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

浓厚中华文化气息笼罩 杨靖耀中华文化营掀幕

2024/05/30   星洲日报/国内

嘉宾进行开幕仪式,以细沙倒在“艺川源中”四字上,形成一幅漂亮字帖后在台上合照。左起为新纪元大学学院高级执行员陈美玲、庄媝琍、洪駖玲、王瑞国、赖美婷、郑淑燕、Azizan Bin Othman、林裕、莫顺宗、戴庆义、李应伦、王国刚、莫俊雄、学生事务处助理高级执行员何筱君、执行员朱健悦、朱雪君。

全体出席嘉宾、工委和营员们来张大合照,中华文化学习之旅正式启程。

(加影29日讯)在一片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笼罩下,历时43夜的第21届全国中学生“杨靖耀中华文化营·艺川源中”,于今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正式掀开序幕。

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同学们以歌声和华乐演绎自创歌曲《中文人·中文梦》后,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教授在致词时表示,作为一所大专学府,“政经文教”的顺序应该倒过来,以教育和文化为首。

莫顺宗:文化影响族群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治多有动荡,我们常听过一句话:‘什么样的人民便会选出什么样的政府。’由此可见一个族群的文化和智慧,足以影响我们的人生。”

他说,中华文化的精神思想需要透过实践来体会个中深义,他以中华武术和书法为例,这两者虽然看似一刚一柔,实际上是刚柔并济,此乃中华文化教会我们的阴阳调和之道理。

莫顺宗也道出中华文化营的缘起,乃21年前时任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华文老师的杨靖耀创办,退休后他到新纪元大学学院任职,继续承办中华文化营。

“杨老师2年前因病离世,为了纪念他的付出与贡献,自此中华文化营便以他冠名。”

戴庆义:营会一应俱全

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事务处总监戴庆义说,“艺川源中”中华文化营蕴含美与人生价值,更延伸入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营会内容从华教故事至传统艺术、从中华文艺到古早美食、从碑林到童玩,一应俱全。

“当千年文化邂逅摩登时代,将激活其生命力,延续一道缤纷亮丽的大马多元色彩。”

林裕:人格培养极重要

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代主席林裕亦出席了此次开幕典礼。此次营会对象是全国中学生,他说中学生正处于即将升学,接受高深教育的阶段,此时对于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学生在这个发展快速的年代,应该积极累积学问,接受人文熏陶,未来方能为国家和华社做出贡献。”

此届杨靖耀中华文化营由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事务处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化推广中心、文化特工队承办,雪州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中华人文碑林协办,星洲日报及《学海》为媒体伙伴。营会共有逾百位中学生到场参加。

出席开幕典礼者还包括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Azizan Bin Othman副教授、华文教育学院院长王瑞国博士、新纪元技职与推广教育学院李应伦副院长、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教授、星洲日报文教部大专组主编王国刚、雪州中学生华文教师联谊会副主席郑淑燕。赞助单位代表有Alaf Sanjung Sdn. Bhd.董事经理莫俊雄、Wescott Imaging Sdn. Bhd.代表洪駖玲、民利号代表庄媝琍、小狮艺代表赖美婷。

(星洲日报)

南大学院拟设科技课程 继提升学习环境

2024/05/30   南洋商报/柔佛

蔡润煌(右三起)、张学富、陈洺臣、莫泽浩及一众董理事,联合主持2024年第二学期开学仪式。(中国报)

郑惠珍(坐者左六起)、张学富、陈洺臣、莫泽浩及一众董理事,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国报)

(新山30日讯)迎合大马及东南亚对新科技人才的需求,南方大学学院探讨增设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及半导体(Semiconductor)等相关科技课程。

此外,为提升学习环境,该校董事会决定提升学生宿舍与学生温书中心;目前翻新行政主楼2楼的两个讲堂及4楼的大讲堂,预计6月中旬完工。

董事会也在探讨将学校食堂升级为舒适的空调餐厅,以及提升体育馆和球场,鼓励同学多运动。

南方大学学院理事长莫泽浩今早在该校2024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词时表示,随着全球科技持续进步发展,该校会研究开发相关科技课程,迎合时代环境变化和变革。

