如一日,並没有改善。

华文老师短缺问题一直都没有妥善的解决,一批具华文资格的准华文教师毕业,理应优先被派往全国各地的学校填补相关空缺,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教育部有意或无心作此安排,涉及官员心知肚明,可是这种做法已经予人打压华文教育发展的负面印象。

政府对华人不投支持票的情况耿耿于怀,但请看看这些教育部的“小拿破崙”的所作所为,政府当知问题癥结何在,因为答案就在这里面了。

马华刚刚入阁,便面对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毕业准教师调派的棘手问题,时机似乎“刚刚好”,现在华社都等著,马华的新任正副部长们“久別重归”,之前信誓旦旦会为华社爭取福利,代表华社不平则鸣,在调派教师这个小课题,是不是能够“当家当权”。

 

师资都到哪去了?


2014-06-3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张昭敏
 

作为一个接受过华文教育的大马华人,你不可能不知道,国內华校常年师资短缺,以及国中华文科不受到重视的问题。如果你接受过完整6年华小教育,那基本上你应该上过某位或多位临教的课;如果你曾在国中选修过华文科,那相信你应该经歷过华文课不列入正课之內,导致你必须在课余之后留下来继续上课的岁月;而如果你到了中六,还继续坚持走在华文这条路上,那或许你也试过放学后,另外乘搭交通工具到其他地方或补习学院,就为了每週上一堂华文课。

华文的师资和地位问题,困扰华社已久,但这么多年来,大家要爭取平等华文教育机会的热诚始终如一。或许就因为艰难,所以大家更不愿意轻易服输。因此,一年又一年,同样的老问题,大家一提再提;同样的老困境,大家一骂再骂,为的就是捍卫母语教育的可贵。可惜的是,这场教育之战打了数十年,回首来时路,或许华教老前辈们都不得不叹气,努力了这么久,如今的华教之路怎么还是这么难行。

远的不说,就只说今年吧!从年初开学起,就已经发生了全国华小缺少1200名教师的问题,而教育部当时却还没有处理699名华小准教师的调派。半年后的现在,根据全国校长职工会的非正式统计,华小还缺少大约480名教师,显见教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又或者根本无意解决问题。

这边师资问题没有了结,那边教育部又把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51名中文组教师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执教,加剧了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师资短缺的窘境。而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坚持,这样的调派符合政府意愿,不会改变主意。

何谓政府的意愿?政府的意愿和华社的意愿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据叶副部长表示,政府的立场就是:华文教师必须是“全国性质”,而不是单一源流。而华文是一门科目,不单是母语班授课。有需要的学生都可以修读华文,而不只是供华裔学生修读而已。

首先,我们认同华文教师不应该属於单一源流,但问题是,教育部究竟是依据甚么原则来调派。为甚么缺少华文教师的学校无法优先获得师资?在国中和国民型中学,许多华文班都不乏学生但却缺乏老师。教育部是否能够出示数据,在获得中文师资的有关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中,究竟有多少学生选择上华文班?这些学校究竟是在多急迫的情况下而可以优先获得这些宝贵的师资呢?

另外,就如华教人士一再强调的,我们鼓励各族学生都学习华语,从来没有人说过华校只为华人而开,华语只有华人可学,这一点华社和政府的立场一致。但是,谁都知道,语文的学习分为第一语文、第二语文及其他,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在程度和掌握能力上都各有不同,也因此师资的需求也各异。在国中和国民型学校,选修华文的大部份都是接受过6年华文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华文程度不能够和寄宿中学或技术中学的学生相提並论。也因此,原本可以教授国中或国民型中学华文的师资根本不该调派到有关学校去教导基础华文,那不只对学生不公平,对有关老师也是一种伤害。

华教人士已经多次建议政府,另外培训国小或华文非第一语文学校的师资,来教授对华文有兴趣的学生,而不是將华小、国中或国民型中学的师资调到有关学校去。在华校年年都缺乏师资的情况下,政府还要求华社不要执著於教师被派到那里;不要去强求华文教师一定要派往华校,这可不是天大的讽刺吗?

