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585

预算案须考量华教的永续发展

2024/10/10  星洲日报/社论

大马华文教育的发展一直面对多重困境,有些是突发状况,例如日前优大被追税与罚款8300万令吉,事情虽然获得解决,但类似课题难保不会被有心人士重新炒作;有些议题是华社长期关注与争取的,例如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放宽公立大学入学固打制、财政预算案中固定编列华校经费等,如果缺乏政府有系统支持,华教面对的问题复杂且难以解决。

经费、师资、设备、不平等待遇、家长对华教认知不足等问题,都是当今华教困境,分析如下。

其一,经费短缺:包括独立中学、国民型中小学都面对政府拨款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独中,主要依赖华社的捐助维持运营;国民型中小学的办学也同样是经费短绌,经常需要透过筹款活动应对学校的基本运作。

其二,师资短缺:华文教师,尤其是国民型华小经常面对合格师资不足的问题。其实师资需求与培训是可以事先规划的,但政府在华文教师的培训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面对很大的挑战。

其三,学校设施落后: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国民型中小学校的校舍老旧与设备不足,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也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素质提升。最终,还是得向社区筹款。

其四,面对政策的不公平对待:华教在大马教育体制中经常遭遇不公平的政策待遇。例如,华校的拨款比例明显低于国民学校,经常提及在国民型小学以国语课本统一教学,政府的语文政策给华校带来压力。

其五,学校数量不足:尤其是新发展的城镇和住宅区,新设华校的数量跟不上需求,许多华小面临学生人数爆满的情况,导致无法就近入学,跨区上学增加家长的负担。

希望2025年財政預算案的撥款能考量華教的永續發展、撥款能更制度化、能夠以具體行動與制度化支持和保障華文教育,這是華社對預算案的共同期待。

其六,华文教育认受度问题:虽然华文独中教育在大马社会普遍得到认同,但一些不了解独中教育的社会意见领袖经常挑战独中的办学;一些家长也担心独中生在升学或进入职场时,可能面临语言能力不足的问题,甚至选择将孩子送往国际学校。

以上困境反映了大马华文教育在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的复杂处境。缺乏政府的支持,使得华文教育需要更多来自华社的资助,但这种状况恐将无法长期持续,所以,华教的发展需要政策层面的介入和更多国家资源的投入。

办学经费来源是大马华文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华社对政府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与拨款是有高度期待的。

其一,增加拨款数额:期望政府能针对华教办学需求而拨款,尤其是增加国民型华文小学和独中的拨款。近两年,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满足华校的维护、扩展校舍以及增加教育设施的需求。例如,2024年独中总拨款1890万令吉,平均每所独中30万令吉,每名学生分得220令吉(还不足支应一个月的学杂费),从数据上看,独中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

其二,确保拨款的透明度和持续性:希望政府能保障拨款的透明度、拨款按时发放,避免以往出现延迟或拨款不足的情况。同时,希望将拨款制度化,成为年度预算的固定项目,而不是临时性的拨款。

其三,扩充华文师资培训:除了学校建设与维护,期望政府能更关心华文教师的培训,以解决部分地区华文教师不足的问题,确保华校拥有足够且合格的教师。

其四,落实华校科技和数字化转型:随着全球教育朝向数位化发展,希望政府拨款能够涵盖数码设备的升级,支持华文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

其五,公平对待华文教育:期望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对不同语言的教育资源分配能够更公平,华文教育能够和其他语言教育(如马来文、淡米尔文)享有同等的待遇,从而真正体现多元文化社会的价值。

其六,开放独中设校或迁校的申请:如果独中面对校舍不足,在有能力自购校地、自行筹款建校,政府应该予以支持,尽快通过建校批文。

其七,华社兴办的高等学府免税:因为这些大学学院为非营利机构,成立的目的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无论从“法理情”上看,都应该予以免税。

华社对2025年财政预算案的期待,着重于预算的编列能够促进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期望政府能以具体行动支持华文教育的生存。

 

争取确立华校拨款制度

2024/10/11南洋商报/社论

优大的追税事件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出面摆平,美中不足的是财政部致函说明豁免优大税务和罚款的时候,同时指示优大和优大教育基金会必须在202511日起分家。

言下之意,是不是内陆税收局认为8300万的税金根本不是一个错误,只是看在首相面子的份上,勉为其难网开一面,暂时放过优大,反正来日方长?

我们认为,优大有必要站稳立场,进一步向政府厘清,作为一家减轻政府负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大学,何以遭到这种待遇?不但如此,这家大学并非以盈利营运,就是为了应对政府无法满足华裔公民高等教育需求,从而产生的另类补偿之道。

华社为了子女的教育,即使任劳任怨,甚至捐献义款,也愿意为政府分忧。

这个问题在国阵执政时发生,国阵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可能自打嘴巴。但是,这也常常成为希盟和行动党攻击的软肋,暗示若有一日执政,自当纠正这个弊端。

结果在希盟执政后,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还屡次让优大办学受到为难。这一次问题更严重,内陆税收局以重罚出发,即使优大求情得直,也少不了刮下其一层皮。

善举变涉嫌逃税

安华身任财政部长,为内陆税收局的顶头上司,没有不知道的道理。如果他真了解优大的办学之根源和苦处,早就该按下该局的这股心思,叫他们追税要找对方向才是。何况他在6月已收到涉及方的陈情和求情,却默不作声,直到事情闹大了,才出面调停,却留下了一条尾巴。

事实上,这不该是豁免税务,应该解释为错误追税,收回成命才对。本来是一个协助政府纾解财困问题的善举,此时却变成涉嫌逃税的罪行,这叫为国分忧的有志之士情何以堪?希盟在执政之前,口口声声说要制度化华校拨款,可是在最近的拨款和兴建计划中,教育部长法丽娜提出9所新华小的建校模式,是由私人机构捐款承担建校的费用,和之前的承诺完全走了样。

不管什么源流的小学,所招收的学生可都是道道地地的马来西亚人,政府凭什么把建校的责任都推给私人企业呢?

