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新纪元大学学院》
与会者于开幕礼合影。前排左起为营长蔡家杰、诗人郑羽伦、品牌与创意部副总监黄子扬、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黄薇诗副教授、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公关部主任林琇晶、宣传部主任洪芯仪、品牌与创意部策划陈家旸。 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致开幕辞。 新诗讲座:郑羽伦以《一首诗的探寻:从创作公式到杨牧的完成》为题,提到诗的本质在于体会与共感,唯有形式与内容融合方能成诗。 填词讲座:与谈人谢惠媛(左)与周明骏(右)畅谈歌曲创作与AI的应用。 散文讲座:翁菀君以《从故乡和记忆开始》为题分享创作体悟,指出散文应以真实为根、情感为轴,在时间沉淀中以文字重塑记忆与自我。 小说讲座:许裕全以《那些狩猎回来的故事和时间的魔术》为题,表示小说是“在骷髅上穿衣服”的艺术,以虚构之美修复现实,在折磨与满足间展现文字的力量与温度。 讲座后即席创作环节,营员专注挥笔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
由马来西亚教育局主催、新纪元大学学院秀真文学基金主办、星洲日报协办的“2025仁华青年创作营”,于10月11日在新纪元南大楼隆重开幕,本届创作营吸引9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参与。该营旨在通过文学普及与阅读推广,让营员在文字中发现更辽阔的世界。活动为期两天,汇聚全国热爱文学的青年,通过讲座与交流,探索创作之路,激发文学灵感。
郑诗傧:以“仁华”之名传承文学信念
本校副校长(国际与企业发展)郑诗傧副教授在致开幕辞时表示,今年已是新纪元主办的第三届创作营,而这一届尤为特别,因为首次冠上了“仁华”之名。“仁”取自儒家“仁者爱人,仁以载道”的精神;“华”既代表博大精深的华文与文化传承,也象征花朵的绽放,寓意青年写作者以文字之美绽放才情。
她指出,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也不仅是主题的延伸,更象征着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起点,源自知名作家戴小华的慷慨支持——她捐助一百万令吉 ,以母亲之名成立“秀真文学基金”,希望陪伴更多年轻人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
郑副校长提到,戴小华同时也是秀真文学基金主席,戴主席期望马华文坛能够百花齐放,展现多元的色彩,并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入创作。她表示,新纪元能与戴小华主席携手同行,深感荣幸,也希望将这份信念持续传递,让文学的种子在年轻世代中继续萌芽。
四场文学讲座启发营员创作思维
营会特设四场文学讲座,主题涵盖新诗、填词、散文与小说。诗人郑羽伦主讲《一首诗的探寻:从创作公式到杨牧的完成》;填词讲座特别与《起飞》合作,结合文学与音乐,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由音乐人周明骏主讲,并与主持人谢惠媛对谈歌曲创作与AI的应用;作家翁菀君带来散文讲座《从故乡和记忆开始》,作家许裕全则以《那些狩猎回来的故事和时间的魔术》为题,分享小说创作心得。每两场讲座结束后皆设有即席创作环节,由主讲人评选优秀作品,并于翌日颁发奖项,鼓励营员以创作实践交流思维。
资深出版人李昕开讲邀公众出席
翌日,中国资深出版人李昕将主讲公开讲座《今天我们怎样读书》,与公众一同探讨数位时代下的阅读方式变迁,鼓励听众在资讯碎片化的时代中重新找回“阅读的深度”。李昕从事编辑与出版工作逾四十年,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三联书店总编辑,现为商务印书馆特约出版策划人。他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图书编辑”及深圳读书月“致敬出版人”等荣誉,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担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其代表作包括《一生一事》、《那些年,那些人和书:一个出版人的人文景观》与《李敖登陆记》等。
公开讲座结束后,大会将举行“仁华全国大专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闭幕礼,为这场汇聚青年文艺创作能量的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新纪元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