华教这条路,从来就不好走。我们固然不要求非华文教育者去瞭解当中的艰辛与孤寂,但也不要落井下石,轻易的用一句话就否决一切。有些坚持,或许你无法瞭解,但是应该尝试体谅。政府对华教不只缺乏瞭解,更缺乏体谅。当双方各有立场、各持己见的时候,对话和沟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製造纷爭。而最重要的是,以教育的宏观来看待问题,千万不要以政治的狭隘来製造问题。(星洲日报/隨思遥想作者:张昭敏媒体工作者)

 

华小教师公会大会‧ 教部拒颁临教委任状 陈文化:华小500空缺待填



2014/6/30 中国报/国内版

(吉隆坡29日讯)吉隆坡华小教师公会主席陈文化说,教育部不颁发临教委任状,让华小能马上聘请临教,使华小出现约500个空缺有待填补。

他指出,隨著一些老师退休及离职,使多间华小出现空缺,教师公会曾要求教育部提供足够的临时委任状,让校方可在出现空缺时马上聘请临教填补,確保学校能正常运作。

“我们一再向教育部反映,但教部却没积极行动,任由华小面对师资不足的问题,一些华小的董事部及家教协会只好自费聘请临教,避免学生学习受到影响。”

他也呼吁教育部弹性处理临教的资格问题,让学校在无法聘请到大学资格临教时,可改为聘请拥有大马教育文凭(SPM),或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资格的临教,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陈文化今日主持该公会2014年会员大会时,这么指出。

他也提及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UPSI)毕业的51名教师,原本正好可暂时缓和国民型及国中师资不足的情况,可是教育部將这些老师调派到全寄宿中学及技术学校,破坏了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华文教学发展,导致中学华文师资不足问题进一步恶化。

“教总已经表明坚决反对教育部的做法,并继续通过各种管道寻求解决方案,协助这些中学华文老师调回国民型中学及国中执教华文,我们也全力支持並给予密切配合。”

出席者包括吉隆坡华小教师公会顾问李忠有、副主席廖亚清、財政尹淑英、总务张纳妹;大会颁发模范教师奖给3名劳苦功高的教师,也表扬37名服务25年以上的教师,以及小学及中学考获优秀成绩的学生。

明年66日庆66週年

陈文化宣佈,配合该公会明年庆祝成立66週年,该会將在201566日于王岳海大礼堂设午宴,同时也呼吁更多教师参与教师公会壮大教总的力量,以有效爭取华教权益。

他指出,华教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因而需要广大华社的坚持和支持,他们將不断广召教师成为会员,以巩固教师公会的组织。

他说,吉隆坡属会已有1200名会员,因此他们今年特別设计入会表格,包括清楚列名该公会的歷史、方针、福利等,希望能召集更多教职员入会。

小四歷史课內容需修正

陈文化指出,华小四年级歷史课本出现许多与歷史知识无关的內容,该会要求教育部针对五年级及六年级的歷史课本编辑和出版,与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和討论,以確保不再重复四年级课本出现的问题。

“华小歷史课本內並没记录一些重要的史实,导致歷史课本的內容有所缺漏,不够完整。”

他也呼吁教育部能对四年级歷史科的课程纲要,以及课本內容进行检討及修正,如实反映我国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国情,并符合各源流小学的实际需求。

女校长:申请委任状半年没下文

一名华小女校长说,她曾因有2名教职员退休向州教育局申请临教委任状,但2次提呈表格等了半年都没下文。

她之后向州教育局投诉时,有职员告诉她,若退休老师要继续执教必须申请委任状,而学校要增加班次也需要委任状以聘请临教,她希望面对相同问题的其他教职员可向教总反映,要求教总协助。

