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砂拉越70年前的这一天
2025/03/3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振民
在砂拉越历史中,在学生运动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规模之大、影响深远的罢课:1951年的10.29罢课和1955年的3.30罢课。
追溯当时国际背景,世界亚非拉各国要独立、民族要解放运动在蓬勃的发展,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极大的影响鼓舞砂拉越人,有力地推动了本地人民的反帝反殖和争取独立的斗争。
在这种形势下,英殖民当局深感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威胁,因而他们就开始压制社会上的各种进步活动,尤其是在运动中往往起著先锋与站在斗争最前线的学生。为此,他们推行奴化教育,逐步压制以及消灭华校华教,对华校董事的权限也进行限制,开除逮捕进步教师,解散学生自治会等。他们也迫使校董会从香港聘请一批旧中国国民党与本地反共分子到华校当教师。
1954年下学期,国民党分子黄中廑任古晋中华中学校长,他对学生的各种进步活动进行压制,引起学生们不满。
1955年伊始,当时一下甲班与二下乙班分别有学生提出改善英语与几何教学法的正当要求,却遭到黄中廑的责骂,说什么是"胡闹",进行无理压制,这些都燃起了学生心中怒火。
三月中,二下乙班同学再度提出改善几何教学法或更换教师的要求,得不到答复,反而被下令开除该班学生代表张本仁、庄金明和王祚英。于是该班学生就在校园内静坐罢课表示抗议。当时高中生为了支持初二下乙班同学,以黄纪作丶叶存厚和陈胜新为代表,向学校当局提出学生们的正当要求,要求收回成命,但不仅没有接受学生们的诉求,反而宣布开除黄纪作等18名代表团成员。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罢课于3月3 0日爆发了。
古晋中华中学当时有1300多位的学生,罢课时只有百多人到校上课,有的班只有-人上课,上不了课。
当时罢课斗争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当时由文铭权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七人的领导小组,包括黄纪作丶王馥英丶赖介元等同学。罢课期间,砂拉越解放同盟还组织了公开和秘密的领导小组:公开方面,以黄纪作为代表的负责争取家长与社会人士,和有关当局交涉;秘密方面,以杨柱中丶黄纪晓丶洪楚廷丶蔡珠娥和陈金美为代表,专门负责对学生的团结与协调。
罢课斗争是为了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罢课期间,全体同学分成百多个组,坚持在各同学家上课,由高年级的同学负责教低年级的同学,不但讲解学校课本,还上政治课。还组织旅行丶体育丶文娱活动,和各种的野外活动。还举办演讲丶作文比赛,以及有组织地去农村宣传群众。
斗争丰富多彩,同学们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丶深刻教育,使全体同学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由于有正确的领导,斗争目标明确,注意运用"有理丶有利丶有节"策略思想,罢课斗争获得了广大学生群众丶家长丶校董与社会人士的同情与支持,经过了47天的坚持斗争,校方最后被迫接受学生的要求:被开除的几位学生代表,恢复了学笈;接受改善教学法的合理要求;更使殖民主义当局,在中中的代理人-黄中廑被驱出,由林郁初取代。全体学生无条件复课,斗争获得了全面胜利。
3.30罢课斗争最大的成果是:提高了砂盟的声誉,扩大了她的影响力;取得了后来学生活动的正当权益;斗争锻炼丶造就丶培养了大批干部,后来输送到工运丶农运丶民族区、其他省份学运及各不同的战线,为整个斗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整整70年了,当年风华正茂参与者,如今许多都已作古了。像叶存厚丶杨柱中和王祚英等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壮烈牺牲了。作为杰出学生领袖丶曾叱吒风云-时的黄纪作,在前几年就离世了。据说,文铭权丶王馥英和洪楚廷还健在,但都已超过90高龄.
