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294

华小课本二三事
——回应周嘉惠君

2021/11/13  星洲日报/言论

~作者:郭史光宏

关心课本,希望课本越编越好,当然是善意好事。然而,毕竟涉及教育教学的专业范畴,还是期待相关的讨论和对话能够多一分严谨和理性,少一分情绪和感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思考走向深入,也才能为课本的改革发出更强有力的呼声。

朋友发来一篇文章,单单标题就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华小课本是一场悲剧”。我任教华小十年,长期与课本打交道,这篇文章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于是,马上拜读。

文章作者周嘉惠从家长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华小华文、数学和科学课本的不满。文章中举出的例子如下:

1. 一年级华文课本第137页,课文《吞只活猫》明明是新疆阿凡提的故事,却将出处误置为《伊索寓言》。

2. 二年级科学课本第102页,问了一个问题:“水往哪儿流?”然后就没有进一步解释了。活动本第64页的练习要求学生用箭头画出四个图中水往何处流,之后也没有进一步解释。作者认为,这样不给任何解释和说明,不算科学教学。

3. 数学课程,一年级到五年级,要求学生从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十万位数,每年循序渐进来进行数值的教学。作者觉得不妥,没必要这样来教数学。

4. 五年级数学课本第209页,编入了一个“L长方体和K长方体”的应用题。作者说这道应用题资料不全,需要靠“尝试法(Trial and Error)配合有系统地制作图表(Making Tables/Charts or Listing Systematically)”来处理。作者认为,这道题放到中学学了代数后就能迎刃而解,无需在小学阶段就交给学生,小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解题经验。

首先,家长针对课本提出批评意见,我是无比欢迎的。课本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堂的主要教材,影响一代学子的学习,牵连甚广,所有人都应该关注、在意,所有人也都可以批评、探讨。周先生想必也是关怀教育的有心人,希望课本能编得更棒,希望孩子能学得更好,单是这个出发点就值得珍视。

然而,其中一些批评观点,我有不同看法。

1. 一年级华文课文《吞只活猫》的出处错误是纰漏无疑,当局该反思检讨。

2. 二年级科学课本的问题,我认为有小题大做之嫌。

相关内容在课程中附属“第9单元:地球”。《课程与评估标准》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列了五项要求:

9.1.1 讲述天然水源,如雨、河、湖、海和泉水。

9.1.2 通过活动,讲述水流方向。

9.1.3 通过观察各种媒体,以概括水自然流动的方向,如河水与瀑布水的流动。

9.1.4 顺序排列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9.1.5 以绘图、信息通讯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水的循环的观察结果。

课本第102页设计了“水往哪儿流?”的主题,先让学生在“活动1”观察盘子里的水在不同情况下的流动。然后,在“活动2”将话题延伸到生活,讨论平时水在周遭环境的流动,还附上三张图,分别展示了水灾的街景、雨天的沟渠和浴室的地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到了“活动3”,则邀请学生上网搜索河流和瀑布的视频,观察大自然中水的流动,接着针对这些活动谈谈各自的发现。

很明显,以上内容的安排不只是要带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的表面常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观察水流动的现象,从眼前到身边,从周遭到大自然,接着再由此思考生活中的相关应用。为什么浴室的地板要有一定斜度?沟渠的功能和操作原理跟水的流动有何关联?水灾的发生与此又有什么关系?顺此思路,“活动5”邀请学生思考:如果水流受阻,可能会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之后再把话题延伸到水源污染的探讨。

坦白说,我不只不觉得有问题,还认为这样的设计相当精彩。至于周先生批评课本不给说明和解释,也许是忽略了老师在教学当中的位置和作用。课本是教材,而教材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教学思路和材料,供师生学习之用。老师不是照本宣科教课本的机器,而是用课本带领学生学习的人,肯定可以也应当要在课本的基础上补充其他资源,并且运用教学来推进学生的思考。

3. 小学数学课程,数值的编排是个可以商榷的内容。我不是数学科的专家,也没什么真知灼见,因此希望有关当局能给出说法,谈谈课程设计的思路,一解大家的疑惑。

4. 五年级数学课本的问题,表面上看非常不妥,但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

先看相关内容的位置。课本第209页这道应用题放在“第6单元:空间”最后的“解决问题——挑战篇”。顾名思义,可以看作该单元的延伸探究,供行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挑战,一般学生可以略过。

如周先生所言,我也觉得这道题的难度极高,其中牵涉的数学思维相当抽象而复杂,不是一般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独立应对的。对此,课本编者似乎也是知道的,因而选择自问自答,在提出了问题后示范解析问题、拟定策略和进行解答的思考过程,只要求学生进行验算。之后,再提出题型相似而数值较小的模拟题,邀请学生尝试挑战。

这样的设计安排无疑降低了一些难度。根据课本下方的提示,这道题的目的有二:一、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的计算程序和逻辑推理来分析资料并写出合理的算式,以推导和找出答案;二、引导学生用尝试法配合有系统地制作图表的策略来解答。换句话说,学生不需要从头到尾地去解这道题,只需要从验算的过程中看见解题的思路。而且,这还是对行有余力的学生而言,不面向全体学生,属于附加的挑战性内容。

