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445

正常的孩子 正常的国家

2023/05/1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杜新宝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

念大一时,有一回吃过晚饭后和隔壁宿舍的同学去散步。那次聊天,谈及世风,她说:“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正常,那已经是很好了。”普通的句子,深刻的话。我已没了她的联系,但这句话打进我心里后就不曾离开过。   

明年台湾总统选举的候选人之一柯文哲曾说:“我希望台湾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什么叫正常的国家?第一条,政府是可信的。第二条,法律是要遵守的。第三条,司法是公正的。第四条,公务员是服务老百姓的。第五条,监狱是关有罪的人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解释第一条“政府是可信的”时,一边说一边呵呵地笑,并问:(当今)政府讲话你信吗?听听就好了,参考一下就好,当真的话你会起肖(发疯)。”他举盖基隆轻轨一事为例,这里就不谈。

柯文哲的谈话构成五次的三段论,得出的结论都一样:台湾眼前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有关“台湾是不是一个国家,在本文并非重点,以下讨论遵循柯文哲的用词)。有关三段论例子如下:“所有正常的国家是有个可信的政府的国家,台湾不是有个可信的政府的国家,因此台湾的不是个正常的国家”、“所有正常的国家是有被遵守的法律的国家,台湾不是有被遵守的法律的国家,因此,台湾不是正常的国家。”,馀者类推。

以上三段论的大前提都是柯文哲对正常国家的理想勾画和标准,即“所有正常的国家都有可信的政府”、“所有正常的国家有被遵守的法律”等等。但大家都知道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距离,世上有哪个政府是完全可信的?世上那些有法律但不被遵守的国家难道都销声匿迹了吗?每个人心里,每个政党的立场里,拿捏到的“可信”、“遵守”、“公正”、“服务”、“有罪”等程度都不一样。哪个把政敌关进牢里的政党会自认是错用了监狱?也就是说,柯文哲的三段论会引起争议的部分是在小前提。

谈到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马斯克在5月中受访时也说“我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正常人当总统”,主持人插嘴说:“显然你对拜登不太满意。”,马斯克回应说:“难道我们不是要个正常人做总统吗?”

当情况很糟糕,我们自然希望凡事“正常”就好,柯文哲说的“正常国家”是这种情况。但社会一向追求杰出,而在追求杰出的过程中一旦出了乱子,我们会回转,反渴望起“正常”,马斯克说的“正常总统”是这种情况。请注意事情的发展和其中心态的调整,然后想想,发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的,情况是否也一样?

学校里很多孩子都属正常,但老师父母的心难安于此,因此有各种各样的鞭策心和举动,这一旦出现乱子,就制造出许多偏离正常的现象,而不幸的是这并不少见。比如:作文比赛拿奖的,凡事没看法,正常吗?敢上台演讲的,在台下不敢说话,正常吗?记住一堆生涩的国文单词的,不懂得向国文老师要求上厕所,正常吗?

学校教育让孩子偏离正常的情况多是马斯克型而不是柯文哲型的情况所造成的。学校都管理得不错,非因其烂而让孩子偏离正常,一般都是常年在追求更好的驱动力下使孩子偏离正常。比如,每个人谈高思维教育时心里都在想要孩子“更厉害地”思维,谁的动机是为了让孩子能“正常地”思维的?

正常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受扭曲,其实已很好。在鼓吹创意思维的学校环境里待了几年后,结果却是主要考量你要我怎么写我就怎么答,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进行,孩子如此的僵化表现,原先说好的自主、创意的教育目标去了哪里?

一名孩子如果从桌上留下的一个刻痕看出一只蜻蜓,有这样活的思维,有这样的思维连接能力,难道不够好吗?这样的思维能力其实很多孩子都会有,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压力、监督的情况下都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但在做很多所谓高思维习题的课室里却表现不出其活、其连接能力,那不是偏离正常了吗?

孩子不会或不熟悉某个思维技能而想让他们学或更能掌握并没有错,但以“追求厉害”的心态驱动孩子去学,很容易走偏。心态是教育的关键,心态不对,方法也会走调,效果也就不对劲。其实只要单纯地因为孩子不会或不熟悉而让他们去学就好了,这就是需有的心态。成人的这种心态在孩子学叫“爸爸、妈妈”、学步行、学刷牙的阶段都会有,但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后,一旦开始担心孩子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幼儿园的课程赶不上小一的课程,就不复存在。

2014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一场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需说一句:“孩子正常则国家正常”。

 

为何教师选择提早退休?

2023/06/0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日前,在几个官方的场合,都有一些高官呼吁在职教师不要提早退休,以免加剧师资不足的问题。毕竟,我们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去培训一位老师,而老师选择提早退休只需要一年的时间。

后来,有一位资深的退休老师则劝诫教育部必须积极增聘或培训新的华文老师,而不是以劝告老师们不要退休来解决问题。

我想,教育部其实应该明白现今许多教师选择提早退休不完全是因为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只是为了让提早退休的申请获得批准的“好理由”。

许多时候,老师们是因为文书工作过多而心生厌倦。

很多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们会不知道到底我们是在育人,还是在做文书工作。

老师每天总有做不完的报告和计划书。

为何我说那些报告都毫无意义,而且是为了做而做的呢?