他说,该校去年成立中华语言文化学院,下个月将会向国家学术鉴定局申请增加两项中文硕土课程及两个中文博士课程,以加强学院的课程内涵,实用性与学术性,彰显该校对中华语言文化与文学的高度重视,也对华夏传统学术与华夏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做出一定的贡献。

他提到,近年来,艺术与设计学院及其学生,在国际与国内的艺术设计比赛中赢取许多奖项,表现非常特出,是南马区数一数二首选的艺术与设计学院。

另一方面,该校董事长拿督陈洺臣披露,本学期迎来大约170名新生,学生大部分来自柔佛州、中马区有7人、北马区和东马区各有2人,还有2名国际生,来自中国。

他也在开学仪式上,颁发奖学金给16名学生,数额达40万令吉。

出席者包括署理董事长拿督斯里张学富、副董事长拿汀郑惠珍及校长蔡润煌教授。

(南洋商报)

陈含黎免费教授华文老师 办“解锁作文力”培训课

2024/05/30   南洋商报/雪隆

陈含黎老师(第一排左)开办“解锁作文力”华文老师培训课,免费为全国各地的华文老师授课。

(吉隆坡29日讯)第一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陈含黎老师开办“解锁作文力”华文老师培训课,免费为全国各地的华文老师授课,致力于全国教师培训,传承教育智慧。

20241月以来,陈含黎老师在退休后的第七年仍然热心于华文教育。她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7时半举办免费培训,已成功开设五场华文老师培训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文老师。

陈含黎也是《南洋学生》专栏作者。她坚信,“一个好老师能影响一班学生,一群好老师能改变整个世界”。因此,她在退休后并没有选择环游世界,而是决定将自己35年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更多的教育工作者。

在职期间,陈老师作为华文科卓越教师,曾巡回各校培训老师和主讲作文技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退休前,陈老师还参与了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和考试局的批改工作,并担任柔佛州教育厅小学组华文科拟题组长,负责出题给州内学生。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她的教学方法更为高效。

在这场368人参加的"解锁作文力5"培训中,面对学员提出的"学生许多字不会写怎样教"的问题,陈老师提倡教师应该改变思维方式。

她指出,“学生教不会,关键不在学生,而在老师。”她鼓励老师们放下埋怨,寻找多种教学方法,就如爱迪生多次尝试才获得成功。

陈老师强调,每位老师应重视备课,因为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塑造学生未来的宝贵机会。陈老师还现场示范了如何通过一篇作文《未来的我是名人》,设计一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醒梦想、培养使命感及教导感恩的课程。她的教学法让在场的老师们眼界大开。

陈老师勉励年轻老师“在教育的舞台上,每位老师都是最优秀的导演,精心策划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剧本。”

她自谦地说虽不是宇航员,但教师的每一小步都能带来学生一大步的飞跃。

陈老师的培训课程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华文教育的进步,展现了她深远的影响力和执着的教育情怀。

(南洋商报)

仁嘉隆华小64教师 团建交流增凝聚力

2024/05/30   南洋商报/雪隆

仁嘉隆华小配合教师节,主办团队建设活动,全体教师与正校长合影。

(仁嘉隆28日讯)仁嘉隆华小为了配合2024年教师节系列活动,64名教师日前组团到美律岭,举办主题为“蓝天依依、白云朵朵”团队建设活动,提升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与教学士气,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这项活动由仁嘉隆华小教师福利组主办,仁小董事家协校友会三机构赞助。团建活动包括团队游戏、登山、教学工作坊、课堂管理、交流与分享等。

教师福利组主席潘云欣说,为帮助教师缓解日常工作、生活压力、愉悦身心、增强团队凝聚力,组织了这次团建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她说,这次团建活动的主题是“蓝天依依、白云朵朵”,寓意老师好比蓝天一片,学生就像繁云朵朵。蓝天是老师,无论何时永远都在同一个地方守候,依依不舍,送走一批一批学生,如来了又去的白云。 校长江伝珍表示,此次团建旅游之行,增进了该校三机构及老师的感情,希望老师越来越合心,为学校创造另一高峰。

