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404

华教落地生根的迷思

2022/12/2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安焕然教授

政客们都可以做到这样了,“不同斗争路线”的“华教志士”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内斗的执念,重新整合日渐涣散、势弱的华教团队,以共同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呢?

华教,除了“消费”和“忽悠”承认统考课题,还有哪些是需要自我检讨的呢?

大马华教走到今天,在肯定和感怀前人之奋斗、勇气和辛劳,再回看当下,很明显华教意识在新生代社群早已涣散。华教活动的场合,常是一眼望去白发苍苍,诚有后继无人之叹。

为什么?或许有以下“不太中听”的迷思。

其一,华教前辈的相续过世,华校新进的校董很多缺乏基本的华教意识,不知华教前辈兴学办校的初衷为何。甚至曾有校董问过我:“林连玉是谁?”“林连玉是不是反政府的?”

这些校董很多只是在个人事业上有点成就,因华社华团“社交网的关系”出了点钱,被拉进或主动进入华校董事会,大抵是为其社会地位和社交人脉加分,却未必有华教意识。有些校董甚而爱以自己公司经营模式和经验来“评估”学校,这本是好事。但若是在缺乏华教意识下拿其所谓现代企业经营,硬套在华校学府的日常运作,成了斤斤计较的功利导向,导致那些原本在华校最珍贵的“为公”、“为教育”而不求回报、真诚回馈社会的华教情和华教精神渐渐涣散,像这样的“搞”华教还有多大意义?

其二,华教领导人的素质问题。就个性和能力上,我是个“做事的人”,却不适合当“领导”,本不当对这些华教校董和领导指指点点。但若要我讲华教领导人的素质,只想说:“诚信”和“担当”最重要。道理何其简单。没了这两要素,讲再多的领导术和企业经营,都是虚的了。

其三,跟前述又是另一极端的是,一些自命为“华教斗士”的,其华教意识形态简单化、教条化也就算了,却常把这些僵化的意识形态沦为党同伐异的斗争工具,而且内斗的手段真让

“一般人”不敢恭维。在中国已成“过去式”的文革批斗招术竟然还在大马华教界里屡试不爽。对外嘶喊却发声无力,然华教内斗却从不停息,把精力尽在此内耗上而乐此不疲。搞得华教团体和华教人士四分五裂,对事也对“人”的批斗,一些所谓的“华教斗争”究其因,可能只是很莫名其妙的意气之争。

这几年的华教节,林连玉基金会邀我写点东西。可是我竟“挤”不出什么“创见”,又不想“讲历史”。原因无他,面对这些年来华教的内部分裂,真让人沮丧和失望。华教内部的包容、协商、沟通的途径和耐性,似乎全然没有了对话的空间。请问:这是理念问题?路线问题?还是“人”与话语权的问题?

其四,有些华教课题,本应是理性探讨的,但当话题被情绪化挑起,很多时候变成只能“定调”的不容讨论。稍有与华社民粹不同调者则被打为汉奸走狗。尤其是面对伊斯兰课题和马来文课题,更是如此。孰不知这样的“纯华人”视角,可能放在更大的马来西亚主流社群里,是更易引起族群撕裂和刻板化的悲剧。例如小学马来文课本的爪夷文事件,已经很难在华社里理性从语言文化遗产的角度,认真好好谈现代马来文与爪夷文的关联问题。

以上华教的迷思,不见自省,而是更为恶化。当下华教的落地生根,相较前辈所走的路,着实令人堪虞。

如今,我们的国家都已是在国家元首劝告下,为稳定政局,重整经济而组成“团结”的“联合政府”,过去的嘴斗文斗恶斗的,酸人酸到极至无线上纲的,现在都可以公开道歉,暂时放下党派仇怨。政客们都可以做到这样了,“不同斗争路线”的“华教志士”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内斗的执念,重新整合日渐涣散、势弱的华教团队,以共同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呢?

 

教育制度改革前路坎坷啊!

