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21

承认统考文凭吃亏吗

2023/02/22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詹雪梅

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是华社关注,关乎华裔子弟前途而必须奋力争取的大事吗? 看似是,又看似不是。

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是长期被热炒的课题,感觉是独中生想当公仆,却碍于统考文凭不受承认只能望门兴叹。但2015年砂拉越政府率先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后,现实似乎不是如此。砂拉越时任首席部长阿德南,

于当年9月打破了“常规”,跨出了这一大步,却依然遭非议,被认为所定下的须拥有SPM马来文优等这附带条件是没有诚意的“假承认”。

大约一年后,申请砂公务员的独中生仅约8人。往后砂政府曾多次在中文报章上刊登征聘公务员广告,招揽独中生毕业生可是应征者并不踊跃,迄今申请砂公务员的华裔人数仍不理想。是因为想当公务员的独中生达不到马来文优等的要求,还是这几年砂政府的示好还不足让独中生放下被拒门外的戒心,还是其实多数独中生对公职兴趣缺缺?目前没有相关数据能给我们一个参照。

按学生人数比例来看,独中生是极少数,据教育部20207月的数据统计,全马中学生人数有二百多万人,同年的独中学生人数则为八万多人,在全国中学教育版图中,独中生显然不占人口优势,人微言轻。

长期以来关注独中统考文凭是否被承认,估计主要是这两类人:一、华教界人士;二、政党政治人物,也非多数,不容易争出什么好结果来。可是现如今,因为全国大选前的承诺,承不承认还涉及“政治诚信”,就不是能随便搪塞的事了。

今年马来西亚即将迈入建国60年,承不承认统考依然胶着争论不休,其中一个关键是教育理念不能达成共识。但若不谈感情不考虑华族和友族间的感受,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国家会吃亏吗?会招致什么重大损失?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干了这一回事,他悄悄来到端门,看见新考的进士鱼贯而出,喜滋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这位在中国历朝历代点赞度超高,拥有“千古明君”美誉的君王,借着科举制,轻轻松松地网罗了大批有志有才之士到他的麾下为他效命。招得精英在手,由他使唤,他不乐呵呵才怪。

在全球人才抢夺战愈加激烈的今天,只要愿意打开门户,释出接纳和招揽人材的善意,能任用符合要求的各方贤士高人,不怕打造不出优秀强而有力的出色团队。开明、自信、有气度和有远见的执政者,不怕招不到高手入彀中。

 

勿再将教育议题政治化

2023/02/23  星洲日吧/言路

~作者:利亮时

政府在看华文独中的议题时,必须从教育的专业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不能把华文独中与谋取盈利的私立学校等同视之。

日前教育部长法丽娜在国会答问时指出,教育部基于华文独中在教育法令下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因而无义务提供拨款。这番言论站在法的立场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从华人情感来看,尤其是安华主政下的阁员有如此回答,就会导致部分人士的失望与不满。民主行动党对此议题相当具有敏感度,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随后就表示会与教育部长一齐向财政部争取拨款。

华文独中议题不是什么新的议题,1960年代,马来亚华文教育迎来的是一个漫长的严冬。1960年出炉的《拉曼达立报告书》对独立前的《拉萨报告书》所实行的教育政策进行检讨。《拉曼达立报告书》虽然仍将华文小学列入国家教育体系之内,但却将华文中学逐出教育体系之外,除非这些华文中学接受教育部的建议改制为以英文为媒介的国民型中学。华文中学的接受改制,令华文教育陷入消亡的边缘。当时的教总和董总等民间团体为了突破这种困境,而分别提出争取和推行华文为官方语文和创建独立大学的运动。这一系列的运动虽然得到华人社会的广泛支援,但在政府强硬的立场下,皆以失败告终。从1960年代的风雨飘摇到1970年代的复兴运动,华文独立中学历经许多的风暴与冲击。

华文独中的问题,一路走来都不是一个纯教育的议题,其一直与政治、族群等议题纠缠在一起。统考文凭承认与否的问题,不断在每届大选举行时被提起,然而每次都是“无疾而终”。从当年质疑其学术水平,到后来海外许多国家纷纷承认之后,政治人物就用族群议题来阻挡对统考的承认。从胡申翁、马哈迪、阿都拉、纳吉,再回到马哈迪,历经将近半个世纪,此问题还是“无解”。历任政府从来没有认真看待这个教育的议题,而是一直将之视为政治的筹码。

进入2023年的今天,安华为首的政府有必要渐进式的处理华文独中的问题。在法理上,政府都没有义务拨款给华文独中,而当下的拨款都是在安抚华人社会。非制度性的拨款只是权宜之计,政府有必要对华文独中和其文凭,进行专业的评估。华文独中虽然没有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但是超过半个世纪,其为我们的国家培育许多的人才。如今的政府不应再把此问题政治化,也不要再有政治的思维。政府在看华文独中的议题时,必须从教育的专业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不能把华文独中与谋取盈利的私立学校等同视之。

