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星洲日报/花城
摄影:李祝福

大会颁发奖状给荣获各班学术优异奖项给得奖学生。 
15名芙中高三生荣获2025年度各科最高分奖状。得奖学生与蔡亲炀(前排左一)及张晓薇(右一)拍摄合照。 
覃翔(左二)平均分93.50荣获2025年芙友商科奖。右起林艾伲、叶国顺及左为蔡亲炀。 
高三忠班的黄颖佳(左二)以出色表现,荣获2025年表现优异奖。右起为李伟源、李兆祥及左为蔡亲炀。 
大会颁发周公英校长奖给得奖学生。左起为蔡亲炀、刘中轩、张晓薇、李兆祥及李伟源。 
高三忠班的石宇阳(左二)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学校颁发表现优异奖。 
蔡亲炀(前排左一)与张晓薇(右一)共同颁发证书给最佳进步奖的学生。 
芙中毕联会代表全体毕业生献金,移交共10万2000令吉回馈母校,作为告别“礼物”。前排右起为李伟源、李兆祥及蔡亲炀共同接领。

大会颁发陈开泰全能奖给各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左起为刘永达、黄郁燊、林燕云、黄文妮、陈清秀、张康华、蔡亲炀、刘国龙、刘恩哲、李兆祥、李伟源、张庆生、叶国顺、林艾伲、张晓薇、郑秀君、郑珺荷。 
蔡亲炀(右)颁赠毕业证书给毕业生梁致豪。 
365名高中毕业生在全场瞩目下步入会场,正式告别中学生涯,步入人生新阶段。 
365名芙中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行鞠躬礼,向老师与家长表达感恩之情。(大会提供) 
毕业典礼结束后,学生与家人合影留念,分享完成中学生涯的喜悦时刻。(大会提供)
![]() |
| 毕业生面对即将告别的中学生涯,难掩不舍与激动情绪,场面动人。(大会提供) |
![]() |
| 远在新加坡的芙中杰出校友张书维,通过视频通话为学弟妹送上真挚祝福。 |
(芙蓉22日讯)芙蓉中华中学365名毕业生在迈向人生新旅程之际,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献上逾10万令吉“毕业厚礼”,感谢芙中栽培!
在芙中高中理科班第66届、商科班第60届及文科班第14届的毕业典礼上,共有365名毕业生,即理科64人、商科288人与文科13人,他们在典礼上移交献金模拟支票。这笔沉甸甸的献金,不仅是对母校栽培的感谢,更成为他们告别中学生涯最好的纪念方式。
校长蔡亲炀致词时指出,毕业典礼象征着学生圆满完成中学生涯,同时也见证他们从6年前入学至今的成长与蜕变。他强调,学生在学习旅程中培养的责任感、成熟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都是送给母校与老师最珍贵的礼物。
“6年前,学生们带着稚嫩的心态踏入这所百年学府,如今站在台上的他们,已拥有更成熟的思维与态度,懂得承担责任,也懂得规划未来。”
他强调,毕业并非终点,而是人生另一个崭新的起点。同时也勉励学生,未来道路尽管充满着未知数,任何事情都需要以热爱化为动力,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选择,才能在艰难时坚持下去,走得更远。
无论你们日后在什么环境,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也要对身边的人负责任。”
他也提醒学生,在追求知识与能力之余,更要学习聆听与理解,唯有始终秉持善心,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受邀请出席见证的嘉宾有副董事长李伟源、董事刘永达、黄郁燊、黄文妮、陈清秀、张康华、刘国龙、刘恩哲、芙小董事长拿督张庆生、雪隆校友会会长叶国顺、芙中校友会理事林燕云、家教协会副总务郑秀君家教协会理事郑珺荷。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特别安排芙中杰出校友张书维从新加坡通过视讯连线,向毕业生献上祝福,勉励他们带着在芙中所培养的价值观与能力,勇敢迈向未来。
副董事长李兆祥在致词时也深受现场氛围触动,他指出,今年毕业典礼上家长出席踊跃,人数甚至超越毕业生,可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他说,以往的毕业典礼多是学生间的道别,如今家长带上鲜花与祝福,共同见证孩子成长,更反映出华社对华教的执着与传承精神。
“一直以来,社会贤达、企业界和家长对华教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推动学校发展,只因为相信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最重要的力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华教能传承中华文化。”
他说,华教能够在大马生根,是历年来无数华裔先贤不断坚持的成果,无论是本地企业、校友或海外力量,都愿意投入资源支持独中发展。
他强调,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以人为本”,教育不是为了造就工具,而是培养能承担责任、有温度的人才,而华教最重要的使命,
就是让华裔子弟能传承“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精髓“唯有不断学习中华文化,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深度,成为社会所需的品德兼备人才。”
芙中校友会主席林艾伲则提醒毕业生,尽管未来的道路未必一帆风顺,面对迷茫与挫折也属常有之事,但关键在于应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不轻言放弃。
她说,芙中培养的学生不仅有知识储备,更包含了能面对未来的人格底气与文化根基。
她也鼓励毕业生,在大学或踏入职场后,可加入芙中校友会,与母校保持联系,将芙中精神延续下去。
芙中家长会副主席张晓薇说,孩子们从入学到毕业,6年来的成长,相信作为家长最能感受得到,学生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敢于承担责任,每一分蜕变都来之不易。
她感谢董家教持续为学生打造优质且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感激家长多年来的全力配合,让孩子能在更稳定的条件下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为孩子的蜕变感到骄傲,无论未来他们身在何处,都希望他们保持清晰方向,坚持梦想,成为能为社会带来贡献的人。”
(星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