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8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94

母语教育无需他人接受

2023/12/07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吉隆坡上诉庭判决母语作为教学媒介没有违反宪法,意味着华小淡小受宪法保护。我们应该感谢自愿介入作为抗辩人的各个民间团体、学校及政党。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针对上诉庭的判决发表评语说“再次证明宪法保障多源流学校”。

宪法保障多源流学校的地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重要是当宪法受到挑战时,需有人敢站出来维护宪法。

交通部长陆兆福则宣称团结政府捍卫母语教育。

交长宣称美中不足

“团结政府捍卫母语教育”,这句话如果出自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之口则为十全十美,如出自教育部长也属完美,惟由交通部长来宣称,尤其考虑了民主行动党并非是共同抗辩人之后,这句话的权威性就显得有点美中不足。

由于传言诉方有意向最高法院上诉,最终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革命仍未成功母”,希望全体抗辩团体继续努力,捍卫到底,为我华族母语教育奠立不朽之功。

上诉庭的判决当然也引起政界的关切,土著团结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说,华小部分课程纲要是从台湾与大陆引入。如果华小课程增加“国家元素”,马来人可能会接受(华小)。反对承认统考文凭的人也指独中课程纲要来自台湾与大陆,用这种理由来反对华文教育,令人无语问苍天。

在实际上,学校课本必须根据教育部拟订的课程纲要撰写,内容也受教育部批准,只是应用的文字不同,内容则大同小异。

再说,我国历任政府怎么可能允许从台湾与大陆引进课程纲要,用这种荒诞不经的理由来反对华人的母语教育,其实就是蓄意抹黑华文学校,但这理由却能欺骗不懂华文的人,于是在马来社群掀起反多源流学校的情绪。

至于“马来人可能会接受(华小)”这点,同样是荒诞不经的话,因为华印人拥有母语教育权利是英国殖民地政府准许我国独立的根本之一。

 我不止一次在本栏提起200728日,第一电视台(RTM 1)播放在1985年录制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访谈,东姑在访谈中说: 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后,华人(其实是马华) 终于同意马来语为唯一国语,以及马来人在独立后的特权(其他也包括统治者的特殊地位、回教作为国教等),马来人则同意华印人在独立后拥有母语教育权利,华校以华文华语为教学媒介。因此华巫印三族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

因为三族领袖取得共识,保证了独立后的马来亚不会发生种族冲突,也等于保证了马来半岛不会落入当时虎视眈眈的马共手中,免除了英国及其西方盟国的担忧,英国遂允许我国独立。

三族建国社会契约

换言之,华印两族在独立后拥有母语教育权利是马来半岛获准独立的必要条件,它既是三族先贤建国的社会契约,也有宪法的保障,不是取决于什么人能接受或不能接受,如果有人不能接受,但华印两族的母语教育权利依然不能改变,就好像马来语作为唯一国语、马来人拥有特权这些政策,无需问现在的华印人能不能接受,即使华印人不接受,马来语文仍是唯一国家语文,马来人仍享有特权,建国契约不容后人不接受。

所以,“马来人可能会接受(华小)”这句话非常的霸道,等于无视宪法。

 

论文救不了华教

2023/12/07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王德龙

人民须要的是拥有雄心壮志解决至难问题,引领国家长久走在正道上的政治人物,而非获得选票后便将问题困难化,然后企图随心所欲的政棍。

华文教育的问题是一个旷日持久的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不是变了天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无关竞选宣言,更无关你我手上的那一张票。否则,余下的一里路早就走完了。那么华教的问题,其根源在哪里呢?有人说是生育率大幅度下降造成的。远的且不说,生育率下降导致华小入学率降低,影响深远。微型华小直接受到冲击,自然不在话下。友族比例占比的提升,会否在政治的干预下,进一步侵蚀华文教育,这也都是问题。自然的,华小入学率的降低,又势必影响华中与独中的正常运作。环环相扣,首尾相应,确实不容小觑。

然而,生育率的降低不仅仅发生在华族身上而已,马来人的生育率也在下降之中。从全球视野审视,日本的生育率呈负增长模式,韩国也屡创新低。欧美各国同样面临这个窘境:新生儿减少,老龄人口增加。人口大国如中国,同样不能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近些年中国放宽人口管制,鼓励生育的政策能否奏效,还须更多的时日以验收成果。因此,探讨华教课题如果止步于人口问题,必然见树不见林,再多的论文也只能坐待事实的发生。

或许你又该问了:就是因为人口结构问题,所以我们在政治上没有办法呀。如果你要真的这么想,我准备好的答案是:如果你没有办法保证你的儿子会将你的孙子送入华文教育体系,你生再多也是没有办法的。他者固然有他者必须负的责任,然而我们自己的责任却是最大的。每当国家面临各种问题之际,尤其近两年政治上所呈现出来的衰相,多数人都和孩子说:出国后就不要回来了。孩子在国外如果可以落脚,你觉得比留在国内强百千万倍,万一有些什么情况,也有个后路的想法,试问我们的人口结构问题要如何改变呢?既然都出走了,人口的百分比自然得不断下降。迫切想着解决问题的人,正在不断加深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另一个更直接的叩问是:凭什么只有那一些留下的人要为此负责任而已?凭什么你离开以后,只要指指点点就足够了呢?大家同样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消耗了这块土地的资源,大家同样急着证明自己爱国,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祖籍也急急忙忙地想要抛弃,何以一旦移居、移民或者嫁娶了友族、外籍人士,这个国家的责任便与你无关呢?当然,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也是一个普遍将人权挂在口中的世界。无论是移居、移民、嫁娶异族,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无关对错。只是,如果探讨问题却不将所有的细节纳入考量,选择性规避重点,那么所谓的研究也就无法得问题之全貌。宏观与微观一并不尽如人意,问题自然是解决不了的。

