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星期六

第39届嘉联青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 9月27日全国同步举行

2025/08/08 砂拉越《联合日报》

39届嘉联青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美里区赛筹备会主席凌伟鹏(左)移交邀请函予埔奕中华公学校长朱光武。右为嘉联青总团长古汉年。

筹备会主席凌伟鹏移交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邀请函予珠巴中华公学校长郑鉥澐(中)。

凌伟鹏移交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邀请函予北校校长张光杰(中)。

凌伟鹏移交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邀请函予美里中华公学校长陈泳伽(中)。

(本报美里8日讯)由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主催、大马嘉联青主办,全国28个属会联办的“2025年第39届嘉联青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将于927日在全国26个区赛地点同步举行。

金杯赛美里区赛于927日上午830分在美里中华公学举行,并于即日起接受报名,欢迎学生积极参与。

主办单位目前也已开始拜访美里的多间小学,亲自前往宣传及邀请校方继续支持,鼓励派学生代表参加这项具有全国规模的数学赛事。

嘉联青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旨在发掘优秀数学人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研究热忱,进而提升整体数学水平,并巩固华小在数理领域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赛学生皆可获得教育部课外活动分数,增加升学履历上的优势。

今年度的赛事也获得柔南华校教师公会、砂拉越华小教师公会联合会、沙巴州斗湖区华小校长协会、拿笃古纳区华小校长协会、山打根区华小校长协会及PPDKK OK9 SJKCSJKC ST JAMES KK)成为协办单位。

大马嘉联青总团长古汉年指出,数学金杯赛获得教育部认可,是一项全国性华小学生个人友谊赛。每所学校可派出一组最多5名在籍学生参加;若学生人数超过700人,则可另派第二组参赛。

比赛组别共有3组,分别是A组(区域赛学生个人组)、B组(全国赛学生个人组)及C组(全国赛学校团体组)。

全国赛学生个人组设有第一名至第五名,以及优胜奖十份的奖励,分别是第一名500令吉、第二名400令吉、第三名300令吉、第四名200令吉、第五名150令吉及优胜奖100令吉,而全国赛学校团体组也设有第一名至第十名奖项。

他也说,欢迎全马各区华小踊跃报名参与,报名链接力https://bit.ly/kayinchumath2025,报名截止日期为813日午夜12时。

“根据比赛简章,此次赛题以华文出题,赛卷一为区域赛,有70项选择题,限时40分钟,满分70分;而赛卷二为全国赛,有30项作答题,限时20分钟,满分30分。”

古汉年披露,嘉联青全国华小数学金杯赛在马来西亚已经是一个超过41年历史的比赛,该赛事是在1984年举办第一届的数学金杯赛至今,在2024年都获得全国超过560所的华小参与,派出的人数为3257名学生。

欲知更多赛事详情,可联系美里区赛筹委会主席凌伟鹏(电话号码:017-478 1322)、嘉联青总团长古汉年(电话号码:012-877 1983)或浏览嘉联青脸书。

(联合日报)

古宽学生发明挑战赛夺奖

2025/08/08 星洲日报/大柔佛

宽中古来分校学生在“Tech 4 Good发明挑战”总决赛中,夺得季军及最佳海报设计奖。(宽中古来分校提供)

Dream”队伍夺得最佳海报设计奖,黄志英(左二起)、陈怿及林佳慧与吴勇健(左一)、蔡顺程(右起)及吴坤达分享得奖喜悦。(宽中古来分校提供)

Goal Getters”队伍成员阿琪卡(左二起)、李雨宸及蔡依辰,与郑凯骏(左一)、蔡顺程(右起)和吴坤达分享荣获季军的喜悦。(宽中古来分校提供)

(古来8日讯)宽柔中学古来分校学生日前在发明挑战赛中,勇夺季军及最佳海报设计奖。

这项“Tech 4 Good发明挑战”,由伟特科技与拉曼大学(优大)联办,宽中古来分校共派出5支队伍参赛,学生在总决赛中展现出色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最终有2支队伍荣获奖项,成绩斐然。

