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星期二

世界“汉语桥”西爪选拔赛‧93大中小学生展示汉语水平

2019-04-25 《印尼星洲日报》华社 
教育界老师与德薇女士合影。
小学与初中获奖学生与评委老师合影。
劲松基金会领导廖秀球(中白衣)和老师们与参赛学生合影。
德薇女士(右三)发奖后与大学、高中得奖选手合影。
获奖学生与主办方领导和嘉宾合影。
孔院院长与中铁雅隆高铁公司代表与获奖选手合影。
筹委与院长、评委合影。
(印尼万隆讯)2019年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12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西爪哇省选拔赛和第一次西爪哇小学生“汉语桥”中文选拔赛於413日至14日在万隆基督教玛拉拿达大学孔子学院多功能大礼堂顺利举行。
由玛大孔院与西爪哇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办的两天比赛活动,共有93名大中小学生参加。学生们来自万隆斯坦副学校,立人学校,BPK基督教学校,融华华文学习中心,曙光三语学校,荣星学校,清华之光华语学习班,三一基督教学校,希望之光汉语学习中心,培民学校,劲松三语学校,惠香补习班,牙律Yos Sudarso中学,展玉播种学校,圣道学校,玛哈尔迪卡学校,玛大,国际外语学院,总统大学,苏南古农加迪伊斯兰大学(Univ.Sunan Gunung Jati)。
第一天比赛项目,首先是初中生演讲和才艺比赛。第二场是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演讲比赛(A组)。第三场是四到六年级学生的演讲和才艺比赛(B组)。比赛於下午3时圆满结束。
第二天比赛中午12时开始。是大学生演讲比赛和回答问题与才艺比赛,接著是高中生的演讲和才艺比赛。下午2时举行闭幕礼。
由两位司仪王梓涛和刘斯嘉主持的开幕仪式,首先说明汉语桥比赛的主题项目。小学是“我爱学汉语”,中学是“学好汉语,朋友遍天下”,大学是“天下一家”。比赛开始前,司仪先介绍评委主席何彦杰老师与各评委老师们给来宾认识。也说明比赛规则等事项。
西爪哇“汉语桥”比赛两天的节目中,开幕与闭幕仪式的各主办单位领导与嘉宾迎邀致词报告与祝贺的有:西爪华协主席刘一江,孔院印方院长陈丽雅,孔院中方院长王军,西爪省教育局局长德薇(Dr.Ir.Dewi Sartika M.Si.),玛大副校长罗碧(Robby Yussac Tallar)。
刘一江在开幕礼致词欢迎与感谢各方学校,补习班踊跃参加汉语桥比赛。感谢见证比赛的家长和老师们,祝贺比赛活动顺利举行。
刘一江在闭幕礼致词中说明和玛大孔院合作举办汉语桥的歷史和发展成绩,西爪选手曾代表印尼参加在中国的比赛获奖为西爪省爭光。希望今年有代表参加全国比赛获奖而去中国参赛,再为西爪哇省获奖回来。
刘一江说西爪哇正建筑高铁,以后有了雅隆高铁,一定为西爪省的经济建设更进步,学生们也能为西爪哇省贡献才能。
陈丽雅院长在开幕礼致词说,汉语桥比赛是让学习汉语的学生有个实践所学的,展示自己的才艺,训练勇气的平台。鼓励参赛学生,胜者不骄,失败不妥协,再接再厉,继续前进。感谢评委老师们,筹委会工作组的辛劳。
新任万隆孔院中方院长王军在闭幕礼中致词表示,汉语桥是孔院总部发起的国际汉语比赛,到目前为此,大学生比赛已举办17届,中学生比赛已举办11届,已有世界100多个国家的6000名选手受邀到中国参加復赛决赛,分享自己学习汉语的成果和快乐。
他指出,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人文交流领域的知名品牌活动。
汉语桥努力为选手们提供一个展示汉语水平和自我风采的平台,激发更多的青少年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让更多的印尼人民瞭解中国语言与中华文化,增进中印人民的友谊。
希望你们成为中印两国人文交流合友好合作的使者。祝愿你们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德薇女士在闭幕礼致词时指出,在世界公开化时代,国家与民族没有界限的情况下,竞爭日益激烈,各民族要加强竞爭能力。需要学好外国语言,其中是汉语,面对挑战。西爪省教育局支持“汉语桥比赛”,让参赛学生能利用最好的才能参加国內与国外的比赛。祝福你们成功。
罗碧副校长致词祝贺“西爪汉语桥比赛”成功举办。玛大一向以来支持该活动。与西爪华协的多次合作很好。希望以后有美好的合作活动。
精彩的参赛选手的演讲,才艺表演和评委老师公开,公平的评分后,由评委主席何彦杰老师公佈得奖选手名单后,现场家长,老师,学生们的欢呼声迎接美好的星期日。西爪汉语桥比赛圆满结束。

(印尼星洲日报)

废除小一至小三考试 有信心人民会满意


2019/04/30 东方日报/国内

(布城29日讯)虽然默迪卡民调中心的最新调查,大部分受访选民不支持政府废除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的政策,惟教育部长马智礼乐观看待此事,並认为当人民看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时,就会改变心態。

他指出,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推行应试教育,所以当教育部推进新政策时,人民起初肯定会感到不满意。「但我相信,最终他们看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会感到开心和满意。」

马智礼配合希盟执政一周年,今日在部门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政府改以课堂评估取代考试的政策才落实4个月,因此还无法评估这项政策的绩效。

「我们要知道人民是否满意,需等待结果,尤其全面评估並非新的事物,很多发达国家已开始这么做了。」

他补充,该部会在每6个月评估该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部从今年起废除小学一至三年级考试,以课堂评估取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涉及全国130万名学生。而针对小学第一阶段学生的评估,则以更客观的方式进行,打造更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方式,並注重在学生的人格及个性塑造。

