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522

让华教纷争打住,归于平静

2024/05/09   星洲日报/社论

华教在大马发展逾1个世纪,靠历代热爱华文教育的人士胼手胝足,薪火相传,才得以生生不息,直到今日。风雨飘摇中,华教历经英殖民时期、日本统治、独立后曾经的一度势微。1980年代起因部分独中办学绩效卓越,中文地位全球掘起,带动了华教尔后的发展。

以独中为例,学生人数从2003年的5.29万人增至今年的8.1万人,20年间增加2.8万人,这是少子化冲击下交出的亮眼成绩,实属不易。尤其是雪隆及新山等都会区,更需要通过入学考才能报名就读,在在说明独中的办学绩效获得社会大众认同;而统考成绩更得到全球许多顶尖大学承认,如果以学生人数比例,独中生升学率、大学学业成绩、毕业后的工作成就,都值得高度肯定。

今天,大马华文普及,华人传统文化的延续,被公认是中、港、台以外地区传承的最好的;这靠的正是华教、华团、华企、华政与华媒。华教负责办学、华团凝聚向心力、华企捐钱兴学、华人政党为华教发声、华媒传播教育与文化,5根支柱捆绑一起,缺一不可;这教唇亡齿寒,合则利、分则害。

最近,商人李典和宣布撤回对董总500万令吉捐款(转捐新纪元),这在华人社会并不常见。

李典和的回应,可以被视为他作为协调人的失望;李典和批评3机构“不务正业”,执著于兴建大楼“出租赚钱”;他同时呼吁3机构领导层总辞,并建议戴良业与方天兴等人领导董总。

从李典和的谈话中,可以了解他对董教总的失望。

华人的中华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归功华教、华团、华企、华政与华媒。华教负责办学、华团凝聚向心力、华企捐钱兴学、华人政党爲华教发声、华媒传播教育与文化,5根支柱捆绑一起,缺一不可。

但是,对董总来说,上述地段的地契和租约,皆有法律文件证明其土地拥有权和使用权。独大为此地段之拥有者,董总是建筑物的业者及此地段的使用及管理者,而新纪元在此地段的身份,一直都是由三机构所拥有及管理下的使用者。

我们希望华教纷争打住,迅速归于平静,并且希望大家以和为贵。华教是属于华社的,希望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以华社的利益为依归,大家坐下来商谈,必能为新纪元找出和解的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

2024/05/0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温思拯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大马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学习。尽管学生平均在校的时间为12.5年,但实际有效学习的时间只相当于8.9年。

此外,报告还指出,42%的学生在五年级结束时尚未达到成熟的读写能力水平。

来自家庭较富裕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补习班来加强学习,但对于弱势学生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而言,他们面临更大的挑战。报告显示,高达61%的学生未能达到应有的学术发展水平。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的补习班已经成为常态(或许是病态),这反映了家长和学生对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缺乏信心。

因此,他们选择将孩子送到综合性的补习班来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这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和产生依赖心理,许多学生还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学生的表现与我国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教育部可以透过更好的师资培训、改善学校设施和资源,以及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教育普及化的代价之一就是教育罐头化,老师和家长会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和孩子的表现;而这一套学术表现指标也成为了老师的关键我国的教育需要深度的改革,而改革的中心是回到学生本身。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和发展,而

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背景基础均不同,因而获取知识的速度与方式也不同。

最终,这些指标会成为孩子们沉重的学习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而上升。

我认为义务教育不应该是强迫学生以统一的方式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类。因为在最关键的小学学习阶段,许多的天赋和对学习的热情可能会被制度化的模式所抑制。

学习应该是人们内在的自然渴望,因此学习本应是愉悦的。如同许多学生自学电脑游戏或乐器一样,他们可以全心的投入其中,甚至废寝忘食,因为他们对这些活动充满了热情。

反之,很多可以在制度化教育模式下生存或表现优越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对升学并不感兴趣,或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需要深度的改革,而改革的中心是回到学生本身。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和发展,而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背景基础均不同,因而获取知识的速度与方式也不同。

