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李金昌前辈是印华文学的“国宝” (一)

~~历经抗日沧桑、七任总统仍坚持宏扬中华文化

2023/07/09  《印尼新报》



李金昌先生现年 98岁,是金门乡亲在印尼的智深老前辈,也是印华文学界的国宝级作家,获得华侨华人社会的敬重和赞仰,确实如卦在他书斋中堂所写的一 幅题词所述:秋霞 亮丽频挥笔,升平盛 事文采留 李金昌从19982014年,先后出版 了多本著作如下:

 11998年:《金门憶昔~~日军强征马夫》,由印尼 国文艺协会策划、 《印尼与东协》社出 版。

22004年:《李曼陀文集》,由印华作协岀版。

32005年:《浯岛启示录》,金门文学丛刊之二,由金门政府出版。

42014年:《侨 批申遗》,由印华作协出版。

我们得知,李老 前辈在2015年以后近 七年内,还陆续写了 一些文稿,原来已收 集要求再出版第五本 文集,但被友人通知 出书已没有读者要 买,因为大家都通 过网络营销阅读,因此,李老前辈就把大部分稿件丢弃,确实十分可惜。这也是 新时代海外文学的悲 哀,值得大家深为关 注与探讨。(我们已 通知李老前辈,《新报》願意继续出版他的著作)。

坎坷奋斗的沧桑 岁月李金昌先生原名 李曼陀,小名阿曼, 1925年出生于金门古宁头南山村,是李家排行笫六的男孩, 出生时母乳枯竭,只用蜜水浸棉布,也吮得津津有味。该年是乙丑年,肖牛,母亲感受到他一生必是劳苦大众,就与父亲商 量,把婴儿起名为李 曼陀,意谓如陀螺扭在地上旋转,注定是 劳碌命,后来母方的 舅父叫他为阿曼,以此祝福他一生勤 力奋斗,写下光辉的 历程。 1933年,阿曼八 岁,才进入私塾学堂 启蒙,第一课是 之初,性本善,他 唱得好大声;再过一 年,阿曼才念到《 孟子》,也不知书中 所说为何物,父亲觉 读这种书有何 用?还不如去放牛 与拾糞,阿曼因此在 私塾只唸到第四年, 但他非常自爱,逆境 奋进,从小就努力习 经学史,长大后就写 出好文章。

193777日, 日本侵华芦沟桥事件 发生,全国抗日救国 情绪高涨,各地燃烧 起抗日烈火。 19371026 日,日本军艦已停泊 在金门前水头村海 外,登佔孤懸海外的 金门岛,兵分三路进 行屠杀与枪刼,阿曼 的邻居李文通随逃难 人群逃到厦门,七个 月后,19385月, 厦门也沦陷在日军手里,但全中国抗日战 争在1944年取得胜利 的曙光,日本侵略军 终于在金门岛呆不下 去;

19455月,日 本侵略军强征金门岛 上五百马夫和五百匹 骡马替他们搬运军备 与物品,经厦门、漳 州运往广东汕头一 带,企图与其他日本 侵略军汇合,李金昌 先生当时刚好20岁, 也在强制征集之列; 因此,他身历其境, 在数月的行军中遭受 盟军追杀和飞机轰 炸,加上日军残暴迫 害,五百马伕最后只 剩下三百人,伤亡超 过二百之众;李金昌 前辈一路身历其境, 险象环生,总算是检 回一条生命。

1948年,中国解 放战争迫近金门,李 金昌前辈只好随亲友 南下印尼,先在东加 李金昌照片 里曼丹省三马林达定居,在一家建山号 公司当商行账务和中 文秘书。

1949年,三马林 达金门公会成立10 年出版纪念特利,他 积收集旅居三马林达 同乡资料,负责整理 后编排进特刊,受到 乡亲的赞赏。在这期 间,他和林维钦老师 共同组织读书会,并 写信到香港三联书店 求助供应新书和读书 会课本,得到三联书 店的有力支持,寄来 一大批新书,包括< 二万五千里长征>和 新中国的作品,读书 会也因此广交学友, 取得良好成绩与影 响。 1950年代,李金 昌参加当地中华总会 理事会工作。

1952 2月,他和庒宝璇结 婚,婚后共养育了五 位孩子。 1959年,印尼政 府颁布总统十号法 令,掀起排华浪潮, 强迫居住在乡下的华 侨离开往所,造成全 国局势十分紧张。中 国政府决定派船接 收华侨返囯。为了 落实好遣侨回国工 作,李金昌代表当地 中华总会到中国驻马 (Banjarmasin)领事 馆,向江燕领事请 示。江燕领事指示如 何办好接侨工作,江 领事也建议华侨最好 进入印尼籍,如不能 全部,最好一家有一 人入籍。可是,当时 大部份华侨都坚持保 留中国籍。现在回想 起来,当年江燕领事 的指示确实是十分正确的。

 1960年,中国政 府派了第一艘光明 客轮来到马哈甘 河码头,中华总会理 事们,包括李金昌先 生都负责好办理撤侨 工作,完成了当时接 侨回国的工作任务。 1961年,李金昌 前辈举家迁居东爪哇 省泗水市,他与友 人合作经营辗树胶 生意和做自行车轮 胎。1967年新秩序苏 哈托政权上台,外资 开始投入印尼,本地 工厂无法竞争,李金 昌前辈于1970年只好 停业。他转而致力从 事文化交流和加强金 门同乡的团结工作, 在逆境中坚持宏扬中 华文化

(印尼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