马智礼说,透过这项政策,能提高学生思维和培养出具备能力的学生,以及汲取好的价值观;而父母能看到孩子更全面的发展,而非只受限于课业。

另外,马智礼说,该部致力于修復全国破旧学校,在2018年的394个项目,有301个已完工,其余还在实施中。另有107项项目目前已动工,料年杪可完工。

他解释,虽然以前也有修建工作,但如今该部是3倍加快工程,並设立仪表板每週监督工程进度。

他说,联邦政府也和州政府密切合作,修復破旧学校,如用砂州政府支付给联邦的10亿令吉债务﹐用来修建州內残旧学校。他说,早前本身与砂州首长拿督阿邦佐哈里会面时,已解决了所有技术问题,所有人对此结果感到满意。

(东方日报)

要比国阵好收更多优秀生 林冠英:还不适调整或废固打制


2019/04/29 光华日报/国内

独家报道:曾丝苛/摄影:董坤铭

林冠英:政府正努力确保不会牺牲或剥夺STPM学生
进入大学的机会。
大学预科班学额大增并维持固打制的政策引热议,财政部长林冠英强调,内阁的原则是确保政策不比国阵时代差,主要目标是招收更多优秀生。

他提及,依据当前情况,此政策并没有引起更糟的局面,反而增加了非土著的学额。

同时,他指出,在反对党强烈玩弄种族主义课题的时刻,还不适于调整或废除固打制。

“当然我们认为能够的话调整一下,但是他们(反对党)玩种族课题到这么凶,内阁、教长认为要再研究,还不合时。”

林冠英也是民主行动党秘书长,他于周日接受《光华日报》专访时说,9010的固打制由前朝国阵政府所定,如今反被抨击,直称“人也是他们,鬼也是他们”!

内阁于周三(24日)议决将大学预科班学额从25000个增至4万个,但维持土著90%和非土著10%的固打制。换言之,土著学额增了13500个,而非土著学额增1500个。

不牺牲STPM学生进大学机会

此外,林冠英表示,尽管有者担忧增加大学预科班学额或会导致高级教育文凭(STPM)学生入大学面临困境,不过,政府在这方面也正在努力,至少也会同样确保情况不比国阵时代更糟糕,并且不会牺牲或剥夺STPM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

“因为你知道,STPM的考试是非常难的。”

(光华日报)

国家汉办管理教师走访吾哥比里中华学校


2019/04/25 柬埔寨《柬华日报》

【本报消息】424日下午,中国国家汉办柬埔寨志愿者管理教师来永梅、张智波和田金金走访吾哥比里市公立中华学校,并慰问在校的六位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华学校于校礼堂举办座谈会,吾哥比里市柬华理事会会长蔡添,理事袁学恩、叶志勇、梁瑞安,中华学校校长张如耀,副校长布炳记和学校六位汉语教师志愿者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张如耀校长从“学校发展历史”、“学校教学工作”和“志愿者的工作与生活”三个方面作了汇报,并重点介绍了志愿者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他提到,为提高汉办教师住宿环境,使其工作的更加安心,学校筹款建造了新教师宿舍,教师已于去年12月份搬入新住宿楼;学校校友捐赠的一批路灯,使夜晚的校园变得更加安全、明亮。学校会尽最大努力为汉办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老师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汉办管理教师来永梅在讲话时表示,自己第一次来到吾哥比里市,虽未曾来过学校但早已对校长的事迹有所耳闻,很佩服理事会与校长为学校建设所做的付出,也很感谢大家为兴建住宿楼所做的努力。随后,她肯定了学校的采取中柬双语教学以及固定生源、遵循柬华理事总会传统并适当创新教学科目等一系列措施。而且,在谈及学校教学工作上遇到的师资短缺问题时,来永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建议汉办老师每天选取一段合适的时间来培养本土华文老师,提高他们的华文水平,为日后的师资力量做储备。
座谈会最后,六位教师志愿者谈了谈任教近一年来的心得。他们纷纷表示,在学校教学工作上,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平台,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上,感谢本地理事会、学校校长和本土教师,是他们亲切的态度,消除了大家的孤独感,是他们热情的胸怀,解决了一次次的问题,他们让大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座谈会结束后,理事会成员和学校校长、志愿者陪同三位汉办管理教师参观了教师宿舍楼、教室,并在礼堂前合影留念。
(中华学校 刘浩 供稿)

2019年4月29日星期一

部长:防在野党挑种族情绪 “预科班90:10不能碰”


2019/04/29 星洲日报/国内

(八打灵再也28日讯)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维持土著90%、非土著10%的学额固打制,引起非土著社会的非议,并质疑非土著部长是否有在内阁提出反对。本报探悉,行动党部长在内阁会议中,有争取增加非土著学生的学额,但内阁最终把学额从25000个增加至4万个的情况下,维持90:10的种族固打制。

一名马来部长告诉星洲日报说,内阁花了很长时间对这个课题进行讨论,各部长在内阁会议上都有发言,尽管部长们的想法与意见不同,惟会议气氛受到控制,没有出现“火爆”场面。

“火箭部长有争取增非土著学额”

另一名部长接受星洲日报的访问时说,“不碰”90:10的种族固打比例,是为了避免引发土著的不满及反弹,让在野的马来政党趁机挑起种族情绪。

指“顺得哥情失嫂意”

他表示,在增加大学预科班学额的情况下维持90:10比例是内阁集体决定,惟“顺得哥情失嫂意”,结果“两边不是人”。

“当非土著,尤其是印裔学生要求更多学额时,为了也能让更多华裔学生进入这个课程,内阁便决定扩大Matrikulasi的人数,但维持90:10的种族比例,以免引起土著社群的反对,让巫统和伊党大做文章。”

