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446

多源流教育怀璧其罪

2023/06/1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吴凡士

很高兴在众多批评多源流教育体制破坏国家团结的杂音中,我们听到了团结部长艾伦达干表达了对多源流教育可为国家带来团结精神的的认同。其实我国从建国开始就是秉持和贯彻社会契约所展现的多样性,才创造了今天我国有异于其他多元种族国家,展现出异中存同,更丰富且带有独立性的各种族文化融合。

其实国家种族融合与否,是不能够以简单二分法的方式来诠释的。特别是像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处中西文化交汇点国家,倘若在面对一些种族间的小争执或意见不和时,就把矛头指向多源流教育,把问题归咎于各源流小学,那也不过欲加之罪而已。

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一直都是各种族的相处之道。草根老百姓从来没有因为不同的种族风俗、相异的宗教信仰,以及大家各自承载的民族历史,而发生过严重冲突事件。相反的在各种族各自文化获得良好传承之下,我们只会更容易了解和明白对方的文化风俗,从而做到更加的相互尊重和谅解。

虽然一些小课题经常被有心的政客炒弄和放大,但人民似乎都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政治圈之外的老百姓,尤其是中下层的草根基层,大家互助互爱的团结精神,很多时候更是远胜于其他一些不断标榜自身种族和谐的国家。诚如团结部长艾伦达干所言,我国的团结成就值是很好的,而破坏团结的源头是来自个人议程。艾伦达干引用国家团结指数研究2.0数据,显示我国在2018年的团结水平成就值是0.567,而

2022年则增加至0.629,意味着我国的民族团结水平处于适度和可控的程度。

至于民族团结协商委员会所收集到的反馈,指各源流学校的存在是阻碍人民团结的其中一项原因。艾伦达干表示,这项调查主要是针对人们对于影响国民团结因素的看法。而一旦媒体及数字媒体遭到不负责任一方滥用,就可能会破坏稳定和团结。因此需要加强更有效的沟通和执法,以抵消现今媒体技术对团结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堆特别名词底下,说白了,破坏稳定团结的,就是政治炒作。

而“媒体技术”就是各别政客利用各自媒体,在网络上擦边球地挑弄各种敏感课题。不幸的,多源流学校正巧是最容易被炒作,也是效果最好的课题。其实人们只要冷静一下,理性分析一下,多源流学校已经在我国实行了半个世纪,究竟有哪一个实例可以证明这个教育体制破坏了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稳定?多源流教育只是怀璧其罪,一旦有“政治需要”时,就会被重复搬出来“使用”。

 

校园失修 政府难辞其咎

2023/06/16  中国报/中言

国内一直存在着学校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过去也发生过设施问题导致的意外事故,所以一旦校内设施缺乏保养或维护,迟早会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必须提供足够的预算同时加快发放拨款,以便各校的设施得以获得维修和保养,保障师生的安全。

但遗憾的是,修葺失修校园的计划,执行力度差强人意。首相兼财长安华本周二(13日)对修葺失修学校及卫生诊所等小型工程进度缓慢感到不满,下令加快速度。

刻不容缓

他说,政府已在去年11月宣布今年内修葺所有失修学校及诊所,然而执行情况令人不满,特别是在县属阶段。

根据首相的说法,政府已批准小型工程拨款,拨款必须加快发放,因为一些学校没有厕所,或者出现屋顶漏水等问题,补救行动刻不容缓,绝对不该等上2年。

长年失修的学校,将对师生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一旦发生意外,甚至可能夺命。

所以,政府一旦提供拨款,各相关单位应当尽快发放,安排承包商展开维修工程,更换老旧破损的基本建设,让师生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上课。

亡羊补牢

不管是学校或诊所,设施如果损坏,必须第一时间抢修。政府必须做好监督工作,

除了监督,政府必须调查小型工程进度缓慢的导因,有无涉及官员失信、滥权贪污,如果确有官员失职,立马采取行动严惩。

学校或诊所都是重要的公共设施,是学生上课和病人问诊的地方,政府有责任确保这些地方的设施良好,不要等到失修情况恶化导致意外后才亡羊补牢。

 

培养文化高净值人士

2023/06/16  中国报/评论

~作者:碧澄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的网上记录,今年1月至4月共借出逾19万册书籍,相比2019年同一时期借出的12万册,这是一个好现象。

该馆联合国民团结部所进行的调查显示,19962005年国民每人每年平均只阅读两本书。到2014年,国民每人每年平均阅读15本。2013年,这数目提高到20本。这也是件可喜的事。

不过,与一些进步国家相比较,阅读人数仍然有一大段距离,需要直追。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字,犹太人每年每人平均阅读64册书,日本45册,美国40册,中国4.66册。国家人口、贫穷人数多或受教育者不高等因素都会影响有关数字。相关国家不应以此为借口,掩饰此项数字的低落,而应设法促进以提高其水平。