她说,团建活动,不仅带领老师们领略当地自然与人文美景的魅力,也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为仁小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老师队伍。

署理董事长徐文环说,该校三机构希望通过团建活动,提升教师团队的工作效率与教育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学校和学生。

获得最佳营员奖的老师,包括陈建、叶馨蔚、林丽煊、江伝珍校长、林晓姗、杨丽婉、颜清娇及西蒂朱乃娜。

(南洋商报)

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

SPM 1A就符合资格 新纪元奖学金待申请

2024/05/29  南洋商报/文教

新纪元大学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脸书)

(加影28日讯)即使2023年大马教育文凭(SPM)只获得1A,只要符合资格,你也能申请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学费减免,以及奖学金。

许多SPM毕业生在成绩放榜后,却可能因为经济因素,尤其是奖学金或贷款申请的严格条件,导致他们选择不继续升学。

新纪元大学学院发文告说,新纪元秉持新世纪里的产学研大学的办学理念,关心每个中学毕业生的升学前景,因此呼吁SPM毕业生别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并且为此提供丰富的奖学金让SPM毕业生申请。

9A学杂费住宿全免

该校提供的奖学金分别有 ,凡获得9ASPM毕业生,可获得百分百(100%)的学费、杂费,以及住宿费全免;8A成绩的毕业生,可获得85%学费全免;7A则获得6000令吉的学费减免;6A可获得4500令吉学费减免;5A-4ASPM毕业生,可获得4000令吉的学费减免;3A-1ASPM毕业生则可获得3500令吉的学费减免。

除了以上的奖学金,该校还提供多元文化奖学金、体育生奖学金、才艺优秀生学杂费全免(仅限报读戏剧与影像课程学生)等。

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校至今,设有10个科系,即中国语言文学系、教育系、辅导与咨商心理学系、东南亚系、商学系、金融与会计系、资讯科技系、美术与设计系、戏剧与影像系以及媒体研究系。除了学士和专业文凭课程,该校也已开设硕士和博士课程,创校26年,积极为我国以及华社培养优秀人才。

此外,该校也拥有全东南亚中文藏书量最丰富的陈六使图书馆,校园的软硬体建设跟上时代潮流,学生福利和活动的多样性,不论是各院系举办的活动市集、每年盛大的毕业趴,抑或是新纪元卡,成为新纪元人,从理性到感性,从知识都常识处处都为学生着想。

目前,7月和9月入学梯次已开放报名,欲知更多新纪元大学学院升学及奖学金详情,欢迎电联朱章深老师 018-355 9138;浏览新纪元大学学院官方脸书,或者电邮 enrolment@newera.edu.my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1529

不允师资问题干扰学生进度

2024/05/2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荘家生

华小师资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屡谈不决,如今仍然困扰着华社。教总主席谢立意日前便再一次要求教育部改进师资招聘机制,加速招聘进程以尽快填补中小学的师资空缺。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它也揭示了当前招聘机制的种种弊病。而当老问题重复被提出来,我们关注的仍然是教育部的配合态度及处理方法。

教育部在招聘机制上的诸多弊端,是造成华小师资短缺问题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招聘华小教师时,所需教师的名额和科目不明确,以及过程过于缓慢和缺乏效率,都是迫切需要改善之处。而漫长的面试过程,甚至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够让一名教师正式委派上任。如此费时毫无效率的招聘过程,以及受聘后又可能需要被派往较远的州属执教等情况考虑,都是使到不少具备条件者对这份工作失去兴趣,间接影响了华小的正常教学秩序。

然而,要解决华小师资问题,具体方案还是要回到教育部。而当下教育部最需要的做的,便是全面优化整个招聘流程,建立一个名额和科目明确的机制,加快速度提升效率,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教师的招聘和委派工作。如果可以做到流程高效,自然可以吸引新血加入,大大减缓教师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实际需要角度来说,则教育部应不妨考虑教总提出的调整教师学士课程机制的建议,制定合理且多元的教师培养计划。特别是通过主修和副修课程的配套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出多才多艺的教师,还能满足华小对华文教师的需求,同时解决冷门科目少人申请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仅能确保华小有足够的师资,多才多艺的教师培养,也极为适合华小的运作需求。