“之前,非马来人对于未能挤入Matrikulasi非常不满,因此行动党部长争取让更多非马来人进入该课程。”

该名部长坦言,希盟政府在509大选只获得30%的马来人支持,种族关系问题尚未解决,追求平等社会的斗争还需各界的集体努力。

也有内阁消息指出,其实有部长建议调整90:10的比例,或者增加学额给成绩好的非土著学生,惟90:10的固打制比例相当敏感,因此决定现阶段先维持这个比例,再增加学额。

“因为我们要避免所有的敏感课题,整个讨论很长,表达了很多意见和看法,最重要的是我们增加了非土著的学额。”

“全部人都有发言,大家也有不同想法,但(气氛)受到控制,而我们必须要达成一个共识。”

教育部长马智礼早前宣布将大学预科班(Matrikulasi)学额增至4万个,惟土著与非土著维持在90:10的比例,引起非巫裔社群不满,但内政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日前指这是首相敦马哈迪给予各成员党部长发表看法后,内阁所作出的集体决定。

华社团体早前抨击大学预科班固打制是在开倒车,与希盟的“新马来西亚”理念背道而驰,网民也列出6位行动党部长,要求他们解释是否有在内阁里为非巫裔争取学额,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也被点名作出交代。

张念群:问行动党内阁部长

张念群今日出席在吉隆坡城中城会展中心(KLCC)举行的2019台湾高等教育展后,被询及行动党内阁成员有无为此议题发声和捍卫非土著权益时表示,不愿多做说明。

记者问她行动党内阁成员是否有在内阁会议中反对大学预科班保留固打制时;她回应说,“你要问行动党的内阁部长。”

陆兆福:回隆才谈

另外,随着首相敦马哈迪到中国的交通部长陆兆福,今日在首相结束访华行程的新闻发布会后,被询及行动党部长为何没有在内阁反对预科班固打制时,只说回吉隆坡才谈。

黄书琪:副部长非内阁成员

行动党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昨日凌晨通过推特发文,点出副部长并非内阁成员,只有部长才是内阁成员,即使部长缺席内阁会议,副部长也不能出席。

她指这是人民普遍存有的错误观念,张念群的推特帐号也对黄书琪的这则帖文按“赞”。

(星洲日报)

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举办首届“精彩云华”计算机汉字速录竞赛

2019/04/25 缅甸《缅华网》


为让师范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检验学生汉字录入的速度和正确率,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于2018419日下午在学院计算机室举办了第一届师“精彩云华”计算机汉字速录竞赛。 
本次竞赛本着公平、民主的原则,以个人为单位自愿报名,每班推选37名选手,最后,共有33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的规则如下:使用“金山打字通”软件,有时间限制,录入内容为指定文章,可任选输入法。 
师范部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每个班级都推举出优秀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现场,选手们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着手指,沉着应战。曼德勒的炎热天气也阻挡不了选手们参赛的热情。 
经过紧张的比赛, 13班的郑银芬获得了一等奖, 13班的尹常青、15班的张美敏获得了二等奖, 17班的邵婷玉、12班的尹金慧、14班的余兴莲获得了三等奖。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技能。网络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掌握打字技能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本次活动的举办,让学生们在提高打字速度的同时,对电脑技能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希望借助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 李诗宇供稿)

雅加达巴中青云读书会‧阅读寻找书中黄金屋

2019-04-25 《印尼星洲日报》华社 
巴中青云读书会第九堂课结束后留影。(图:林峰)
(印尼雅加达讯)201884日,巴中青云读书会第四堂课,於雅加达中区黄氏宗亲会会所开课后,即宣佈青云读书会正式成立,並成为印尼巴中校友会的附属团体,这標誌著它,將在前进道路上行稳致远,迈步向前,开启它新的一页的里程碑。
读书会会长陈美致老师在成立大会上的致词中表示,读书会將坚持几项原则:其一,读书会提供给校友们学习的平台;其二,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充实,幸福和快乐;其三,就是保持健康的心態,坚持学习,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据悉,读书会从酝酿期的2012617日至201884日,前后足足有6年,这期间有沉淀,也有积累,最终能摒弃障碍,获得了预期的硕果,这其中最大的动力应该归功於会长陈美致老师和付会长沈玉英老师,也离不开巴中校友会领导层和全体巴中校友的爱护和全力支持;尤其精神上的激励更胜於人为操作。在此,衷心感谢所有参与工作的台前幕后的热心校友们。没有他们的团结协作,辛勤努力,就不可能看到曙光已在我们心中升起!
也正如林凤英主席在致词中,热烈祝贺並谆谆告诫说,读书会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我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才能使精神和身体更加朝气蓬勃!
我们要高举读书会会歌“读书人永远年轻”的旗帜。以读书陶治情操和“读书人是幸福人”为追梦人生的標杆,让读书的刻縈绕於你繽纷的幸福人生;“春暖花开”的情趣將由此油然而生!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的学习”。这是中国领导人指出的金玉良言。读了书,学以致用,在生活上就能融匯知识的內涵,感悟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时至今日,巴中青云读书会已举办第九堂课了。每一个月一次的学习,学员们,校友和嘉宾都兴致盈然,都以近150名的人数踊跃参与。这是值得推崇的美事。冀望读书会坚持办下去,办得更丰富多彩,学员们更努力坚持学习。
读书是至乐的事,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它即能窥视和洞悉你的人生歷程,也使你从中悟出“一日不书,百事荒芜”之感!
读书会是一种学习的聚会,大家在这样的平台,不仅能获得读书的满足感;更为重要的是巴中校友始终有这么一个温馨相聚的机会,非常难得呵!我们就要倍加珍惜这样的有利契机,维系校友情,同学情;“巴中一家亲”该是这一平台的摇篮。
让我们遵循巴中“乐观、进取、合作、奉献”校训崇高精神,迸发出“全球巴中人永远一家亲”的火焰,燃烧起大家的热情。巴中大团结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永远的力量!
(文:林峰)