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来看,课本中编入少量这样的高难度习题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发挥教学主导的角色和功能,根据学生程度来判断是否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内容,以及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探究。程度出众的学生,不妨邀请来挑战;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演示给他看;程度偏弱的学生,大可跳过前往下一站。

总的来说,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基本知识的关键来源,肯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材。对于课本,该抱持最高要求,也当以最高标准给予审视。然而,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同时,也得明白课本不等同于课程,课本也没办法取代老师的教学作用。将课本放到“课程-教学-评估”的整体框架内,让其发挥最大的教材功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最大的价值,方为上上之策。

以上是我对周先生那篇文章所举例子的一些看法,与周先生商榷,同时与大家交流。

关心课本,希望课本越编越好,当然是善意好事。然而,毕竟涉及教育教学的专业范畴,还是期待相关的讨论和对话能够多一分严谨和理性,少一分情绪和感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思考走向深入,也才能为课本的改革发出更强有力的呼声。

【延伸阅读】

我们早年也写过不少讨论课本的文章,所谈虽不全是最新版本,但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也许还有一点点参考价值,能起一点点抛砖引玉之效,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钱布利斯(M.J.Chambliss)和卡尔菲(R.C.Calfee)曾说:“今天的课本,明日的心灵。”(Todays textbooks, tomorrows minds)课本应当引发更多关注与讨论,我们的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课本、更优的学习。

 

华小课本是一场悲剧

2021/11/0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周嘉惠

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测试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国家教育出了问题。假如不正视问题,继续瞎搞,继续自欺欺人,我相信,这将不止是造成遗憾,而会是悲剧!

自从女儿上小学后,由于一直是我在帮她复习,以致课本、作业都盯得比较紧。相比以往自己经历过的小学课程,如今的课程乍看之下程度不知深了几许,细看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令人非常怀疑现今的课程、课本都是些什么“高人”的杰作?

我个人并非死硬的怀旧派,先入为主地认定一切都是新不如旧。不是这样的,完全没这个意思。教育无关个人情感、偏好,不过是非黑白总该有个清楚的界线。这里且举几个例子说明情况。

一年级华文课本137页的阿凡提故事,作者(确定课本是写的,不是编的?没关系,你们高兴就好!)在课文题目〈吞只活猫〉旁提示“摘自《伊索寓言》,有改动”。在138页“给老师的话”中的第一个提示为:“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请问,知道《伊索寓言》是什么时代的书吗?古希腊!古希腊在哪里知道吗?跟今天的希腊同一地理位置。任凭课本作者再大的本事,《伊索寓言》也改动不出个阿凡提的故事。

这样的错误,不是一时笔误,反映的是一种轻率的态度,凭感觉、凭印象做事,但求交差。审查呢?付印之前有人负责审查吗?二年级科学课本102页的小题是“水往哪儿流?”答案自然是“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活动本64页的练习D也要求学生用箭头画出四个图中水往何处流。很好!然后呢?没有然后,功德圆满,完了。这跟“晚上了天会黑”,一样的逻辑。晚上天是会黑,水也确实会从高处往低处流,但如果不给予任何解释、说明,算哪门子科学?依此逻辑,科学第三课“人类”是不是也该加一页教导学生观察“妈妈是女性”?哇!原来你妈妈也是女性呀!

KSSR Semakan版本的课本至今只用了5年,六年级课本尚未面世。数学课本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孜孜不倦地教导从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一直到十万位数,不知道六年级课本是不是将进一步讨论百万位数的数位、数值?真让人满怀期待!当然这不是错误,只是不合个人口味而已。

同样不对个人胃口的如五年级数学第209页那种资料不全,需要靠“尝试法(Trial and Error)配合有系统地制作图表(Making Tables/Charts or Listing Systematically)”来处理的题目(如果有兴趣知道题目,可上网搜寻五年级华小数学课本)。到了中学学了代数后就能迎刃而解的题目,在小学阶段需要弄成这样吗?尝试法也不是靠瞎猜,或是靠教师手册的解答来猜,而是根据经验而作的估计。问题是,小学生有这样的解题经验吗?假如这是为了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跃进式课程,那么何不请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提议一些把老师都打倒的课程?KBAT(高层次思维技能)到连老师都抵挡不住的数学,还怕不能超英赶美?

UPSR虽然已经取消,但是遗毒未清,老师们仍然按照那一套评分方式教学。为什么说遗毒未清呢?事关不久前得知有某独中认为华小毕业生的数学观念十分有问题,他们得花上一整年的时间来纠正!为此我特地去收集了不同学校的几位五年级生的数学作业来看,果然都有同样毛病。不是完全错误,但是解题的步骤不清不楚,按福建人的说法就是“有才就看有,没才就看没有”。数学不该是这样的啊!学生如果继续到国中升学,在同一个体制内是不是将延续不清不楚的解题步骤?再然后呢?细思极恐啊!