至于解决燃眉难题之策,则恐怕还是聘用临教这一条老路。教育部可以考虑恢复聘请临时教师制度,为各校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支持,允许学校自聘临教,俾确保在出现师资空缺时能及时补充。教育部可以通过开办假期师训班,协助对临时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胜任正式教师的工作,并能在第一时间上岗执教。在解决人力之际,也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

其实不论教总提出的意见,还是教育部本身的政策执行,都是应该站在以学生学习进度为优先的前提下,作为唯一的考量。尤其是教育部长及属下官员,都应该积极加强与教总和各界的沟通,听取各方意见,共同探讨解决师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师资问题,而在学习进度上受到干扰。

 

不能忽略说好华教故事

2024/05/2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国伟

这阵子,打开脸书就看到独中学生出外筹款及“加油榜”课题的争议。

虽说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赞同或批评的看法。但是,个人情感上,是无法接受对独中乃至华教过激的批评,还有揶揄。

这,除了自己是华校生,也跟成长环境有关。

我们这一代人,常听父辈说起华教不容易;当学生时,没少过出外筹款和卖春联。即使毕业后,仍维系着对母校的情感,感念母校的不容易。

因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是回忆,也有着自己募捐而来的印记。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华教并不陌生。

当说起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黄润岳、林晃升、郭全强等多位华教先贤,尽管他们的时代离我们甚远,但对他们的事迹和奋斗,都熟记在心。

如今,我们熟悉的华教标竿人物,还有谁仍在?

陆庭谕老师走了,莫泰熙先生也走了,还有谁在述说华教的故事?讲述华教斗士的事迹?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这句话,虽然有鸡汤之嫌,但触动人心。

不能纯粹讲道理

华教和华校,也是一个不能纯粹讲道理的课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情感。

这些年来,不论是独中或华小要筹款,固然有董事会成员出钱出力,但更多的是小老百姓能响应,一分一毫,涓滴成流。

这是靠道理而来吗?或许有吧,但相信更多是情感。

但现实是,华教这条路走到今天,只靠情感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当人们对华教故事越来越陌生,情感也就越来越淡;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考量,也不再是对华教情感的坚持。

如今,独中学生筹款课题引起热议,且还有不少负面看法,这多少也是一记警钟。

至少,是提醒各校,除了筹款活动要更周全,说好华教故事也不能忽略。

突然想起张木钦在1996年,写在一篇文章里的疑问:“我们爱华教,但我们爱华校生吗?”

当各界对华教情感淡了,这疑问可能变成了:“我们爱华教吗?”

 

化赞许为感谢,归给老师

2024/05/2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詹雪梅

每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成绩(SPM)放榜,很自然,也很理所当然地会将重点放在A。有多少学生考全A?考生考了几科A?哪些科目收获最多AA是学生的目标,学校的指标。2023年全国有373525SPM考生,当中有11717人获得全A。成绩放榜后的那几天,人们一般上会将目光聚焦在比例甚少的这闪亮亮的3.1%A考生身上,其余的96.9%的考生是配角、群众演员、道具。在应试教育体系里,A还是王牌。

考试放榜,因为A而紧张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这是一位老师的心情。每年一到公共考试成绩放榜当天,她都非常紧张,心神不宁。当查寻成绩时间一开发放,学生接二连三来报成绩时,紧张情绪更是不断攀升,比等彩票开彩还紧张数百倍。而按惯例,一般上马上报告成绩的都是考获A的学生,无声无息的,多半考得不理想。虽然年年如此,但因为每一年面对不同的学生,这样的心情依旧年年如新。

A的学生是先道谢,还是先报成绩?老师说,都是来分享考获佳绩的,很少有说谢谢的。对她而言,学生如此这般第一时间报成绩,就是在表达谢意,她已经很高兴了。

曾经有学生在知道考获理想成绩,或好成绩时第一时间道谢的吗?这位老师想了想说,有,但是很少。学生说谢谢时,当下是什么心情?她说,很感动!虽然已过了多年,但她还记得学生报成绩时的喜悦情景,和那句道谢的话,那感动如同烙在心里似的。