一般相信,我国国民购买书本阅读的习惯还不理想。儿童和青少年多阅读与考试有关的参考书,10岁以上的儿童约有34.5%喜欢阅读爱情小说。这与本地出版事业以及出版方向息息相关,值得大家关注。

恰当的阅读(包括纸质书籍、电子书与媒体资料等等)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否的其中一项主要衡量标准。优良的阅读资料一方面能增加个人的知识以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协助塑造个人在做人处事的涵养,让个人能分辨是非善恶。以本身的兴趣和能力不断阅读,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调理生活节奏,使生活变得相对美好。

头脑简单、口不择言、口出狂言之徒,基本上是由于少读书所造成。最近吉打州务大臣咬定槟州属于吉打,要接管槟州,要求中央政府修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相安华直指该名不甘寂寞、有政治意图的政治领袖“应该少玩弄廉价政治,多读书,拯救人民”,让广大群众释怀。不深究历史,把过去式变为现在式的人,着实可笑复可怜。

相辅相成

学者都赞同:阅读的良好习惯须从幼年时期做起,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得负起责任。他们应该鼓励和督导孩子阅读各类书籍。家长应以身作则,常与有益的读物为伍。家里除了玩具,不可没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老师应不定时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坐好安静阅读,如果对某一本书不感兴趣,可选择另一本。间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跳过,继续读下去。

家长给孩子规定时间阅读,是十分重要的。成人平时事忙,若能硬性规定每天阅读20分钟,久而久之,一日不阅读,心中定会泛起若有所失的感觉。专家认为,一个人如能一年内阅读50册以上的书籍,最为理想。当然,要是能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需要,定时或不定时轻松阅读,而且不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被迫的感觉,最好不过。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求学与阅读,往往相辅相成。去年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成绩,大致比前一年有进步,但令人惊奇的是,去年竟有万名各源流的考生弃考。原因不一,理所当然。

无论如何,这并非好事。目前该项考试仍是对中学生学业水准的有效测试,是学生学习进程的基石,日后对有关学生升学或就业都有所影响。而且,这也显示这些弃考的学生似已立定决心不打算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家长、社会和政府当局重视的课题。

目前在州、县、镇的公共图书馆共计340间,乡村图书馆则有1112间。这数目仍有增加的余地,以方便公众借阅。这些图书馆,不妨增加多些华文书籍,让喜欢阅读华文书籍的读者有机会阅读。

城乡有一些私人设立的图书馆,多为华人经营,反应都不错。可惜这类图书馆数目有限。华社须关注这方面的需要,设法加以补足。

 

华教的精神家园

2023-06-12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最近关注到华教界发生几件事情,这些事情让我有极大感触。

首先是已故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校长与世长辞,吴校长出殡后,华教园丁莫泰熙老师因确症冠病入院就医。在那段期间,霹雳州成功举行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庆典,过了几天,又从报章上看到新纪元大学学院发律师信给董总,声称董总侵占该校土地,阻止兴建华教综合大厦,否则採取法律行动。

不同时代不同考验

在不到1个月内陆续发生的这些事,都是大事,但这些大事在华社群众心目中到底占有多少分量,就不得而知了。我之所以会有感触,因为日前出席华教常识比赛活动,想到这些大事将来都适合纳入华教常识比赛的考试范围,让更多参赛的新生代了解。

华教在这个崭新时代面对了不同形势的考验,华教队伍要如何走下去?熟悉华教历史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年代,为了抵抗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的侵蚀,华教人士据理力争,所据之理,是联合国宪章所强调的人权宣言,还有建国以来的宪法精神,以及从母语教育的角度力陈华教对这个国家和华社的重要。还有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必须传承下去,因为这是华人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尊严,都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数十年来,华教也走出了一条康庄却曲折的大道。

必须肯定的一点,华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这个国家缔造多元文化的国民精神,看吧!毕竟还是要回到文化去,因为这是维护华教最根本的目标。

停止内耗吧

回顾百年来的华教运动,华社坚持维护华教,并保持了完整的华人文化风貌。百年前华社反对英殖民地政府颁布《学校注册法令》,有人被当局驱逐出境,庄希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从那时候开始,先辈在国家文化版图中开疆辟土,他们面对各种政治势力的干扰,仍要声嘶力竭唤起族群醒觉,矢志在我们国家的文化版图上为后代子孙建立一座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而这座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必须融入各族人民更大的共同精神家园——马来亚,以及后来的马来西亚。为建立这座精神家园,先辈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让华人在这个国家除了具有国民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了文化身份。

这些年来,华教团队好不容易平定内耗的窘境,进入疫后时期的新时代,还要顺应新时代进行教育改革,以实现栽培新时代人才的教育目标,很多理想有待去实现,而成于内而形于外的内耗行为,只能扰乱华社视听,且辜负先辈的高瞻远瞩,宜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