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500

冥顽不灵的教育部

2023/12/24   光华日报/社论

教育部长正式发出文告阐明,执行英文教数理政策的立场。教育部长再次彰显其冥顽不灵的作风,令不少华裔希盟支持者失望,“昌明政府”似乎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教育部强调,将继续推动“巩固国语强化英语MBMMBI”政策,双语教数理必须确保马来文及母语掌握能力不被影响;然而,教育部将双语教数理班政策,交由各州去评估及执行是一个败笔决策,并造成乱象丛生。

其中,一些州属直接指示学校明年一年级和中一班,必须一半班级以马来文教数理,而一些则至少开一班,或只开一班英文数理班。教育部这种做法,显然罔顾学生及家长们的意愿行事,更没有以学生的前途,以及当今数理学术趋势的需求做考量。

实际上,对华淡小毕业生而言,为了未来升学及就业出路的铺排,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会选择以英语作为数理的媒介语;然而,教育部长却完全排除掉,学生们的学习意愿考量。

教育部以提升国语为由,强行规化改变华中或国中数理媒介语的做法,是硬掰及不专业的做法。若要加强国语,就应该回归语文科来提升,而不是从数理科来着手。

这到底是教育部官员们的官僚馊主意,还是部长天真的认为,这样就可以提升国语程度?

在处理这个课题的节骨眼上,教育部的官员班底不见得懂得办教育;部长则完全被官员们牵着鼻子走,所以无论是哪个阵营执政,教育政策好像印度煎饼般转来又转去,令学子无可适从。

在某程度上,独中的教学方针,还比教育部更明确,以独中的数理科教学方针为例,独中是否以英语教学,是取决于学生的程度与意愿为考量。因此,在独中有母语教数理,以及英语教数理的制度。

理科生当然都是对理科有兴趣者,不过成绩好的理科生未必选英语教数理;至于一些英文差,或没计划在英文体系大专深造的学生,则继续以母语教数理,这主要是让他们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掌握数理知识。

独中这种政策很明确地以学生意愿为上,因为未来出去社会的是学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决策者,学生们更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不管是用母语或英语学数理,独中的办学目标,就是培育专业人才。

话说回来,语文只是传达知识的一种工具,若要提高国语的掌握能力,教育部应该回到根源,从语文科的教学着手,探讨实用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做法。

用英语教数理,不意味一定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英文肯定是国际上,最接轨数理教学的语言。当然,学生意愿不能忽视,若是有学生需要国语学习数理,那也应该迎合学生的意愿,在资源允许下让学生可以如愿学习。

反之,教育部以加强国语为由,硬规定开办国语数理班,只能说是开倒车的政策,最终可能会拉低我国学生的数理表现,也可能达不到教育部要提升国语能力的预期。#

 

南洋大学对新加坡的现实意义

2023-12-28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栏目

~作者:白士泮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今天新加坡能繁荣昌盛,不完全是个奇迹,是我们的建国和立国一代在逆境中奋斗,排除万难建立起来的。南洋大学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未来子孙要不忘历史,温故知新,才能继续生存。

最近,因为电影《大风吹》引起南洋大学毕业生在《联合早报·言论版》的讨论。笔者想从更全面的宏观视角表达看法,以便让新一代的新加坡人对南洋大学有正确的了解。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民办大学。它从1956年开学至1980年最后一届毕业生,生存了25年。这是一所唯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本地大学,也是当时全球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的华文大学。

南洋大学是基于民间需要而发起成立的。在一个移民社会,在艰苦的生存环境里,人们须要依靠自己的文化扎根才能生存下来,繁衍生息。因此,南洋大学的创办,很快获得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亚联邦极大多数华人的支持与赞助。东南亚华族人士,上至亿万富翁,下至基层人民,包括三轮车夫、德士司机、普通文员、教师、学生、工人甚至舞女等等,出钱出力,筹款集资,把南大从无到有,神奇地建立起来。这是轰动一时、空前的历史大事。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移民社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华族,在建国过程中曾作出巨大贡献,他们重视子孙后辈的教育,因此华文教育体系成了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