2019年4月28日星期日

共话华教、华报、华社


2019/04/2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411日晚,来自泗水的李光迈博士与泗水归侨古华民、许丽华、李伟辉见面。李光迈是核物理学博士、印尼殷实的企业家,担任了三届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主席职务,热心推动华文教育;古华民教授曾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为中国与印尼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许丽华原是广东省侨办副主任,一直积极推动两国经济合作与华文教育在印尼的开展;李伟辉曾是泗水开明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关心支持《千岛日报》和开明校友会兴办教育事业。大家见面寒暄后,就华文教育、华文报纸、华社等热点问题交换意见。

关于华文教育

1998年苏哈托政权倒台后,印尼进入民主开放的时期。在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的领导下和福建、广东省侨办等支持下,华文教育以三语学校的形式得到很大的发展。李光迈博士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一是学校太少,1996年前有1500多所中小华文学校,现在的三语学校不足一百间,印尼华裔估计有2000万,他们的子弟应享有接受母族文化的权利。他建议成立一个地区性的统筹机构,就像马来西亚华教总会那样,筹集资金,兴办新的三语学校。二是现在的华语教学以拼音为主导,不能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他这次来广州,与楚建德博士达成推动《中文之钥》的协议,希望能找到学习汉语的捷径和真谛。
原广东省侨办副主任的许丽华是泗水归侨,她积极支持在印尼复兴华文教育,曾策划在雅加达开办首个华文补习学校和编写适用于印尼的华语教材,因得不到有关部门支持而胎死腹中。她说,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一带一路”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的战略对接,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更加密切,需要更多懂中文的人才,中国汉办和侨办也积极支持发展海外的华文教育,她希望印尼华人抓好这个有利时机,加快发展。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李伟辉认为,现在印尼三语学校的华文教学,每周只上7-9节汉语课,就如我们上世纪50年代在华校学英语课程一样,学生学到的中文有限。从长远来看,还需培养一批对中文有较深造诣的人才,从事教育、文化、媒体工作,让中文薪火相传,永世其昌。在印尼办纯中文学校已无可能。可考虑从两方面抓起:一是抓好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使用培养,成绩好的给予奖励,建议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表彰优秀华语教师大会,让他们安心做好华教工作;二是办好大学的中文系,培养当地的高素质华语人才。还有就是办好华文报纸、刊物、媒体,让他们有展示才能的平台。

关于华文报纸

 印尼进入民主开放新时期,张明开先生在一些老报人、老教师支持下,率先于2000年办起《千岛日报》,由于立论公正、报道翔实、文字严谨,为印尼的民主改革呐喊,为华人的权益疾呼,成为传承中华文化与了解中国信息的平台。发刊不久,就名声鹊起,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发行至今已有19年。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读者群一天天减少,营运方式未跟上形势发展,正面临生存挑战。对此与会的四人呼吁,要保住《千岛日报》这个名牌。李光迈说,《千岛日报》是华社的,是华社的喉舌,没有《千岛日报》,泗水和印尼东区的华人就没有耳目,陷于闭塞状态,也没有中华文化教育、写作的平台,希望华社各界有个共识。他说,将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华社群策群力,帮助《千岛日报》走出困境。
古华民是泗水归侨,对泗水的华社熟悉。他提出,泗水财力雄厚、热爱中华文化的大有人在,吸收这些华贤加入董事会。可以考虑建立基金会,搞多种经营,国内的地方报纸都是靠多种经营支撑的。许丽华当初为支持开办《千岛日报》费尽心思,请两位职工到省侨办所属的培训班学电脑打字,又先后派张宝锵、李景源两位老报人到报社现场指导工作。报纸发行一个时期,财务感到紧张,张明开社长觉得需“以商养报”,许丽华介绍一个生产灵芝粉的单位和张社长认识,并洽谈多次,就在张社长逝世前一晚还与该单位代表商谈。可惜张社长逝世后这个项目就停了下来。从长远来看,还是走“以商养报”的思路可行。李伟辉说,每次到报社,看到何敦明和一些年已古稀的老编辑在埋头工作,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但时代在发展,旧的运行模式难以为继。希望报社要改革创新,建立新的运营方式:组建有力的董事部;建立企业式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大胆起用年青人,老中青结合,分工合作;强化广告部门工作,搞多种经营,开源节流。大家相信,在华社各界的努力下,《千岛日报》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关于华社社团

近来关于华社社团的改革问题浮出水面,争论得好热闹。我们认为,华社的存在有其历史根源,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老一辈的领导出钱出力,为华社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宗亲团体是以姓氏或同乡为基础组成的,早年华人漂泊海外,举目无亲,组织宗亲团体互相帮助,传承祖先文化。以后社团壮大了,还在当地和祖籍国办文化福利事业,以致帮助当地和中国的革命事业。时至今日,其互助互济和传承宗族文化的价值仍然存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宗亲团体也遇后继无人、无所作为的问题。一是活动的内容固化,单纯是节日拜祭宴客,对青年人没有吸引力,对社会没有影响力;二是一些领导层老化,无青年人接班。古华民认为,华社的改革很有必要。最重要的是举办青年人感兴趣的项目,吸引青年人参加。他曾帮助一个加拿大华社成立一个青年部,以引进高科技为活动主要内容,现在搞得风生水起。现在中国科技发展得很快,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也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机遇,可以组织青年来中国参观学习。李伟辉说,一些社团办学校、幼儿园、歌咏队、舞蹈班、健身养生、慈善公益等活动,也焕发了社团的活力。李光迈认为,华社要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就要改革,举办青年人喜欢的文化、经济、科技活动。领导人应放宽胸怀,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大胆使用年青人。他现身说法,在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就用40岁上下的年青人,他们都干得很好。现在的华裔总会、中华商会,在华社兴办福利事业、促进族群的团结、推动印尼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合作,做出不少贡献。希望各华社放弃门户之见,在办校、维护华族合法权益、促进族群间和谐相处,移动中印经济文化合作等方面团结合作,才能在主流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时代在前进,大浪淘沙,一些无所作为的社团将被烟灭,一些有活力的社团将横空出世,这是历史规律。
(千岛日报)

