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心声片语





来源/作者:2015/11/30 【全国草根保护董总爱护华教 FB


要教育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行!被承认的是“关中模式”的独中!

要承认,华社可得出钱出力让孩子就读国民型中学的课程,教学媒介语必须是马来文,学生必须报考SPM

独中家长们,你们愿意出钱出力建一所马来独中,每个月缴学费让孩子去读原本免费的教育的课程吗?

方大骗子等着大家来供奉哟!马华和伪董总渴望着大家的支持哟!他们盼望着更多伪独中,以确保能够灭华成功啦!

 

来源/作者:2015/11/30 Desmond Chan FB


伪董刘利民为什么不敢或不説叶老的看法是错誤的,而只回应这只是叶老的个人看法??

伪董文告中所提,降底水凖商谈承认统考当中,他们伪董团並没有给于直接否定..

显示了...

教育部没提及,但伪董团不能確定,也不能保証教育部当局不会发生以上,对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会有所要求.

而調整修改让路的考虑范围及底线,有符合了华社大众全体利益,及必须保證独中统考不变质??

另到目前为止, 我们只看到伪董团很努力不顾一切,从夺权后到一刻不能等的去配合,並尽速完成中央政府承认统考,及放行关中统考( 三年后来届大选国阵华基政党票情考量?? )

40多年的统考不受国阵政府承认..在马华输剩7-11並不能再输下去的前提下,下届大选前完成统考被承认或可扭转目前不利局势.

铲除对华教不利政策从不妥協的叶邹兩佬,伪董人掌控董总,凡事好办,当姣婆( 伪董人) 遇上脂粉客(马华).. 从不放弃单源的巫统,还不趁机you help me, i help u ..就不是巫统 !!!

以上的种种,伪董刘利民既指叶新田説詞是个人看法...

那伪董人敢不敢保証不会发生以降低水凖商谈承认统考的事项呢???

很忧心的説""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点也看不到有这个跡像。。。。

 

来源/作者:2015/11/30 Keat Tan


光天化日下我们岂是见了鬼?
 这种谎言真笑死天下人!
 魏公公博士的专业水平
 只达到这样子的吗?
 唉!恨天下高者
 高者未必贤啊!
 30/11/2015


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 (一)



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 (一)


来源/作者:2015/11/28 《新加坡文献馆》/余山农

 
 

南洋大学是一个梦。

南大梦由陈六使先生开始,由千千万万爱护民族教育的人共同建筑而得以实现。陈六使先生的南大梦起於新加坡,但并不止於新加坡,而是日后进而在马来亚各州设立南大的分校。在他的观念中,大学须随人口增长而增加。他的眼光超凡。

在爱护民族教育的人心中,南大是个好梦;在憎恨民族教育的人心中,南大是个恶梦。

歷史的转折往往是灾难的关键。憎恨民族教育的英文沙文主义极端分子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在骗取爱护民族教育的人手中的选票后,上臺执政,手握大权,便反过来杀害爱护民族教育的人,把南大梦碾碎。

南大死了。时空也已转移,但是爱护民族教育的人心不死。於是,在新的时空交织处,开始建筑新的南大梦。

少年时代的教育

陈六使(1897-1972)先生生於光绪(1875-1909)二十三年,即康有為(1858-1927)和梁啟超(1873-1929)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后两年出世。那个年代,小孩上学一般在私塾。私塾教育在后来还一直存在,就是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也一样存在。郑奋兴老师1934年在檳城出世,小时候也是在私塾读书,跟他同一个时期的人也往往如此。

小孩子到私塾读书,最重要的是“读书识字”。这是中文啟蒙教育的一大特点。不明白这个特点的人,中文啟蒙教育就一定办不好。通常在读了三四年书之后,学会了基本的两三千个字,再学会加减乘除的演算法,便可以出来谋生了。那个年代无所谓文凭与学位。康有為和梁啟超是知识界的人物,也都是在私塾受教育的。

陈六使先生父母早丧,家境贫穷。1913年,陈嘉庚(1874-1961)先生在厦门创办集美小学。陈六使先生和七弟文章一起进入集美小学念书,同班有刘玉水(1893 1972)先生。刘玉水先生光绪十九年生,比陈六使先生大四岁。刘玉水先生后来也跟陈六使先生一起创办南大。小时候的教育对两个人的影响深远。