在制造加工赛道中,由阿琪卡、蔡依辰及李雨宸组成的“Goal Getters”队,凭借他们研发的智能升降桌荣获季军。

与此同时,由黄志英、陈怿及林佳慧组成的“Dream”队伍,以药物自助取药系统与设备作为参赛作品,虽与发明奖项无缘,但

专业且创意十足的海报赢得最佳海报设计奖。

校长吴坤达代表校方祝贺获奖学生,并感谢带队老师吴勇健、许渼凌和郑凯骏,以及指导老师郑凯骏和吕觉翰,在学生创意探索路上的辛勤指导与付出。

(星洲日报)

7校82年毕业生“55乐融融”宴 师生重聚温情满溢

2025/08/08 南洋商报/雪隆

全体出席校长、老师与筹委会成员合影,前排左七起涂良智、林锦锭及叶俹诚夫妇等,后排左起饶慧文、司徒美凤、颜月凤、陈婌萍、张惠群、陈文芳、林淑琴、李秀真、徐雅春及苏耀裕,中排左是黄国权。

全体出席的同学与校长和老师等共约150人拍一张富有纪念性和价值的大合照。

(万津8日讯)由7所华小1982年毕业生携手主办的第二届“55乐融融”师生联欢晚宴日前热烈举行,筵开15席,久别重逢的老师与学生们齐聚一堂,不仅重温深厚师生情谊,更唤醒心中那段最纯真的校园记忆,再续校园旧梦,场面温馨难忘。

出席的师生当晚没有隔阂,只有熟悉的笑容与一波接一波的感动,仿佛一声“老师好”,便把大家带回了那段青涩而温暖的岁月。

此联欢宴共吸引来自3间学校的30位教师出席,与来自7所华小的112名学生同欢共聚,现场洋溢着温情与欢乐。

陈婌萍:教育情谊最美见证

大会主席陈婌萍在致词时,非常感谢当年3位校长以及曾经任教的老师们的出席,同时感激当年一起在华小或中学念书的同学们踊跃参与。

她说,这一场聚会,不只是为了相聚,更是为了感恩与珍惜,而大家的到来,就是对教育情谊最美的见证。

“‘55乐融融’不仅是一次聚餐,更是一场关于记忆、感恩与重逢的温情聚会。”

她希望未来能够持续举办类似活动,让师生与同学之间的联系长存不息。

叶俹诚:感受社会学生对师长敬意

此外,叶俹诚校长也代表所有出席的老师,向主办单位致以由衷感谢。

他表示,此联欢晚宴不仅让教师们与昔日学生再度联系,也让教育工作者感受到社会与学生对他们的敬意与感激,实属难得与感人。 

“我们要把握和珍惜这个难得的聚会,相逢是短暂的,友情却是永恒的。今后,我们更应经常联系话当年,互相关怀,彼此尊重感恩。”

当晚,大会也特别为7月份诞生的多位老师和同学们庆生,齐切生日蛋糕,全场为他们鼓掌、唱生日歌欢庆。

此外,除了全体校长老师都获得大会赠送珍贵礼物,全场师生都分别得到由郑美霞同学报效的“翡翠珠宝首饰”礼物。

出席者还有筹委会主席司徒美凤等。

(南洋商报)

“魅力独中”短视频赛.9月30截止征件

2025/08/07 星洲日报/中砂

诗巫省华文独立中学董事联合会主席张泰卿(右六)象征性将“2025魅力独中”短视频比赛张贴在诗巫省华文独立中学董事联合会办事处。

2025魅力独中”短视频比赛新闻发布会后,出席理事、诗巫5所独中校长及教师及视频学习营导师合影。

(诗巫7日讯)为展现诗巫省华文独中多元教育特色、学生活力及文化传承精神,诗巫省华文独立中学董事联合会宣教组特别主办主题为“独中达人挑战赛:谁是最强招生官”之“2025魅力独中”短视频比赛,鼓励学生与教职员透过镜头发掘独中有趣、温暖、创新的故事,进一步唤起社会对华文教育价值的关注。

