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小拿破仑何苦为难师生?
2024/10/0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吴奕品医生
10月3日一早,便在社交媒体上读到一则关于巴西古当县内华小教师“大风吹”的贴文。事缘县内12所华小,近134位教师,在10月2日收到调职通知,必须在10月6日到新学校报到。一些学校甚至同时涉及了34位资深教育局这一次的“大动作”,显然未经深思熟虑,有欠妥当。教育部有必要透明公开的做出回应,以厘清民众心里的疑惑。
教师,如此大幅度的人事调动,令人感到极度震惊。相关县教育局行动之快速,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一改大家对于公务员效率缓慢与态度消极的既定印象。
如此令人惊诧的消息,果不其然,很快的就在社媒上疯传开来。各种阴谋论顿时甚嚣尘上。有人说这是故意针对华校,也有人说这是首相安华所推行的公务员部门内部轮换制的措施。无论理由为何,我认为教育局这一次的“大动作”,显然未经深思熟虑,有欠妥当。教育部有必要透明公开的做出回应,以厘清民众心里的疑惑。
大部分家长对于这项人事调动感到不解,也抱持反对意见。最主要原因是时间点与涉及人数太多的问题。倘若是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这还勉强说得过去。毕竟如今已是本学年的第三学期,六年级学生即将应付UASA会考,新调任的老师又是否真能在短期内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公平公正的执行校本评估?一次过调走二三十位资深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及校务的运作,真的完全没影响?综合以上所述,这项人事调动的指令,实为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我个人更关注的是孩子们心灵发展的层面。我的诊所就在巴西古当县,来看诊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培华二校、南兴华小、启东华小、建集华小、马赛华小和柔佛再也华小。今天我特别做了一项小小调查,得到的结
果是,前来看诊的近10位小学生,不是级任老师被调走,便是教导主科的教师被调走,百分百无一幸免。每一位受影响的学生家长都透露,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了一整夜,哭红哭肿了双眼,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无法好好道别的遗憾,孩子们都感到极度不舍。可见学生情绪受了极大的影响与打击。
有研究论文提到,学生通常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教师和教学方式,这种适应过程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
研究表明,学生与新教师之间的互动质量在适应期内尤其关键,因为信任和安全感的建立是学生逐步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一个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变化并保持学业的稳定进展。这种适应期的长短因学生的年龄,班级规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因素而异。
积极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度以及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关系时,学生更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更好的课堂纪律。
孩子们需要一种归属感,这种关系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非常依赖教师的情感支持,教师的鼓励能够促进他们更积极地面对学业挑战。在这个时间点进行调职,孩子们需要重新适应,重新建立关系,这深深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灵的发展。试问,教育局的官老爷们,在吹起这阵大风之前,是否有将这一切纳入考量,又是否真心的将孩子们的福祉摆在第一位?
我也曾是卫生部属下的公务员,了解公务员的调职制度。倘若适时适度的调职,适当的更换新血,定然有其效益,而且也属于行政管理的权限,旁人自然无权过问。一旦涉及学生福祉,影响学生学习与权益,关心教育的我们,就有站出来问责的必要性。毕竟教育这一块和其他领域不同,教师教育与栽培学生,是有连续性,也涉及了情感的联结。
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乃至于家长,都是有血有泪有情感的人。我们并非冷酷无情的机器,也并非让坐在办公室内吹冷气的教育局官员任意摆布的棋子。教育部这一次的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度反感,所幸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这一次风波中的反应还算快速,能及时搁置人事调动,以免教师与学生的权益受到剥削。但我们仍需要追究问题的根源,毕竟这样的事根本不应该发生。副部长是否能拿出魄力,积极解决问题,秉公处理,并严惩教育局内的小拿破仑们,安内攘外?或许这些小拿破仑,才是真正应该被调职的那一群。
“华校生不太聪明”是谬论
2024/10/06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郑正
国大民族研究所荣誉教授拿督张国祥认为,在华校就读的学生不太聪明,虽然他们在学校有学习三大语文,但是他们只擅长华语。
我不知道张国祥凭什么证据发表这种言论,因为大家都知道,精通三大语文的华校生比比皆是,他们在各领域都不输国民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国语也说得流利顺畅且标准。
纵观我国各领域中的人才,很多都是华校毕业生或至少曾经是华小的学生,他们并不会因为是华校生而不重视国语或不注重国语的掌握,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在SPM国语中考获了A,因此我认为张国祥的言论简直是胡言乱语、无的放矢,对华校生充满偏见及恶意。
我不知道张国祥本身会不会华语,也不知道他是否精通国语和英语,不过他既然认为华校生不太聪明,我猜想他不会是华校生或曾经在华小上学过,所以像他这样的华人,总会刻意针对华裔发表一些不实且荒谬的看法与指责,他的行径确实令人感到生气和不齿!