2014年吉隆坡华小教师公会大会提案

1. 教育部应重新检討何修订歷史课本,以符合我国各流小学的多元需求。

2. 教育部应正视民意,纠正《教育发展大蓝图》不足之处,以改善和提升我国整体的教育素质。

3. 华小师资问题. 3.1.呼吁教部继续召开圆桌会议和华团配合,以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及调派制度。. 3.2.呼吁教部马上发出足够的临教配额,以聘请临时教师填补空缺。

4. 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制定统一制度,確保所有学校都公平享有国家的教育资源。

5. 中学华文科. 5.1.51名被派往全寄宿中学及技术学校的教师调回国民型中学及国中。. 5.2.保留各州华文科助理厅长职位,专处理州內各中小学华文科的教学及相关事务。

6. 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保障华文独中的发展及地位。

7. 坚决反对伊斯兰刑事法,促请政府尊重我国多元文化,维护我国为世俗国的体制。

(中国报)

多次申请求职路坎坷 男教师无法执教华小



 
2014/6/28 中国报/国内版
报导:林淑姍
 

(麻坡28日讯)男教师求职过程坎坷,虽然最终成功成为教师,却被派往微型国小执教,对华教的满腔热情被浇熄。

黄姓教师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他于2009年申请当临教时,因有心人有意阻拦,导致自己“三顾茅庐”,才正式成为一名临教。

“我在2010年申请教育部开办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属下华小组(BC-SJKC),面试后才知道被转换至国小华文组(BC-SK)。”

当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当教师的愿望,二是暂时接受为国小华文组教师,等机会申请回华小。

“当初欲等待机会申请回去华小的想法,至今成了无稽之谈,除非以申请继续深造或修读任教其他科目为踏板,否则要回去华小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披露,师资短缺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有关当局也因为无意推广华教,让许多有意当教师的同学被拒在门外。

“每次翻开报章,看到华小师资依旧短缺的报导时,我的感受仍然强烈,最为讽刺的是,连在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获10A佳绩的同学也被淘汰,有关当局的行政偏差,令人不解。”

热情已被浇熄

他指出,华小教师在面对任何困难时,董教总將尽全力协助,而国小华文教师,仅能透过督学向教育局反映情况。

黄姓教师在国小执教3年,他对被派回华校仅抱有一丝丝的希望,但坦承当初的热情已渐渐被浇熄。

他透露,虽然目前他所执教的国小並无华裔学生,但全校有超过90%的友族学生都有上中文班,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中文教育不感兴趣,仍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学习中文,让他倍感欣慰。

(中国报)

 

【华教视窗】 ~ 398 辑



乱派教师违逆教育专业


2014-06-30 星洲日报/观点

 


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51名中文组教师被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执教的问题,引起华社哗然。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把不对的人安置在不对的地方,不但浪费资源,也有违教育专业原则,而从华社的立场而言,这是教育部对华社採取行政偏差的又一项证据,若不妥当处理解决,会对政府的绩效產生扣分作用。

副教育部长叶娟呈上任一年来,对华教有多少贡献,华社大致都心知肚明。但是,上任以来口口声声以“全民副教长”自居的叶娟呈必须瞭解,她要照顾的“全民教育”,也包括华教在內,她必须以教育专业的態度正视和解决华教面对的困境,而不是將华教视为“种族”课题,刻意忽略华教问题,甚至发生乱派华文教师违逆教育专业的事件后仍坚持己见,认为是某国阵成员党利用媒体抹黑她及意图拉她下马,进一步把教育问题政治化,让华社深感失望。

错派或乱派华文教师的问题一再上演,已成常態,过去,受过专业训练的华小教师被派到国小执教,大材小用。今年1月也发生6名中学华文教师被派到技职学校执教,幸经过教总爭取和处理后,才成功被调回国中和国民型中学执教。但教育部这次不但重蹈覆辙,乱派情况更为严重,非但无视华社的抗议和投诉,坚持把师范大学51名中文组教师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执教,也准备把另外106名(原本受训要到中学执教)的大学教育系毕业学员,派到华小执教。

全国国民型中学和国中目前有至少300位华文教师的空缺急需填补,国中目前有约1060个母语班,因为缺乏华文教师而无法安排在正课时间,这些学校正是叶娟呈口中所谓的“需要华文教师的地方”,而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则是目前仅有培训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的教育机构,从这里毕业的华文教师,有何理由不派往缺乏教师的国民型中学和国中?

