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华文师资严重断层 赖国俊:各州都面临同样困境

2025/10/11 星洲日报/国内

颁发感谢状与纪念品后,一众嘉宾合影留念;左起为林卿卿、赖国俊、陈幸坚、柯淑华、潘碧华、祝金梅、黄润望、黄先炳、张竣文及黄劲发。(苏思旗摄)

赖国俊:吉隆坡有华文科的中学多达60所,仅靠现有的98位老师坚守岗位,非常辛苦。(苏思旗摄)

张竣文:年轻一代厘清自身文化与历史根源后,才能探讨如何发展华文教育。(苏思旗摄)

黄劲发:中文已超越族群,成为世界的语言。 (苏思旗摄)

(吉隆坡11日讯)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科助理厅长赖国俊督学坦言,华文科退休老师与新进教师的比例非常不平衡,以吉隆坡中学为例,两年前约有120人,如今锐减至98人,少了24位。

他说,2026年吉隆坡的中学将有13位华文老师退休,对他来说是一大挑战,而新进教师人数越来越少,令他不禁自我调侃,恐怕有一天会变成“光棍总司令”。

“我相信,每个州属都正在面临这种情况。”

他今日在《马来西亚国中华文师资及教育的展望与挑战》座谈会上分享,全国现有1600多位华文教师,但这并不足够。

赖国俊指出,近70%华小学生毕业后会到国中就读,即使华小有再好的设备或师资,若升上中学却出现断层,那么整个教育体系就会失去方向。

“吉隆坡有华文科的中学多达60所,仅靠现有的98位老师坚守岗位,他们非常辛苦;一些国中的母语班闹师资荒,只好请一些愿意帮忙的退休老师或小学老师来教。”

他说,培训国中华文老师的渠道非常有限,不过教育部正在努力开拓更多渠道。

SPM报考华文过去5年跌2千人

此外,赖国俊也披露,过去5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华文科全国报考人数下降了大约2000多人。

无论如何,他强调,尽管这棵“大树”掉了一些叶子,但它依然在大马扎根。

2020年的考生有48000人左右,2021年提升至49000人,不过接下来4年持续滑落,目前约有47000人;当中的好消息是,2024年比2023年提升了250多位。”

他说,许多人认为,考生人数下降是基于华裔人口减少,固然是原因之一;有的人认为,华文科太难了,一些考生为了追求全科A的佳绩,不惜放弃报考华文。

“其实‘华文科太难’的观念并不正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大约22%华文科考生考取A,即每10人中就有2人可考获A,显示没有那么难。”

张竣文:华裔对华文不感兴趣因忽略背后文化意义

南方大学学院国际教育中心院长张竣文认为,如今部分华裔子弟对华语不感兴趣,是因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年轻一代厘清自身文化与历史根源后,才能探讨如何发展华文教育。

他说,在海外华人社会,华语、华人和华裔是共存的整体;若要理解大马华教的未来发展,必须厘清自身的文化,因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劲发:中文已成世界语言

一带一路认证学院院长黄劲发分享,现今有越来越多巫裔、印裔和洋人学习中文,体现出中文已超越族群,成为世界的语言。

他呼吁华裔子弟将华教的热火延续下去,让各族群学习华文,并通过语言让大家了解中华文化。

今日出席的嘉宾包括马大中文系主任何启才博士代表——马大中文系高级讲师林卿卿博士、马大中文系前主任潘碧华、大马国际文化企业促进会会长柯淑华、副会长祝金梅、秘书长黄润望、黄先炳博士、宇信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幸坚等。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