泰北华校种子教师研习班结业

2019-04-27 泰国《世界日报》
台湾志工老师在结业式合影。
【大同中学讯】2019泰北(清莱地区)华校种子教师培力研习活动,416日至20日在满星叠大同中学办理。本次研习活动指导单位為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主办单位為中华救助总会。
参训学员47位,分别来自清莱27所华校,5位来自台湾的资深老师:郭正雄校长、王明玲校长、郑福妹校长、李佩寧校长、疏淑真主任分别教授人际关係、行政管理、班级经营、阅读及写作等课程。416日上午8时举行简单隆重的始业式,学员依据是否参加过种子培训分成A班及B班后,立即投入密集的研习活动。课程设计以培养团队精神、增进人际关係及沟通技巧為主题,全部学员又再分為3个小队,且每日都有小队时间供队员们互相交流沟通及练习歌唱,增进彼此情感及默契。
授课老师们教学生动活泼,经由讲解并透过体验活动加深理解运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係,保持愉快的心境,关心别人、待人谦和有礼是人生必修课程。
20日结业式暨成果发表会上,重分展示全体学员通过5天的研习,从陌生到熟悉,融入团队共同进步,一起达标取得良好成绩。本次研习活动从学员们的学习心得及研习成果体现出收穫和进步。感谢志工老师热心的教导,种子老师们,将继续积极努力进取,培育更多华裔幼苗。

(世界日报)

中泰欢送高教委、孔院(首批)志愿者

2019-04-25 泰国《世界日报》
中泰方嘉宾為优秀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中国孔子学院总部讯】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驻泰王国代表处,38日联合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在曼谷成功举办2018-2019学年高教委、孔院(第1批)志愿者离任大会。
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助理秘书长查搭拉·信哈德查坤女士、国际战略综合科科长苏塔彭·英扎能女士、高等教育委员会汉语项目官员於达堪先生、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驻泰王国代表处代表王会昌处长以及多位在泰孔子学院院长、全体志愿者管理教师出席离任大会,為志愿者教师送行。
高教委助理秘书长查搭拉·信哈德查坤女士表示自2003年汉办第1批汉语教师志愿者抵泰任教以来,汉教志愿者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汉语在泰国可以说是最被熟知也最受欢迎的外语,汉语学习者的数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已有134所高等教育机构专门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专业课程,因此,直接让母语為汉语的教师来进行授课变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这都离不开汉办的支持,和每一位志愿者老师的努力。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驻泰王国代表处代表王会昌处长表示17 年来,在中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得到了稳健发展,中国向泰国派出志愿者人数累计已达到17169 人次,為泰国的汉语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需要感谢高教委对志愿者项目的支持、各孔子学院和学校对志愿者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感谢各位志愿者老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会议中,志愿者代表李玲老师的发言,更是说出了在座每一位志愿者老师的心声,让许多志愿者老师感同身受、悄然落泪。大会最后每位志愿者老师与出席本次离任大会的领导、嘉宾一起合影留念,為在泰任教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至此,高教委、孔院(第1批)200餘名志愿者在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汉语教学工作后,承载这中泰两国的友谊,陆续离任回国。
(世界日报)

【华教视窗】 ~ 909


问题真的解决了?


2019/04/27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于本月19日宣布,政府维持2019/2020年大学预科班的配额,即90%土著和10%非土著,也表明不会延续国阵政府去年给予非土著的额外学额。在非土著发出不满声浪后,内阁于本周三提出新方案,即通过增加1.5万个学额,来满足非土著学生的需求,惟90%10%的比例保持不变。

土著生门槛较低

这个扩大蛋糕的方案,看似两全其美,即能满足非土著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无损土著学生的既有利益,反之后者还因学额增加而得利。但问题来了,政府大学哪有这么多学额来应付暴增的大学申请者?政府大学每年录取逾4万个通过预科班和STPM成绩报读的申请者,如果大学学额不变,会不会此消彼长,令到STPM生受影响?

需知报读大学预科班等如提前拿到进入大学的门票,反之STPM生则要凭成绩争破头才能进入大学。预科班的增多,少的却是STPM生的粥,这对STPM生并不公平。再说,因为配额的优势关系,土著生报读预科班的门槛较低,3A都可以报读,不讲绩效,这点已经不平等了;要是再拿STPM生的配额来给预科班生,就是不平等加上不平等了。

难道政府会提出”新方案”,增加大学的学额?果真如此,各大学的师资、设备、教材和营运成本也会需要调整,那教育部对此有了全盘方案吗?需知这不像搭捷运,人多就挤一挤那么简单。

提高水平减糟粕

政府当初设立预科班的初衷,是协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或学习环境受限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因此,大学预科班本来就不应设种族固打制。

目前政府骑虎难下,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就是,可以增加学额,但也要调高非土著的报读比例,让更多非土著生也有选择报读预科班或STPM的机会,同时也要提高大学门槛,减少糟粕,以提高学生和大学水平。