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的学生90%以上是非华族,有没有华文课还是一个问题,即使有开设华文班,它们与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班也存有天地之別。我们相信,华教团体从来不反对友族学习华文,不过,派受过中学华文科专业训练的教师去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从零开始教友族学生认识华文,教师学非所用,不只是浪费国家资源,更是在羞辱教师的专业。

更严重的是,教师遭隨意调派,打击教师要为华文教育作出贡献的热诚与理想,长远来看,將影响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华文教师的来源以及华文班的开办,进而影响报考华文的学生人数,总结而言,这种不合理的安排,对华教发展是牵一髮动全身,影响深远。

教师专业必须受尊重,身为前中学校长的副教长叶娟呈,怎能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

《教育发展蓝图》一再强调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提昇国家的教育素质,教育部这种胡乱调派教师的行动,还有甚么教师专业素质和国家教育素质可言?(星洲日报/星观点)

 

师资问题何时了?


2014/6/2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具大学资格的华文师资教基础华文,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学严缺华文师资问题没受理,引发高官隔空舌战,抖出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不听华社声音的问题,显示教育部小拿破崙问题严重,官员的傲慢態度,导致华文师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无法有效解决。

我国华文教育发展,是一波多折,千辛万苦解决了经费问题,还面对师资短缺困境,由于教育部没有根据华文师资需求进行教师培训,以及师资错配等等问题,导致华社、华小、国中及国民型中学,必须为华校师资而奔波。

抹煞发挥空间

教育部將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毕业的华文师资,派到技职学校与寄宿学校教导非华裔学生的基础华文,是近日揭发的另一个华文师资错配例子,教育部的做法,抹煞有关华文师资的发挥空间,也令华文师资问题雪上加霜。

虽然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已经指示部门秘书长与总监,与首相署部长兼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討论这个引起华社爭议的问题,但是,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非长远之计。

教部勿摆官样

教育,是兴邦大事,政府必须正视教育界出现的问题,並以专业方式解决问题;教育部官员即使没有执教鞭,也应以身作则,以正確態度处理教育问题,而不是摆官样。

政府官员的小拿破崙行为、官僚作风,是问题根源,如果官员都能根据需求,合情、合理的执行任务,相信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也不需要国家领袖插手,民间也不需要劳师动眾展开和平请愿、抗议等行动,以表达不满。

华文师资问题,至今未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边厢华社与华人政治领袖喊师资不足,那边厢教育部官员说师资问题解决了,最终苦了学生。

 

华教专利非马华


2014-06-29 光明日报/评论版

~文:周秀惠
 

马华习惯把华教问题视为专利,但此专利在马华决定不入阁后拱手让人,过去由马华领袖出任的副教长职位就这样让给一个声称自己是全民副部长的叶娟呈。

期许自己是全民部长是应该也是正確的事,但在已经被种族与宗教定格的马来西亚,华人部长特別是掌管教育的华裔部长如果声称自己要以全民眼光看待教育问题,稍不慎就会被视为华教叛徒。

所以很自然地,一再强调自己是全民部长,且在最近51名华文科教师被派往寄宿学校和技职中学风波上坚持立场的叶娟呈,对许多华教人士及马华领袖来说,是不及格的副教育部长。只是这名很多人眼中不及格的副教育部长,並没有在內阁改组中被除名,虽然叶娟呈说有国阵成员党领袖试图透过舆论让她下台。

纳吉在是次內阁改组中,没有將副教育部长职重新给回马华,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声称代表大马华社的马华如果没有受委副教育部长,华教问题谁来解决?虽然马华领袖当了半个世纪的副教长后华教问题还是存在,甚至越来越多,但大家也习惯了华教问题找马华。