那个年代的小学教育,也跟私塾一样,重在“读书识字”。

读了《三字经》后,便是四书五经,还有《古文观止》,学写古文的范本。有一件小事颇為有趣。

1953727日,南洋大学新加坡委员会在总商会开会时,由黄奕欢(1908 1985)先生报告到联合邦参加各地南大委员会议经过。其中有一段故事(以下各段引文均见《南洋大学创校史》):

余等此次往吉兰丹之车站百餘裡处华摩山有一极偏僻之乡村,四围尽是森林,内面有三千餘客籍侨胞,彼等在此居住已歷数代。根据墓碑所志,最少亦有三百餘年。其祖先初来其地与沙盖族通婚,至今尚保留明朝习俗,更有明朝服装。此处共有学校两间,所读者為人之初及四书五经。彼等受其祖先遗言所影响,二校不愿合併,办理学校之方法概遵祖先定则,内面实与外界隔绝。最近政府令彼等迁往丁加奴时方与外界开始接触。

迁移之时,一老者苦苦要求执事者带彼等看海。盖彼等的祖先曾告以离居处不远有中国海,中国海之彼方则為中国乡土。当彼等乘坐巴士车在日本南侵登陆处之岸边见到中国海时,狂欢不已,仅以家乡遥远看不到,感觉遗憾。此三千餘客籍侨胞,虽在深山居住而未变成山人,尚极力维护固有文化,与沙盖族和平共处,至為令人感动,亦说明中华文化之不能消灭以及教育之重要性。……

主席谓黄君所述动人故事,如非目击当不相信。该三千餘侨胞数代住在深山,犹如古文中陶渊明所述之桃花源记。吾人不信有桃花源,但马来亚有之。

黄奕欢先生说的故事的确令人神往。居住在吉兰丹华摩山偏僻乡村中的明代移民客籍侨胞,三百餘年来,蒙师授业,依然是“人之初及四书五经”,恪守中华文化之传统,感人至深。

陈六使先生听罢,马上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桃花源记》便是收在《古文观止》中,是初学写作古文的入门书。

黄奕欢先生说的这则故事很有歷史和社会语言意义。明清两个朝代南来的劳工都是男性,无法娶唐人妻子。碍於宗教,也无法娶马来也无法娶马来女子,除非变成马来人。唯有娶非马来人外族妻子。这些外族又是些什麼人呢?在树林芭场工作的劳工,住在山裡,最可能娶的就是山地人。沙盖族即山地人。沙盖族之外,应该还有别的种族。由於彼此的语言不可通话,用简单的马来话沟通也是很自然的事。这简单的马来话成為家庭的语言,便是峇峇马来话的来源。通婚后所生的孩子便是峇峇人的来源。马来半岛至今尚有唐人与山地人通婚的事。

檳城、吉打、玻璃市一带,靠近马泰边界,有不少泰族人。唐人与泰人通婚也是很自然的事。於是有檳城的峇峇人与峇峇话。檳城的闽南话带很浓的泰语腔调,应也是唐人与泰人通婚的结果。

第一代的峇峇人都是很淳朴的乡下人,会说母语方言。到了第二代,受英文教育,替英国人做事,可以直接和英国人沟通,成為买办阶层。於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这些富二代中,有一些看不起华人,看不起马来人,看不起印度人,成為英文沙文主义极端分子。李光耀(1923-2015)就是其中一个。他不懂华文,不懂方言。他的母语是峇峇话。他的民族身份是峇峇人,不是华人。他跟菲律宾的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1917-1989)、印尼的苏哈托(Suharto1921-2008)是同一类,虽有华人血统,但都不是华人。正因此,李光耀憎恨华人,憎恨华文教育,憎恨南大,乃是先天的非我族类情绪,一旦掌权便非得消灭华文教育不可,非得关闭南大不可。

陈六使先生和黄奕欢先生是同一代人,都没有文凭与学位,但都建立大事业。他们所受教育,影响一生的便是“中华文化之不能消灭以及教育之重要性”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让他们一起建筑南大梦。

毁家兴学精神

在陈六使先生倡议创办华文大学之前,马来亚大学曾经提出设立中文系。陈六使先生為此捐献了三十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款项。可是,马来亚大学收了钱,却迟迟不办中文系。陈六使先生於是倡议创办华文大学。他一生都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竭尽所能。

