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星期二

安华向习近平要的人 纪家葵追求文化认同感

2023/04/10  南洋商报/职场

纪家葵目前是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清华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

专访|郑美励 |受访者提供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访问中国期间点名“要人”让干细胞专家、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纪家葵教授瞬间爆红。

30年前,纪家葵从马来西亚出发走向世界科研中心美国,一待就是逾17年。原以为他会从此落地生根,没想到他又背起行囊走到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是骨子里对文化认同的一种追求。

“十年科研无人问,一次钦点天下知”放在纪家葵身上再适合不过。投入科研领域数十载,纪家葵发表过多篇论文、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更曾参与中国自主研发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科研项目,也曾多次趁返马期间与多间独中师生交流分享,然而大多数的大马人直到安华在清华大学公开“要人”,才开始认识他。

今年是纪家葵旅居中国的第13年。这之前,他在美国渡过将近18年的岁月,完成从学士到博士学位、从事科研工作,也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

选择回流亚洲

都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新习惯,更何况是在美国生活将近18年,落地生根或许才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纪家葵却选择回流亚洲。

留在美国不好吗,很多人求之不得呢?纪家葵直认,在专业上、工作上与同事和同行的相处愉快、工作上也有满足感,可以预见继续留下来会有不错的成绩甚至可能到达新高度。

但这样就够了吗?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的。但对他而言,人生在世,除了个人成就和物质享受,尚有其他追求,那就是“文化认同感”。

2021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家葵在校庆主题布告板前拍照留念
贡献造福社会

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他并未全盘接受美国文化及价值观。“除了工作以外,就会觉得我与美国文化和社会认同感是不同的,他们更认同个人成就,就是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其他社会大众或其他国家你都不用关心。”

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崇尚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但大环境就是如此。而亚洲价值观推崇集体主义,贡献力量、造福社会显然更能得到纪家葵的认同。

“很难跟他们(指美国人)有其他方面的连接。而我到中国、在亚洲的感受是,除了个人的发展以外还有机会跟更大的一个‘大我’、跟社会去连接, 让我觉得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觉得选择在中国的话,可能更契合我以后的整个文化认同或者是生活上的认同。”

高中三年级学期末时,纪家葵(右二)与同学的合照。

多元文化熏陶,世界游走自如。

在有心回流亚洲后,纪家葵把目光转向亚洲地区大专院校和研究所,比较后,清华大学不论是研究条件、启始条件、支持力度、发展空间等各方面都是最佳选择,而且距离香港和新山仅有36小时的飞行距离,让他这个游子可以更靠近家人一点。

2010年他带着妻女赴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目前已是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即终生聘用)、博士生导师,也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

中文教育影响深远

回想这近30年在两大文化的生活,他很感激在中小学时期所接受的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熏陶的中文教育,让他既有勇气在西方文化世界里游走自如,也能很快融入在现代中国社会高速的发展。

“很感恩。我在马来西亚从华小到独中的教育,让我更珍惜我们华人先辈的付出让我们接受中文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可能是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受到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很大的影响,这个是很难得、很幸运的。”

考获博士学位后,纪家葵(后排右四)与家人同学朋友合照留念。

选读生物医学,让长辈操了心!

纪家葵1973年出生在霹雳实兆远,是3姐弟中的老么,4岁随家人定居新山,国光华小毕业后入读宽柔中学。

中学有化学、物理和生物课,那时候他已隐隐知道自己偏爱生物,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他可以很有耐心的观察变形虫,再画出其结构而自得其乐。

大学选择学科系时,他选择生物化学,万一日后求职不易,至少化学背景让他可投身医药和制药领域。但那是1992年,“生物医学”尚未大火,家中长辈依旧为他的前途操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研路上除了探索未知领域,还包括栽培新生代。
图中是教师节时学生上门与纪家葵一起庆祝。

选择坚定朝向目标

他倒是对自己选择相当坚定,一路朝目标前进。说起来,这可能与年少时的经历多少有些关系。小学三、四年级时,班上来了一名转学生被安排坐在他隔壁,老师特地交待他多照顾和协助因小儿麻痹症而行动不便的同学。

这是纪家葵生平首次认识残疾人士,他偷偷观察对方用弯曲的手吃力的写字和学习,“很感动但是也很同情他。我相信他也是很希望跟其他的同学一样到户外去玩,可是他就只能坐在课室里面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对方?那时候他无能为力,但多年后再回首,纪家葵觉得或许当时心中就已埋下要用医学研究帮助病人的种子。

早年纪家葵与家人一起出游的照片,看出得他在哪吗?

究竟研究什么?干细胞治病!

说到底,纪家葵究竟研究什么?答案是“干细胞”,主要为两大课题:

1.    研究干细胞与人类生殖发育机制,以解决人类不孕不育症。干细胞是生命之源,可高度繁殖、变成人体任何一种细胞,当然也包括变成生殖细胞例如卵子、精子。这一领域充满众多未知、机遇与挑战,但他与团队已取得数项专利,当中包括把干细胞从人体取出,在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如精子或卵子,在病人遇到生育障碍时用技术给予协助,“这是我们主打或比较有把握能有所突破的一个领域。”

2.    利用细胞重新排列技术获取具有免疫豁免功能的细胞,用于治疗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疫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型糖尿病等,未来将开展临床研究,但广泛应用到人体仍需时间。


今年1月中国开放出境之后,他便返马探亲。此图为2018年时纪家葵与家人在新年期间合照。

任教清华大学,科研体系后盾强大。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在“长征”中保持动力和积极性,是世人最好奇之处。

纪家葵指出,长期且大量的支持非常重要,各实验室每年运作经费动轧数百万元,或需十年二十年才有些许转化应用的可能性,甚至也有可能投入没有回报,因此除了科研人员自身的坚持,整个科研体系、政府资金的投入……各种长期且强大的支持极为重要,这也是他当初选择清华大学的原因。

习惯挫折坦然面对

挫折、被怀疑甚至不被认可是从事任何领域一路上会出现的“小石头”,他指出有着共同信念与目标的团队成员、同僚相互支持打气、提供大量且长期支持的环境,这一路上并不寂寞。更何况他从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兴趣及目标就是通过科研帮助病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遇到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

“当你有这样一个目标,当你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甚至觉得做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一想如果自己再坚持多几下, 是不是以后就有机会帮助病人?这样的一些想法可能就能帮助我继续下去。”

他打趣的说,早年的挫折感肯定会比较多,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可能己经习惯或者能够理解而更为坦然面对并放下。

确定能贡献再回国

对于首相号召回国发展,他回应仍需了解大马在干细胞领域的情况以及自己能否贡献所长才能有所决定。

另一方面在分析留学中美的差异时,他指出,在理工科、生物学科,顶尖中国大学的教育资源基本不输美国大学,但美国大学学费高昂,而中国则有许多奖学金可供申请,减轻学子的负担。

纪家葵教授简介

1991                               新山宽柔中学毕业

1992年至1997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 学士与硕士

1997年至2003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史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分子、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系) 博士

2004年至2007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

2007年至2010             美国斯坦福大学副研究员

2010年至今                        清华大学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