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540

消除散漫学习态度

2024/06/18  南洋商报/社论

土著教育程度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态度散漫。教育专家的言论,相信会在土著群体掀起谈论,但也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引起土著的重视和省思。

国立大学(UKM)教育专家安努华博士,在土著经济大会(KEB)发布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源集群所进行的全面研究,提出了上述的论述。其他导致土著教育程度停滞的原因包括贫困、对科学和数学课程不感兴趣,以及缺乏家庭支持等,都是加剧土著对教育的散漫态度。

这项研究工作由丹斯里诺阿兹兰教授主导,从今年首2个月便开始夜以继日的进行。团队走入基层寻找妨碍土著在教育方面迈前一步的问题,2个月调查工作的总结是:态度散漫。

这名教授在脸书贴文说:“无论推展什么项目,投入多少资金,提供多大的帮助来发展土著教育,如果对教育重要性的散漫态度依然根深蒂固,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向大马半岛4个区的600名马来人,每人进行约56个小时的面对面访谈及另外8000人参与在线问卷调查等。在“焦点讨论小组”环节中,24名在国外工作的马来人提供反馈,明确表明他们需要改变态度并努力工作,才能在异国他乡取得成功。

成功靠学习无捷径

从各方面取得的反馈,散漫态度是教育程度停滞的主要原因,受访的对象中,有在相关业界取得成功的土著子女,他们所强调的成功秘诀,绝不可依赖帮助,除了认真学习以外,绝无捷径。

调查报告表示,这是土著教育程度低落的普遍现象,一些取得卓越成就的土著,是一开始就态度认真,自力更生的为本身的前途拼搏。

去年9月,经济部长拉菲兹配合国会提呈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报告时告诉媒体,国内只有约30%的土著进入大学,华裔学生升学的比例则高出很多,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土著继续升学且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薪资,其余70%土著很不幸的扮演着拉低族人薪资水平的角色。

拉菲兹只说出土著薪酬偏低的事实,但他却未道出土著薪酬偏低的症结。

这次的土著经济大会,丹斯里诺阿兹兰教授主导的调查报告,应该是最真切土著薪酬偏低的实况。

教育政策偏差最致命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不二法则,而人才的培训也不是可以通过扶持或帮助可以达成的目标。教育的成功是取决于态度,只有态度积极、勤奋学习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依靠扶持的拐杖政策,最终会在半途倒下来,绝难有成功的范例。

虽然,报告中所提及的贫困或家庭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这绝非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罪魁祸首,反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偏差才是最致命的因素。

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涉及太多的政治因素,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政策必须纠正,并向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取经,将正确的价值观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最优秀的学生,足以经得起任何领域的竞争与考验。

民族自信是重要的信念,可以培养坚强的奋进和不言败精神,有了坚强的信念,就能自强不息,就能消除散漫的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思维。

 

何必挖苦独中筹款

2024-06-17光明日报/评论.

~作者:王桢文

前阵子看到一则网红视频,对我国社会百态发表高见,其中有一段谈话提到吉隆坡某独中的筹款活动。视频中两位网红一搭一唱,对上述独中的筹款事件发表意见。认真听他们的言论,知道他们不是独中生,并不了解独中的存在意义。

作为一名服务多年的独中教育工作者,我对独中的筹款运动有所了解。

独中的建校往往离不开筹款,因此在独中校园裡响应筹款运动,让学生参与,尤其把学生参与筹款运动视为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参与筹款建校的行列,从中培养面对华社群众的气魄,造就了独中另一个教育特色。

独中长期自力更生

独中在艰难环境中成长,若要了解其原因,需要细说从头,无非是当年政府要消灭华文中学,华社不甘于华文中学被消灭,并在没有获得政府支援情况下,坚持维护下来的历史产物。可喜的是这个历史产物随著时代的变迁,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一支重要的民间教育系统。

原本教育就是政府的责任,但独中被排除在教育主流之外,独中唯有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去维护和发展。为独中筹措建校经费、招收学生和培养师资等,都仰赖学校董事部和校方合作,自行寻求解决办法。可以这麽说,华社要发展华文独中,同胞就要承担捐款建校的神圣责任。多少年来,在华社的各个角落中,可以看到群众出钱出力支持华文教育的现象,而支持独中建校,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支持面向。

独中是华小毕业生最适当的教育衔接,虽然独中不是国民学校,但它和国民学校具有相同的教育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中等教育人才,所不同的是,独中还有一个特殊使命,那就是要通过母语教育弘扬华人文化,这是独中有别于其他中学教育系统的地方,也是独中存在的关键意义。

勿忘华教初衷

独中已告别当年的悲情,有独特的教育形象,不能继续陷入当年凄风苦雨中的“破落户”困境,校园裡必须要有教学楼舍,以满足建校的需求,至于筹建经费,则要通过动员学校各方力量来向华社徵求援助。

独中凭著多年的办学成果,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向华社发起筹款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和华社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繫,让学生在校方的安排之下,学习向华社群众徵求支援,把实际的生活教育融入教学,建立人本素养的教育模式,校方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学生正确的信念,独中在迈向发展的当儿,不能忘记华文教育的初衷。

独中在群众的祝福中成长,通过学校发起筹款运动,正是要向华社群众散播和传递正能量,让独中有尊严地发展下去,这就是独中校方通过筹款运动所要教给学生的人本教育。

 