她还记得,有学生在成绩放榜后向她道歉说,“老师,我对不起您,考砸了。”当然这样的学生也是极少数,也同样烙在她心里。

跟老师报告成绩,和向老师道谢虽然看起来就是同一回事,但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报成绩倾向和老师分享喜悦,向老师宣告说:“我做到了!”和“老师,谢谢您的教导,我做到了!”是不同的。这不关乎语言的问题,或善不善于表达的问题,而是在于当中有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要感谢那一位,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为我们付出时间、心力、精力也对我们注入了感情的老师。

成绩固然不是全部,可是成绩放榜的那一刻,A最容易激动人心,这是人之常情。成绩单上冒出A时,老师往往和学生、家长一样激动,而且越多A越激动。但来自于成绩单激动和来自于学生的感动,是不同的。很多考生都在成绩放榜时欠老师一个道谢。当学生因为A获得赞许时,有一半的赞许该化为感谢,归给老师。

 

鼓励巫裔学生到中国学习

2024/05/28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小刀

日前我国副首相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首次官访中国,他是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邀请率团访问,成果让人振奋。

扎希访问中国,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让他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在高科技方面具有优势。他鼓励马来西亚人可以学习并利用,以促进国家发展。

他说,政府应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科学技术,巫裔家长也应该消除对中国的偏见,鼓励更多巫裔学生到中国,他认为土著学生赴华深造是一个全新的思维,除了各项费用较西方世界的大学来得低、能够学习领先的科技技术,还能让土著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他希望人民信托局(MARA)主席阿斯拉夫协助消除巫裔家长的偏见,并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的孩子到中国深造。

无可否认,目前的中国发展越来越迅速,充满无限商机,而且大马学生赴中国留学费用比西方较低廉,所以我国的学生,尤其是土著赴中国留学,才是最佳的选择。

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科技发展最快速的国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留学中国不仅可以让土著学生学习新科技专业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友族赴中国学习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和对华文的偏见,消除各民族隔阂,并促进各民族团结合作和谐共存。

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举办2024年第三次HSK考试

2024/05/23  缅甸《金凤凰网》







2024519日《胞波网》曾报道:“2024年第三次HSK汉语水平考试今天在曼德勒福庆学校孔子课堂主办”,以下是包括曼德勒考点在内的上缅甸各分考点发来的HSK考试现场照片。此次HSK一共14个考点:曼德勒福庆学校孔子课堂、缅北果文文教会-腊戌、东枝东华中学、彬乌伦佛经学校、景栋中文会话班培训中心学校、东枝兴华学校、和平新村学校、胶脉大同中学、密支那博荣语言学校、昌华国际学院、东枝果文中学、丙弄猛稳佛经学校、抹允智光学校、抹谷千佛寺中学。以下是照片集。

【来源:胞波网】

童声嘹亮,诵读华章

——记贡不省公立广育学校歌唱、朗诵比赛

2024/05/27  柬埔寨《柬华日报》

责编:旭




【本报消息】2024 5 25 日,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歌唱、朗诵比赛在贡不省公立广育学校的礼堂拉开帷幕。众多才华横溢的选手们齐聚一堂,用他们的歌声和朗诵展现着青春的魅力与激情。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宽敞的比赛场地,为现场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光辉。

