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370

再打统考牌

2022/07/14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罗汉洲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于日前率团访问董教总,承诺行动党绝不放弃争取承认统考。

实际上,马华也宣称绝不放弃争取承认统考,它似乎也不懈地去争取,早几年甚至欣然宣布政府承认统考的事已“剩下最后一里路”。

但这一里路却有点漫长,马华尚未走完,就在5·09大选成了在野党,希望联盟政府不承袭前朝的政策,封闭最后一里路。

希盟上台,之前宣称希盟承认统考的行动党却戛然而止,没有接棒走完最后一里路,在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威严下,行动党提都不提承认统考这回事,被人问起时就说必须先顾虑友族的感受,要先说服友族才行,于是劝人稍安勿躁,并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奇怪的是,行动党当日保证希盟承认统考时,可没想到必须顾好友族的感受吗?就这样等了22个月,希盟突然下台,承认统考的事乃无疾而终。

安华曾打宗教种族牌

现在听到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促请国阵准备迎接大选,行动党又重提“必定争取承认统考”这句话,惟到(若执政)时是否又因“友族感受”而必须“稍安勿躁”?

我们姑且假设,希盟在下届大选胜出执政,也没有马哈迪这条拦路虎,但还有一个靠打宗教与种族牌起家的安华。经过两次牢狱之灾后,表面上他不再好像以前那么种族主义,但所谓本性难移,试看希盟上台时,公正党没有华裔议员出任部长,只有副部长点缀点缀。可见他骨子里仍有浓厚种族主义,仍然处处顾及马来人的感受,所以他会答应承认统考吗?假如他反对承认统考,行动党可有应对的办法,务必使到统考文凭在希盟掌权期内受到承认,陆兆福能讲明白一点吗?比如不惜退出政府等等。

行动党安顺区国会议员倪可敏说,承认统考今天做不到并非失败,只是尚未成功。咦,马华也是这样说呀,难道行动党没完没了地承诺争取下去,没完没了叫华人支持它,把统考充作吸引华人票的手段而已。

22个月执政期间,行动党除了政绩令华人失望之外,对华人的态度也让人不敢恭维。马华在执政期间,如果出现有损华人权益的施政,并因此受到华人谴责时,马华会表示愿意去纠正,最终有无纠正过来是另一回事,但它答应去做。

不敢拂逆马哈迪鳞毛

但行动党受到谴责时的态度可就不是这样了,它不但不去纠正偏差的施政,反而对华人反唇相讥,指华人不理智、情绪化、如遇到世界末日、回家照镜子、有什么不妥?你们也可办大会呀等等。如此的表现,显示行动党不愿维护华人的权益。

行动党社青团团长俞利文说,华人仍是行动党的基本盘。换言之,行动党在来届大选仍须依靠华人的支持。

这话不错,打从成立开始,行动党都是依靠华人的支持才生存至今,可惜的是,行动党一登上执政台就翻脸不认人,没有回馈华人。行动党明明可操纵马哈迪的首相位,却从不敢拂逆他的鳞毛,对他唯恐唯谨,好像有什么受到他胁迫似的。

假如希盟再次执政,面对种族主义同样强烈的安华,相信以原班人马上场的行动党仍是老样子,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保住官位为重吧!

 

怀
——怀念母校西加山口洋南华中学

2022/07/15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作者:李开放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想起每两年七月,西加山口洋南华中学校庆节日大家热烈的欢笑团聚,回忆校园年少无知捣蛋和嘻闹,响应号召以身作则下放农村劳动光荣,政治掛帅,学习雷锋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五好学生……谢校长采取果断措施,开除数位劣迹学生,禁止观看港台西方黃色灰色电影……

早上上课时,集中精神学习听课及老师严肃教导,下午放学值班打扫卫生在义务劳动,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同学们进行运动锻炼身体,热闹非凡……昔日校园欢乐气氛今又浮现在眼前,多么令人回味与伤感……

