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8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909


问题真的解决了?


2019/04/27 中国报/中言


教育部于本月19日宣布,政府维持2019/2020年大学预科班的配额,即90%土著和10%非土著,也表明不会延续国阵政府去年给予非土著的额外学额。在非土著发出不满声浪后,内阁于本周三提出新方案,即通过增加1.5万个学额,来满足非土著学生的需求,惟90%10%的比例保持不变。

土著生门槛较低

这个扩大蛋糕的方案,看似两全其美,即能满足非土著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无损土著学生的既有利益,反之后者还因学额增加而得利。但问题来了,政府大学哪有这么多学额来应付暴增的大学申请者?政府大学每年录取逾4万个通过预科班和STPM成绩报读的申请者,如果大学学额不变,会不会此消彼长,令到STPM生受影响?

需知报读大学预科班等如提前拿到进入大学的门票,反之STPM生则要凭成绩争破头才能进入大学。预科班的增多,少的却是STPM生的粥,这对STPM生并不公平。再说,因为配额的优势关系,土著生报读预科班的门槛较低,3A都可以报读,不讲绩效,这点已经不平等了;要是再拿STPM生的配额来给预科班生,就是不平等加上不平等了。

难道政府会提出”新方案”,增加大学的学额?果真如此,各大学的师资、设备、教材和营运成本也会需要调整,那教育部对此有了全盘方案吗?需知这不像搭捷运,人多就挤一挤那么简单。

提高水平减糟粕

政府当初设立预科班的初衷,是协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或学习环境受限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因此,大学预科班本来就不应设种族固打制。

目前政府骑虎难下,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就是,可以增加学额,但也要调高非土著的报读比例,让更多非土著生也有选择报读预科班或STPM的机会,同时也要提高大学门槛,减少糟粕,以提高学生和大学水平。



预科班仍需改革


2019/04/25 星洲日报/星观点


大学预科班录取名单公布,僧多粥少下,每年都有许多落榜者提出上诉,许多非土著优秀生碍于固打限制不得其门而入。在教育部宣布预科班学额还是以土著90%,非土著10%来分配下,显然此大学录取制仍是种族固打制。希盟执政后,仍沿袭国阵时代的做法,没有打破旧有种族思维,着实令人失望。

之前,根据本报独家报道,在首相马哈迪介入下,政府将会重新探讨新政策,以录取更多新生。而内阁昨日最终议决保留固打制配额,但同时将学额从25千个增加至4万个。学额增加后,希望往后能有更多非土著学生能够被录取,不必再望预科班窄门兴叹。

此外,今年教育部也会推行优化措施,即保留60%的学额给低收入群体(B40)学生。

预科班原本是为了协助更多土著学生进入大学,特别是进修理科的扶弱政策,后来逐步开放给非土著。希盟维持种族固打制,相信与推行土著议程有一定的关系。唯学额增加及特别照顾B40学生算是一项小进步。

预科班是进入本地大学深造的其中一项门槛,另一个是中六班。预科班和中六都是大学先修课程,但以时间和评分制来看,预科班是占了优势。先天上,预科班和中六就不属于平等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许多人不清楚遴选标准和评分制度是如何操作,无法彰显社会公正精神。

预科班增加非土著生的学额分配后,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但是,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容纳更多的学生的硬体设施,师资须确保足够应付增加的学生,内阁是考虑善用教师教育学院的资源。之前则有希盟议员建议政府可以考虑与私立大专学府合作。

政府的经济能力则是另一个问题,政府是不可能无止境地以增加学额来满足预科班需求,政府必须同时照顾其他的大学先修课程,以确保其他科系的学生也能享有平等的资源。

因此,理想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整合大学先修课程,让公立大学录取制度不再存在多重制度,预科班不再是作为优先进入大学的门槛,唯有这般,才能彻底解决预科班所导致的不公现象,让学生能够在同等的跑道上竞争,并意味着预科班完成了历史使命,让全民得以共享平等教育机会。



预科班名额会否U转?