1953116日,陈六使先生在星加坡福建会馆会议上,陈述马华教育正面临危机,為维护中华文化计,号召侨胞,创办大学,恳切盼望星马侨界,同心协力,热烈输将,使大学早日实现,马华文化得以永存,不致被时势所淘汰。他小时候所受教育的影响完全表露在这次呼吁中。

陈六使先生这次讲话,无异于高声呼喊文化救亡,尽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其讲话要点有五:

其一,福建会馆之办学宗旨在於极力减轻家长负担,最终全部免费。

福建会馆兴办各校,每年不敷十餘万元左右,由会馆之收入,加以补贴。吾人办学应极力使学生家长减轻负担,学费儘量减少,免除什费。如福建会馆力所能及,将来能达全部免费,实為最高目的。吾人既有志兴学,当不以会馆亏损為顾虑。

其二,目前华校危机重重。為拯救华校前途,吾人实不应再事因循,应知改进,并更热心维持之。

目前华校危机重重,一方面有外来压力欲消灭华人文化,一方面又有内部摧残抵消力量。可见华人文化已面对消灭危机。……华校既有外来压力欲加消灭,内部又有自我摧残,设不改善而因循敷衍,二三十年后,马华文化恐将不存。盖前此中国有甚多人南来,目前则已断绝,如华文无实际用途,华人多改读英文,华人不识华文渐多,如此下去,华文自然无用。

其三,华校学生人数减少,英校学生人数增加。长此以往,二三十年后,马来亚可能不復有华人文化存在。

吾人為求马华文化不被消灭,為拯救华校前途,吾人实不应再事因循,应知改进并更热心维持之。苟吾侨人人肯出钱办学,一方面要求政府增加应享之津贴,一方面节省开支,自有可為。否则如目前情形,读华校而感费重,為父母者负担不来,使吾侨子弟寧愿入英校,华校自无前途。……二年前,福建会馆劝捐兴学,数达百餘万,原预定所办学校共能收容万名学生,但目前本馆各校学生不见增加,反见减少。由此可见甚多人已改入英校,因英校费省,且被认為学生较规矩。今后之华校工作者务做到使父母者不再有此心理,才有办法。地方上人口日见增加,小学生减少,可谓教育事业大退步。长此以往,二三十年后,马来亚可能不復有华人文化存在。

其四,為维护华人文化之长存,实有必要创办华人大学,让吾侨中学生可资升学。

吾人勿任令马华文化被消灭,且应维护及求进步,何以故?目前中学学生数以万计,每年毕业人数亦相当可观。前时可回国升大学,目前则不可能,迫使侨胞认為读英文始有出路,始能入大学深造。吾人為维护华人文化之长存,实有创办华人大学之必要。就目前情势而观,吾侨中学生无处可资升学,实迫使实迫使吾人不得不创办大学。二年前餘已有此倡议,并曾指出大学在三年内办不成,则应五年内办成功,五年内再办不成功,则马华文化之程度将日趋低落。

其五,可先办数学院,然后逐渐谋发展,使吾侨子弟有机会入大学,永保吾人固有文化。

发动创立大学,社会人士如能响应踊跃输将,倘能捐获三百万元,甚至五百万元,餘必定亦捐献同等数额以匡成之。如吾人劝募创办大学工作能达预期目的,餘当发动联合各地侨界各方人士,共同襄赞,使华人大学早日实现。

至於创办大学之经费,如要十足与英美之大学比美,即:

数万万元仍感不够,惟先办数学院,然后逐渐谋发展,使吾侨子弟,读毕小学继入中学,然后再入大学,永保吾人固有文化。……惟侨眾认為华人大学必须创办,餘当倾余之财產与侨眾合作,协力促成之。

陈六使先生这篇讲话為南大校史的第一篇重要文献,保存于福建会馆1953117日会议记录及《南洋大学创校史》中。从记录中可见先生讲话之风采。这篇讲话是南大梦的开始。

陈六使先生倡议创办大学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保存华人文化。这就是黄奕欢先生所说的“中华文化之不能消灭以及教育之重要性”。他们心中都有极其强烈的保存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因而共筑南大梦。為了实现梦想,“餘当倾餘之财產与侨眾合作,协力促成之。”

1956217日,星加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他回忆说:

