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李金泉:马大依大培训 半数毕业生没执教华文

2025/04/12 星洲日报/教育

李金泉(前排左八起)、林家光、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朱运健、潘碧华、周芳萍,在活动结束后大合照。(苏思旗摄)

潘碧华(左)与周芳萍主持马来亚大学中文教育文凭课程介绍会。(苏思旗摄)

就读马大教育学院“学士后教育文凭课程”(DPP)的13位学生获颁奖助学金。后排左一为陈敬业,左六为李金泉,左七为林家光。(苏思旗摄)

(八打灵再也12日讯)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主席李金泉表示,教育部必须确保马来亚大学和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依大)培训的合格华文老师,能够真正到政府中学执教。

他说,据了解,去年教育部只提供25位中学华文老师,但实际上,马大和依大的毕业人数约为60位,超过一半没有担任政府中学华文老师。

李金泉今天在马来亚大学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第二期奖助学金颁发典礼上致词时指出,培训中学华文教师的学校有马大和依大,该会除了希望教育部正视以上问题,亦提出另外3项建议。

促聘毕业生任合同老师

他说,这3项建议分别是增加马大教育系中文组的收生人数,可提升5060位、增加依大的学额至150位,以及鉴于华文老师极度短缺,教育部应考虑以服务合约(COS)方式,聘请大学毕业生担任合同老师,并加以培训成为合格老师。

他披露,该会过去3个月三次拜访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期间讨论许多重要课题,其中最关键是当前政府中学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

他说,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告,全国华文老师的短缺人数为175位,但该会认为,实际上可能超过400位。

“教育部的数据可能是算法上的技术性问题,所以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李金泉指出,该会与马来亚大学及博特拉大学的中文系与语文系合作,配合推动华文科在政府中学的发展,过去4年也举办政府中学巡回讲座,走访大约50所中学,对政府中学华文科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缺新血致华文老师老化“我们发现中学华文教育面临多项问题,包括华文教师的短缺,以致需开下午班,转为母语班形式进行,这也影响报考人数、课室与时间安排的问题。”

他也说,该会发现10多年来缺乏新血加入,导致现任华文老师的老化,目前许多华文老师已接近退休年龄,这都是多年来缺乏增加年轻老师的后遗症。

出席者尚包括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总会长林家光、教育部雪兰莪州联邦视学团陈敬业高级联邦督学、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组主任周芳萍等。就读马大学士后中文教育文凭课程的的13位学生在仪式上领取奖助学金。

较早前,潘碧华与周芳萍主持马来亚大学中文教育文凭课程的介绍会,现场线上与线下有超过150位同学参与。

赞助基金计划盼筹50

李金泉披露,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准备筹募为期3年的赞助基金计划,并将筹款目标设定为50万令吉,以便在未来3年帮助更多学生。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积极配合华社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在未来两至三年内采取各种方法以减低中文师资短缺的问题。”

他表示,为了更有效推动中文老师培训计划,该会展开对马大学教育系中文组学生的学费赞助工作,预计马大中文教育文凭的学生人数会增加。

林家光:解决师资需政府配合

林家光表示,由于华文非常重要,在教育上无论有什么需要,他都会尽力满足华教的要求,最重要是学生学好华文,当个好的华文老师。

他说,华文老师短缺的问题必须获得有识之士及政府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事半功倍。

他在致词时指出,面对华文老师短缺,他期待能够到全国各地推广,包括询问各大学是否能一起推动,而尽管许多都愿意去推动,但他们不知该如何做起。

“有人说报考华文会对日后进入大学有影响,有人呼吁学生不要报考及报读华文,也有人呼吁不要开设华文班,这对华文教育已经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2024/2025马大教育学院学士后教育文凭课程(DPP)新生来源2024本科收生 2024进入DPP

1.马大文学院中文系 45 15

2.马大语言暨语言学学院应用语文系中文组 20/ 3

3.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系中文学程 20 /5

4.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 40/ 4

5.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 40 /3

6.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 25/ 2

7.中国暨南大学中文教育系 1

总共 33

资料提供: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博士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