我们不能忘记五十多年前排华封校前第一任校长,上海沪江大学学成归来的陈醒民老师,还有第二任清华大学学成归来的曾祥鹏校长,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起五星红旗被控上法庭,以英语答辩荷兰法官、检察官及警察,后判无罪释放……还有第三任严肃教几何课暨南大学学成归来的谢鹤庭校长,教植物课的郑仲骝老师,教语文历史课林烈光老师及蔡传贤老师,教化学课郭平山老师,教代数课的吴宝珍老师,教卫生课的郭梅莲老师,教美术课的钟一鸣老师,教音乐课的李贵郎老师,教印尼文课的林华基老师,教数学课的陈丽霞老师,教英文课的谢植光老师及后椰城华中巴中毕业归来上任的张紫曲李钗凤老师等。

今年七月应该是新冠疫情后第七届主席庄严选举,让大家一起选出一位有厦门陈加庚、泗水翁俊民、棉兰苏用发精神式的新主席,带领我们大家重建南中,发扬南中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我们后辈也不要忘记—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南洋重光先辈陈醒民、杨际新、蔡武吉、林德山等等侨贤们,三年之內重建中华公学第一、二、三、四所小学及幼儿园和南华中学……发扬继承中华文化,培养华侨下一代。

现时局虽然华文解禁,但我们西加华侨吸取血的教训,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华文学习化整为零,雨后春笋在城乡多处设立补习班,成绩斐然!很多初中程度的毕业学生都被聘请前来首都各处名牌学校任教,也受到中国大使夸称山口洋华文教育是印尼的领头羊模范区……

最后我们大家再缅怀一位伟大民族诗人的诗词《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们要永远做好事,留取丹心照汗靑,人民会永远铭记!

 

认清心之所向,读理读文都很好
──献给在文理科之间徘徊的年轻朋友

2022/07/14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诗蓉

近日,看到刚升上中四,选读纯理科的年轻朋友在为该不该转读文科而烦恼。他当初选读理科是因为向来数理科的成绩不错,而身边的大人,包括父母,都认为读理科的出路比文科更广,更有保障。开学至今上了三个多月的课,他开始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脚步也有所迟疑,不知应该拿出更大的力气,坚持到底?还是鼓足勇气,申请转换科系?

针对这个问题,我不敢简单地回应说该或不该,只想透过自身的经验谈谈想法,让年轻朋友作为参考。教育部是自2020年起,才调整了中四课程的科目组合与科系选择方式,更早以前都是按照中三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来实施文理分流,即根据成绩优劣把学生依次分入理科班、商科班、文科班。当时虽然每一年都要求学生在001卡(pupils cumulative record card)上填写三个志愿,但在进行文理科分班时,并没将学生的志向、兴趣,还有意愿纳入考量。

在这种情况下,理科班等同精英班,而文科班就像普通班。进得了理科班的表示会读书,成功考到好成绩,是挺光荣的一件事。加上校方并不轻易批准转换科系,要转的话得大费周章,另外申请,因此就算志不在此,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选择转系。勉强留下的,有者是因为舍不得理科生的“光环”,有者放不下朋友,有者缺乏改变的勇气,有者是因为完全没有方向。

当年,我也因为中三考试成绩不错而被编入中四理科班。跟上述这位年轻朋友不同的是,我的数理科成绩并不算好,只不过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就自认是理科绝缘体,知道此路不通,再勉强走下去,前途堪忧,而毅然申请转读文科,甚至因为受到阻挠而不惜转校。

庆幸当年的自己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量力而行,并有勇气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去,而不是盲目地让成绩来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走上大人都觉得比较有保障的大路。常想当年继续留在理科班的话,搞不好在大马教育文凭(SPM)就全军覆没,连进大学的门都没有。