PISA(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测试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国家教育出了问题。假如不正视问题,继续瞎搞,继续自欺欺人,我相信,这将不止是造成遗憾,而会是悲剧!

 

低小多快在数学网课中的应用

2021/11/1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蓝志东

疫情之下,传统的实体课转成线上网课,教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教师的教法及学生的学法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转变。

为此,我试著运用成功教育中提倡的“低小多快”,结合指导与引导的方式,尝试提升网课教与学的成效。低小多快的涵义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回馈,勤矫正”。

第一,低起点、严要求。

基本上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能梳理出最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认知、计算步骤等的呈现及引导脉络。

我将课本中较复杂的数值修改为简单整数,让学生可以在简易的数值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并在稍作努力下便可能解题。同时要求学生能掌握最基础的关键知识点。

这个环节中,除了教学知识脉络的梳理和呈现,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起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动力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比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题,未来工作环境的情境题等彰显课程知识的意义,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值得他投入学习的。

第二,小步子,快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按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至繁,拆成小段的学习内容,从审题,解题等循序渐进的铺陈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不断增加的信心和学习动力下,结合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建构。

教学过程的环节中也要注意衔接性和紧凑性,让课程能按教学进度进行。

第三,多活动,求变化。

教学过程中,不断交替讲述指导、提问引导、作业练习、同侪竞赛、限时抢答等多活动,让学生有趣味性、参与感和成就感等。

多活动及交替的灵活变化,会减少学生对课堂的沉闷感,提升对课程的投入程度。我为同侪竞赛获限时抢答创设了一句“快而准”的口号,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评量和努力的目标。

第四,快回馈,勤矫正。

对于每次的新知识,教师讲述指导了要点和1-2例子之后,就要给学生类似的作业进行练习,或者当场修改例子的数值,要学生进行解答,并在限时后抽签提问学生回答,进行讲练结合。

有些题目,提问个别学生。有些题目,则要求所有学生在聊天室上回复10,表示懂或不懂,作为学习评量的同时,也可以做点名用途等。

1-2个星期进行阶段性的线上小测验,并在测验后就进行测验题目的讲解。让学生在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检视课程知识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这一些及时的教学回馈,有助于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调整教学方式,也可以比较准确和及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认知上不足的,及时讲解补充。对于技能上不熟悉的,及时增加练习。对于情意上不积极的,及时温和而坚持的提醒。对于学习认真的,及时给予赞赏。捕捉学生偶发的闪光点,让他的闪光点能被看到,借此得到放大和延续。

对于学习超强的学生,邀请他为全体同学进行解题思路的分享,训练他课程知识外表达的能力,提升自信。

不论学生处于哪一种情况,只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逐步产生自我期许或自我激励,对促进学生积极投入课程,都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其实这四个教学环节中,还隐含了教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做准备,推动学生感受成功和学生为自己争取成功三个工作目标。尤其是第三个,是我比较重视,以培育学生有终身学习,自我成长的长远目标。

 

从网课回到堂课的省思

2021/11/08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李俊夫

最近幼儿园、学前教育班、小学、中学及高等学府已允许复课。

各族家长反应不一;马来友族大多数非常欢迎这个决定,一来可减轻网费负担,二来他们也默认网课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功效,因为回到学校上课,对他们来讲才能让孩子好好学习。

再加上学校提供营养早餐及午餐包括鲜奶给营养不良的学生,家长无形中又可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

以上种种因素,让马来家长选择让孩子回到学校的决定是无可厚非的。

华裔家长对复课反应大多抱持观望心态,虽然他们认为12岁以上的孩子都接种了冠病疫苗,不过仍有存在染疫风险。

但是,华裔家长也考虑到孩子迫不及待想回到学校重温上课的欢乐时光,所以我认为再过一段时间,加上疫情没有反弹,他们也会陆续送孩子回学校。

不健全的网课和疫情影响,不得不让教育部把2021年的学年延长到明年3月。我认为这个决定有待斟酌,因为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有很大分别,小学应依照惯例开课,以免夜长梦多,浪费人力、物力及财力一直调整学年的期限。

中学,尤其是高中一和大马教育文凭考试班应延长,如果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业就会发现,理科班孩子在不健全的网课影响下,对数理科的理解非常有限,部份学生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科系,他们希望在延长学年的短短几个月来得及补救,以便考到好成绩继续深造。

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以便让学子尝试改变思维,应对不确定的教育环境。我希望你们可以参考遵循二八定律,让学习更有效率。

众多研究者表明,每个科目的核心讯息,只占整个科目的20%,这个就是重点。简单来说,如果某科目的问题反复多次在科目信息中出现,它一般就是该科目重点问题。

换句话说,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要试图消化、理解教师讲的所有信息,这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你很快陷入一种迷茫,不知重点在哪里。

家长请谨记,校方通常会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前举办讲座会,邀请资深讲师讲解如何应考,他们会透露一些要点和讯息、出题方式和回答问题技巧,希望家长和学生配合校方的安排,以便双赢。

最后,我祝福学生能在疫情冲击下,领会到读书是靠自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