化整为零以思,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不管发生什么问题,国家必须将教育办好。也唯有政府才有能力抵挡一切问题。因此,华文教育的所有问题,本就是政府的问题。只要政府公平和公正,给予华文教育合法的地位,并且能够大公无私,让华教作为国家教育重要的一环,得以不断为国家栽培人才,如此方是正道。当然你又该说了:这怎么可能呢?我准备的答案是:509之前之后都说可以,怎么几年下来就变成不可能了?如果真不可能,大家还需不需要继续投票呢?

艰难确实是艰难的。可就是因为艰难,所以我们才须要寻策解决。难就不必解决,那我们还希图政治什么呢?苏东坡《思治论》里这么说:“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人民须要的是拥有雄心壮志解决至难问题,引领国家长久走在正道上的政治人物,而非获得选票后便将问题困难化,然后企图随心所欲的政棍。看穿政棍的空言与大话,我们切切实实做点实际的工作还是最重要的。至于论文,当然还是要继续写的。

 

开发教育游戏

2023/12/07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梁庆业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教案、准备课程内容和设计问题。相信再不久,它一定可以生成教学影片,而里头的虚拟老师一定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它也一定可以批改作业,甚至可以在分析学生程度后提供适当的鹰架内容,以辅导学生。

想到以后可以不用费心教书、批改作业,实在太爽了!但等等,我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在居家学习期间,我也曾分享了许多有趣的教学视频给学生,但他们完全没看!上网课时,还有学生躲在镜头后面玩游戏!

人工智能虽能处理大部分工作,但学习动机的问题并未解决。我感叹人工智能始终不是人类——无论它如何厉害,它还是无法感受成就感,无法体验“心流”,更无法理解人与人交流的美好感觉。

游戏中获各种满足

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游戏(而不是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各种满足。他们在其中获得很大的自主权、可跟其他玩家互动、不断地自我挑战、获得成就感。深度沉浸游戏的结果,就是玩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东西。

例如,《英雄联盟》的资深玩家能够记得上百位游戏角色的名称,还了解其中400多项技能的特点,甚至知道如何运用它们。相反,教师们能够让学生记住这么庞大的知识量吗?

假若教师可以好好利用人工智能,就能从重复性的教务中解放出来,然后投入到更专业的教学领域当中,例如做教学研究、建立有意义的师生互动、研发更有效的教学工具等等。每次苦恼找不到教学工具的我,其实期待会有更多人投入到研发行列当中。

试想象一下,假若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成为法兰西斯·莱特船长、甲必丹叶亚来、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等角色,并亲自体验马来亚的历史事件,那么教师还需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本吗?

电竞选手需很纪律每日训练,才能保持实力。

开发教育游戏极困难

虽然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开发好的教育游戏是极困难的,因为这需要两个领域的专业——游戏开发的专业,以及教育研究的专业。首先,教师是否有开发游戏的能力?

之后,教师能否将掌控感、满足感、社交体验等融入游戏,并让学生投入其中?还有,教师能否在游戏中设计好的学习鹰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所设计游戏是否能评测学生的进度?

思考上诉的问题,便知道这是一段艰难且漫长的道路。其中需要研究机构、游戏公司和教育单位的相互合作,并需要大量的研究、测试和评估。

虽困难重重,但只要跨过那些门槛,任何教学内容都可能会有一款相对应的游戏,并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教育游戏的王国里,游戏不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朋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

 

校长新上任老师心慌乱

2023/12/07   中国报/评论

~作者:郭兆堂

在中学,近几年擢升校长之风历久不衰,而获得升级当校长的往往服务不到五个年头便告荣休。坦言,新校长会有着个人的领导作风,也会有着自己的办事要求,校内教职员无不对新上任的校长感到战战兢兢。

一般上,待一两年后就退休的新校长会选择弃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招数,鲜少给校方带来改革,多数是要求老师们给予鼎力合作,延续完成前任校长已筹谋的 “计划”。

荣休前,新校长能够落实“前朝计划”算是已做好了本分。这类校长总是最受欢迎,盖因老师们如常做工,不会感到忐忑不安。

当然,新上任的校长当中仍有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奉行者,他们惯常采用的伎俩就是先“割舍”后“改革”,即先“割舍”前任校长所进行的计划,之后补上自己带来的“改革”。

换句话说,已进行的计划日后不会再延续,进行中的计划便半途腰斩, 未进行的计划则“胎死腹中”,尽可把“前朝计划”彻彻底底地连根拔起,改由新校长提出的“改革”取而代之,似乎不容许老师们“眷恋”着旧校长。

由于是“一减一加”的计划,工作量相差无几,老师们的心态尚好,心甘情愿地接受新校长的委派工作。

可是,有着这么一类的新校长:他们“延续”之前校长的计划之余,还会带来自己的“改革”。简言之,“前朝计划”保持不变地持续下去,而“今朝计划”接力赛般地陆续有来,如此“一加一”的计划让校内老师内心慌乱,工作量倍增,倍增的压力令老师苦不堪言,难以苦中作乐。坦言,一些抗压比较低的老师会申请转校或拿无薪假期,以便脱离新校长的“魔爪”,情何以堪。

校长新上任,内心慌乱的老师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