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1493

真心诚意助华教

2023/11/04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平凡

逢学年开学,华校最为烦恼的是师资够不够?如何填补?

早期,华小师资来源自民办华文中学,由政府的师训学院培训成为合格教师,或从临教再由假期师训培训成合格教师。

华文中学改制后,就断了民办华文中学(独中)的师资来源,全靠改制华文中学(华中)和国中母语班的毕业生,进入师训学院培训。

至于华中和国中母语班的华文师资,得靠各政府大学中文系的培训了。

要是华中和国中母语班的师资供应断了,华小将面临没有华文教师来源,同样的中文系师资不足了,华中的华文教师将断层。

华文师资是华校的生命线,关心华教的工作者不得不百般关注和把关。

华社不但关心教育部的师资培训计划,也鼓励华裔子弟踊跃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和大马高级学校文凭华文科,免得师训学院华文组自我断层。

华裔子弟也应有热爱华教的积极精神,国中、华中华校生一定要报考华文科,独中生也应考取大马教育文凭,以备所需。

教育部长日前宣称,明年华小教师过剩545位,震惊了华社。每年华校都缺教师,来年怎会是过剩了?根据董教总的数据,至少应有千多个空缺,何来的过剩?

事实是教育部把所有受训的华裔教师,都归纳为华文科教师,包括教导其他科目的华裔教师,这是错误的统计数据,真实的数据应是1354位空缺。

面对国会议员在国会有关华文师资短缺课题的询问,教育部长拍案保证,一定会解决各源流学校的师资短缺。对部长的保证,就听其言,观其行吧!

副教长随后宣布成立华小师资委员会,定期与华教团体会商,解决华校师资课题,这是正面的积极行动,华校除了师资,学校拨款、建校迁校问题都待解决。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基石,国家人才的培植、人民素质的提升,全靠教育。

教育不应是党派斗争的政治工具,不要用来忽悠华社争取支持,教育部应从教育观点处理教育课题,不是以政治和种族来考量。

今日的华小已非单一种族的华小,而是多元种族就读的华小。华小应是国家教育的一环,发展华小是教育部的职责,希望教育部长对华社的保证会是真心诚意!

 

临教的故事 华教的忧愁

2023/11/04 星洲日报/言路

~文:杨丽琴

如果你是华小生,在求学生涯中,大概曾遇上几位临教。临教可说是大马华教特有的“文化”,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时期,几乎每间华小都有临教。也有不少人在中五或中六毕业后,申请当临教。

在我念小学三年级时,班上来了位女临教,代课短短几个月,却让我铭记至今,她就是林丽娜老师。

当年二十多岁的林老师,据说是校长的远方亲戚,因学校师资不够,被校长请来救急。林老师虽是临教,却很尽责,认真教书之余,也常说些有趣的故事,还送学生益智读物。

班上有位智力稍逊的同学,科科考零分,许多老师都放弃了他。林老师却格外关注这位同学,每天为他额外补习,细心教导,可惜成效不彰。

有一回,林老师也许是过于失望,当众掉了眼泪。但她拭干眼泪后,又继续耐心教导那位同学。

几个月后,林老师离开学校,3年后,她又以临教身分,再度回校,直至我小学毕业。至于她日后有没有转为正式教师,已不得而知。

林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临教在华小教育里头,是重要的一环,她们充满热诚,也可以春风化雨。

然而,林老师的例子也同样告诉我们,年复一年,华教严缺师资的问题没获改善,还日趋严重。别说正式教师,现在恐怕连优质临教都难求了。

而且,除了华小,政府中学华文科教师也同样青黄不接,未来10年,将近一半华文教师将退休,但新血却严重不足。教长法丽娜在此刻发表“师资足够,未来5年无需培训华文和淡米尔文师资”的言论,难免引发非议。

虽然正副教长及时灭火,教育部也宣布成立特委会,全面探讨和解决华教师资问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华教师资课题必须有权宜之计,先填补眼前的空缺。

目前,现有的临教必须参加假期师训班课程,以及通过教育服务委员会面试,才能成为正式教师。

然而,临教的流动性高,也不是很多人会申请转正。因此,教育部或许可以先提高临教的福利,提供他们更多就业方面的保障,并缩短受聘及转正时间,以吸引更多人踏进教界。

无论如何,不是人人都适合执教鞭。招聘和训练教师,仍要考量申请者的素质、条件及心态等,有些培训师资机构是宁缺毋滥,相信年轻一代仍有人有志做个好教师,重点是教育界如何召唤及留住他们。

毕竟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不可马虎。

因此,华教问题可说是陷入恶性循环。在缺乏合格教师下,许多母语班开不成,学生华语水平不强,日后不想或不敢报考华文。

如果报考华文者越来越少,中学师资主要培训管道将面对学生来源问题。

这些年来,华教师资课题悬而未决,教育界普遍认为是政府的政策问题。此外,政治、种族因素,以及某些“小拿破仑”从中作梗,也是导因。

然而,除了以上因素,年轻人对执教缺乏兴趣,以及认为华文只要会读会说就好,无需精进,也是华教面对的隐忧。此外,华校还要面对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竞争。