预科班仍需改革


2019/04/25 星洲日报/星观点


大学预科班录取名单公布,僧多粥少下,每年都有许多落榜者提出上诉,许多非土著优秀生碍于固打限制不得其门而入。在教育部宣布预科班学额还是以土著90%,非土著10%来分配下,显然此大学录取制仍是种族固打制。希盟执政后,仍沿袭国阵时代的做法,没有打破旧有种族思维,着实令人失望。

之前,根据本报独家报道,在首相马哈迪介入下,政府将会重新探讨新政策,以录取更多新生。而内阁昨日最终议决保留固打制配额,但同时将学额从25千个增加至4万个。学额增加后,希望往后能有更多非土著学生能够被录取,不必再望预科班窄门兴叹。

此外,今年教育部也会推行优化措施,即保留60%的学额给低收入群体(B40)学生。

预科班原本是为了协助更多土著学生进入大学,特别是进修理科的扶弱政策,后来逐步开放给非土著。希盟维持种族固打制,相信与推行土著议程有一定的关系。唯学额增加及特别照顾B40学生算是一项小进步。

预科班是进入本地大学深造的其中一项门槛,另一个是中六班。预科班和中六都是大学先修课程,但以时间和评分制来看,预科班是占了优势。先天上,预科班和中六就不属于平等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许多人不清楚遴选标准和评分制度是如何操作,无法彰显社会公正精神。

预科班增加非土著生的学额分配后,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但是,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容纳更多的学生的硬体设施,师资须确保足够应付增加的学生,内阁是考虑善用教师教育学院的资源。之前则有希盟议员建议政府可以考虑与私立大专学府合作。

政府的经济能力则是另一个问题,政府是不可能无止境地以增加学额来满足预科班需求,政府必须同时照顾其他的大学先修课程,以确保其他科系的学生也能享有平等的资源。

因此,理想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整合大学先修课程,让公立大学录取制度不再存在多重制度,预科班不再是作为优先进入大学的门槛,唯有这般,才能彻底解决预科班所导致的不公现象,让学生能够在同等的跑道上竞争,并意味着预科班完成了历史使命,让全民得以共享平等教育机会。



预科班名额会否U转?


2019/04/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林慧雯


教育部长宣布,大学预科班增加1.5万个学生名额,但依然维持土著与非土著9010的比例,这意味着,在非土著学生名额增加的同时,土著学生的名额却是更多。

我想,大多的华裔在509大选将票投给希盟,主要是对希盟所言四党“平起平坐”、承认统考等课题给吸引,60年来国阵无法做到的事,放手一搏选希盟,说不定会更好。

但执政近一年的希盟,统考依然没获承认,大学预科班的固打制也没有改变,反而还增加录取1.5万名学生,试问,国立大学录取STPM学生名额的情况会是如何?国立大学是否有如此多的学额能容纳所有学生,或是意味着STPM学生可能面对被牺牲的局面?

先不说STPM学生升大学的去处,试问师资、设备等,政府是否如此神速地高效率做好了准备以接纳如此多的学生?难道部长在宣布政策前,不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调查、策划、探讨吗?会否如上次白鞋换黑鞋般,知道短时间实行是不可能的任务后,再来一个U转?

再说,STPM的学生为何报读世界上最难考的考试之一?原因很简单,99%的学生都想进入国立大学就读,STPM是最经济的方式,但往往在考试成绩出炉后,我们甚至有过满分的学生无法进入首选科系。

你说学生不失望是骗人的,但失望后换回来会是绝望,人才外流是无可避免的事,国家数十年后进步缓慢或是原地踏步,一切有迹可循。

选民失望吗?倒不如说是麻木,因为前朝是如此,今朝也是如此。



大学预科班或STPM,哪个好?


2019/04/24 中国报/评论

~作者:Y.B.刘永山


最近许多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获佳绩的优异生申请报读预科班被拒,成为课题。这个问题可说是过去十多年悬而未决的课题。

大学预科班本来是土著学生升读本地国立大专的主要途径。在数年前,政府才决定把大学预科班10%的学额保留给非土著学生申请。

前朝政府去年给予印裔学生2200个大学预科班名额,以及希盟政府在2018年大选后给予B40群体华裔生1000个额外名额。无奈这只是一次性举措,乃因当时符合资格的土著学生名额未被填满。

这让我想起1997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也和其他SPM学生一样申请报读大学。当时非土著学生还不能够申请大学预科班,因此我的选择只有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因为在众多国立大专之中,只有工大的学士学位课程开放给SPM学生申请。当时工大的学士学位课程一读就是5年,反之其他只接受STPM或同等资格的国立大学只需修读3年的学士课程就可以毕业,可见工大首两年修读的是预科班课程。

透明平台竞争

结果我申请失败,原因不详。我有一些同学,虽然同是非土著学生,家境和我一样,成绩比我还差却被录取。当时的我确实曾经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也很快想通,因为只是一间大学而已,学额肯定不够,而且STPM文凭持有者的出路更广。

为何大家一窝蜂申请预科班,反而轻STPM?家境稍有能力的宁愿选择把孩子送入私立学院报读预科班,也不选择STPM。为什么会这样?是否预科班的毕业生比STPM毕业生出路更广,更容易被本地大专吸纳?