在沒有殖民地政府的支持下,华人社团自力更生创办了南洋大学。在它25年的历史中,培养了近12000名毕业生。他们都在各个专业领域表现不凡,其中不少还成为优秀杰出的人才,包括企业家、银行家、公务行政官员、大学教授、科学家、教育家、教师、律师、文化工作者等等,为国家做出贡献。

今天的南洋理工大学是在南洋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南洋理工大学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规模与成绩,享誉全球。

南洋大学的行政楼(现为华裔馆),南洋大学的牌坊,以及在云南园里的纪念碑,已在1999年获得国家文物局的保留而成为新加坡国家古迹。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一段珍贵的历史,值得珍惜、保留甚至发扬光大,传承给下一代。

2005829日,李显龙总理在南洋理工大学50周年庆典上曾经这么说过:“南大精神一如既往地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火焰不灭,不仅在南洋理工大学,也在我们其他本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帮助培养强烈的社区意识和社会相互扶持的精神。”

20121029日,时任副总理尚达曼在(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会上也说过:“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来重新发现、拥抱和增强这种回馈社会的精神。南洋大学被卷入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变化的浪潮,但激励南洋大学的精神是值得珍惜和发扬的,无论是在今天的新加坡还是未来几代新加坡人中。”

作者觉得南洋大学这个历史事件,也带给新加坡一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南洋大学在移民生活的艰苦条件下,以及殖民地政府敌意之下的极度逆境中,展现“拼搏精神”、自救自强。南洋大学的座右铭:自强不息,力求上进,激励並造就了不少杰出的硕士和博士,在国内国外做出他们的贡献。今天的新加坡面对更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多变的地缘政治,去全球化与保护主义造成的脱钩断链,都在干扰全球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甚至粮食出口,严重威胁以国际连通性为基本国策的新加坡生存空间。在国家层次上,南洋大学在逆境中的拼搏精神,对新加坡是有现实意义的。

其次,南洋大学的成立受益于社会最底层的苦力劳工、三轮车夫、洗衣妇、歌舞女郎等的捐款,展现了当时华族移民浓郁的社区意识和相互支持的“奉献精神”,还有提供华文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今天,第四代领导层反复强调新加坡须要更新社会契约,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就是要将所有新加坡人凝聚在一起,加强团结,倡导社区互助精神,通过更有效的社区联系措施,加强对弱势家庭的援助,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流动性。正如李显龙总理以上讲话,南洋大学当年所展示的“奉献精神”,不正是今天新加坡社会迫切需要的吗?

另外,除了华文高等教育,南洋大学很好地保留了华族传统、语言和文化。南洋大学培养了许多华文教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延续与推广华文教育和华族文化。例如今日马来西亚就有近70所华文独立中学和2000多所华文小学。

这些年来,中国与亚细安的经贸关系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与亚细安也已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中国下一步还将全方位拓展与亚细安的互利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亚细安命运共同体。南洋大学的华文教育支持了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双语政策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已成为新加坡的战略优势,有效融合中西方的智慧与文化,为中国与亚细安提供经济价值。副总理黄循财表示,本地华族文化发扬光大,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新加坡文化和身份认同。

南洋大学展现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决心和社区凝聚力,在国际社会也可以起着示范作用,甚至是弱势社区或小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普世价值。南洋大学故事中的一个社区或族裔群体为生存而奋斗,并将其传统、语言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对当今许多移民族群如何在逆境中争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具有启发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今天新加坡能繁荣昌盛,不完全是个奇迹,是我们的建国和立国一代在逆境中奋斗,排除万难建立起来的。南洋大学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未来子孙不但须要拥有坚强的意志与信念,还要不忘历史,温故知新,才能继续生存。

南洋大学已成过去,我们不必要纠结和停留于历史,而是要向前看。在推广华文教育与华族文化方面,南洋大学当初的意愿是和今天的国家利益保持一致的,应该延续下去。

(作者是南洋大学1975年经济系荣誉学位毕业生)

 