在时代洪流来袭,以及大马已迈入新政治形势下,华团和政治人物必须调整策略及思维,了解新生代的想法,寻找新的突破点。

相信年轻一代仍有人有志做个好教师,重点是教育界如何召唤及留住他们。

 

华校拨款应该透明化

2023/12/02  光华日报言论

~文:杨玲

2024年的财政预算案中,首相宣布教育部明年获得587亿令吉拨款。与去年的552亿令吉相比,教育部获得的拨款增加了35亿令吉。这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增加拨款让莘莘学子受惠。然而,可惜的是,华校的拨款具体数字也与去年一样,没有列明在预算案中。

政府增加教育部的拨款,大家是欣慰的。但是,587亿令吉需要分配给华小、国小、淡小、国民型中学、全寄宿学校、教会学校、民办宗教学校、华文独中以及民办的新纪元、南方和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等等,拨款在不清不楚的情况下,也不晓得独中及民办大学获得分配多少或是没有拨款?还有华小、华中获得分配多少拨款,也不得而知。

财政部2022年也没有列出各源流学校的拨款数额,华社如何知道拨款是增加或减少,还是维持一样?万一拨款被削减,华社也不知道,而且这措施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将变成惯例,华社想再出声,已经是困难的事。

政府给教育部的拨款不应该只宣布总数。因为这拨款是要分配给各源流学校,人民有权力知道。不只是教育部拨款,政府给国人的任何优惠,都必须透明化,才能显政府是公平公正。

首相没有列明各源流学校的拨款,是不是因为各源流学校的拨款差距很大?大选时,不是说会当一名全民首相吗?并说所有的政策都会公平公正对待各族。教育部的拨款没有列明各源流学校分配多少,是不是一项不公、不正的政策?

华校拨款数额不清不楚,大家已经出声,但那位代表华裔的副教育部长,为何静静没有动静?

政府惠民利民的政策必须透明化,让人民看得清楚,就像一年一次的人民援助金,有分类学生、单身者、有家庭的、18岁以下的、残疾人士或者薪水多少到多少等等。援助金的款项就是依照各类型而分配,学校拨款也应该如此列明,让人民一清二楚。

华校的拨款含糊不清,在没有办法清楚之下,可以统计全国华校所获的拨款数目,也可以知道一个大概,尽管不是很准确,至少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唯一方法。至于其他学校获得多少拨款,就无法从中得知了。

希望首相当一名真正的全民首相,同时记得他在大选许下的承诺,别在赢了大选后,就把承诺抛到九霄云外。#

 

回归办教育的初心

2023/11/03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刘美汉

在学校狭小储藏室住了3年的沙巴乌鲁安算国小校长乔治欧多日前正式荣休了。他在荣休会上,坐在学校楼梯与学生一一握手道别,其中有不少学生感动得与其相拥并落泪。

这足以看出乔治欧多是真正为教育,愿意牺牲和奉献自我的教育工作者,这是让许多人为之动容之处。他住学校储藏室3年的事迹被公开后,也可谓是“爆红”!然而,如此“声名远播”和被广大民众和网民视为“伟大”的校长,在其荣休会上,不见有任何豪华隆重的排场,只有朴实的校园和依依不舍的教师及学生。

在荣休会上,他坐在学校的楼梯间,与每位学生握手和拥抱道别,这让人感受到他对学生的亲切与疼爱,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师者!

近年,经常会传出有学校举办荣休会、毕业典礼或毕业旅行,是要凸显豪华、隆重和华丽的情况。从某小学要学生和家长付昂贵

费用在酒店举办隆重毕业典礼、逾千令吉的豪华毕业旅行费,再到有学校的校长荣休会被指要求要大操大办,甚至还要学生和家长“乐捐”买礼物和赞助等,以彰显“再穷不能穷教育”及“尊师重道”之美德。这些情况与乔治欧多校长的情况相比,简直如云泥之别,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或许在这贫富悬殊的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素质不同,富有家庭确实有比贫穷家庭可享有更高档,且豪华生活品质的资格。所以,“富有”学校所需要的毕业典礼、毕业旅行,甚至校长荣休会也应该显得高档豪华,才能显得有档次。

平心而论,如果是所谓的“贵族学校”,全校的学生都来自富裕家庭,家长们也都喜欢隆重显地位的环境则无可厚非;但若是一般学校,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有好有坏,校方就不太应该做这种强调豪华、奢侈和华丽的排场。

学校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地方,应该对学生倡导好的价值观和行为。豪华毕业典礼、毕业旅行和荣休会是无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反倒是在加重物欲横流的风气,更让家长太沉重。

无论是学校的毕业典礼、毕业旅行,抑或是荣休会,所强调的应该是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而非通过奢侈的物质与华丽排场或是豪华隆重,才能凸显尊师重道的美德。

学校应该回归办教育的初心。任何活动都希望能以教育本质和初心出发,凡事以教书育人和学生为出发点,莫求功利、炫耀、排场和豪华,但求给学生贯彻好的价值观,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