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对STPM的刻板印象是这是异常难考的考试,反而他们认为大学预科班课程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申请得到本身兴趣所向的大学学位。第二,虽然报读STPM的学生无需缴付学费,可是政府有提供大学预科班学生每个月两三百令吉的津贴。就这样子一推一拉的情况下,每个SPM优异生争破头额都要申请报读大学预科班。

我是STPM生。如果我是掌政者,或许我会把收生制度划一,以STPM的课程纲要和考试制度为准,可是短期之间不容易办得成,甚至会引起许多家长反弹。

因此,我觉得至少教育部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即划一国内大专的入学考试制度,或者至少让STPM、预科班以及其他文凭持有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平台上竞争。

其二,虽然我们注重学生的品学,但是我们总不能继续再让考获全A的学生被拒于门外,不管他是STPM还是预科班学生。肥水不流他人田,政府必须想办法把这些优异生留在国内的国立大专报读他们本身有兴趣的科系,让他们发光发热,刷亮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国际品牌。

第三,把10%预科班学额保留给各族清寒子弟。但要有效地落实这个政策,政府必须尽快建立本身的资料库。如果因拨款或学额不足而无法开放给所有B40子弟,那就从B10B20开始。总而言之必须要一个开头。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当然即便你什么都拿不到,这也不用紧,因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在太多了。我有许多朋友和下属最近报读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的学位。即使离开校园后重回校园读书,这也是有可能的。我的母校——马大也开办了许多远距离学科,让当初无法完成大学课程的学生一圆大学梦想。

国侨办外派晋总督导老师举行工作总结会

2019/04/25 《菲律宾晋总文教网》




菲律滨晋江同乡总会讯:本会华文教育督导老师于320日下午在八楼会议厅举行2018-2019学年度国侨办外派晋总督导老师工作总结会议。
理事长李国材、副理事长姚金镇、王松龄、张孚志,秘书长蔡振作、文教主任施梓云、尤扶西、柯维汉、施纯程、蔡长华,校联常务理事、侨中学院黄琬蓉校长、圣公会中学吴紫薇校长、百阁公民学校校长林文诚,晨光中学黄思华校长、中正学院叶启明副院长、计顺菲华中学郭巧棉主任、怡朗新华学院吴志超校长、东棉光华学校吴文娇主任以及等出席了总结会。
李国材理事长首先在总结会上致辞,他回顾晋总二十一年来支持华文教育的历史,肯定了督导老师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贡献,并对老师们的付出表示感谢。他说,随着近来中菲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的全面铺开,相信菲律滨华文教育的明天会更好。并祝老师们凯旋荣归一路顺风。
接着,晋总督导老师王兰兰、夏平、刘文智、吴红岩、杨见、朱玉珍、何丽、孔羽、柯新民、查贵明、吕明春、王建平做了一学年来工作总结报告。受到与会晋总领导各华校校长主任的高度评价。然后晋总文教委员会施梓云主任做了总结发言,通过总结,提高水平,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王宏忠校长主持了当天的总结会。
总结会向十二位督导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向在本会第二十一次华文教育研习班上开设讲座的吴红岩、夏平、王兰兰、刘文智、杨见、查贵明、何丽、柯新民等八位督导老师颁发了荣誉盾牌,并合影留念。   当天晚上,本会假座豪门酒家所为督导老师们荣归举行欢送宴会。
二十三日晚施亨利名誉理事长假座黄金海岸海鲜酒家设宴为老师们回国饯行。
(菲律宾晋总)

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908


当先修班难敌预科班


2019/04/27 南洋商报/社论


让华社忧心忡忡的大学预科班(下称预科班)课题持续发酵,除了90%土著和10%非土著的种族固打制引起诟病,有关学额从25000个骤升至4万个的教育部决策,也引发大学在录取新生方面,会否出现更有失公允的疑虑。

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形容,政府是以扩大蛋糕的方式来实行这项新决策,如此一来,土著和非土著的学额都随着增加,各方面的需求亦因此得到满足。

乍听之下,安华所言不无道理,但深一层剖析,新决策若不妥善执行,政府大学的水准恐有往后退一大步之虞。

预科班学额的大幅度增加,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先修班毕业生,往后在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考获4.0满分的优异生无法跻身热门科系的事件,必将随之涌现。

STPM和预科班最大的差异,就是STPM是受到国际承认的“A”水平文凭,而预科班则是只受大马政府承认,海外大学却不承认的“A”水平,两者的差别不言而喻。

不过,当STPM和预科班毕业生申请进入政府大学时,两者所面对的入学门槛是一样的,非但如此,STPM毕业生在入学申请的计分上,还吃上大亏。

STPM4个科目,以CGPA的方式计分,满分是4.0分,下来是3.92分、3.84分……以此类推;而预科班的满分同样是4.0分,接着是3.99分、3.98分、3.97分……。

显而易见,多年来,STPM毕业生在大学新生的计分制上原本就吃了闷亏,现如今预科班学额又大幅度提升,别说要选上自己向往的科系,STPM毕业生就算要进入政府大学,相信将难上加难。

政府狂增预科班学额的新决策,有草率行事之嫌,否则,民主行动党以亚庇国会议员陈泓谦和都赖州议员邹宇晖为首的16名中层领袖,也不会在25日发表联合声明,炮轰有关决策将彻底边缘化STPM毕业生。

16人是说出了非土著心中的忧虑,可他们毕竟只是行动党的二、三线领袖,而华社更想知道,身在内阁的全体非土著部长,他(她)们对整起事件,究竟持有什么看法和立场?

希盟的执政是采纳“共识”制(consensus),即任何政策必须获得内阁一致认同方可实行,而这个执政精神若真的存在,那么,部长们就应该站出来,清楚解释有关实施该新决策的必要性。



政府大学入学制 问题岂是预科班


2019/04/26 光华日报/言论

~文:黄子豪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国立大学入学的状况。

首先,先修班和大学预科班绝非唯二进入政府大学的管道。就难度而言,如果说先修班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难如登天,而预科班的学期制简单直接,那么其实还有一个难度更低的大学基础班(Asasi- 一个月进行一次考试,考过的内容下一次不再进入考题。除此以外,如果你在私立学院的A水平(A-Level)考获理想的成绩,在当下的自主招生制度下,政府大学的大门一样为你而开。别以为这个入学管道只能进入冷门大学和科系,笔者可是认识了一位以A水平进入理科大学就读牙科系的高材生。

对了,情况比你想象中的复杂和混乱。近日媒体头条中,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先修班和大学预科班这两种大学基础文凭(foundation)争取大学学位的竞争。其实,如果真的是要抢占政府大学的学位,先修班面对的又何止上述竞争对手呢?别忘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正循国际开放路线前进,学士学位同时也招揽为数不少的国际学生,当中牵涉的大学基础文凭、考试可是五花八门、包罗万有。如果非要让政府大学入学制只定于一尊的话,那么国际学生是不是也得进入大学先修班或者预科班修读呢?