2019/04/27 中国报/评论

~作者:林慧雯


教育部长宣布,大学预科班增加1.5万个学生名额,但依然维持土著与非土著9010的比例,这意味着,在非土著学生名额增加的同时,土著学生的名额却是更多。

我想,大多的华裔在509大选将票投给希盟,主要是对希盟所言四党“平起平坐”、承认统考等课题给吸引,60年来国阵无法做到的事,放手一搏选希盟,说不定会更好。

但执政近一年的希盟,统考依然没获承认,大学预科班的固打制也没有改变,反而还增加录取1.5万名学生,试问,国立大学录取STPM学生名额的情况会是如何?国立大学是否有如此多的学额能容纳所有学生,或是意味着STPM学生可能面对被牺牲的局面?

先不说STPM学生升大学的去处,试问师资、设备等,政府是否如此神速地高效率做好了准备以接纳如此多的学生?难道部长在宣布政策前,不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调查、策划、探讨吗?会否如上次白鞋换黑鞋般,知道短时间实行是不可能的任务后,再来一个U转?

再说,STPM的学生为何报读世界上最难考的考试之一?原因很简单,99%的学生都想进入国立大学就读,STPM是最经济的方式,但往往在考试成绩出炉后,我们甚至有过满分的学生无法进入首选科系。

你说学生不失望是骗人的,但失望后换回来会是绝望,人才外流是无可避免的事,国家数十年后进步缓慢或是原地踏步,一切有迹可循。

选民失望吗?倒不如说是麻木,因为前朝是如此,今朝也是如此。



大学预科班或STPM,哪个好?


2019/04/24 中国报/评论

~作者:Y.B.刘永山


最近许多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考获佳绩的优异生申请报读预科班被拒,成为课题。这个问题可说是过去十多年悬而未决的课题。

大学预科班本来是土著学生升读本地国立大专的主要途径。在数年前,政府才决定把大学预科班10%的学额保留给非土著学生申请。

前朝政府去年给予印裔学生2200个大学预科班名额,以及希盟政府在2018年大选后给予B40群体华裔生1000个额外名额。无奈这只是一次性举措,乃因当时符合资格的土著学生名额未被填满。

这让我想起1997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也和其他SPM学生一样申请报读大学。当时非土著学生还不能够申请大学预科班,因此我的选择只有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因为在众多国立大专之中,只有工大的学士学位课程开放给SPM学生申请。当时工大的学士学位课程一读就是5年,反之其他只接受STPM或同等资格的国立大学只需修读3年的学士课程就可以毕业,可见工大首两年修读的是预科班课程。

透明平台竞争

结果我申请失败,原因不详。我有一些同学,虽然同是非土著学生,家境和我一样,成绩比我还差却被录取。当时的我确实曾经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我也很快想通,因为只是一间大学而已,学额肯定不够,而且STPM文凭持有者的出路更广。

为何大家一窝蜂申请预科班,反而轻STPM?家境稍有能力的宁愿选择把孩子送入私立学院报读预科班,也不选择STPM。为什么会这样?是否预科班的毕业生比STPM毕业生出路更广,更容易被本地大专吸纳?

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对STPM的刻板印象是这是异常难考的考试,反而他们认为大学预科班课程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申请得到本身兴趣所向的大学学位。第二,虽然报读STPM的学生无需缴付学费,可是政府有提供大学预科班学生每个月两三百令吉的津贴。就这样子一推一拉的情况下,每个SPM优异生争破头额都要申请报读大学预科班。

我是STPM生。如果我是掌政者,或许我会把收生制度划一,以STPM的课程纲要和考试制度为准,可是短期之间不容易办得成,甚至会引起许多家长反弹。

因此,我觉得至少教育部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即划一国内大专的入学考试制度,或者至少让STPM、预科班以及其他文凭持有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和透明的平台上竞争。

其二,虽然我们注重学生的品学,但是我们总不能继续再让考获全A的学生被拒于门外,不管他是STPM还是预科班学生。肥水不流他人田,政府必须想办法把这些优异生留在国内的国立大专报读他们本身有兴趣的科系,让他们发光发热,刷亮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国际品牌。

第三,把10%预科班学额保留给各族清寒子弟。但要有效地落实这个政策,政府必须尽快建立本身的资料库。如果因拨款或学额不足而无法开放给所有B40子弟,那就从B10B20开始。总而言之必须要一个开头。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当然即便你什么都拿不到,这也不用紧,因为现在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在太多了。我有许多朋友和下属最近报读马来西亚开放大学的学位。即使离开校园后重回校园读书,这也是有可能的。我的母校——马大也开办了许多远距离学科,让当初无法完成大学课程的学生一圆大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