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对《“方言”学校:压迫者的教育修辞学》一文的商榷

万家安

我觉得庄博士不过是在钻牛角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方言”指的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这里让我摘引马来联邦1933年教育报告书(译者:黄国元、前尊孔学校校长)的有关部分给大家参考。

“第七章华人学校

廿多年前马来亚私塾林立,塾中老师,均係多才多艺之士。算命、卜卦、医药、文学堪舆(即风水)无所不能。私塾之课程,仅有经学与珠算两种。彼等教儿童读书,正如教鹦鹉学话,不求甚解。一九一一年以后,华人思想进步,创办新式学校无数,其中有会馆所办之学校,及教会所办之学校,亦有免费之义学,为私人独资所创办。最常见者为华人公立学校,选举埠上热心家为校董,担任向公众捐款,以维持学校经费。马来联邦政府和海峡殖民地政府,每年津贴华人学校之款项,为数不少。

华人学校大多数是小学,废除读经,采用新式教科书。中国旧式教育,特别注重习字,惟近日华人学校,颇不注重此一科,德育一科不讲授经学,不上修齐治平之哲理,而代以公民教科……华人方言异常复杂,故教授时,最感困难。惟近来实施国语教授,困难逐渐减少。前后不过十年,竟能用国语代替半打方言,殊属难能可贵。

英文一科,成绩不佳。

报告书在另外一个部分也有下述一段话。“……十年前各校均用方言教授。福建人所设立之学校,用福建话教授,广东人所设立之学校,用广东话教授,现在情形大变,各校均以国语为教学之利器。”

对于教师与教科书,该报告书指出:“华人小学校均係六年毕业。公立者居多数。教员资格有高低之分别。新式教育之教员,大半毕业于中国各学校。惟现在仍有极少数旧式学校。其教员并非学校毕业生,彼等所受之教育全係旧式。各校所用教科书均係上海各书局出版,其中有许多不适合英属马来亚学校之用。故政府严厉禁止。

我这里不是谈“方言学校”这个修辞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问题,至少我认为当年华教的历史情况并不是像庄博士所讲的那样。

--------------------------------------------------------------------------------------------
附录:

“方言”学校:压迫者的教育修辞学
作者/庄华兴专栏 Jun 12, 2010 11:33:52 am

【我的国家MALAYSIAS/庄华兴专栏】在本邦国民教育体制全面实施以前,殖民统治者留下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打压哲学。其中一种方法是从概念下手。具体的手段,乃赋予某种源流学校特定名称,进而把它污名化,以进行收编、统理,乃至瓦解消灭。

殖民者也透过这种手段提高自己,俾能以救世主的姿态,行其拯救弱小民族的矫情,或合理化自身的侵略行为。1954年教育政策特委会报告书提及"方言学校教育水准低下"即为一例,实际上是对准华印学校,而废除方言学校的建议,早在1951年巴恩氏巫文教育报告书即已出现。

在独立建国前,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进而深植人们脑海中,长期成为殖民地子民的唯一用语而不觉有任何不妥。更为吊诡的是,独立至今,学界竟毫无反省地引用,辗转因袭至今,殖民遗绪,莫此为甚。其中最常被使用的词汇是"方言学校"这个名词,其影响不容小觑。

独立虽逾五十载,然今年4月18日副揆慕尤丁于乌雪补选期间犹提及此词汇,而词汇与句子形成的语义结构无不充满矛盾与暧昧性,笔者把句子中译如后:"方言学校是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情况非常迫切,政府将继续给 予帮助。"(sekolah vernakular merupakan sebahagian daripada sistem pendidikan nasional dan oleh itu kerajaan akan terus membantu jika keperluannya begitu mendesak.)。

细心的读者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在"是"和"继续"之间,还插了一个"如果",句首之"方言学校"的修辞魔力由此可见一斑。

先行贬低的修辞策略

英 文vernacular一词源自拉丁文vernaculus,而verna意指在地出生的奴隶(home-born slave),这里强调的是"在地者"与"卑贱的身分";在西方现代史语境中,vernacular是与"中央"、"官方"、"国家"相对的,有等级上的 差别。把它置于语言学脉络,其语义即转化为"方言"。