该比赛开放予诗巫5所独中在校生与教职员参与,征件截止日期为930日,线上投票则于1015日至31日进行。颁奖典礼将于1111日下午230分,在该会七楼会议厅举行。

宣教组主任熊美鹃指出,参赛作品须为3060秒横版短视频,以中文为主,可适当穿插马来文或英文。内容题材涵盖面广,可包括课程亮点(如科技、艺术、国学等)、校园的生活趣事、社团活动等。风格不限,可轻松幽默或具启发性,也欢迎运用动画、说唱、情景剧等进行创意呈现。惟禁止抄袭、负面或商业广告内容,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者需将视频上传至sibudz@gmail.com,每个署名最多可提交两部作品。影片将由主办单位统一加上话题“2025魅力独中”,分享至脸书平台。

奖项及奖品方面,视频奖冠军可获600令吉;亚军400令吉;季军300令吉;殿军200令吉、人气奖(流量最高,10份)各可获得50令吉;另设10份入围奖,各可获100令吉,所有得奖者也将获得奖状一张。另外,学校团体奖方面,设有总冠军、亚军、季军及2份参与奖,各可获得奖杯一座。

视频奖将由专业评审根据内容创意、独中精神展现与制作水准等项目综合评分。团体奖则依据学校参与比例(30%)及学生作品得分(70%)综合计算。人气奖则是根据官网点击率及社交媒体点赞及转发量为标准。

(星洲日报)

我要当老师奖励金 首批1.2万 8人受惠

 2025/08/07 中国报/柔佛

昔加末县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颁发首批“我要当老师”奖励金给8名投身教育的华裔子弟,坐者左起为蓝瑞荣、周艺雄、黄玟斌、罗强贞、杨福友、廖益荣和曾华种。

立志当教师的谢文缘(左3起)及谢媛龄兄妹,在祖父谢世金(左起)和父亲谢德福陪同下,出席领取“我要当老师”奖励金。

黄靖云

康雪儿

(昔加末7日讯)昔加末县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发放首批总额12000令吉“我要当老师”奖励金,给来自昔加末县的8名师范学院学生,以及刚投入执教行列的教师。

首批8名立志从教的昔加末县华裔子弟获颁奖励金,他们是谢文缘、谢媛龄、王筱慧、莫芮茜、陈德融、郑喆晖、黄靖云和康雪儿,每人获颁1000令吉奖励金。此外,若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科者,额外获得500令吉奖励金。

其中3人已于去年顺利毕业并投身教育岗位,分别是在柔佛州古来县大古来华小任教的谢文缘、昔加末县峇都安南东猛华小执教的康雪儿,以及在吉隆坡崇文华小执教的陈德融。

昔加末县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主席杨福友于昨日上午在颁发仪式上指出,此计划获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初阶段已顺利达成筹募10万令吉目标。

“令人感动的是,至今仍不断有捐款持续汇入,目前已逾12万令吉,彰显对华教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他指出,目前我国的华小和中学依然缺乏华文教师,尤其乡区许多中学华文班常年招不到足够的合格华文教师。

他强调,问题必须从根源解决,栽培年轻一代,鼓励更多学生立志投身教育。

他指出,经过委员会讨论和审核,这项奖励金的对象是已被师范学院或大学教育系录取的学生。

出席仪式者包括柔佛州华校董联会署理主席兼昔加末县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署理主席拿督罗强贞、柔佛州华校董联会理事拿督黄玟斌、昔加末县华文教育发展工委会秘书蓝瑞荣、昔加末县华小行政人员联谊会主席周艺雄、昔加末县教师公会主席曾华种、昔加末励志华小董事长廖益荣。

“用知识帮助需要的人”

目前在森美兰州芙蓉汝来师范学院报读科学系的黄靖云(18岁)指出,她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教育下一代人生道理和为人处事。