在歌唱比赛环节,选手们风格各异,有的深情款款,有的活力四射。幼儿组小朋友为大家带来《两只老虎》,边唱边舞,活泼可爱,引得大家阵阵掌声;一年级组的一首《爸爸妈妈我爱你》,表达了他们对父母深深的爱与感恩之情;二年级组陈知怡小朋友用稚嫩清新的童声唱着《听我说谢谢你》,表达了她对妈妈满满的感谢与爱;三年级组小朋友的《我爱米兰》赞颂了老师窗前的米兰花默默向人间播洒花香,用青春装点祖国的高尚品质;四年级组任伟强小朋友的《刚好遇见你》情感真挚,让人们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暖与幸福。他们用美妙的歌喉演绎着一首首经典与流行的歌曲,或悠扬婉转,或高亢激昂,让听众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着音符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朗诵比赛同样引人入胜,五年级组《我想》、六年级组《中华第一龙》、中一班《读中国》、中二班《相信未来》的选手们以饱满的情感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诠释着一篇篇动人的文字。他们的朗诵时而如潺潺流水,细腻动人;时而如惊涛骇浪,气势磅礴,带领着观众们领略文字的无穷魅力。而在朗诵比赛中,一名身着正装的选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中一班的赖幸运同学,只见他站在舞台中央,挺直了脊梁。当他开始朗诵时,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情,每一个眼神都在诉说着他对中国的喜爱、惊叹与向往。他朗诵的诗歌《读中国》,让人们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那强烈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动,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观众们静静地聆听着,现场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直至最后一个字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异常,掌声、欢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片欢乐的海洋。评委们则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每一位选手的表现,从专业的角度对选手们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公正的评判。

此次歌唱、朗诵比赛不仅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展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朝气与艺术素养,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青春的无限可能。相信这场比赛将成为学生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精彩赛事,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与力量!

(贡不省公立广育学校外派教师 贺海燕 供稿)

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136教师学生参与 说好华语工作坊

2024/05/27   星洲日报/大霹雳

学员与讲师、嘉宾合影。(张再成摄)

白振华(右一)赠送一幅画作给陈丽珠(左二),左一及右二为林仕德、谢松泛。(张再成摄)

(安顺24日讯)由安顺培养小学家教协会主办“说话华语工作坊”,获得136名教师、学生参与。

参与者包括培养小学教师及学生50人,其余来自下霹雳县、峇眼拿督县、沙白县10所华小教师和学生。

资深汉语语音工作者陈丽珠及谢松泛主讲,分为教师与学生各两个工作坊。

工作坊的内容包括有系统地认识汉语拼音、语音及语调,并能以正确的声调、语感和语流,朗读所有文体,了解演讲、朗诵比赛的评分方法。

此外,学员们有机会揣摩讲故事、朗读记叙文、散文、朗诵童诗、古诗、演讲及小小剧场。

安顺培养小学校长白振华,联同全体教促成这次工作坊的举行。

白振华致开幕词表示,希望这次工作坊可以提升教师在训练诗歌朗诵及演讲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在诗歌朗诵及演讲方面的水准,以便在不久的将来,下霹雳县教师及学生的实力能够媲美其他县与州的华小。

他希望日后有机会与其他学校联办类似活动。

培养小学家协主席林仕德总结时表示,希望教师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今天的耕耘变成明天的收成。

他说,培养小学将继续举办学术性的讲座、工作坊及分享会,以惠及下霹雳县莘莘学子。

(星洲日报)

【华教视窗】 ~ 1528

迁校比合并实际

2024/05/25   光华日报/言论

~作者:孙意志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无论是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称得上首屈一指,因为大马华教是除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奈何的是,大马华教发展并非一路顺遂。就如近日有6所霹雳华小接获教育部问卷调查是否同意合并。在这收到问卷的6所华小中,其中5所是微型华小,只有新板新民华小非微小。

有关问卷调查献议新路口育群华小与新板新民华小合并、大直弄益华小学被献意与双溪直隆启华小学合并、峇都古劳日莱培华小学则和光明华小合并。这些华小的董家协成员也表达了立场,100%反对学校合并,坚持让学生在原校上课。

据媒体报道,大直弄益华小学目前仅剩6名学生、新板新民华小有277名学生、新路口育群华小22人、双溪直隆启华小学63人、峇都古劳日莱培华小学48人,以及峇都古劳光明华小82人。

其后,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澄清,教育部并没有发出任何合并微型小学的指示。惟,霹雳董联会早在2022年指出,当时已有微型华小家协向该会反映,指教育部已连续两年向该校学生家长调查“合并学校”的意愿。

由此看来,华社对合并微型华小的调查并非草木皆兵,而是合理怀疑这些官员们试水温,毕竟合并微小这套在国小行得通,但用在华小却完全行不通,迁校才是良策。

众所周知,一些华小会成为微小,主要原因是人口外流及华裔人口的减少;可能是年轻人离开家乡往外发展,致使区内人口减少。因此,把这些微小迁到人口稠密或人口增加的地区远比合并更为适合。威北光育华小正是一例,将迁至威南成为峇都加湾桂花城首间华小,放眼在2027年开课。