从文明水平衡量,"方言"被认为是俚俗的(colloquial ),因此是"非正统"的;若从使用范围看,它是某些族群专属的"行话"(jargon)或"隐语"(argot),是庸俗(vulgar)不入流的,因此别奢想登大雅之堂。

作 为复合词,除了vernacular language 和vernacular school,还有vernacular media/vernacular press(方言媒体)等等。惟英文语义大多取其语文意义脉络,由此衍生出复合词vernacular school(方言学校),意指由地方或区域性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

"方言学校"这个词汇何时在本邦开始使用,有待考证,在1948年巴素(Victor Purcell)的专著《马来亚华侨》(The Chinese in Malaya),这个词已普遍存在。然而,若认识到巴素作为殖民政府文官的身份,对他援用该词汇就不难理解了。

扣以族群分裂标签

置于独立前的语境,方言学校几乎成为不言自明的词汇,一般指由单一族群学生组成者,以该族群语文为教学媒介语,学制、课程与课本皆以该族群的意愿为依归。总括而言,相对于国民学校,方言学校被殖民者视为不合规范、封闭、自我隔离的教育机构。

这 种种动作与标签,是为了确保"方言学校"停留在维持"族群语言"的任务上,而非上升到"国家语言"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给它特定的描述,让它陷入偏见的泥 淖而无以自拔,华校被指为分裂主义的种子(the seeds of separatism),有碍国民团结与融合,根源即在此。

然而,环顾今日华校,有哪一所无论在学生和教职员种族结构、教学媒介语、课程、课本编制等方面仍保留单元特质的?如所周知,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家长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少部分继续升上独中。

根据柯嘉逊的统计,1998年有近七万名非华裔学生在华小就读,而这种趋势继续稳健上升;在招生方面,一般华小都会不成文规定拨出5%至10%的学额给非华裔生。此外,近年来,国际学生也开始在华小和独中出现。

追 究原因,以上两类人的选择无非与教育素质直接相关,而华校的教育素质不仅仅与教师态度、教学法、考试成绩有关,同时也包含家长们对教育理念的执着与追求, 譬如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后者的情况在半岛尤其显著,追根究底,竟然是对国家教育体制的不信任,譬如国民中学日趋宗教化、种族区隔化,以及不同种族师生冲 突尖锐化。


诸如此类正反面现象,大体可以证明华校并非奉行单一体制,因而能够成为非华裔家长的选项并非没有道理。在官方发动对华校排山倒海式的单元指责中,非华裔家长并不为所惑。显然,非华裔家长的选择是最清醒的,最合乎教育本质需求,也是最实际的。

殖 民主义者第二种修辞策略,是通过"方言学校"一词把它和国民学校对立起来,以遂其分化目的,使政权得以维续。前者表现为对教育水平的质疑,最新的例子如典 型殖民主义遗老邱家金(左图右)的文抄猫论调,这与独立前教育阁员杜莱辛甘(Cough Thuraisingham)对华校水平的评语毫无二致。

作为一种手段,"方言学校"一语不仅尝试分化华人和其他族群,同时也从内部分化华人族群,方法是刻意突出华人方言群的边界与差异,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突出方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制造内部矛盾。这个部分,有待以后详论。

沿用殖民压迫修辞

独立前英殖民的手法如何在建国后被执政集团挪用,如何产生后殖民效应等,是上述打压修辞学的重点。希山慕丁曾在教育部长任内用"方言学校"、"方言教育体制"概括华文和泰米尔学校,相关的课题往往是全津或半津、校地主权、迁校等攸关华教存续的问题。

这是殖民主义策略的转化与挪用,由此可见,边缘族群仍活在殖民主义的氛围中,不同的是,从前是白人统治者,如今已换成巫统主导的社会上层结构。

如前所述,"方言学校"这个修辞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然而,欲在一日之间把它扬弃亦颇不易,它首先需要内部的变革。