因此,我认为减少班级规模和老师的行政负担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这样,老师才能更专注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于教学与育人的工作,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更多帮助。此外,也需纳入更广泛的学科、学习方式和评估模式,打造更包容的学习环境,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补习班泛滥到学生表现下滑的现象,甚至在学生毕业后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大学生没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都揭露大马教育质量的不足。

我希望政府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意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因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决定该国的发展与竞争力。

 

支持多源流教育——政客的嘴,骗人的鬼

2024/05/0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陆世敏

有次前往印尼采访,在集合时间与同行的部长秘书聊天时,他问我以前就读什么学校,听到我回答华小和华中时,他脱口而出:“为什么不选国民学校?”

我可以听出他的质疑,当下也无法与其探讨单一源流教育和多源流教育的优劣,惟有打圆场说:“我比较没有主见,都是看身边朋友,他们读什么学校,我跟着而已。”

听罢,他收起不解的眼神,哈哈一笑,语气有所缓和:“虽然你读华校,国语还是说得不错哦!”,

我道:“我在华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用马来语和英语上课,只有上华文课和中国文学课会用华语。”

有关华校的课题就此结束,我们转而聊其他有的没的,只是他听到我读华校时的神情和语气,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散去。

他是团结政府部长的秘书,若连自诩多元开明的执政党,其属下都不认同多源流教育制度,那宣称支持多源流教育的政治人物,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的呢?

翻开历史,政府在各阶段推出的教育报告书,包括1951年巴恩报告书、1956年拉萨报告书、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1969年阿兹报告书和1979年内阁教育检讨委员会报告书,以及2013年至2025年教育大蓝图,最终目标都离不开单元教育政策。

任相数十载的马哈迪,近年多次发表多源流教育体系阻碍国民团结,造成人民分裂的言论。他主张政我们不希望看到多源流教育成为某些人的政治筹码,但遗憾的是它却常常成为朝野政治人物的箭靶。

府关闭多源流学校,唯有单源流教育,才是消除种族隔阂的最佳途径。

可是,要说马哈迪从头到尾都在反对多源流教育,那又不尽然。比如说,他曾说过关闭华文学校不能让马来人进步,坚持要关闭多源流学校的人,是具有政治动机的。

从表面上来看,如马哈迪这样的政治人物,对多源流教育的反复立场让人捉摸不透。他不是唯一,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利用多源流教育课题炒作,捞取政治资本的人。

当首相安华还是反对党领袖的时候曾说过,他在担任教育部长时落实种种不利华教的政策,是因为作为内阁成员的他,需遵从当时的国阵的政策,实属身不由己。

那时安华还强调,若要改变政府的政策,就要换掉执政党的主干,也就是巫统。 而现在,巫统却是团结政府的一员,其主席阿末扎希曾多次提到,国民团结问题出在多源流教育制度上,以致国民没有任何交汇点。

不过,阿末扎希是可以转变立场的。在2022年全国大选前,他承诺一旦国阵重新执政,华校等各源流学校仍会存在于国家教育政策内,因为我国教育体系需要各源流教育。

巫统执政后,我们没有再听到扎希评价多源流教育,反倒是巫青团长阿克马频频发声,促请团结政府立即落实单元教育,以达到种族和谐与团结。

我们不希望看到多源流教育成为某些人的政治筹码,但遗憾的是它却常常成为朝野政治人物的箭靶。

最近的新古毛补选,伊党宣传主任阿末法德里挑起希盟候选人彭小桃的华校背景,后来又说伊党认同多源流学校的存在,但需要做出一些改革;至于什么改革,就等到国盟执政时再执行。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则强调,国盟永远不会关闭多源流学校,似乎是挽救国盟在非巫裔选民心中的形象,却被翻出他曾发表多源流学校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言论。