当然,华裔人口越来越少也会影响华小收生。大马华裔减少生育,其一原因是经济影响。一些华团近年提倡和鼓励多生育,希望华裔人口能有所增加,但华裔人口每

年下滑已是不争事实。尽管如此,但我们必须继续提升华小设施和程度,尤其是积累多年的华小师资问题。

事实上,华小已不局限于华裔生,而是很多友族让孩子升读的选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让华文成为世界语言,所以很多友族也深懂孩子掌握多一种语言,必成日后的另一种竞争优势。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抑或种族与种族之间若要和谐,就一定要互相尊重。我们不仅是要互相尊重文化、宗教和背景的差异,每个种族的母语和母语学校,其实也应受到大家的尊重。

1819年在槟城建立的第一家私塾五福书院至今,华文教育在大马这片土地扎根已逾200年。从以最初的乡音媒介传授知识,到今天融入大马教育体系里,华教不仅扮演着为国家孕育人才的摇篮,也是教导华裔子弟知书识礼和传承文化的地方。也因此,华小一所都不能少!


独中筹款热议是好事

2024/05/28    中国报/评论

~作者:林明志

独中筹款引发的热烈讨论其实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契机,不但不会伤害华教,反而可能是一种建设,探索出一条独中永续经营的康庄大道。

华教或独中的发展有其历史进程,从无到有,到逐渐壮大,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奉献。爱华教在如今有道德绑架之嫌,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有其团结民族、凝聚力量的作用。事实上,独中也不负众望,培养了许多人才,不能抹杀其贡献。

只是既然引起了争议,不管是事实也好是误会也好,独中或华教人士要做的,是“以昭公信”。

一个历史包袱

全国有60几家独中,虽然有所谓的主管单位董总,但是董总并没有绝对控制权。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董总资源不足以支撑所有的独中,所以各独中基本上都各自为政自负盈亏。独中要盈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才需要向外筹款。也因为长期以来向外筹款,独中不能以盈利为考量。这是原罪,也是历史包袱。

也因为各自为政,各独中依赖地方领袖的大力支持,慢慢地也形成了各个山头,和董总的关系就像中央和诸侯,表面是一体,实际上各有各的路线和利益。

独中几乎都亏钱,何来利益可言?教育一事牵扯甚多不止是学费而已,衣食住行都是一盘生意,都有利可图。谁能图利,自然是相关人士。谁是相关人士则大家可以自行推论。

所以独中甚至华教之后要想对外筹款不惹争议,其实很简单,公开账目而已。学校不是盈利机构,或者说就算是盈利机构,每年都必须呈交财务报告,何况不时需要群众捐款的学校,更加没有不公开财务报告的特权。

董总应该设法鼓励各独中董事会每年公开各校财务状况,如果有筹款事宜,则专项专报,公开所得和所有开销,甚至招标得标过程,形成惯例,以杜绝各种臆测,这是保护学校学生,甚至是保护所有华教领袖的最佳方法。

社会越来越进步,华教也应该与时并进越来越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并不会影响或削弱董事会的权威,相反将会进一步巩固董事会的公信力。

做一件好事被质疑并不需要感到难受委屈,何况做的是民族教育的大业,需要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支持,那就做到光明正大。

公开透明就是光明正大,也是能得到最多人支持的态度。

 

华教不能只当伸手牌

2024/05/2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萧婉思博士

最近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和新纪元之间的恩怨又再次浮上台面。两者之间问题再次凸显华教办学以来所面对的一大困境——若没大众的捐献,这些团体和教育机构要怎么存活?

众所周知,我国独中的发展一直都依赖社会人士的慷慨解囊。

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大义氛围中,这种道德绑架大家不会觉得是个问题。但在2024年仍然使用同样的方式办学,难道没人觉得是个大问题吗?