应公平分配资源

所以,在下周的财政预算案,希望财政部长可以正视华教问题,把华校拨款正式放入教育预算,和马来学校作出公平的资源分配,并让人民了解各源流学校的异中求同;华教在促进全民教育和为国家栽培栋梁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并没有离经叛道,完全符合“昌明政府”的不分种族,有教无类的宗旨。

同时,建议政府承认优大免税地位,一次过解决其税务问题。

 

教育政策不可朝夕令改

2024/10/11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东之盈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与高教部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教育部长法丽娜西迪建议恢复小六(UPSR)与中三(PTS)考试,并认为教育政策不应该因为政权更迭而随意被更换。

这两项考试被当时的国盟教育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所废除,并以课堂评估(PBD)与校本评估(PBS)取代。副首相与部长们认为,考试制度必须给予改革,以免更多学生因而辍学。       

当今政府发现,自从这两项考试被废除后,竟然有1177名教育文凭(SPM)考生没有参与考试。这些学生无法掌握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因此放弃学习,也失去应考的能力。

扎希认为政府与领导人可以更迭,但国家教育政策却必须有结构性的体系,以免学生变成牺牲品。当时教育部没有考虑废除这两项考试的后果,果真是带给教育领域相当大的困扰。   

缺乏竞争失学习目标

教育政策时常朝夕令改,必然带来负面的成果,也因为推行比较松弛的政策,而让学生无法朝向优质的教育有更积极的动力。虽然现在学生能够更快乐学习,符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看法,但事实证明缺乏竞争,也让学生失去了追求更优质教育水平的精神。      

如今教育与高教部长对评估与校本评估所产生的弊端有所见解,也可能是教育部官员取得校方的反馈,确认小六与中三考试被废除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于失去了竞争力,也没有一个确定必须达致的目标,最终证实小六与中三考试具有鉴定学生学习进度的制度,是一项更有水准的教育评估制度。       

由于教育部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有退步的现象,那些拥有强势意志力的学生,依然独占鳌头,但那些意志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最终可能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为了达致减少学生的辍学率,深信最近教育部将推动更多教育改革措施,以便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政治斗争挫教育改革

拉兹所推行的教育改革显得杂乱无章,也因为政治斗争导致教育改革受挫,最终将达致国家教育水平变得更加落后,也无法达致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总体目标乃在德、智、体、群、美等方面,都有全面且具个性的发展,但现今教育制度却无法激起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导致教育政策无法达致崇高的目标。

拉兹除了废除两项考试,更把假期时间更改,结果导致整个教育系统产生混乱。如今的教育部长想调整假期时间表,显得困难重重,只好一步一步调整将来的假期,却无法立马就给予恢复以往在年底放假的情况。

 

跨越国界的教育情怀 一名中文志愿者的感悟

2024/10/08   柬埔寨《柬中时报》

~作者:民生学校语合中心志愿者杨怡晨

柬埔寨,金边——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转眼间,我已经在柬埔寨民生学校度过了近两个月的时光。这段经历,如同一场深刻的文化之旅,让我对教育、对人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初到柬埔寨,我有幸参观了这片土地上许多令人震撼的美景。从吴哥窟的宏伟壮丽,到洞里萨湖的宁静致远,每一处都让我感受到了柬埔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渴望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教师节那天,我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日子。大使馆的关怀与温暖,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后盾。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国教师共聚一堂,我们分享着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路历程,这份来自同胞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国际中文志愿者的信念。

中秋节前夕,民生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我与同事们一起,为学生们准备了月饼和水果,让他们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看到学生们兴奋地品尝着月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文化的桥梁。

在课堂上,我见证了学生们对中文学习的热情与好奇。他们虽然面临着中柬两种语言句法顺序和行文逻辑上的差异,但总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每当我在课堂上讲解新的汉字或句子时,学生们总是瞪大眼睛,专注地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的勤奋与努力,让我深感欣慰与自豪。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中文写作上的进步。通过组织“创意写作坊”等活动,我引导学生们动手参与、沉浸体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中文写作训练。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还在课后主动找我请教问题,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看着他们的中文写作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流畅生动,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民生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老师们。他们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无论是教学上的指导,还是生活上的帮助,都让我倍感亲切与感激。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才能够在这里安心工作,不断成长。

回顾这两个月的时光,我从最初的紧张与不安,到现在的从容与自信,经历了许多挑战与成长。作为一名国际中文志愿者,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与挑战。我学会了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与观念,也更加珍惜与学生们相处的每一刻。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我深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柬埔寨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关爱。同时,我也期待着与更多的柬埔寨朋友交流互动,共同书写中柬友谊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我的教育之旅。我相信,在柬埔寨民生学校的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