2022/12/26  光华日报/评论

~文:张引弘

日前读到一篇论文,觉得很贴实,决定与大家分享。

试着想像一下,现在的你,处于一间课室,上的是一节英文课。

课室里的白板上,没有写着英语常用的,现在式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过去式 pasttense),未来式(future tense)等等的词汇。 而,挂着的却是一副欧洲大陆的地图。

课堂上,你需得将当天的气候状况,与白板上不同的国家相结合。比如,今天英国伦敦是晴天,你就得将晴天标记贴在地图上英国伦敦的位置;法国巴黎是雨天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有雾等等的以此类推。这样你就能在无形中,非但可学习到英语、地理国家和该国的首都等,还可以将英语和地理两科的知识结合一起学习。

刚刚所举出的,正是芬兰这个北欧国家,多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教育系统。尽管学生在没有或少量的作业,甚至考试制度早已废除的学习环境下,芬兰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计算能力还是能傲居国际排行榜前列,此教育系统可说是成功典范。

2020年,正当人们还在研讨芬兰废除了考试的利与弊,和想尽办法把科考重新带回时,芬兰再一次展开一项有史以来,可说是大刀阔斧和最彻底的教育改革项目,即是在全国学校启动这新学习方式,有者称之为芬兰式新教育,或更为贴切的是现象式教学。

现象式教学,也就是改变了超过100年传统的科目式教学方式,或更为熟悉的分科教育。现象式教学不再是以早上一小时的科学课、下午一小时历史课这样的方式进行,而是让学生根据专题,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科目的知识,气候标记标签各地气候状况,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此外,在传统教室的格局下,学生往往被安排一排排的坐在老师前面听课或等着提问。在教师着重“教” 学生需要“学” 的时代,其实并无不妥。

但,在这日新月异,科技发达的时代,特别是2000年后的一代,学生更为熟悉的“现时代能力” 如视频剪接、现场视频的招架能力和电脑编程技巧等,往往都远胜于教师。试问,当在籍学生单靠网络视频剪接、在YOUTUBE、抖音或小红书上帖,都可以月入过千令吉的时候,还会有哪个在籍学生愿意上课聆听教师在“教”呢?

对此,现象式教学采取的是,学生们和老师皆以小组相互合作或配合的形式进行。在这师生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可以暂代起“教”的职责,师生除了可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提升学生和教师个别的技巧,以便取得皆赢的局面。

回看我国,在换了安华任相后,新任教育部长果然秉持了教育政策总是随着换部长而更改的传统。

日前,新任教长说,对于小六检定考试(UPSR 和初中三评估考试(PMR)是否恢复与否,会在日后再决定。这种回应方式显示教长草率交差,看似还无目标,可能想为政策U-turn保留后路。

看看邻国新加坡,那里的教育水平是享誉国际的。他们早在几年前陆续为无考试,甚至是最新的现象式教学做准备,派遣教育部的老师到芬兰考察和受训。

然而,我国还在为承认统考的课题上嚷嚷了好几十年,甚至把教育固打化、教育政治化和种族化等。看来,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前路坎坷啊!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谈起

2022-12-23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李国辉

森美兰华人演艺人公会会长拿督邹尚轩,在一项由光明日报策划,星洲日报主催,该会及同善福利协会明年24日下午630分,在芙蓉统一大酒家联办“筹募森州华小清贫学生基金联欢新春演唱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再穷不能穷教育,更不能让穷人孩子家庭生活面对困境。

他也在会上亦一针见血地批评政府在资助各源流学校的拨款严重失衡,因而导致许多贫困的学生与家庭面对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影响,甚至还发生一些学生辍学事件。这是极可悲的现象。

无庸质疑,教育本是改善生活环境的最佳途径。若家境贫穷的华小优秀生被经济与教育体制的双重囿限下而辍学,不仅对这些较不幸与无辜的学生不公平,更是大马华文教育的悲哀!