换句话说,华校或华文教育欲告别方言学校或方言教育格局,有必要思考如何超越"民族语言"思维格局,以开创语言民主化历程,一旦达此阶段,是不是官方语言已不重要了。

庄华兴是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转载自網易---- 李敖:我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地解决了他们那代人面临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不仅是事业的成功(共和国的建立),也是民族心理的成功。思想内蕴涵着精神,这种精神是自唐以来,吾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喊毛主席万岁的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

 1、受过教育的,或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不是瞎起哄。

 2、没有任何外力强迫,看不出今天喊毛主席万岁能给这些人带来任何功利。

 3、虽然不是历史学家(我想这儿没有),但多少都对毛主席的一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4、已经看过许多攻击毛主席的文章。

可我或我们,仍然要喊毛主席万岁,因为这个世界上大概也只有毛主席,才得以让我们从心底里喊毛主席万岁,其它人不配!

我喊毛主席万岁,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从未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更不会象有的人那样在困难和危机中被吓晕。毛主席是男子汉,这不仅为他的同志们所公认,也为形形色色、国内国外的敌人所公认。

我喊毛主席万岁,因为他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战略家。他从不被浮云遮住望眼,他从不贪图小利,他从未有过“数小钱”的习惯。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终其一 生,在任何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从来都能抓住对手,牵住敌手的鼻子。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他被对手,被他的敌人牵住鼻子走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家!

我喊毛主席万岁,因为他亲手发动了文革。我不想,也不会为文革唱赞歌,因为我不想为悲剧唱赞歌。毛主席发现了问题,但他作为人而不是神没能解决问题,也只有那样深遂的思想才能发现如何在革命成功之后,保持巩固平民政权的本色——几千年来革命都逃不脱改朝换代的宿命——一个统治者代替了另一个统治者而已。也只有这样的英雄,才敢于向这个千年顽症发起了勇敢的冲锋——悲剧式的冲锋。否定文革,是要否定那种悲剧式的冲锋方式,不是也不应该是否定问题——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原因,现在这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更严重了。希望今天的我们的智慧,能在文革的悲剧中汲取教训,至少部分地解决这种问题,而不是借否定文革否定或回避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悲剧,只有敢于正视它,但这样的伟人也不能超越历史,超越历史就是悲剧。

我喊毛主席万岁,因为他的精神永放光芒!思想固然伟大,但如同一切思想一样,它会随时代发展而过时,但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时代愈发展,我们愈加需要精神,精神就是一 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他一扫千余年来吾民族文弱不武的积习,他一扫百余年来自卑奴性的固疾,他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到是吓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他的精神给了吾民族以灵魂,他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喊毛主席万岁,就是要呵护这种自强不息的灵魂,我们喊毛主席万岁,就是要继承光大民族复兴的精神。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那是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成了任人蹂躏的一盘散沙。一个民族,不管经济多发达,而没有了灵魂,那就是沙滩上的大厦,决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当衣不蔽体的流寇一样的三万多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时,他们是中国最生气勃勃且具有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真正的民族精英。当抗日的烽火点燃时,黄河之滨聚集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当1949年时,全国的钢铁产量全都做成发夹,还不够全国妇女每人分一支时(那时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丁),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知道,仅仅十五年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响起了自强自立的惊雷。尽管我们经历了封锁、战争和自身悲剧性的失误,但到七六年时,毛主席和他们那一辈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靠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具体情况。思想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仍有指导意义。它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但我们永远要继承的精神——因为我们不能没有灵魂——这也就是我喊毛主席万岁的原因。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万岁!其思想已写进宪法党章,但我个人认为的精神比思想更有恒久的价值与魅力。希望区分思想与精神不是学究式的探讨,我更关注的是现实。