她说,其母亲也是教师。

另外,毕业于森美兰州师范大学的康雪儿(24岁)指出,去年9月被派到东猛华小执教,负责教导华语、国语和历史,是该校校长冯春娇告知她可申请这项奖励金。

她说,她当教师的志愿是受中学国文老师影响,认同老师“用知识去帮助需要的人”这句话,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

此外,谢文缘于去年在新山天猛公依布拉欣师范学院毕业后,目前在大古来华小教导6个科目包括华语、数学、体育等等。

他说,家族中有8人担任教师,包括母亲和姑姑,如今妹妹谢媛龄也在师范学院就读。这项奖励不仅是鼓励,更是对教师志业的肯定。

(中国报)

一眼千年 情定开明

 ——写在印尼华社开明联谊会72年庆典之际

2025/08/03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华社


尊敬的开明校董张兆恩先生陈淑莲女士、德高望重的千岛社长吴萌暄女士、我的泗水师父胡纪龄秘书以及他的夫人小燕子老师、舞蹈前辈辉娟和她的教育专家夫君黄鸿富先生、爱说笑话的美丽单身贵族简老师、定居广州的中印尼使者李伟辉老先生、受张董陈董所托经常给中国老师送印尼盾的印尼女孩LINCHE、憨憨的华裔男孩大卫、已经嫁到中国西安的印尼女孩绍慧、现已定居台湾的印尼籍中文教师善美、刚在广州留学归去的美龄;中国驻泗水总领馆跟我儿子同龄的曾萌琛前领事、跟我媳妇同龄的刘嘉慧前领事、本家小叔子顾景奇前总领事……

前天夜里跟陈董煲电话粥,听她讲开明七十二周年庆典的忙碌与琐碎,感谢她诚挚邀约。鉴于国内事务繁忙,遗憾不能前往泗水庆贺,以文代酒,遥祝开明联谊会成立72周年,恭喜开明三语学校建校8周年,搬进新校舍两周年。

时间推回八年前,泗水一位著名华商之子盛大婚宴上,顾景奇前总领事被侨领华贤众星捧月,婚宴尾声,在东南亚特有的鲜花长廊里,这位温暖帅气的泗水大家长又被各个年龄段女士团团围住,大家欢欣雀跃,要合影,要签名,要尽可能的靠近。大家夸奖前总领事三语流利,我真心真意说:“外交官都是英雄!”

每次外派,总有人跟我说国外种种危险,我都无畏,在我看来,就是带着神圣使命奔赴教场。

第一次外派,遇见北大毕业定居清迈的张静校长,第二次外派到开明,我的好运简直爆了棚!校董张兆恩先生和夫人陈淑莲女士把中国老师捧在手心怕飞了,他们给了我父母都没给予的关爱,在开明的生活工作一等一的顺心舒心,我把所有精力给了开明,开明也把最好的情义给了我。

有句话说得非常动容:“遇见你,我不惜用尽一生好运气!”我跟开明的缘,开明给我的好,是我愿用一生好运交换的。

在开明,以张兆恩先生夫妇为核心的众位叔叔阿姨、老华贤,无一例外都是值得我学习一生的最优秀的人。他们拓宽了我生命的质感,让我懂得什么叫对的事业对的人。

糖王之女黄蕙兰千年一叹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她的叹息源于遗憾,源于不圆满。我想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心的约定亘古不变”。

七十二年开明联谊会,七十二岁正青春!愿美好的开明华社在三语学校加持下越来越辉煌,愿张兆恩先生接过先贤张明开(已故)先生的火炬,不断创新,永远向前!