很多人虽然不满马华的表现,大选时也不把票投给马华,但如果华教有问题,被骂的永远还是马华。马华重新入阁就碰上华文科教师调职风波,结果就被讥为当家不当权。

刚刚才宣誓就任首相署部长的前副教长魏家祥首个任务就是去解决中学华文科老师被调到技职中学的风波。可以预料的是,隨著魏家祥被授权出面后,中学华文科老师调派的风波很快就会获得解决,但魏家祥或者更贴切地说,马华解决华教问题的方式与手法,依旧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全面的解决办法,一直等到下一个问题与风波后,马华又再出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变成华教永远需要马华,马华永远有藉口需要当官来反映与解决华社的问题。

华社常常觉得国家对不起自己,常常觉得政府以种族和肤色施政,所以过去两届大选强烈要换政府,但一碰上华教课题,却又认为只有华人部长才能解决华教问题,这岂不是又以种族为出发点?

国家要摆脱种族政治,政府要努力,友族同胞要持开放心態,马华乃至华社也要改变思维。当我们要求政府施政不看种族肤色,自己也不能以种族语言当诉求,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光明日报泼墨文:周秀惠)

 

丰顺义学历史刍谈


2014/6/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张茹娇
 

2014214日晚上,位于马六甲鸡场街的一间土产店发生火患,大火烧燬了这间百年老建筑物。这座老建筑物目前是永春会馆的产业,为早期富甲一方的峇峇陈金声家族所捐献。它曾是丰顺义学的前身,估计乃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义学建筑物。二十年代期间马六甲多间华小也曾借用这间义学作为上课地点。

对于丰顺义学的历史,其实今人所知不多,相信相关资料应毁于二战时期。综合各项资料来看,1913年前这座建筑物应仍为陈金声家族所拥有。已故沉慕卿在〈培风校舍掌故〉一文中曾提到培风学校因需场地办校而「在1913年(疑误,当为1915年)校董会议中,陈齐贤副总理提议借用马六甲侨生之丰兴陈氏宗派所办鸡场街门牌一百号之义学学舍。因侨生子弟被误导已全数入英校而该义学已空置多时。义学负责人陈若锦君为人亲善,喜爱祖国文化,有求必应也。乃由吴总理去函。陈君慨然覆函接受。惟碍于法律通例,培风每年须缴还租金乙元为象徵式之租金耳。」陈若锦(1859-1915)为陈金声(曾为青云亭第三任亭主,任期为1847-1864)之长孙、陈明水(曾为青云亭第四任亭主,任期为1864-1884)之长子。「丰兴」为陈金声家族商号,按上文所言,原来建筑物早已是陈氏家族的教育场所。

体恤贫穷子弟

再据青云亭〈亭主陈宪章颂德碑〉所记:「南洋各岛,惟麻六甲埠最先,华人之旅居流寓,日增月盛,生齿既繁,贫富不一。如席丰履厚,则易延师置塾,依然中国遗风;细屋穷簷,尚忧麤食牛衣,奚暇培植子弟?虽有一目十行之聪颖,究竟终辱于泥涂,文教不兴,英才从何杰出。公有鉴于此,实为世道深忧,当即刱设丰顺义学,以恤寒畯,培千百年后之始基,实他人所不能及也。」从这段话可知,丰顺义学是陈明水因体恤贫穷子弟无法受教育而礼聘教师免费教导这群学生,而相信其族中弟子也在义学内一起学习中国经典。

后来,此间义学空置多年。培风创校初期,董事「去函」寻求陈氏同意,估计陈若锦当时乃居于新加坡。而其弟陈若淮虽时在马六甲,且为青云亭最后一任亭主(18931915),但推测陈若锦为长子故,众人方去函徵得其同意。由此可见,当时建筑物的所有权仍为陈氏家族所拥有。

