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11

勿偏离教育的目的

2023/01/10  光华日报/社论

教育除了培育人才,也培育品德兼优的国家栋梁,因为教育将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会出现怎么样的人,更决定国家是否能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获得重视的原因。

特别是我国华裔,一直都抱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宗旨,无私为教育奉献,就是希望学生们未来除了能传承母语,更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才。

可是很多时候,因为管理方面的一些偏差,或许将会在无形中影响一个学生的价值观,而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去重视的话,将会继续破坏教育的完整性,辜负了教育的努力。

最近闹出一些华小因为毕业典礼收费、在酒楼办毕业典礼的争议,后来更有家长爆料校方强制年捐和精明教师捐献金,甚至因为家长不愿“捐献”而导致学生被“羞辱”的情况,而这些争议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当然,家协也有解释毕业典礼收费、举办地点以及年捐等争议,并有各自的理据,但争议点并不是这一些,而是执行的方式。

每间小学都由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很多已经习惯过舒适生活的学生家长,很少会去顾虑一些贫穷家庭学生所面对的问题。

比如说学校礼堂闷热不适合举办毕业典礼,对已经习惯吹冷气的学生或家长来说,给学生准备有冷气的地点开心地毕业,是照顾学生福利的考量。可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与家长,有没有冷气并不是必要的。

所以校方应该考虑的并不是找冷气的地点,而是改进学校礼堂的设备,解决闷热的问题,否则学校礼堂等于是摆设,辜负了兴建学校礼堂的用意。

另外,毕业典礼应该让就快各分东西的学生们聚在一起,而家长应该只是坐在观众席观礼。如果换成在酒楼的话,学生非但无法聚在一起,更必须和家长同桌,完全没有了毕业典礼的意义。而且在富裕家庭眼中看起来很小的费用,对一些贫穷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也是校方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所以为学生选择更好的毕业典礼环境用意绝对是好的,可是当执行时发现偏离了毕业典礼的意义,那就应该去斟酌。

至于年费或者其他强制性的费用,由于许多华小属于半津贴华小,所以必须负担许多维修学校或举办活动的费用,家长如果肯捐献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因为贫穷学生负担不起而被老师羞辱或被其他同学嘲笑,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校方应该去了解为什么学生无法付年费的问题,而不是让老师在所有学生面前质问为什么学生还没交年费。

如果学生在这么小的时候就体验到贫富悬殊的状况、或者出现被嘲笑、或同学学会嘲笑他人的情况,那么学校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了。

教育并不只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校方在执行任何可能伤害到学生感受的活动时,必须换位思考,真正做到全方位照顾学生,并培育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目标。

 

毕业典礼的本质是什么?

2023/01/11  中国报/评论

~作者: 林恩霆

教育能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让人们改善生活,但如今看似金钱可以改变教育程度和背景,更甚的是物质能创造回忆。

新山宽柔二小在酒楼办毕业典礼每人收费80令吉引起争议后,在酒楼举办毕业典礼的做法引起社会讨论。

在爆发这课题的华小,有超过90%家长都愿付费出席毕业典礼,证明大部分家长都无怨言。

文中讨论的重点不在于有关校方的对错,而是整体性的讨论:如今华小毕业典礼移到酒楼举办,是否妥当?

一名家长出来喊话,说什么都要免费,华小未来堪忧,更说华校是靠先贤们牺牲享乐,慷慨捐钱,才有今天规模。

不以金钱堆砌回忆

毕业典礼是学生一个学习里程碑结束的回忆,是不分贵贱贫富都可以拥有的回忆。若把付费出席毕业典礼与捐助华校相提并论,实为不妥,毕竟捐助是自愿和不限数额,但付费毕业典礼则是强制,而且会让小康之家陷入为难。

或许是时代进步了,人们经济能力提高,对物质也相对有要求,现在的小学毕业典礼已可搬到酒楼去办,还有毕业袍穿。

然而,在90年代以前的华小,只能在那没有冷气装备的学校礼堂举行,穿着那逐渐泛黄的校服参与毕业典礼,那也算是那个年代较为有规模的华小才能办得到,没礼堂的学校尚要向外租借。

节日和仪式感商业化,造就物质追求,很多节日都需要依靠金钱来创造气氛和回忆,这让学校毕业典礼也在商业化下举行,所以家协或校方说给学生一个美好回忆,不就是以金钱和物质来堆砌回忆呗!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然而,试问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佳肴满桌或是有触碰情感的毕业典礼?庄严礼堂内高唱骊歌的感动,与即将离别的同学不舍的相拥,才是毕业的触点!

还记得在国立大学(UKM),全体毕业生在大礼堂内举行的毕业典礼,向所有家长行鞠躬礼,感谢养育之恩,出席典礼的父母为这壮观的一幕动容,笔者依然把这份震撼的感动记到现在。

有些回忆,有些感动,无需以场地和佳肴来堆砌,校方简单的安排,触动人心的举动,就可创造出无限感动和软心。

毕业典礼的操作模式,是该以华团酒楼宴请方式进行,还是回到庄严的礼堂举行,回到教育的本质?教育人士该在这个点上,厘清教育与组织的分别,勿将大人的华团宴会那套,强加在教育上,剥夺孩子真正需要的毕业典礼。

 

小六毕业典礼,反映华社虚荣心?