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华文独中虽是私立中学,但是其采取低廉的收费来让许多中下阶层学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华文独中不是以集团的方式,并为股东谋取利润来经营学校。反之,其是以福利社团的形式在办教育,往往内部的董事都要掏腰包来支持学校的运作经费。现今的政府有必要认真看待华文独中在国家教育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是把拨款资助独中制度化,让许多独中能够得到政府微量的拨款,之后则是摆脱政治的干扰,用教育的专业来评估独中的学术水平,从而提供全国60间独中整合的建议,并在未来进一步承认其文凭。

 

从独中统考课题看华人政治的自我边缘化

2023/02/22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李荣健

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所外研究员。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事总得说理。不好口舌之争,唯有以文字明志。

华文独立中学(独中)课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华人政治的重要命题,无论是长期的承认独中统一考试(统考)问题,还是近年的独中拨款课题,都会牵动我国华人社会的神经。

虽然,并不见得所有的华人都支持独中的存在或其诉求,但多年下来的华文教育抗争运动,已经被前人们定调为我国少数族群争取族群平等地位的标杆性议题,俨然就是华人政治里的“神主牌”,近十年来,所有的朝野华基政治力量的主流立场都会倾向于支持独中的诉求,而独中统考问题,似乎就是我国华人政治的未竟之业。

2018年,朝野双方选前都画出大饼,承诺承认统考,而国阵更是首次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惟国阵输掉该届大选,无法验证国阵是否会兑现诺言;而希盟则因为胜选后没有即刻兑现诺言而备受抨击,唯有以执政时间不足作为开脱理由。

长期关注我国政治的人都应该知道,承认统考,一定会面对来自马来社会的压力,因为长期以来,马来社会都有认为多源流教育不利国家团结的说法,他们更希望透过单源流教育,促进国人团结,并提升国语的使用与地位;有鉴于马来选票的数量庞大,若要承认统考,政府必须在执政初期迅速执行,好让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在下一届大选前消化掉马来社会的不满,否则越接近大选,政府承认统考的可能性就越低。

2022年全国大选,希盟是唯一把承认统考纳入竞选宣言的政治联盟,胜选后,希盟的教育部长法迪娜却以团结政府为由,说要重新检讨竞选宣言。大选后的三个月,部长后在国会说不认为承认统考文凭是优先事项,也无义务拨款独中,让人失望之馀,也可以看到希盟很大可能在重蹈2018年的覆辙。

为希盟辩护

当然,还是会有部分网民选择继续为希盟辩护,认为执政时间尚短,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政府证明自己,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尝试为政府开脱的理由则是“大局为重”,要顾及马来选票的反弹,或是附和法迪娜那套承认统考不是优先事项的说法,这就像是给执政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言而无信是可以接受的,人民可以随随便便就被“因为这是团结政府”所打发掉。

独中统考课题,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看法,执政者不可能所有课题都获得全部人的同意才去落实,这是简单的诚信问题,面对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诉求和政治立场,如果从政者可以不断妥协让步和移动龙门,人民还可以纵容执政者的言而无信,甚至盲目为他们辩护,这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自我边缘化,把路越走越窄。

 

放手让学生尝试

2023/02/20  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颜美秀

过去一个星期,很多华小都趁假期前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结束后,立德华小老师陈艳霞在脸书发表感言,她对于老师指导出来的4名学生司仪,能够在台上独当一面而感到欣慰。笔者看了也替老师感到高兴。

毕业典礼虽然不是什么隆重的场面,但对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可说是盛大的事。因此,各校都很重视毕业典礼的整个流程,通常也是由老师亲自主持,确保所有仪式一气呵成,万无一失。

对新秀主持人而言,要驾驭一场活动并不容易,更何况是12岁初出茅庐的小孩。当老师找上4名学生,他们爽快接受挑战,之后经过几次的讨论和彩排,终于到了验证成果的时刻,他们的表现如鱼得水。小司仪的起点,让老师学会放手,也让学生有了磨练和汲取经验的机会。

与此同时,文德里华小的副校长陈麒洋也趁毕业典礼为学生编写短剧,学生匆促练习3次就登台,表演的正是白雪公主改版喜剧,大家对他们临场发挥的演技感到惊喜,他们演得开心,观众捧腹大笑,现场笑声此起彼落。

一般上,毕业典礼少不了让学生呈献歌舞表演,戏剧倒是少见。虽然该校只是一所微型华小,学生人数少,出席家长不多,然而,师生在表演方面不因观众群少而随便交功课,反而是交出诚意,节目多元。

同样是微型华小的金马梳华小,全校只有7名学生,日前的毕业典礼,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每一项表演,从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都在一起欢歌热舞,非常难得,这现象在大型学校是看不到的。

主持活动与表演戏剧,除了讲求主持和表演的功力,也讲求随机应变的能力。上台呈现自我,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随着舞台呈献机会的累积,学生很可能发展为闪耀的明日之星,在未来冲出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