思想主要是毛主席的思想,但也是他们那代人集体思想的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地解决了他们那代人面临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不仅是事业的成功(共和国的建立),也是民族心理的成功。思想内蕴涵着精神,这种精神是自唐以来,吾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1840年以来,吾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发出的勇敢的应战的精神。但也决不是说有了这种精神就一定会走上康庄大道,应该说“不断革命论”导致文革等也是思想的一部分。大跃进,文革等充分说明了光有精神——那怕这种精神再伟大——也是不够的。但也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这种精神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是可以和应该抛弃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不仅不能正确地总结大跃进文革的教训,很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我们现在就有走这种极端的苗头,而且这种苗头越来越明显,CIA的《搞垮中国的十戒》正在由伟大的梦想变成可怕的现实。

毛主席的精神,不仅在1949年之前是引导民族复兴的伟大动力,在1949年后,尽管经历了几次悲剧性的失误,这种精神仍然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动力。

想想对一个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石油意味着什么?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小人书上,汽车上顶着一个大煤气包。大庆油田的开发的意义也许不次于二弹一星,可大庆油田是在咋样的条件下开发的呢?没有那一代人的献身精神是绝不可能的。当我坐火车走宝成线时,一个山洞连一个山洞,我坐车都闲烦,那50年代从朝鲜战场下来的解放军,用简单的机械又是怎么建设的呢?开发大庆也好,两弹一星也好,建设宝成线也好,包括一夜之间干干净净消灭了存在几千年的妓女,存在了数千年的匪患和黑社会,消灭了存在百多年的烟毒,是不是可以归结为是一种精神呢?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人民服务”,在今天看来是口号,甚至谁说这些谁就是从“第五医院”跑出来的似的,但我从我父母身上就能看出这种品质,他们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一辈子。

在唐山大地震后,每家都有伤亡,饮水都困难,可仅仅28天唐钢就出了第一炉钢,没有任何一级领导对工人们有这样的要求,这是完全自觉的行为,3年就恢复了震前的生产水平,而几乎100%的人这时还住简易棚,冬天是外面有多冷棚里就有多冷?靠的是什么?我们现在进步了,发达了,眼界开阔了,长本事了,学聪明了,灯红酒绿了,就可以把这种精神一脚踢开?没有了这种精神——不是一两个人的精神,而是大家的精神,全民族的精神,我总有一种不详之感,现在的某些东西只不过是一种沙滩上的大厦。

 精神不能代替扎扎实实的制度建设,可制度建设也不能代替精神,没有一种精神做底蕴,设计和建设一个系统的制度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制度法律一大堆,可违法的却是权势者监守自盗,老百姓想违法都没机会!我就想贪污受贿,可我没有贪污的机会,我就想受贿,可谁给我送?现在的危机在于不仅丢掉了思想,而且也丢掉了精神——这是绝不该丢掉的。精神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财富,没有了精神,不用敌人来攻(如CIA的十戒),我们自己就会垮掉——这是早晚的事!毛泽东的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们可以比毛泽东更聪明——因为时代进步了,但在我们聪明之后,是否继承了这种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呢?

 跟他们那辈人奋斗了一辈子,留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就是精神,那种精神要是在我们这辈人手上弄丢了,最终也许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不仅在强大的美国面前象受气的小媳妇那样,甚至沦落到和几个巫婆神汉死缠烂打的可笑地步!毛泽东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那种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那精神,十戒就不会得逞。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

 伟大的导师毛主席万岁!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关于华校史料的通讯:蔴坡中华学校校史点滴

万家安摘记   

XX 兄,
      来电相告,得悉你们校友正在忙着筹备出版蔴坡中华学校百年创校特刊。这是大好事。恰好我手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我谨借《赤道论坛》一角,让你参考,不知是否用得上?