2023/01/1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王丽琴

柔佛新山宽柔二小在酒楼举办小六毕业典礼一事,闹得满城风雨,也牵扯出值得深思探讨的课题。

此事原本属于个案,殊不知竟然引发群起而攻,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二连三爆出有华小同样在酒楼举办毕业典礼,使到华小顿时被冠上“贵族”、虚荣心”、“装模作样”、“攀比”的称号。

事实上,在酒楼举办小学毕业典礼,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反效果。有人发表“一切为孩子好、让孩子留下美好回忆、家长能陪同孩开心共餐”等言论,说穿了都是藏着“大人的虚荣心”,抹杀孩子的淳朴天真。

政府为学生提供11年的免费教育,分别为6年的小学教育和5年的中学教育。从以前至今,只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就可以参加意义重大的毕业典礼。

无论是小学或中学毕业,政府从未规定学生必须付费才能参加毕业典礼或取得一纸文凭。

出席毕业典礼是每名毕业生的权益,而让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校方的职责。

若以宽柔二小风波为例,校方将毕业典礼和酒楼叙别餐捆绑在一起,

间接向毕业生和家长施压及收费,这种做法有失妥当。

小六生是毕业典礼的主角,毕业典礼的主要意义,是让孩子能为小学生涯做一个总结。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的临别赠言、授予毕业证书、哼唱毕业歌曲、师生合影等,才是学生心中美好的印记。

我相信,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个圆满的毕业典礼,最终都会忍痛付。虽然家长同意付钱参加在酒楼的毕业典礼,但不代表他们认同这种酒楼奢侈消费的歪风。

除了付费出席毕业典礼,家长似乎已别无选择。在此风波上,也恰恰反映家长们“少数服从多数”。这是一种妥协,并非民主精神,因为“付费”一事早已剥夺学生的权益。

在政府华小,有家境富裕的孩子,也有家境清寒的孩子。如果孩子因为家境贫穷无法付费参加小学毕业典礼,最终必须获得校方或家教协会赞助才能出席,这会不会扭曲孩子的金钱价值观,甚至让他们在钱财上产生自卑感?

我理解华小长期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绝大部分华小是政府资助华小(半津贴华小),校方需要筹募活动基金,以维修陈旧的校舍和提升软硬体设施。

如果捐款用在学校发展用途,相信许多家长都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力。可是,若要求小六生付费参加毕业典礼,再鼓励家长付费参与陪同出席典礼暨叙别餐会,这难道不是歪曲“权益”的定义吗?回顾过去两年疫情期间,许多毕业活动紧急喊卡,毕业的季节也都消失了,有些学校采用线上视讯方式举办毕业典礼,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不让学生留下遗憾。

虽然当时疫情的搅局而导致毕业典礼停办,许多孩子也没有如往年般互相拥抱告别,但彼此祝福的心却从未缺席。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是每个孩子最快乐和纯真的童年时光。人人手上拿着的一本纪念册,记载了同学之间纯真友谊的美好回忆。毕业这一天,最珍贵的是一起奋斗的同窗友情和难以忘怀的师生情谊。

小学生的集体回忆,肯定不是酒楼的美味佳肴,大人们也不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大人们,能不能打破在酒楼办小学毕业典礼的迷思,把温馨和有情的毕业典礼还给孩子们呢?每名小六毕业生的权益,都应受到捍卫和尊重。

 

简单隆重和浮夸势利

2023/01/10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这是一个别人怎么看,比自己感受更重要的时代,从追踪网红进行各种消费,到教育,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经验、回忆和经历都有意义,最后大家就被形式主义套牢,所以我们有了过去充满争议的毕业旅以及今天华小付费到酒楼办毕业典礼引发的讨论。

面子比自己感受更重要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只是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大家急于获得更多人的点赞和认同,不自觉的更加的往这个方面陷入,导致形式化这种情况日益严重。

毕业典礼是让孩子向学校、同学道别的一个仪式,是一个生命阶段转变的重要一环,所以毕业典礼的目的是让孩子于老师,以及孩子彼此之间互相道别、祝福的仪式,并透过这个道别的时候给自己在这个生活过的校园留下最后合照的机会,毕竟下次回来身份就不同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最理想的毕业典礼应该是简单又隆重的仪式,只是在今天这个时空背景下,简单隆重似乎是寒酸没面子的代名词,所以就有了百货商场大厅进行的幼稚园毕业典礼以及小学到酒楼举行毕业典礼的情况,孩子的感受和回忆被无视,大人的面子更重要。

毕业旅行也是一样的情况,孩子们(尤其是小学生)其实对去哪里、有什么玩和可以看什么并没有太多的意见,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能不能跟好朋友一起,聊著大家觉得无聊,但彼此觉得有意义的话题。他们也不太关心吃什么大餐和好料,对他们而言,正真的美食是晚上全班二三十人挤在一间房间一起吃的那碗泡面。

所以不管是80令吉的酒楼毕业典礼,还是3500令吉的出国毕业旅行,如果最好的朋友没办法来,孩子们彼此没有能够好好的道别,无法给自己和同窗留下最后的回忆,那就一定是最烂的毕业毕业典礼和毕业旅行不是吗?

一厢情愿

其实各种高大上的活动很多时候就不过只是一个大人为了满足形式主义的一厢情愿而已。这是一个很尴尬的时代,很多人一边在批判社交媒体引起的形式主义,嘲讽网红为了流量的各种炒作,另一方面却又被形式主义制约,坠入形式化的陷阱而不自觉。

我相信今天协助主办相关毕业典礼的家教协会是想要让学生有一个完美的毕业典礼,但这种完美必须要从孩子的角度来举行,而不该是家教协会面子或是学校董事荣誉的角度来思考。

希望本次的事件能够在引发各界的讨论后,作为教育育人的学校在未来可以摆脱这种高大上形式主义的荼毒,将学生内心感受和同侪之间彼此的互动作为第一考量,让孩子们可以了解什么是简单隆重,而不是浮夸势利,并能了解的道别、回忆的正真意义,而不是各种攀比和委屈,以及大人彼此之间的口水于炫耀,毕竟我们期许的下一代是有实力,而不是有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