据知,某独中为了凑获足够的建校基金,每位师生要背负2000令吉捐款。

换言之,学生在忙着课业、联课活动、考试和生活之余,还要想办法在时限内达到筹款目标。教职员更不用说。

独中老师本来就是一个人打几份工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面对这类大型筹款,这种工作怎不叫人身心疲惫,意兴阑珊呢?

难道依赖大众的捐款是华教唯一的出路?可是,当遇到出尔反尔的暴发户时,该怎么办?

时代变迁,当年轻一辈对民族大义的道德绑架嗤之以鼻时,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转型了?

设基金获取回报

三机构兴建华教综合大楼用以商业用途,所获得的盈利若不是自肥,有何问题?办教育,难道不需要钱吗?若能做到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不是很好吗?一直当伸手牌并非长远之计。

华社的老前辈若一直使用上世纪的思维在21世纪行事,恐怕经费问题会是华教一直的梦魇。

与其长期依赖大众捐献,不如拓展新的进路,至少达到半给半足。

美国私立大学的捐赠基金(endowment)便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大学将筹募的捐款通过专业的投资人,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以取回报。这些回报是学校的重要经费支持。

另外,社会企业的概念——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也是个可考量的模式。

华教问题永难解

华社大型组织的理事和董事不乏企业家和商业专才,这些人为何不利用自身专长为华教常年的经费问题提出一套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而非得依赖募款不可?是因为办教育牵扯到商业利益,让人觉得不够清高吗?

这个世界做任何好事都需要金钱,但这些钱不会从天而降天,也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帮你。如何有效且长远地经营才是王道,与其看大财团或富豪的脸色,想个办法自给自足难道不是更好吗?

若华教要健康地永续经营,组织内成员的多元化也是必须的。就像自然环境一样,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对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看到那些华团的活动大合照中的理事或董事都是清一色来自同一性别和年龄层的人士,我才了解到为什么华教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从联合运动会到华教盛会

2024-05-27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最近这些日子挺忙碌的,参加了一连3天的槟州5独中联合运动会,接着南下雪州,出席董总主办3天的独中教育盛会。这2项盛大的活动给了我很多感想和感动。

早在约20年前,槟州各独中的发展情况还相当吃力,其中威省大山脚日新独中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独中统考的办学路线,成为北马地区独中迈向改革的先驱。后来,独中统考的考试路线也成为北马地区各独中遵循的办学模式。

联合运动会提振士气

当年在槟州政府授意之下,槟州行政议员拿督杜乾焕博士成立了槟州华教工委会,支援槟州5所独中的办学,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推动州内5所独中学生的共同活动作出了贡献。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华教工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槟州独中教育基金会,继续支援5所独中。

3年举行的5独中联合运动会,已经举行了5届,这只是槟州独中教育基金会支援5独中的其中一项活动,联合运动会如今成为5校其中一项共同校园传统活动,振奋了各校的办学士气。

董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了教育改革,顺应国内外的教育改革趋势,要引领全国独中走出具有独中特色的教改之路。槟州各独中的努力办学,正逢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年代,董总也正在引领全国独中走向教育改革之路,并在2018年发布了《独中教育蓝图》。

这一次的独中教育盛会,邀请到来自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吕佩橙博士谈课程领导、台湾的任宗浩博士谈校本评估、本地的陈如湘博士谈校园危机和林志高博士谈人工智能,他们发表专题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另外,也举行论坛,探讨技职教育,还有同样受到大家关注和肯定的教享悦教学成果及学生活动成果分享,都是紧扣当前独中教育改革理念的教学成果。

我从槟州独中联合运动会到董总主办的独中教育盛会,感受到独中处在这个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正在散发蓬勃的教育活力。

独中需永续经营

半个世纪前,为了独中生的前途,独中复兴运动席卷全国,随后推出独中统考,接着又陆陆续续完成各学科统一课程。与此同时,也在培训独中师资。从考试到课程和培养师资,董总和全国独中同道,数十年来马不停蹄,坚持走出具有特色的独中教育之路。

独中不是国民学校,却胜似国民学校,不在国民教育主流,却媲美中国和台港澳地区的国民教育。当然,独中要成为国内华裔子弟最理想的中学教育管道,必须群策群力,继续努力耕耘,才能让独中永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