(中国外派老师   王馨/ 乙巳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写于中国连云港)

2025年8月8日星期五

维护华教联会 9月18办叶新田感谢宴



2025/07/06 南洋商报/文教

(加影6日讯)由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与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合主办的“谢谢您,叶主席——叶新田博士荣休感谢晚宴”,将于918日(星期四)晚上630分,在新纪元大学学院黄迓茱活动中心隆车举行。

本晚宴乃配合916日至20日,在新纪元大学学院进行的“第15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以及“第二届吉隆坡世界华文教育论坛竖2025年华教先贤纪念日”系列活动之一,诚邀全图华教同道及社会各界共襄盛举。

维华联表示叶新田博士长期以来始终如一地投身华教工作,风雨兼程、义无反 顾。他曾担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主席,以及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主席,积极维护母语教育权利,推动独中教育发展、并致力于华教的制度化建设。

此外,叶新田博士也曾出任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新纪元董事会)主席,从新纪元大学学院创校初期至今,就全程投入、倾注心力,展现了他坚持理 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铭刻于大学的发展历程之中。新纪元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地华教的高度,也为区域华文高等教育注入新活力。

维华联说明本次“谢谢您,叶主席——叶新田博士荣休感谢晚宴”,旨在向这位奉献华教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叶博士以坚韧与担当,加强 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精神将持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守护华救 薪火。值此举办华教盛会期间,诚挚邀请全体华教同道、校董校长、老师校友、团体代表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莅临晚宴,踊跃出席叶新田博士荣休感谢宴。

欲知详情,欢迎联系电话:03-8210 3709/03-8740 6392/011-2631 3992 G M: huajiao2023@newera.edu.my / mpppt102015@gmail.com

(南洋商报)

【华教视窗】 ~ 1680

华校迁校批文 接三连四

2025/08/0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启华

近日,副教育部长黄家和风尘仆仆到沙巴山打根,亲自移交双修中学迁校计划的批文。这是今年首6个月内,第四间被昌明大马政府批准搬迁的华校,可喜可贺!

双修华中学生人数超过1300人,原有的校舍已不敷应用。新校址与双修小学和双修幼儿园毗邻,通过一体化的校园规划,更有利于该校未来的整体发展。

今年年初,黄家和也亲手移交本年度第一封迁校批文予巴生港口直落昂利民华小。

创立于1944年的利民华小,受地理环境影响,频繁遭遇水灾。加上周边工业区蓬勃发展,造成空气质量、交通安全、野生动物闯入等问题,影响学习环境。

该校在2022年曾经被前朝政府驳回迁校申请,当时的正副教育部长分别是,土团的拉兹吉丁和马华的马汉顺。

团结政府执政后,该校董事部重启迁校计划,先后得到两位火箭副教长,林慧英和黄家和的大力支持,最终在今年2月正式获得批文。

几个星期前,黄家和接二连三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宣布槟城恒毅华小与柔佛中央华小迁校获准,并亲手移交白纸黑字的批文。

恒毅华小现址位于槟城乔治市,仅有3812平方呎,校舍空间有限且与教会共用,6间课室只能容纳152位学生,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新校址位于槟州希盟政府2013年打破先例拨出的土地,与恒毅中学峇央峇鲁分校毗邻,占地3.55英亩。

恒毅小学的迁校申请,在火箭国会议员林冠英、两任副教长林慧英与黄家和积极协助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批文。

只剩下4名学生和5位老师的柔佛中央华小,与当地泰米尔小学共用仅0.64英亩的校地,空间严重不足。

该校将迁至柔佛新山Eco Flora花园的新校址,面积扩大十倍至6英亩。当地人口密集,新校舍能更有效的纾解学额不足的压力。

中央华小自1999年推动搬迁工作,一直求助无门。在副通讯部长张念群的前助理,陈劲晖拔刀相助、黄家和鼎力支持之下,去年1111日正式向柔佛教育局提出申请,今年625日获得批文。

整个申请过程,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正式由黄家和亲手移交那张已经等待了26年的批文,令人刮目相看!

还记得黄家和去年刚上任副教育部长时,曾经承诺”建校迁校,重中之重”,未来4年,将在教育部积极推动建校和迁校计划。

单单在今年首6个月为华社争取到4间华校搬迁批文,足以证明黄家和上任以来,不遗馀力地处理华教课题,表现值得赞赏!