本人倡办大学乃因一九五二年之教育条例,深恐中华文化被消灭,為使中华文化永久长存,故必欲办大学,虽至破產亦所不惜。

这是何等伟大的毁家兴学精神!他对民族文化之忧患意识与使命感,非一般有文凭学位者所能望其项背。

中国人有毁家兴学的传统。陈嘉庚先生与陈六使先生都是模范。陈嘉庚先生是前无古人的毁家兴学教育家,陈六使先生则是陈嘉庚先生之后,中国人之中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自己出资办学,还能发动星马数百万侨眾,為传承民族文化而共同努力,形成波澜壮阔的兴学筑梦运动,感天地而泣鬼神。这一点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了。
 

——待续:【陈六使先生的办学理念与南大梦(二)】

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

呀吃18哩中华小学迁校喊停 叶新田促教育部收回成命


 
29/11/201510:32  光华日报/国内版

 


叶新田:勿当礼物送。
(吉隆坡28日讯)雪兰莪暨吉隆坡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席叶新田促请教育部收回成命,重新启动让雪州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迁校。

他说,该华小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申请迁校,2008年通过时任马华班丹区前国会议员丹斯里翁诗杰的协助,获准迁往安邦福全山庄一块3英亩学校保留地,并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及拨款300万令吉,作为建校用途。

他今日发文告说,按照迁校进程,教育部原订于本月17日联同安邦市议会及土地局进行校地清理工作,却于本月5日突然致函土地局取消这项行动,导致建校工程未展开。

他指出,当地学生家长对教育部清理校地的行动临时喊停,大感不满,一致要求该部官员更积极地处理迁校事宜,以免影响学校的落成与开课进程。

他说,家长们也要求当地民意代表落力协助,让在该学校保留地作业的临时租户早日搬迁,让路给学校兴建计划顺利进行。

“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失,一些地区的华小学生来源减少而成微型华小,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迁校是迫不得已的办法,通常情况是由华社民间自行处理,由有需求地区的华社与这些微型华小董事会接洽,再向有关当局提出迁校申请,在繁文缛节下一拖再拖,是司空见惯的事。”

(光华日报)

点击接连:【相关新闻

心声片语



 

 

来源/作者:2015/11/28 【全国草根保护董总爱护华教 FB


政府一直强调,要承认统考文凭就得更改独中课程纲要,就得降低统考文凭水平,可是就是有帮奸臣贼子要勾搭外人来摧毁统考文凭的光环!

伪董总挂羊头卖狗肉,这帮卖华奸人摧毁华教的戏码一幕又一幕上演,非得演到华教被灭了才甘休。

看看董总主席叶主席怎样戳破伪董总的阴谋,谁是为了华教谁在摧毁华教,一目了然!
 


 

来源/作者:2015/11/29 【蔡尤国 FB


有关承认统考事件,马华,现任的仿造董总,请不要向政府承诺,改变我们现有的课程。我们将子女送入60所独立中学,就己经替代我们的子女,决定不打政府工。

承认、不承认,我们没有关系!加入S P.M元素,将把我们子女,制造成番薯。

如果你们硬硬要出卖我们。

你们日子不会好过。
 


 

来源/作者:2015/11/28 Desmond Chan FB


〖伪董拒评修改課程纲要议题 〗


伪董的「拒评」..意味

不得罪某方,保险的做法属拖延性质,但也同时间表露了对承认统考没有预設条件底线,及坚持统考不变质的路线立場不確定明郎,更是对华社極度不负责任的做法。

試问,一个持有坚定立埸,保証不会接受任何有条件承认致使独中统考变质的人/团隊...

他会拒评,表明自已坚定对华社负责任的立场??

他会拒评回应修改课程纲要嗎

他会从不敢保證在承认独中课题上,绝不会让独中统考受影响而变质吗???

这就是强占董总,所谓的改革派??
 


 

来源/作者:2015/11/28 【许万忠 FB


怪事年年有,纷纷嚷嚷的华社,最近发生一起不该有的误签事件。

事件发生在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误签主角是华社响当当、很有知名度的陈凯希和陈友信。1118日,他们以董事职称,联署了“敦请”叶新田出席“2015年陈嘉庚基金晚宴”暨“第二届陈嘉庚精神奖颁奖典礼”的邀请函,还说“如蒙惠允,将为活动增辉,亦是本基金的荣耀!”这封邀请函尊称叶新田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主席”,名字之前还空了一格,以示尊重。
 


邓晓璇:频发表不承认统考‧“国阵领袖侮辱独中生”