浅论郊区华小的特色

2923/12/27   星洲日报 /大柔佛

~作者:高城人

我多年来到访过的柔州各县华小超过100所。当年我还在职时,到访各县华小都是出席会议、教育研讨会和华文学艺活动。

我觉得我和教育界与学校很有缘,使得我很喜欢学校的氛围,包括校园的文化气息、花团锦簇和草木扶疏的自然环境。

因此,我退休后仍然继续到访学校,除了写新闻的公务,也探访比较有交情和友善的教育界同道,了解该校的特点和亮点,写成文章,以便把各校的优点和特色介绍给柔州其他学校,作为借鉴。

众所周知,在大城市的华小,家长多、赞助人多,因此一般上都是设备齐全,有许多特色和亮点,见报频率高,广为人知。

但是,处于郊区或乡区的学校就欠缺城市学校的优渥条件,由于这样,各校必须选择一些特定项目加以发挥,方能彰显它的独特性和亮点。

柔州有特色的郊区华小不少,由于版位有字数限制,我只介绍3所比较有特色、值得介绍的学校。

第一所是在依斯干达公主城双威城市郊的谢华华小,这所华小是一所全新的华小。

由于是新建学校,因此已经有预设的环保设备,如储存雨水的设备,而该校校长配合董家协也在校园设立环保走廊,营造浓郁的环保氛围,并在推动学校活动时,特别着重环保元素,确实可称为“环保学校”的楷模。

第二所是古来市郊的泗隆华小,该校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美化校园计划。

泗隆新村村长官先生报效瓷砖,校内学生就以各种颜色的漆料,为瓷砖髹上绚丽的色彩和图案,过后黏贴在学校的围墙上,从而显现七彩缤纷的亮丽效果,使得学校仿若乡间的一颗闪烁的明珠,确实是独特的亮点。

第三所是边佳兰方外之地的高谷华小,它的“环保菜园是亮点。

学校师生在一块空旷的校地以环保的方式种植蔬菜,虽然它没有先进设备,但是作为一所微型小学,高谷华小的环保菜园已经算是乡区学校的一个成就。

谨此祝愿柔州有特色的华小能够成为其他州的楷模。

 

教育部须先鼓励阅读

2023/12/27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许世平

对林慧英调任财政部副部长,有时评人甚感诧异,还批评说她在教育部表现平平,有了差错时就只会一贯的事后补锅。

其实,教育部有很多老问题,特别是华教问题更是纠缠,凭林慧英一己之力,一年之计,都只能喊叹徒劳。

可她在任期间还是想做些东西的,她提醒过教师要积极给学生荐读和导读,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激励学生,让孩子与书为伴,让阅读深耕在孩子心中。

鼓励阅读是正确的,尤其在当前手机阅读时代,多数人的阅读时光都被网上浏览所替代,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已经让学生根本没法对书籍探究细品,学生再也没有爱不释手的图书。

读书助拓宽世界界线

根据盖洛普多年前发布调查数据,马来西亚成年人中有21%在过去一周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书,杂志或报纸,如此可怜的自主阅读比例,确实让人哀叹。

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读书,因为读书能帮助我们拓宽世界的界线,发现生活的无限可能,例如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 构思精微巧妙,是经典文学的入门书;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英国病人》,极具诱惑力的故事让人感受语文之美;读懂《红楼梦》书中的人物群象,也会给我们洞察人性的阅读体验。

通过老师的导读,能帮助学生学习到写文章的技法,增进文学的素养及提高读写能力,还能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

因此,我们希望接任官职的黄家和,能有耐心做好这份最招惹人骂的教育部副部长的职务;增建或迁建华小,重新修订爪夷文政策,解决华小师资问题等都还可能是难事,甚至捍卫华淡小地位,面对政敌各种卑劣的挑衅,都是让华裔政党领袖狼狈窘迫的政治博弈。

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倡导深度阅读或经典阅读,为全民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可能是较容易做到的事,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不就强调,“无知或知识匮乏的年轻一代,最容易受到唆摆”,鼓励阅读才能让马来西亚脱胎换骨,只要看看我国国际学生评估(PISA)的多项成绩泻跌,就不难看出鼓励阅读,才是教育部最先要做的暖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