黄家和愿意亲自了解华教课题,倾听民间声音的积极态度,也获得董总主席陈友信和教总主席谢立意的肯定。

当然我们也看到火箭上下,在这4所华校迁校的申请过程中,里应外合,给予华社最周全的协助。全力以赴,为华教争取最美好的结果。

除此之外,昌明大马政府,致力于强化廉正与问责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努力,也充分展现在迁校申请过程当中,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罢了。

微型华小,迅速获准搬到更有需要的地方;苦等26年的批文,变成教育部最快下放的批文;被前朝拒绝的迁校申请,得以重见天日!不得不为黄家和、火箭和昌明大马政府点赞喝彩。

 
对实行11
年义务教育的探讨

2025/08/0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振民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政府有义务运用公权力,保障所有国民不受阶级或种族的限制,免费接受教育。

2003年代起,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提供免费的小学教育,免除学费。学生只需负担课本、作业、文具丶校服(包括体育服)丶课外活动等费用。

2025年学年起,中学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这样,马来西亚教育预算每年要支出数百亿令吉,以维持免费教育体系运作。政府还为B40低收入群体,提供”学生援助计划”之类额外援助。

今年730日,国会通过了《2025年教育(修正)法案》,即将义务教育扩大至中学教育阶段,即涵盖小学至中五(Form5),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度。

该法案强调,若家长未能确保子女完成中学教育,将被视为违法。—旦定罪,最高将被处罚款不超过5000令吉,监禁不超过六个月,或二者并罚。

教育部强调,第13大马计划分配给的670亿令吉,将用于全力发展学前教育至中学教育,以确保国家教育体系发展更加目标明确和高效。

实行义务教育,彰显马来西亚政府重视国民教育,推广全民普及教育,也是昌明大马框架为主轴的全面教育改革议程。

强制执行与完成中学义务教育,总体上来讲是很好的,但还有困难与在实际操作中,势必会遇到一些现实挑战,需要解决。

可以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念到中五,半途中总会有人辍学:有的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找工作,以补助家计;有的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学业赶不上,对读书大环境不适应;有的原住民莘莘子弟居住在偏远地区,交通难,上学不便;有的家庭破碎丶早婚或怀孕;有的家长不重视教育,不给支持与配合等等,都可能造成辍学失学。

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执行力受阻,即使有立法的威慑力,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学生仍可能”被迫”辍学。

为了应对可能面对的现实挑战和诸多困难,政府应采取各种针对性丶确实有效办法加以解决。例如:实在需要”辍学”的学生,要申请,并得到校方与地方教育当局的审核批准;可多设立技职学校;给困难户家庭以援助或津贴;通过培训,解决师资不足及改善学校设施;加强教育宣导,提高家长的认知及配合法律的执行,等。

实行 11 年义务教育,是马来西亚教育制度的重要里程碑,标志著国家在推动全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与培育未来人力资源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完整教育路径,不仅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公平成长的机会,也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然而,制度的成功不止于立法,更依赖全民的理解、配合与持续投入。政府、学校、家长与社会各界必须携手并肩,确保每一名孩子都能真正完成这段学习旅程,拥有通向更好人生的起点。

唯有落实到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家庭,义务教育的愿景,才不只是法律上的承诺,而是真正照亮孩子未来的一道光。

 

从书卷发放看教育中的“绩效焦虑”

2025/08/0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为了提升全民阅读风气,政府在完成大学生书券发放后,也为全国约40万名教师提供了每人RM100的书券。除了购买一本“指定书”(Judul Khas)以外,教师可到受认可的书店自由选购书籍。

姑且不论这样的做法能否有效提升校园的阅读风气。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好意竟演变成教师的压力。

压力并非来自“被迫阅读”,而是“被追著买书”。

政府设下的书券使用期限为三个月(71日至930日),按理说,教师绝对有充足的时间去精挑细选,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然而,八月未到,就听闻许多教师已在官员的再三催促之下,匆匆完成购书“任务”。