1.早年校长的名单的歧异
资料来源
《麻坡中化60年特刊》(董总资讯局) 《益群报》(吉隆坡国家图书馆)
1.饶艺农(1912.4—1915.6) 1.饶艺农。教员有刘子襄、侯润青、饶热群等
2.徐子俊(1915.7—1916.5) 2.徐子俊
3.葛寄南(1916.6—1918.12) 3.邓奖仙
4.毛鼎言(1919—1920) 4.王光远
5.张勉行(1921---1922) 5.张勉行
6.吴锦堂(1923) 6.葛寄南(按:上述2,3,4,5,6校长任期为1915—1918)
7.方之栋(1924.1—1927.10)(备注) 7.毛鼎言(1919—1920)
8.李适生(半年)
9.方之栋
林祖培(1929.1—1929.3)
林子坚(1929.4—8)

2.有关方之栋校长的一点资料:

1)方之栋先生前(槟城)光华日报主任(方)南岗的弟弟,南岗先生后来参加二次革命就义后,方之栋亡命海外,其道德文章,久为吾侨推许。故本报聘其来社,担任撰述。岂料方之栋到社后,适逢加影育华校长离任,需人瓜代,坚请方君往长是校。本报(按:益群日报)因念教育同为根本救亡之计,而且该校董事,多係吾党分子,如刘君治国、王君礼宾,皆本党本报之热心家,是以本报于方君,不能不忍一时之割爱。今方君已于日前履校视事。以方君之学力道德,必能为(加影)育华放一异彩矣。 (益群报 1920.6.14)

2)下面是根据黄强先生于1926年中到马来半岛所作考察旅游记《马来鸿雪录》,其中记有当年麻坡中化学校的一些零碎片段的资料:
(二十一)蔴坡中华学校 
余得黄(蔚廷)君同行。往观蔴坡中华学校。抵校时。学生正预备考试。校长方君之栋。吾粤普宁人。北大毕业。来蔴坡执教鞭已二年。约三十余岁。为人颇纯笃。闻该校建筑费。逾四万元。学生约五百。有中学三班。规模颇大。尚有可观。经常费月须一千七百元。係由出口树胶。每百斤抽银一角。入口杂货。每百斤货价抽银三角。每月抽得之款。约二千四五百元。除以一千七百元归中华学校外,余悉拨付华南女校。余询黄君在柔佛政府之下。吾人抽税银无妨碍。彼谓收买树胶与采办杂货。概属华人。在设校时。阖埠华商。一致赞成。得以相沿至今。月中抽得若干。由各行彚交学校董事会。支配两校云。餐馆已毕。茶会拍照而别。
(二十二)化南女校
参观中华学校后。由方校长饬员引至化南女校。校址旧为住宅。地方狭小。讲堂亦为旧日亭子。略加修改。实不敷用。近于校旁盖一板屋。为添设师范班之用。校长洪斌。长沙人。办理认真。日谋扩充。自莅校以来。学生由二百至三百。而求学者。犹纷至沓来。惜限于地方。不能容纳。现谋捐款。另筑校舍。已有二万余元。倘树胶价值。不大变化。当可如愿而偿。茶会后。遂辞别回黄君寓所。

3)1930年金文泰总督宣布驱逐国民党郑螺生出境一年,方之桢永不能入境。 方之桢与方之栋的关系待查。

3.1932年4月14日《益群报》上有关林子坚校长的资料
      两校长被政府传讯
   ===一因有党歌三本===
   ===一因教科书关系===
      瓜捞雪兰莪启智学校校长廖习之君,在该校任职,已经数载,成绩颇佳,学生亦有数十人,办理事务,颇为认真。因前月提学司到该校查视,发觉有党歌三本,当即拿去。十三日晨八时许,有该埠警长会同暗探前到该校,传廖君到警署,闻不日将解来隆。又而霖(按现而揽,靠近瓜雪)培智学校校长林子坚君,亦因教科书关系,同时亦传到该坡警署候讯云。
    1932年6月1日
两校长被解出境
。。。廖习之与林子坚
    因教授违禁教科书事

      瓜捞雪兰莪启智学校校长廖习之,及而霖培智学校校长林子坚夫妇,自上月(四日)因教授违禁教科书,该所教者,已经今年当地政府通令禁止,被提学司查出,即于上月拘捕入狱,经已月余,该校当局,极力营救,经请谢领事向政府请求,亦无效果。兹悉政府传出消息,谓林等或于六月初间,被解出境。现闻与林等有交谊者,准备送行云云。

万家安
3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