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486

请重视华淡小师资问题

2023/11/19   光华日报/社论

继挺巴勒斯坦团结连串风波后,教育部长法丽娜在处理华淡小教师短缺的问题上,再让她的处事能力引诟病。

或许,她真的对华淡小的课题不理解,因此她在国会上做任何回复前,应该做足功课。然而,她显然仅单方据教育部官员通过系统计算的数据,仓促做出“无需培训华淡文师资”的回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作为一个教育部长,不可能对华小师资不足课题未曾所闻。

在以为倡议“昌明大马”开明改革作风的团结政府上台后,新任教育部长或会以新人新作风的姿态,以海纳百川的态度来看待不同的声音。然而,令董教总及华社失望的是,新任教育部长可能贵人事忙,至今不曾接见董教总做双向交流。

实际上,董教总一直以来,从前朝政府至今都在关注师资课题,十多年来不断向教育部提出问题,希望能关注问题给予解决。

董教总提出的解决方案建议,包括在培训华小老师时,必须以华文作为主修课,其他非语文科目如数学、科学、美术、体育和音乐等,则作为副修科目或双主修模式,以确保被派到华小的老师都能教导所有以华文作为媒介语的科目,以让学校在安排老师教学的工作上更顺畅。

只不过,教育部不曾接纳这些建议,致使华小华文师资的计算方式没获得纠正,不获关注;这也是为何教育部一再认为,华小华文老师仍过剩,而无意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

此外,作为辅助部长协调华、淡小事务的副部长林慧英,被政敌批评在处理这个课题上的反应“后知后觉”,而且她也被批评在过去数月,针对华小师资数据多次发表令人混淆的言论。

不过,她始终不是正部长,若将问题指向她也显得不公平,毕竟教育部存在的官僚模式已久,并不容易导正。华淡小政策偏差问题的根源,存在不少“小拿破仑”的官员从中作梗,选择性地忽视多源流学校的需求。

只是,林慧英还是可以将这个岗位的角色做得更好,包括展示果断的决心及勇气,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重新探究问题,包括重新探讨计算师资模式。

倘若探究结果是应该修正及改革,应保持利益归属人民的立场,说服部长来重整问题,不要被部门官员牵着走。同时,林慧英可扮演协调人的角色,尽快促成部长与董教总一起会面,为解决华教问题踏出实际的一步。

这不仅可展示出“当家当权”的实力来为华社解决问题,也能彰显出“希盟不一样”的姿态,以踏实政绩来回馈华裔选民的支持。回归师资课题,希望教育部长能更深入探讨及解决,并承认及关注多源流学校长所面对的师资短缺问题,对症下药来让学生的利益,受到保障及重视。

 

副教长就是消拯员

2023/11/21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何俐萍

在我的印象中,大马的教育部长不好当,副部长更是处境如箭靶,更贴切的,则是如砂董总在独中被阻招收国际学生的课题上,对现任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一句最是一针见血的评论─副教长就是扮演灭火的消拯员!

踏出国门,华教团体一直以马来西亚是中港台以外,华文教育发展最系统化,也是最完整的国家而深深引以为傲。但在骄傲的背后,却是地雷满布,在这个保守宗教主义日渐抬头,政客不时以种族主义言论来试图塑造族群身份的优越感,华文教育的发展虽不至于悲观,但三不五时的试探性言论,或是在政策上有意无意地予以限制,都告诉华教和华社,必须警醒,更不能太乐观!

对于相关人士时而抛出意在刺激华教的言论,华社若不及时反应,久而久之必将产生“温水煮青蛙”的效应。

近期,教育部长法丽娜的“未来5年无须培训华淡小师资”的言论又再掀起千层浪,除了数据与事实不符,副教长林慧英再一次扮演消拯员的角色,更让人看清了副部长的职位不但是吃力不讨好,更多的时候只是个虚名。

法丽娜说,华小师资已经过剩,所以未来5年都不需要再培训,此等言论怎不让人震惊!震惊之一在于,部长非但没有掌握实际的数据,且不知内部的系统计算与实况有出入;其二则是,关系到华小的事务,法丽娜究竟是不懂,还是根本没想过要与林慧英沟通,这是不尊重自己的副手,同一时间是不是也是昭告外界,副教长的职位是可有可无?法丽娜必须明白,凡与华淡小攸关的课题都是敏感且必须谨慎处理的课题,发表此等无须培训师资的言论,凸显她对教育事务的极其不了解之外,也让华社认为教育部是意图阻扰华淡小的发展,更严重的说法是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华小。

大家还记忆犹新的是,在巴基斯坦团结周(巴周)的课题上,法丽娜也是指示全国学校推行且必须提呈活动报告,而林慧英事后在张健仁求证后,发表不强制砂学校办巴办活动的言论,非但无法让人释怀,反倒让人心生疑惑,何以这等重要的宣布竟没有一纸公函证明?砂拉越可以例外,是教育部特别处理,还是仅是林慧英个人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砂拉越的学校仍然收到教育部的公函要求呈报巴周的活动内容,这明确告诉我们,教育部官员才是政策的执行人,林慧英的说词不过是单方面的宣布,甚至可以说是政治秀。

这回,师资过剩的课题又是抛向林慧英的烫手山竽,以马来西亚的现实环境,林慧英做不到制度化解决问题,充其量只能暂时性解决。大马最大的问题在于,政治决定一切,换一个教育部长就人事全非,前朝的决定,当朝的可以理所当然把它推翻,增建华小的课题就是实例。不止林慧英,谁坐上副教长的位都只有挨轰的份。

 

华小师资问题,团结政府懵懂

2023/11/20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微屏

首相领导的团结政府执政将近一年,华小师资问题因为正副教育部长的处理态度,屡屡引起争议。

华小师资问题不是在团结政府执政之后才发生,但比较引起争议的是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对华小课题的关注和反应,让人觉得欠缺敏感度。