一些地区甚至擅自设下“内部截止日期”,并用持续跟进,不断公布“最新榜单”的方法来显示各校各区的完成率,以“某校某区已达成100%”来彰显执行效率。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违初衷,也让教师无端端背负“赶死线”的紧张感。情急之下,唯有赶紧下单,以避免不小心成为拖累校誉的代罪羊,令校长为难。

这一幕,正是我国教育现场的真实缩影。

为了追求“绩效”,人为制造的压力屡见不鲜。公布榜单、列名督促,已成常态。许多出发点良好的政策,最终因为人为的偏差而荒腔走板,把大家弄得鸡飞狗跳。

再举一例。为了促进教师持续学习、推动专业发展,教育部设立了教师培训管理系统(Sistem Pengurusan Latihan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简称SPLKPM),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至少5天(40小时)的进修课程,并获得42个“持续专业发展”(Pembangunan Profesionalisme Berterusan)学分。制度本意良好,非常值得肯定,但同样在执行层面走了样。

一些官员为了提前交出“成绩”,大幅度提前进修完成期限,要求教师在34月,即半年还不到的时间内,就完成全年的学习份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交差,大家只好想办法填数量、拼记录、 “凑学分”。只求数量达标,至于是否真的有所学、有所获,好像已无人在乎,也没人过问。

学生的阅读报告(Nilam)也是如此。原意是激发阅读兴趣,但任务设下后,执行时层层加压,最终异化成“完成指标”的竞赛。阅读的本质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的堆砌与形式的应付。

长此以往,我们能孕育出脚踏实地、善于自学、主动思考、热爱学习的国民吗?还是在不自觉中养出擅长“应付任务”、“迎合检查”,只在意“是否做完”,而不关心“做得好不好、学得深不深”的形式主义者?

 

小学入学年龄提前至6 是喜是忧?

2028/08/05 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颜慈伽

政府计划全面推动第13大马计划(RMK13)下的教育改革,其中最受瞩目的措施之一:统一小学入学年龄为6岁,并将5岁幼儿教育义务化。

建议一经公布引起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到底这是国家教育迈进的一大步,还是将掀起更多问题的隐忧?

推动5岁义务教育,是否有足够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目前政府要求学前教师至少持有大学文凭,政策值得肯定,但也需给现有教师合理时间与资源完成培训,避免人才断层。

学校设备、资源是否到位?幼儿园、小学是否已具备足够教室、教材、设施等硬件?否则只会增加校方与老师的负担,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未注册幼儿园、补习班及安亲班的监管,依法取缔无牌机构,保障儿童权益及家长期望。小学第一阶段以英语为主要学习语言需谨慎推行,确保多语言学习的同时,尊重并保留各源流学校的教育特色。

身为华裔,应坚守华小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核心精神。若想提升英文水平,应从英语课程本身入手,改善教学法与内容,而非以牺牲母语教学作为代价。

政府拟立法要求学生完成中五,违者家长或面临罚款或提控,旨在减少辍学,保障SPM文凭作为就业门槛的意义。政策虽有积极初衷,但需正视辍学根源,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学业压力或校园环境不佳等,综合解决才能有效落实。

教育并不是靠强制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教育制度的改善,应从提供支持系统着手,如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家庭经济援助等。

此外,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但现实中他们除教学外还需处理行政、家长、学生及霸凌等问题。

若改革加重教师职责,如变“执法员”,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和人才流失。政府应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量、提供心理支持和职业培训,以确保改革顺利。

教育政策应聚焦教学质量、师资发展和课程改革,避免仅靠制度施压。改革前,政府需广泛咨询教师、家长、专家及社会意见,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同时,需确保教育拨款公平、资源分配合理,让城乡及各源流学校均受益,不应存在偏差。

教育改革只有在制度、资源、人力同步强化下,才能真正提升国家教育水平,造福下一代。希望政府在推动教育改革时,能稳中求进理性评估,听民间之声,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