19151月,培风学校在丰顺义学增设分校,解决了课室不足的问题。19302月,面对同样的问题,培风再次借义学场地为分校。另外,永春会馆于1922年创办的育民学校也曾因为教捨不足而在丰顺义学内增设班级。值得注意的是,马六甲市区的培德华文女子学校即在此处创设。191757日,培德女校成立,建校初期校舍就设在鸡场街门牌100号的丰顺义学内,当时学生仅有数十人。

虽然目前无法查悉在那段时间里,陈氏家族成员是否曾出任永春会馆要职,也无法确知陈氏家族何时将丰顺义学捐献予永春会馆,但就上述而言,「丰顺义学」不仅见证了峇峇子弟的教育历程,也见证了早期马六甲华文教育的转型与其艰辛的发展痕迹,其所具有的教育与历史价值自不待言。如今,一把火,就把历史的遗迹烧成了灰烬。此不啻为马六甲华族历史文物的浩劫,亦成了马来西亚华人历史中永远失落的一环。(文章原刊于《学文》杂志第5期)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叶新田:教部乱派教师‧“董总或號召抗议”



2014-06-29 星洲日报/国内版

 


董教总联席会议后一眾代表合照。左起为刘利民、陈国辉、
傅振荃、叶新田、王超群、李毅强、黄稳全及萧古標。
(图:星洲日报)
(雪兰莪29日讯)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认为,教育部坚持把51名毕业自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的中学华文科教师派往全寄宿和技职中学而非其他更適当的学校,是不对的选择,或將號召民眾一齐抗议。

 “教育部和副教育部长拿督叶娟呈对此事的处理手法,显示出他们根本不瞭解各学校的需要。”

他今日出席董教总联席会议后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若师资调派乱象持续下去,导致一些团体拉横幅抗议,董总也將参与他们的行列。

“如果教育部一意孤行,不纠正这些老师的调派,我认为有必要大力號召大家一起抗议。”

询及数个团体將於明天会见教育总监拿督凯尔等官员以商討师资调派事宜,他说,那是各团体所安排的,若董总有受邀,他们將会派代表出席。

黄稳全:將与教部会谈

教总副总务黄稳全透露,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邀请教总於明日与教育部官员就师资调派一事展开会谈。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华文师资足够,所以我们必须与他们会面商谈此事。”

他说,教总王超群、副主席李毅强、总务陈清顺和他本人將出席该项会议。

董教总联席会议也选出了第23届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常务委员会、董总代表、教总代表及委任代表。

 



(星洲日报)

黄循积: 向董总反映 走访各县收集华小问题



2014-06-29 南洋商报/地方版

 


张明超(后左) 与李瑞云(后右)颁奖予笔试比赛得奖者。
(麻坡28日讯)柔州华校董联会主席黄循积促请华教人士共同推广华文教育的发展,为维护母语尽上一份责任。

他说,最近柔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一行人先后探访笨珍县、新山县及古来县的发展华小工委会,较后将继续走访柔州各县,借此机会向各区华小董事会及家协成员收集该校的师资、临教及微小等的问题。

董总82360周年

“柔董联会将收集州内华小所面对的问题,并在日后整理成资料,向董总及有关当局反映,以一劳永逸解决华教的困境。”

黄循积是于昨午出席由马来西亚教师总会主催,柔佛州华校教师联合会主办,麻坡华校教师协会协办的“2014年第30届华小华语演讲及笔试比赛”闭幕仪式时,这么表示。

出席者包括柔佛州华校教师联合会主席李瑞云、柔佛州华校督学戴庆华、麻坡华教督学张明超、柔州各县教师属会的代表及学生家长等人。

黄循积也透露董总将在823日举行欢庆60周年,吁请大家踊跃参与活动。

较早前,大会评判也是资深教育工作者陈学彗在会上吁请参赛者注重演讲内容及语调,而非刻意要求花边。

她说,参赛者在创意演讲比赛中理应确保字句通顺,带入本土文化之余,也契合学生的生活环境。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