记得以前读大学时,老师曾跟我们说过:“马来西亚没有政治家,只有政治人物和政客”,政治人物有时候会变成政客,而政客的嘴,永远都是骗人的鬼。

无论如何,教育部长法丽娜已经明确表明政府支持多源流学校,希望这是她的由衷之言,也是安华和团结政府贯彻始终的理念。

 

补选挑华校课题目的重重

2024/05/05  南洋商报/评论
~
作者:胡逸山博士

雪兰莪新古毛州议席补选,俨然主要演变成一场朝野之间就一些基本的国策的辩论,而州或地方层次的民生、发展、基建等本来应该被主打的竞选课题,看来反而是如西谚所云般,本移到后座去了。

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伊斯兰党宣传主任阿末法德里隔空质问希望联盟(民主行动党)候选人彭小桃的中小学政府公共考试的成绩。

阿末法德里如此做的目的,至少有着3个可能,但又有点自相矛盾的政治目的。

第一个,也是显而易见要挑起彭小桃中小学所就读的是华校而非国民学校的课题来作为这次补选的议题。

在彭小桃高调反击,展出自己皆为全A的小学检定考试以及大马教育文凭成绩后,可谓隔空“打脸”阿末法德里。

虽然阿末法德里有敷衍式的道歉,但也不忘单单打打地继续追打彭小桃就读华校的课题。

就读华校大逆不道?

坦白说,本地大多数华人认为华裔小孩就读华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也有许多友族家长把小孩送入华校就读。

但显然阿末法德里认为对于许多国盟的友族支持者,或所要争取的友族选民来说,就读华校而非国民学校是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阿末法德里也就想借用彭小桃就读的是华校课题来“团结”这些国盟的现有或潜在支持者,希望他们因为不屑有如此华校背景的希盟候选人,而把票投给国盟。

阿末法德里挑起彭小桃就读华校课题,有可能的第二个政治目的是转移选民的关注焦点。

国盟在上届的雪州州选虽然选绩不俗,但终究也还组不成州政府,所以未能在改善民生、发展基建等课题,做出如执政雪州逾十年的希盟般各项建树。

如国盟纯粹作出有关的承诺又未免落个天马行空,因为即使是国盟这趟赢了新古毛补选,也还是未能改变希盟执政雪州的事实。

在未能在州层次与希盟互别苗头的政治现实底下,阿末法德里所代表的国盟也就只好尝试打一场政治杀伤力不对称的选战,即把双方对质的政治课题提高到国家层次,而且是带入有利于国盟的主场里来打,那么希盟就只有挨打、输掉的份了。

两党争雄背后插刀

阿末法里挑起彭小桃所读乃是华校课题,有可能的第三个政治目的,却是与前两个皆为希望国盟在补选里胜出政治目的是大相径庭的,即希望国盟输掉这场补选!

虽然马来选民占四成多,但终究也没过半,而且也未必是所有马来选民都会把票投给国盟。

国盟候选人要胜出,多多少少也还是需要一些非马来选票的。但阿末法德里此举,无疑是把国盟候选人推成大多推崇母语教育的非马来人选民中的票房毒药,又如何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呢?

如此微妙、表面上看来是政治“自残”手段之所以大有可能,主要也是因为当下(这趟派出候选人上阵新古毛的)土著团结党与伊斯兰党在争雄哪一党来主导国盟已然呼之欲出,所以这种“背后插刀”的举措不无可能。

所以土团党青年团长袁怀绍也必须出来澄清国盟并未反对母语学校,以免课题延烧下去。

在希盟方面,人民公正党副主席兼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继部长聂纳兹米说得好,母语学校是受宪法明文保护的,不应成为政治炒作课题,况且连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都有孙儿就读华校。

的确,建国超过半世纪,本地仍然就如是课题争论不休,实在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