选择自己兴趣

而今,中四的课程内容组合比过去更富弹性,在科系的选择上,也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单是考虑成绩与能力,也参考心理评估之多元智能测试(Psikometrik Inventori Kecerdasan Pelbagai)报告,并将学生的意愿以及家长的意见纳入考量。冀望年轻朋友在选择科系时,不再受到重理轻文的主流价值束缚,不仅是考虑经济利益,或由成绩来决定走向,而忽视自己的潜能与兴趣。

工作是赚取温饱,维持生计的手段,考虑经济利益,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并没有错,但如果纯粹为了物质回酬,为了糊口而工作,无法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潜能和天赋,看不到自己的生活价值与生命意义,那我们只能停留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的底层,只是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得到更大的幸福感。

理科不错,文科也很好,其实不管哪个领域,都可信手举出一堆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失意的例子。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选的是理科或文科,关键乃在于选择了自己有能力,有兴趣,愿意为之付出热情的行业!

 

独中教改的取与舍

2022/07/16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瑞泰

随著疫情趋向稳定,学校教育也恢复过去的常态,董总独中教育改革列车再度启动,这几个月各种独中新式教学、新课程标准等教育改革的建议、谘询文件纷纷的传送到各校老师们手中,希望透过新的教育思维和改革路线,推动独中教育的发展。

独中教育体系一直都秉持一种广纳百川的精神,自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开始,取经自台湾、中国的专家学者,制定了独中的课程架构,后来因为大局势所需,也发展出所谓的双轨制独中教育系统,至今的独中可谓是百花齐放,各自各精彩。

如今为配合独中教改,董总教改相关工作也依循过去的那种取各家之长精神,从全球各地的教改中吸收养分,协助独中找到未来发展的新路线。在这当中就是各种的“取”和“舍”了。

“取”的部分总是比较容易的,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有很清楚的纲领和进行程序,只要集各家所长,配合独中的情境和需要做修正即可,这在今天网络资讯科技的配合下难度并不高。

挑战在于“舍”的部分,纳入新的教育思维和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如素养教育、高层次思维的评量、校本课程设计与评量、跨科合作和课程整合等等的同时,也必须要有“舍”,毕竟在有限的资源、时间等限制下,不能够一昧的“取”而不“舍”,这一来极有可能使得独中教育陷入一种不断的往新的概念的目标前进,却又被旧的包袱框限和束缚的困境。

以初中科学为例,原本的改革方向是取消物理、生物和化学的学科框架,将三个领域整合为一个初中科学学科,让学生在初中三年先建立一个全面性,不分物理、生物、化学的完整科学观,这样的设计和改革是好的,只是无奈的在评量系统无法更新和学校教学体系的局限,至今绝大部分学校在科学之名下,继续分物理、生物和化学各自上课,而考试也是一份考卷中分别是三科不同的考题各自出题,并未达到整合成为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此的情况也引起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不解。

改革最大挑战

初中科学的困境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上将会更常碰到,独中教改的立意非常好,但一方面想要实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舍过去的评量(考试模式)和教学模式,将是独中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只是老师和学生疲于奔命的满足各种新的课程架构与目标需求的同时,行之有年的分数主义又让老师们必须要想办法维持传统分数导向的评量模式,当两者无法兼顾时,分数必然会成为最后赢家,什么校本评估、校本课程和多元评量很可能都会败下阵来。

官方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包括取消低年级的校内考试、取消六年级检定考试、取消PT3等措施、禁止学校公开公共考试成绩等,以扭转大家习惯的考试导向教育模式。

董总作为全国独中教育改革主导单位以及统考的主办方也必须要有破釜沉舟决心,在“取”他人之长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套“舍”自己之短的配套,如取消初中统考、取消陈嘉庚杯成绩优越奖,甚至制定配套要求学校不要公布学校公共考试成绩等,让大家摆脱传统分数主义的束缚,教育改革才不会有后顾之忧,毕竟教育发展犹如逆水行舟,如果无法配合全球的教育发展趋势,那未来独中教育体系很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国中、国际学校取而代之,让好不容易发展了50年的独中教育系统走向消亡,那就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