尤其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除了主要的华巫印,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半岛各种原住民,东马的卡达山、杜顺人、伊班人、摩禄人、伦古斯人、摩拉挠人、比达友人、本南人及卡延人等,每个民族都有其本身的母语,而我国宪法中已明确地规定马来语是国语与官方用语,但其他民族的语言亦可自由使用。

然而,多年来.我国不论那一朝代的政府及其政党似乎不重视此问题,至今仍未有实际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母语与权益。

其实,各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证。

族魂林连玉先生的“民族平等,共存共荣”精神与《母语教育宣言》的主张是一致的。林连玉先生的母语教育,民族教育,平等教育及爱国教有的精神,恰恰体现在培育具效忠国家和国民意识民族的公民。

因此,公民之间平等,人民之间友爱,互相忍让帮助,共荣共建国家的思想;即坚守母语教育与捍卫母语教育的权利是合情合法合理的基本人权。

我国非土著同胞感到遗憾的,当今全球化的浪潮滔滔,我国种族色彩浓厚的民族主义依然强烈的当政者,却仍然沿用那一套食古不化极僵化的狭隘思维来干预教育,将教育政治化,种族化,不让各源流学校走向民主自由之路,也没策划栽培那些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的学生,则政府所推行的什么大蓝图,什么教育转型话划等,都将流于空谈的门面装饰,当局再如何“推”,如何“转”,也只能“推转”入更狭窄更阴深黑暗的在死胡同里,既见不到一望无际美丽的蓝天白云,无法见到光明灿烂的明天!

在我国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尚有许多种族主义思维的政棍,为了政治考量,不是拥抱多元,而依然固步自封,以致制定缺乏宏观,只惠及单一族群的政策,达致其个人政治目的。

我国政府常强调大马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就必须改变其狭隘的思维,保持开放,自由和多元的教育方针,不分种族栽培人才,才能真正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打响大马高水平的教育品牌。

因为教育是百年树人大业,应有更多的理性与专业,否则欲迈向先进国的梦想,将是一场春梦!

森华人演艺人公会及同善福利协会联办“筹募森州华小清寒学生基金”

,以援助州内华小贫寒子弟是合时宜及值得赞赏的善举。热心华教及富有爱心的善长仁翁,还迟疑什么呢?心动不如行动,您的捐献功德无量,将让州内华小贫寒子弟感激不尽!

 

重视培养软实力

2022-12-26  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在这个学校假期裡,学校的歌创社举办了一场校园创作歌曲演绎会,这是因疫情停办两年后,重新举办的活动,原本每年举办的活动,对歌创社来说,可说意义非凡。

我受邀出席这场歌唱盛会,感受到学生的雀跃心情。回想过去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疫情时期,校园关闭,导致很多校园活动都转移到线上举行,有些甚至无奈取消,必须等到疫情平复后才举行。

这场校园创作歌曲演绎会对歌创社的学生来说,经历了两年煎熬时期,对爱好创作校园歌曲的学生来说,能够重回舞台施展才华, 力求把演绎会办到最好,能不兴奋吗?

我平时和家长在谈到学校的教育情况时,家长对独中的联课活动都给予极高的价值肯定,认为这是非常棒的教育。歌创社师生在筹办活动过程中经历颇多,如果注意每一个活动环节,会发现这是非常实在的教育。

独中重视联课活动

谈到这裡,不妨对独中的联课活动教育做一点说明,联课活动是一门可以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培养技能、激发才华和团队协作的教育。在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他们对各种事务都有兴趣,也乐意去探索,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去努力拼搏,并从团队协作中培养自己的软实力,联课活动就是整个中学时期的其中一个教育关键。

当然,学校是每一个学生团体的大后方,必须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援,在软硬体设备方面,提供基础设施,让学生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之外,也能在课堂以外开拓更大的教育空间。我从歌创社学生在筹办情况中,看到他们也像校外的社会团体一样,把活动办得似模似样,从活动流程所呈现的活动效果,再到整体活动内涵的展现,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水平的活动。

培养面向未来的软实力

看到学生的创意才华受到肯定,他们通过音乐创作和演绎,表达出美丽的憧憬和梦想,用歌声唱出属于他们年代的心声,为校园增添了精彩,像这样的活动成就,就体现出联课活动的教育精神,学生也因而在中学时期积累了相当的人生经验,这对他们将来升上大学院校或步入社会,就奠定了人生基础,毕竟在中学时期,他们不仅要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校园活动中,锻炼出学习的意志力,也从筹办活动中学习到待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涵养出一定水平的品格素养。

疫后时期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来说,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培养出能力和素养,联课活动就是一个让他们创造精彩和培养面向未来的软实力的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