显然,衡量大学入学制是否公平的问题,不是着力于它是否拥有单一入学制。盖因在高等教育持续弹性化和全球化的当儿,所有大学都必须对接国际轨道,这样才可以摄取最顶尖的科研人才,吸引到最杰出的学生。而要和国际接轨,那我们就必须直面多种类的大学基础文凭。

因此,要形塑一个公平的入学系统,不在于统一的入学制度。相反,大学应该就不同大学基础文凭的深浅、难度、学术涵盖范围,制定相应的入学积分和标准,并公布于世。举先修班和预科班作为例子,两者之间其实除了总积分是4.0外,无论是学术内容、教学制度、课外活动、课程长短等,都有不小的差别。但是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了两者却沿用相同的积分标准。显然先修班的学生将陷入很不利的境地,而预科班的学生就此冷手执个热煎堆。如果我们有一套新的入学积分制度,那么就可以按照难度,相对的调低大学先修班入学积分的中位数,以此让两种基础考试回到同一个起跑线。

这个制度的好处在于绕过了原本存在于预科班的种族固打制,把争议性减到最低之余,也可以启迪高等教育入学的全覆盖性。在这个制度下,水准较高的先修班只需较低的积分就可以获得同等的优势。固打与否已经失去作用,反而重新强化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的地位。何况这一整套完整的积分制度将使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更透明化、国际化,进而促使马来西亚成为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中心。至于政治人物也不需要因为必须废除种族固打制而显得畏首畏尾,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如此一个做法,不就是多赢的局面。



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2019/04/26 光华日报/社论


有志成为教师者,应争取2019年教师学士课程华小组第二轮招生的机会,积极提出申请。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透露,2019年教师学士课程(PISMP)华小组的第一轮应试者1805人,经过笔试与面试两轮淘汰后,相信只有不到700人会被录取,这个数目还不到华小组总名额1460个的一半。

教师学士课程华小组录取率填不满,将会进一步加剧华小师资荒的问题。

华小师资短缺是长期一直困扰华社的问题。

根据教总不久前公布的调查报告,西马的华小目前有572个教职空缺,而非教职空缺则有160个,而从4月到12月期间,将会有246位教师陆续退休,这进一步加剧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

有关数据不包括教师申请提早退休,获得擢升等因素而出现的空缺,保守估计,近年来平均每年大约有200位教师申请提早退休,同时,根据全国校长职工会的数据,今年也会有210位校长和副校长退休,这些都会进一步增加华小的师资空缺。

华小越来越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不只是影响了在华小求学的学生的学习,也让华小董家协面对额外的开销压力,因为教育部没有师资派到学校,董家协就得自掏腰包聘请临教。

短期方案,政府必须协助校方聘请临教和重聘退休教师,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老师给学生上课。长期则必须要有提前规划,提前培训足够的师资填补可以预见的空缺。



五独中教育基金会与杜博士


2019/04/24 光明日报/好评

~: 小黑


檳城有一个华文教育基金会,它的角色就是维护华文教育,给华文独中一切能够协助的力量,尤其是在培养华文师资方面积极投入。它就是檳州华文教育基金会,我一般都称呼它為五独中基金会。

在过去10年期间,这个基金会已经為州内的华文独中办了不少活动,比如三语演讲比赛、邀请名家学者前来主讲教育课题、举办3年一次的五独中田径赛、文娱晚会等等活动。虽然有一些活动如田径赛动用巨额经费,但基金会二话不说,都给予支持。

有了这个基金会,华文独中不少教学活动都可以透过它集体进行。基金会简直就是一个教育母体,5所独中的向心所在。

基金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十多年来,出钱出力為没有教学专业文凭的大学毕业教师提供一个机会接受专业训练,成為合格教员。在檳城执教的同儕是很幸运的,一般专业课程需要6000令吉,檳城的教师只需支付三分之一而已,因為另外三分之二的费用已经分别由基金会及董事会支付了。

教师有上进心应加以协助

基金会能够如此慷慨支付,最主要是它有一位做事果断、爱护华文教育的主席拿督杜乾焕博士。杜博士是一位非常低调,但是却非常热爱华文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坚韧可以从他学习华文的精神获得印证。10年过去,我们看见原来不懂华文的杜博士,华语突飞猛进,讲稿也不必以英文标注。

因為希望看见华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倍提升,杜博士曾经率领我们一个小队到深圳、广州考察,过后还邀请相关大学的教授前来补充看法。在他的努力之下,终於邀得华南师范大学的合作,联办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班。如果一切顺利进行,将会在年底的假期开课。杜博士与理事会积极争取之下,整个课程华师大也只收取3万元人民币。檳城的教师求上进的颇多,根据粗略的统计,约有70人有意愿参加。

教师们有这样的上进心,实在应该加以协助。為了更进一步鼓励教师参与这个硕士班,杜博士还建议基金会奖励每一名合格的教师6000令吉。费用虽然庞大,他也坚守承诺,令人肃然起敬。除此之外,他还另具私函予5校董事长共襄盛举。究竟多少学校董事会积极反应,则有待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