学不可以已

2024/06/19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梁洁莹

左手拿笔,右手拿麦的自由工作者。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出自《荀子·劝学》的名句,意指学习不可停止,即成语所说的学无止境,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终身学习”。

随著网络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前所未有的广泛和便捷。我们可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无论是科学技术、人文艺术,还是职业技能,只需轻点滑鼠或触屏,便能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

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已可预料不少工种会被取代,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因此,终身学习更是愈发重要,充分利用AI技术学习,将是我们保持竞争力、不断提升自我的关键。

当然,过去几年的疫情也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学习方式,包括我。2021年,人力资源发展基金推介全新线上学习平台“e-LATiH”,为国人提供200多个符合大马行业需求的免费培训课程。

时至今日,“e-LATiH”平台已有逾2000个培训课程供人民线上学习,并将所有课程分门别类为27类,而且还有初阶、中阶和进阶课程选项,让我们因应自己的需求来自我提升。

在这几年期间,我也曾报名COURSERADOMESTIKA的课程。当中,有些课程提供完成课程者要否证书/文凭的选项,若要则可付费。这些网站也有一些课程是零收费,或者数十令吉学费而已。

对我这种同时身兼在职妈妈和全职妈妈的居家工作者而言,线上课程确实是便捷简易的学习方式,可因应自己的空档来安排时间学习。

因此,当好友和我分享即将于624日至30日开展“国家培训周”的讯息后,确实喜闻又多一个学习管道。据官方消息,共有25000个总值逾2亿令吉的免费课程公开让民众报读。

终身学习

较为可惜的是,浏览国家培训周网站(www.nationaltrainingweek.gov.my )后发现,线上课程的选项较少;但不缺实用课程,而且课程分门别类高达37类,更为精细。

随著科技发展与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终身学习势必将成为常态。因此,这些免费和优质的在线课程,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低学习成本(事实上,免费课程仅需时间成本)的提升自我机会。

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我们不仅能够在职场中保持竞争力,更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意义。终身学习,不仅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关键,也是实现个人梦想的途径。

无论是“e-LATiH”或“国家培训周”平台的免费课程其实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让拥有不同资源和背景的人民都能接受各类技能教育及课程。换言之,没有你能不能或行不行,胥视你要不要。只要抱持学而不厌、力学不倦的态度,不用刺骨悬梁也必能钝学累功。

 

我国英文教育失败?

2024/06/19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黄子诚医生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上任后,首度访马来西亚。在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会谈中,讨论了新加坡派遣教师到马来西亚各地教导英文及其他科目的可能性,而黄循财也给予了正面的回应。

这也不是大马政府第一次计划要从外国引进英文教师。早在2015年,政府就有意从印度带进英文老师,以将这些教师派遣到乡区学校,改善当地英文水平,只是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掌握英文先天优势

能让首相再次想到这一点,想必是希望新加坡教师能够帮助提升我国的英文教育水平。先撇开计划可行性及可持续性不说,同样的方案放在2024年,是否代表着过去近10年,政府在提升国内英文水平的努力,似乎还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马来西亚是英国前殖民地,所以在掌握英文方面,有先天优势。虽然不是官方语文,但国内英文普及率极高,英文是所有学校都会使用的教学媒介,也是重要商用语文。

以流利的英语交谈,在马来西亚,尤其是城市地区,根本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我国英文水平,更是亚洲第三,只排在新加坡和菲律宾之后。掌握多种语文,更是国人的优势之一,成为外国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由于不是第一语文,国内英文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在乡区,由于接触机会较少,不要说以英语交流,一部分人甚至在面对简单英文单词,也是一头雾水。这使得他们对英文产生了既定的抗拒和恐惧。

当初政府推行数理英化政策,由于没有软着陆方案,导致这群学生两头不到岸,不仅学不了英文,更是典当了数理,最终也成为政府U转,放弃数理全英化的原因之一。

意识到英文的重要性,教育部过去还是推出了提升英文的相关政策。强化国文及提升英文政策(MBMMBI),就是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下重点推行的政策之一。

双语课程计划(DLP),就是隶属这项政策的计划之一,目的就是让学校可以选择采用英文教导数理。

然而近期的事态发展,似乎又把事情复杂化。教育部根据指南,要强制学校开设至少一班以马来文或母语教数理。

虽然指南初衷是希望可以照顾到英文程度较差的学生,但实行上却似乎缺乏弹性,更是本末倒置。如果该学校的学生都希望以英文作为数理媒介,硬生生加插一班马来文数理班,除了浪费师资,更将与政府希望提高国内英文水平的目标背道而驰。

过去几十年,马来西亚教育政策一变再变,更有每换一次教育部长,就会将教育政策大改特改的现象。大家似乎都想要在马来西亚教育史上留下丰功伟业,但受到伤害的,却是伤痕累累的教育体系,以及疲于应对改变的师生们。

数理英化属政治考量

随着时代变迁,有的改革确实有其必要性及合理性,但也有的政策是基于政治考量一变再变。数理英化政策,就是属于后者,而被拖累的,就是在这些政策改变下长大的那一代国人。

看到黄循财对安华邀请狮城教师到马教英文的正面回应,再看回教育部长处理我国双语课程计划缺乏的弹性,政府要强化及提升英文水平,似乎还没有找到问题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