首先,所有必须呈交上去的报告都只可以“报喜不报忧”,若有学生真的跟不上,而老师如果如实报告,那么该老师就必须做后续的补救工作,然后再做一次报告!

打个比方,现行评估学生品行的SSDM系统,也据说是从某教授为了证明 “学生的品行可以测量”而研发出来的。

教育部为了鼓励老师们上网去填,也匪夷所思举办“填最多的比赛”。

然而,用过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比赛不过让那些懒散的老师无时无刻在线上输入学生的良好行为。

上课本就是学生责任

级任老师也被迫每一个月上网给全勤学生填写报告。如果有老师没有填,还要被点名警告,这无疑是一种压力。

最重要的是:每天到校上课,本来就是学生的责任,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还要因为他们全到而给予奖赏?我们不是更应该探讨为何学生已经不爱去学校了呢?

说实在的,选择投身教育界的为人师者,其实都有一份初心:认真指导学生,陪着他们走一段学习路,在汲取知识的当儿,在身心灵方面也得到适当的疏导。

人们常说:自己好,一切才会好。对于老师来说,只有自己轻松自如时,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然而,如果老师们时刻处于工作做不完的焦虑情况,又怎么能好好引导学生呢?在未来几年内,若教育部真的要解决师资问题,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一环。

 

教师班级经营的情境规划

2023/06/08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黄燕娣

19世纪中叶,因为产业革命后,接受教育的人口急剧增加,由私塾式的个别教学,转变为能实施大量教育的班级教学,因而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均采用班级教学的型态。所以班级经营便成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班级经营广义的说,包括班级有计划的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即藉班级的经营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狭义的班级经营,不包括学习辅导,仅指教师在班级内的展示品、设备的配置等,重视学习环境布置。因此,在班级经营中,教师绝对不只是处理学生的问题而已,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及良好的班级气氛,更是重要的课题。

一般人都会认同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我们相信学生若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心情、动力、精神面貌将会变得正向。同时,也会增加同学之间的向心力,并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态度与价值观念。因此,班级经营之情境规划对班导师和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席的教育媒介。

学习空间不足,欠缺美感的课室,会影响学生情绪反应,造成学生之间的磨擦,增加师生冲突。何况学生每天至少要待在教室6-8个小时,一切学习活动都在里头,学生需要一个没有压迫感及空旷的生活与学习空间,在休息时间能和同学一起讨论功课及聊天。

此外,环境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一个小孩身长期处在一个零乱、吵杂的家,他的成长过程肯定不会快乐,也不值得他怀念;同样的,如果学生在一个脏乱、死气沉沉、昏暗及没有美感的课室内学习与活动,班级很难产生和谐及积极的学习气氛。

改善物理环境

导致班级师生在情境规划工作上不积极的因素,可能是少子化及应试为主的学习环境,加上现在许多小孩在家都不需要做家务,缺乏劳动观念。因此,班导师在推动与学业成绩无关的工作时深感吃力,以致缺乏耐性最后放弃了督促工作。

如何改善或强化物理环境规划的工作,以制造良好的班级气氛,这时班导师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班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规划、设计、布置教室,让班级的特性发展出来,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扩展至全校。校方也可以举办一些与班级情境规划相关的比赛项目,让师生一起参与,形成校园文化。

根据不少研究说明,中小学的学习环境布置的美化和绿化,会具有和谐、安全感及师生间和乐互动,使学生喜欢到教室,把教室当家。因此,学校和班导师就有责任及义务让学生能在一个干净、舒适和美化的环境下学习。

 

别让交际华语水平老师在华小泛滥

2023/06/05  中国报/评论

~作者:碧澄

华小和华中华文师资不足是长久以来不曾获得适当解决的问题,近日教总主席谢立意于530日在教总召开2023年第72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几年前开始,被保送到中国高等学府接受交际华语课程的毕业生回国后被派到华校执教,情况日益严重,各方面必须给予正视。

要是从正面去看待这课题,当局派学生到中国参加有关课程,大概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解决华小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二是为了给一些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当中也许还蕴含让华小教职员种族多元化的意图。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样的课题,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正确。它不但不能解决华小师资欠缺的实质问题,而且将会派生另一些新问题。

与其让某些对有关方面不利的事情发生,不如及早釜底抽薪,防微杜渐之谓也。

谢主席在会上坦言:“实际上,这些海归的毕业生,他们在中文或华语交流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落实在华文教学就必须深思。”在学术方面,他们之中,有的既没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的华文资格,甚至从小学到中学都不曾接触过华文。这根本就不符合作为有关科目教师的基本条件。

慎重考虑

既然他们不适合在华小执教,教育当局理应立即把他们调走,再派往其他更适当的地方。

相信至今这类毕业生数目还不会太多,他们最少有两个去处--国小的母语(华语)班以及由政府管辖的幼儿园(Kemas)。

政府当局如果真正要给不谙华语的学生推广华语的学习,调派这类教师到这两个地方去服务,非常适当。我认为这是让各方面皆大欢喜的方案。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一些需要用到交际华语的部门,例如移民局、所得税局、团结局等等,不妨让有关职员上交际华语的课程,以便与大众更顺畅沟通。

上述毕业生,经过实用交际课程的培训,大可派上用场。这种构思,值得教育局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