张国祥认为华校生不太聪明的理由是他们不精通国语及英语,这是十分不恰当和不合逻辑的思维,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跟他精通什么语文是无关的!
既然如此,身为教授的他竟然以这个标准来论断别人是否聪明,实在是可笑、无稽和荒谬的事。
张国祥公然侮辱华校生,其实就是在侮辱华社,像他这样的华人,确实是华社最大的耻辱和不幸!
教师大批调职,教学受影响
2024/10/06 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张孳璘
巴西古当多所华小大批教师调职事件,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不安。
教师大规模调职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巨大影响,也让家长和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政策提出了质疑。通过与家长和教师的多次沟通,我得知了他们的深切担忧,这些问题进一步揭示了此次调职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首先,教师调职的时间被广泛认为是不恰当的。教师调职发生在学期进行中的时候,尤其是对即将面临考试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突然调职乱了他们的学习节奏,影响备考的效果。
许多家长担心,新任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原教师不同,学生需要时间适应,这无疑削弱了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一些被调职的教师被安排教授与其专业领域不符的科目,增加了教学难度。更为复杂的是,一些不谙华文的教师被指派教授国文课程。
尽管他们的教学能力无可置疑,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共同的语言桥梁,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准确理解老师的讲解,而无法与教师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进度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次调职事件中,一些服务年限不足10年的教师也被调走,这引发了更多的反对声音。教师的频繁变动打破了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家长们担心这会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心理健康。
尽管调职的地点大多数仍在同一个地区,但调动的数量之大、时间之仓促,导致教师们无法做好充分的准备。许多教师表示,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接工作,影响了新旧学校的正常运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局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调职的时机和方式。
教师大规模调职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没有进行分阶段的调职安排,导致一次性处理过多教师的调职。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压力,也让教师们在心理和工作上难以应对。
因此,教育局可以考虑定期进行教师调职,而不是长时间拖延后一次性处理大量教师的调职。这将有助于分散教师调职的压力,避免类似的突然性和规模性问题。
此外,在调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透明度和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教育部门应在做出调职决策前,充分与学校管理层及教师代表沟通,确保各方的需求都能得到适当的考量。
通过更有计划性和渐进式的教师调职方式,教育局可以更好地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我希望此次大批教师调职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契机,促使教育局反思和改革当前的教育政策。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而这必须以教师的稳定和职业满意度为前提。
期待一个更加包容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位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其中获得成长与成功。
华校生都不太聪明?
2024/10/0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仁杰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承的传统美德。对于教育工作者或学术人员,大家都会保持一定的尊重。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这份尊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得起自己的职称。
有句话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一个人若非自取其辱,他人并不会无端端地将枪口对准他。国大民族研究所教授张国祥在公开场合中表示,在华校就读的华裔学生不太聪明,虽然学校教三种语言,但他们只擅长母语,甚至连英文、马来文都不怎么擅长。
此番言论即刻引起了反弹!堂堂一名高等学府的教授,更是隶属民族研究所,却偏偏没有一丝容人之量,对马来西亚独有的多元种族面貌不屑一顾,反而一副仿佛与华校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模样,屡次针对华校发表攻击性言论,信手拈来的包括华校生歧视他族、多源流学校是民族团结的绊脚石等。
曾几何时,语言的掌握能力成了评估一个人智商的标准。掌握多种语言是马来西亚人的先天优势。以华校生为例,他们在学校能够接触华语、马来语、与英语的教育。因此,在多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以进行交谈甚至书写,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重要的是,华校生并不止是华裔,还包括巫裔、印裔和其他族裔。
这样的特殊特点,看在来自外国的朋友眼里,他们会衷心地表达羡慕之情,也对马来西亚保留多元学习环境表示赞叹。此外,在职场上,随著中国经济的强势崛,通晓中文对求职者更是锦上添花。
越来越多友族同胞将孩子送进华校就读就是最佳的证明。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入读华小的土著学生在2014年的入读率是11.7%,2024则是18.5%,显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华校优秀的办学素质,是家长们送孩子到华校的因素之一。在华校就读的非华裔能够以流利的中文与他人交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或许是这名教授在象牙塔自个儿待了太久,未与外界进行足够的接触与交流,以致于对华校产生了偏执的想法,甚至忘了自己作为华裔的身份,不单没有为华教贡献一份力量,反而还仇视,甚至还一直绞尽脑汁要拔掉这颗眼中钉。
以偏概全满口胡言,是不也是凸显智商不怎么高的一种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