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对待华教
2025/01/23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小刀
团结政府去年给予独中的特别拨款,共拨款1890万令吉给予全国63所独中,每所独中获得30万令吉,可说是破历年的纪录。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今年度独中援款突破2000万令吉,再创下了历史上的拨款纪录,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农历新年前,为全国独中捎来了“大红包”。
首相安华宣布拨款2016万令吉给全国63所独中,各获32万令吉,由于首相安华曾经执教日新独中,因此亲自到该校移交拨款给国内63所独中。
他也特别情牵日新独中,另为该校加码100万令吉予日新独中,意味着日新独中今年共获得132万令吉,让日新独中双喜临门。
日前,教育部长法丽娜陪同首相安华在日新独中移交拨款给63所独中并表示,昌明政府采取新做法,不让华社感到被边缘化或者认为是“二等公民”。
教育部长指出,昌明政府有新的做法,不知道所谓新的做法,又是如何对待我国的华文教育,让华文教育获得一视同仁的待遇。
目前的华文教育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许多的发展问题与客观环境的挑战,因此华社出钱出力坚持维护华文教育的发展。
政府增加独中拨款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公平对待华文教育更为重要,希望昌明政府真的讲到做到与历届政府不同所谓新的做法。
既然政府不让华社感到被边缘化或者认为是“二等公民”,那么就应该公平对待华文教育,这是华社对政府寄以厚望。
目前华小师资短缺年年重演,搬迁和兴建华小没有全面落实,制度化拨款华小及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希望政府以更大决心完成,以彰显政府公平对待华教。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
2025/01/25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独中理科发展的困境
2025/01/2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去年年末,董总主席陈友信先生在独中教改汇报会上表示全国独中3万6000多名学生中,理科学生只有8861名,仅占总数的24.6%,并未达到董总所期待的目标。而全国63所可以参与独中统考的学校中,也有10所并没或是只有简单的实验室,这也是接下来董总在独中统考改革中,高中理科实验评量(就是坊间所谓的实验考)推动的重大障碍。
在相关发布会中,董总执行长梁胜义将独中理科生人数下降的情况归咎于今天小学和初中时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启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所致,至于哪些措施则没有细说,对此本人确认为是比起文科和商科,理科教育所需要的高成本是造成理科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
理科教育的高成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第一个部分是师资的聘用。首先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是多年来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毕竟面对各种科技创新与工艺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掌握最新技术与相关产业就是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密码,因此相关背景的人在就业市场上相较抢手。
理科老师粥多憎少的情况,加上可以从补习获得额外的收入,不少理工专业背景的年轻人都往大都市迁移,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如此更使得二三线城镇的学校难以招聘足够的理科老师,这也是不少独中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没有足够师资的情况下,又如何维持相关课程的授课品质?
另外,生物科需要透过解剖让学生更了解肌肉组织、骨骼构造等知识,物理的电学、光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有效了解课本文字所叙述的原理原则,透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化学反应与概念有深刻的印象。只是要维护一个能够让学生都能上手操作的科学实验室除了需要专业人力外,也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这无疑增加了相关科目的授课成本。
就实验室所使用的各种化学溶剂、化合物材料都有其保存要求与使用期限,一些科学仪器更有特定的收藏保存条件,如果没有适合的管理与使用分配,一些材料因为会过期而不能使用,仪器更可能因为不当保管生锈,甚至损坏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结果就是浪费。
因此要有一个能够满足教学所需的实验室,除了老师能不能根据教学所需设计相关实验之馀,更需要有常驻实验室助理做日常维护与准备工作,这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成本,对中小型的学校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长久以来很多独中重文、商科,忽略理科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结果,如今董总计划要对统考进行改革,加入高中理科实验考的话,就必须要思考如何改变目前实验室设置与管理的问题,毕竟只要有学校无法满足基本要求,那统考实验考就无法真正的推行,最终影响的可是整个统考的公信力。
况且理工人才的培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而作为基础教育的独中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不解决独中理科教育的困境,势必冲击独中的办学成效,也难以继续维持独中过去在人才培育上的优势,对独中这个品牌也会有直接的影响。
勇敢的佳恩
2025/01/21 中国报/学习
~作者:董百勤
又一位孩子转校了,我以为教书多年,对这些离别之事早已麻木,但是当佳恩最后一天在学校,我送上送别礼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满满不舍,她一年级刚入学的样子突然在脑海里闪出。
佳恩这孩子,有时迷糊,有时精明。迷糊的时候,她丢三落四。精明的时候,她善于察言观色,每当我脸色不对,她都会跳出来转移话题,改变班上的气氛。在班上,她总是积极参与我的所有活动,也踊跃回答,她是老师在班上的定心丸。
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她常常对老师没大没小,说话不顾分寸。后来和她母亲了解,原来她从小就是被教育要把大人当朋友。这是好的,因为要让小朋友知道大人是可以信任的,但是说话的分寸很重要。我找过佳恩,和她好好谈,告诉她和长辈相处要注意的事,她慢慢有所改变,懂得尊重其他人了。
有一段时间,她身处黑暗,整个人都暗了起来,在班上也静静的。后来了解她是被各种事困扰,尤其是人际关系还有学业压力,我告诉过她,凡事都有老师在。她家人也很努力陪伴和开解她,就这样,在我眼前,看着她一点一点重拾了信心,成为了我所认识的佳恩。
祝未来安好
我看到她身上那个领导的潜能,常常会给机会她领导班上的同学。她常常会出一些鬼点子,弄到我啼笑皆非。虽然我每次都是拒绝她的点子,但是另一方面又被这个鬼马精灵折服。
她去年经历了太沉重的事,她真的很勇敢。年级轻轻要面对人生的如此大考验,如此大的变故,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看着她如何在短时间内振作,回到学校上课,一直陪着我们到二年级结束,我真的为她感到骄傲。
换一个新环境,对她和家人而言是好事。到了新环境,我相信佳恩也会是优秀的她,她的社交能力非常好,父母常常会带她去外面参与各种青少年活动。
佳恩的脑筋儿转得快,常常和我斗嘴的时候,我都非常惊险略胜她,真的差一点就棋逢敌手了。再过几年,我相信我会输她了。
佳恩,老师深深祝福你。佳恩,你的爸爸和妈妈是非常好的人,老师在这里祝福你们一家人,未来的日子,幸福无虞。纵然不舍,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带着佳恩给我们美好的相伴回忆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