2015-11-28 17:13 星洲日报/国内版

(槟城28日讯)任职于槟州绿色机构的新山宽柔中学1996年统考毕业生邓晓璇说,虽然槟州政府受限于联邦公共服务局制度,无法直接聘请统考生,但至少槟州政府用心良苦,州政府的子公司愿意吸纳有能力,并且愿意为国家效劳的统考生。

她对国阵政府领袖近日来一再发表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感到痛心,这对于全体马来西亚报考独中统考的独中生形同一再侮辱。

她发表文告说,独中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拒绝改制后,独中生在马来西亚就像是孤儿,政府抛弃了,还週而复始地强调“不承认”。

“每一句`不承认’,对我而言,都是伤口上的一把盐,可恶之极。”

她说,国阵政府领袖若无法在国家公务员及相关体制内,全面地、无条件地承认统考文凭,最好闭嘴不再说话,否则只是自曝其短,不知所谓。

(星洲日报)






邓晓璇:通过子公司吸纳 槟政府用心良苦


2015/11/28 中国报/国内版

(吉隆坡、槟城28日讯)槟州绿色机构总经理邓晓璇说,虽然槟州政府受限于中央公共服务局制度,无法直聘统考生,但至少槟政府用心良苦,州政府子公司愿意吸纳有能力、并且愿意为国家效劳的统考生。

她今日针对槟州首长林冠英和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就统考课题隔空骂战一事,发文告说, 独中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拒绝改制后,独中生在大马就像是孤儿,被政府抛弃,还遭对方周而复始地强调“不承认”。

本身是新山宽柔中学1996年统考毕业生的邓氏说,她对于国阵政府领袖近日一再发表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感到痛心。

“每一句‘不承认’,对我而言,都是伤口上的一把盐,可恶之极。”

她说,国阵政府领袖若无法在国家公务员及相关体制内,全面地、无条件地承认统考文凭,最好闭嘴不再说话,否则只是自曝其短。

魏家祥再开炮

另外,魏家祥今早在推特再开炮,揶揄林冠英為“Mr T&TTwist & Turn)”(扭曲和拐转先生),并不满后者否认曾经就承认统考一事,要求他向人民道歉一事。

“林冠英曾经发文告,要求我就承认统考文凭一事向人民道歉,但林冠英昨日又话锋一转作出否认。”

他也在推特上载两则剪报,以证明林冠英曾经发表上述的言论。

他更称林冠英為“林神”,也為媒体“申冤”,指后者会就此言论,以媒体错误引述為藉口推搪。

Mr T&TTwist & Turn)林冠英于25/11,发文告骂我并要我就承认统考文凭一事向人民道歉,昨天他又话锋一转否认了,这两则剪报就是明证,接下来林神会否又说媒体错误引述…..,悲哀!”

《中国报》--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 针对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迁校受阻事件文告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文告


2015-11-28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雪隆华校董联会) 针对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迁校受阻事件发表文告如下:

本会对教育部突然取消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迁往安邦福全山庄新校地的清理工作表示深切关注, 促请有关当局即刻收回成命, 重新启动迁校工程。

雪州鸟冷县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申请迁校,  2008年通过班丹区前国会议员翁诗杰协助, 获准迁往安邦福全山庄一块3英亩学校保留地, 并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及拨款300万令吉作为建校用途。

按照迁校进程, 教育部原订于本月17日联同安邦市议会及土地局进行校地清理工作, 可是该部却于本月5日突然致函土地局取消这项行动, 导致建校工程尚未展开即已受阻。

当地学生家长对教育部清理校地的行动临时喊停大感不满, 一致要求该部门官员更积极地处理有关华小的迁校事宜, 以免影响学校的落成与开课进程,同时要求当地民意代表落力协助在该学校保留地作业的临时租户早日搬迁, 让学校兴建计划得以更顺利进行。

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失,一些地区的华小学生来源减少而成微型华小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迁校是迫不得已的办法,通常的情况是由华社民间自行处理,由有需求地区的华社与这些微型华小董事会接洽,再向有关当局提出迁校申请,在繁文缛节下一拖再拖是司空见惯的事。

呀吃十八哩中华小学迁校的波折反映出我国华小建校与迁校的重重困境, 我们再次呼吁政府在国家发展计划中,按人口增长的社会情况,像增建国小一样制度化增建华小,根据人口需求在有需要的地区兴建足够的华小,而不是像现在每当大选来临,才把区区几间华小当作礼物送给华社。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席                         

   叶新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