除此,执政党包括行动党、公正党的华裔议员,一些不是华校生,一些则基于所属政党标榜走多元种族路线,因此对华教课题总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团结政府执政一周年,如果对华社进行关于华教的民意调查,相信取得的分数是不及格。

最近教育部长法丽娜指教育部启动“华淡教师重新标签”计划,预计未来5年华文及淡米尔师资足够,因此没有培训的必要。

这番言论引起华社的担忧,舆论压力使得教长为了熄火而随即宣布会依据需求延续培训计划,但也难免被人抨击教育部不注重华小师资不足课题,掌握的数据和现实不符,而林慧英更被视为没有做好本分向部门提供正确数据和反映真正情况。

教长所公布的数据指华文师资过剩540名,而淡米尔师资过剩308名,这和教总统计的华小师资短缺的数据差距很大。

今年9月教总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华小仍有600多个师资空缺待填补,并预计年底基于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陆续退休,将增至约1000多个教师空缺须填补。当时教总已促请教育部改善师资招聘作业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调派教师到学校执政填补空缺。

教育部日前所公布的“师资过剩”数据,暴露了该部错误诠释“华小师资”的定义,实际上华小华文教师除了教导华文科,也需要负责教导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其他科目。

因此,真正的数据显示华小师资仍缺逾1300名,而非过剩500名。

团结政府属下的华裔从政者,尤其身为副部长的林慧英,需要意识到本身对华教和华小课题的了解不足,必须寻求外援,包括寻求董教总的协助,共同整理出华小正确的师资数据,并重视华小师资质量,优化培训计划。

董教总已主动成立“我要当老师工委会”,并巡回全国各州举办讲座和相关活动,积极鼓励华裔毕业生报读师范课程。然而近年教育部招聘师资时,却仍有许多符合资格者不获录取,这间中是否涉及人为偏差和不合理制度的影响,教育部应该调查问题的关键,予以改正,以解决师资短缺。

团结政府属下的华裔从政者,尤其身为副部长的林慧英,需要意识到本身对华教和华小课题的了解不足,必须寻求外援,包括寻求董教总的协助,共同整理出华小正确的师资数据。

除此,近年华小教师提早退休和辞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主要因素是不堪文书和行政工作压力。教育部应该正视问题,调整政策减少教师的文书和行政事务,让教师能专心教学,借此留住师资。

 

智能写作与语言生活

2023/11/18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林国安

这个程式不仅提供聊天功能,还能够完成撰写文稿、书信、公文、教案、论文和翻译等复杂工作,给人类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

“智能写作”话题因而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与热议。

“智能写作”主要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自动或辅助生成语言文字成品,包括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展示出类似人类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人类社会语文应用领域的重大变革。

智能写作应用实践

其实,早在ChatGPT程式问世之前,智能写作软件或平台已经研发并投入各领域实际应用。例如:仿拟人类书面语和写作风格,模板式生成新闻报道(《华盛顿邮报》《新华社“快笔小新”》);根据写作要求生成散文、小说、诗歌、剧本、歌词等文学作品创作,为写作者开拓创作想象、构思空间与灵感,或提供样品辅助写作参考(《壹写作》《诗三百·人工智能诗歌写作平台》《彩云小梦》);根据论文题目提供写作思路、参考文献推荐,生成内容示例、正文初稿等(《小莫写作》《论文小匠》);生成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件,考试命题与组卷、批卷,为教学提供智能服务(《先声智能》);根据不同市场群体和营销策略,生成营销文案和广告语(《阿里AI智能文案》)。

笔者尝试体验上述一些智能写作平台,发现它们经历了人类语言深度学习和预训练,让文本生成模型说人话,其语法和语义满足规范和合理性要求,也展示了超强的知识储备、联想和逻辑思维,语言成品可谓“正经八百”的。

美中不足的是,文学智能写作生成的是模式化作品,未能让作者充分展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论文智能写作生成的结构式小论文,也不能体现作者独特的理论思维和思辨、批判意识。

变革人类语言生活

紧随ChatGPT之后,再有几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涌现,如微软的Bing、谷歌的Bard、脸书的BlenderBot、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它们基于强大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整合“搜索引擎+社交软件”的特点,展现实时互动获取最佳答案的优势,势必为智能写作拓宽应用领域,生成更丰富的参照资源和样本,自动纠正语言文字应用错误、提高文本的质量,增能个性化写作风格。

智能写作正以其特有方式变革人类社会语言生活。

智能写作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除了给予人类语言生活正面、积极的影响,其负面作用也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其一,滥用智能写作。过度使用或依赖智能写作,必将扼杀创造力和干预写作生态,包括以智能工具生成文本充当原创作品,以ChatGPT完成作业、撰写论文等。

负面影响须辩证看待

日前,美国拜登总统签署政令,规定AI生成文本必须钤盖水印,以资识别,避免滥用。

其二,信息内容虚假。智能写作生成文本的特性,让人们无法避免其“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表面“看起来”正确的语言生成品,或内蕴虚假信息、失效数据,须要审慎鉴别。

AI“写”假新闻,传播失实信息,误导社会群众,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其三,学术伦理失范。由于治理策略和伦理监督的缺失,智能写作应用过程中衍生学术伦理失范的问题。

诸如智能写作语言成品是否抄袭、知识产权如何归属;学生和科研人员使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和撰写论文,如何监督与治理;虚假新闻和误导性文本导致社会恐慌,如何防微杜渐。

智能写作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入社会语言生活,如何因势利导让它更好地服务语言生活,须要辩证看待。既不要轻率反对或排斥,也要认清其负面影响和问题,采取适当治理策略,导引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