今天回顾起来,不禁令人感慨万千,但不管怎样,在砂拉越人民斗争的历史,必将留下这个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浓墨亩上重彩的一笔。
调查独立前后的马来文
2025/03/31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吴和豪
在当代课老师教中学历史时,我有教导学生作历史调查及地方研究,因为现在中学历史课程也有规定学生要学习作调查及写报告(Tugasan
Kajian)。
我告诉学生们,进行历史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找出真相,事实求是,因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人所言,完全相信报纸、书本所记载的东西。
那天我就以“独立前的马来文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是有相当大的分别”作为命题,之后我要求学生提问 。其中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前的马来文与独立后的马来文是否有相当大的分别?”,另外一位同学的提问是“独立后的马来文才是以罗马字母书学,这是否真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取得共识,就以“独立后马来文才以罗马字母书写”作为假设,继续讨论。
之后我给他们看四种文物,是我爸爸遗留给我的旧储蓄簿子、我姐姐留下给我的储蓄簿子、一张旧雳币一块钱炒票,以及一张现在的一块钱炒票。大家都发现到独立前使用的马来文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于是我问他们,单凭这两种比较,是否足以成立他们之前所作的假设?一位学生就提议通过上网比较独立以前的马来文报及独立后的马来文报。
初步的调查的结果显示,独立前的政府文件如炒票、储蓄簿子、通告,所用的马来文都是以爪夷文书写,而独立后的马来文则是以罗马字母书写。
然而,这不显示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完全对的。
其实,独立前的非主流马来左派精英当中有不少曾在印尼受教育,他们当中是否曾用罗马字体之马来文发表文章及出版书本,这是我们所应进一步调查的。
尊重多元, 赢得好牌
2025/03/3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胡逸山博士
马来西亚前驻美大使拿督斯里纳兹里回国前后面对所谓“出使不力”的指控,尤其没安排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与今年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之间的电话通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指控本身就已经透露出一个残酷却又无可奈何的国际外交现实,即在特朗普眼里,东盟的分量不过尔尔。
正如月前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毫不留情地说“你根本没有什么牌可玩”一样,“在商言商”的特朗普是要看谈判对手手上有没握着王牌、有几张王牌,才看值不值得与你接洽。
众所周知,把东盟说成是一盘散沙也许太直接,但东盟各国就重大地缘政治课题难以达至有意义、可执行的一致立场也是事实。轮值一年主席国的地位,当然不是一套让你得以一飞冲天的超人制服,更何况单靠我国自身的国力,就套用特朗普的话来说吧,“没有牌好打”。
当然,作为老练政客的纳兹里,也不会就此躺平地让子弹飞。回国后他接受多个传媒的采访,或在一些受邀演说的场合作出反驳。身为外交官之子的纳兹里,扪心自问在出使美国期间已然尽力搞好马美关系,尤其去年杪美国总统选举后尘埃落定后,纳兹里更出尽法宝企图引起特朗普的注意,甚至公开高举印上特朗普最为心仪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的标语牌。
打铁还需自身硬
此外,纳兹里也不讳言单刀直入地说,就算安华及特朗普成功通话,但若话锋一转谈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课题,立场截然不同而又性格强硬的两位领袖极有可能会冲突起来,以致马美关系大受影响,那不更糟糕?
而声称回国主要是为了辅佐安华继续任相的纳兹里,跟安华的关系至少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华担任巫青团长的时期。就近日发生的多起涉及种族与宗教课题,纳兹里直接呼吁一些方面尊重我国为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他更赞扬沙巴、砂拉越才真正体现出不分你我的真正大马精神。
的确,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应该通过尊重多元团结起来,才有精力来专心拼经济,把国力提升了,那么自然赢得举世的尊重,手上的牌也就越来越多了。
修建学校工程不许延误
2025/03/28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杨布易
教育部自2016年至今已实施1175个涉及重建破旧学校的项目,总价值超过124亿7000万令吉。毫无疑问,这个做法是绝对重要和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偏远乡区的学校都已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因为木建筑受到白蚁侵蚀而发生坍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毕竟教育是建国之本,因此投资教育,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的师资培训,都是绝对值得和肯定的。
如今我们见到这一政策的落实,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推行,体现出国家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对下一代教育权利的保障。如前所述,许多偏远乡区的学校,长久以来因建筑老旧、维护不足,甚至因木质结构受白蚁侵蚀而出现坍塌事故,严重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
过去就曾经发生教职员因校舍倒塌不幸身亡的悲剧,这些事件完全凸显出改善校舍条件的紧迫性。因此教育部拨款重建破旧学校,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东马一些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长期落后,学生的学习环境远不及城市的学校,获得的重建项目数量较多。
这也显示出政府关注东马教育发展,因为重建校舍不仅能提升学习条件,也能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接近东西马在教育上的学习水平。同时良好及现代化的校园设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执教,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的报告,今年政府批准重建122所破旧学校,这是过去五年来获批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显示出昌明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积极态度,但即便是如此,我们也必须确保所有项目能顺利实施,避免因行政程序、
资金分配或工程进度问题而延误。因此对于仍处于施工前阶段的项目,政府必须加强监督,以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的是,除了重建破旧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改进,政府更要不断持续提升师资培训、优化课程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唯有做到软硬件并重,才能真正有效地全方位提升我国教育水平。
关键的是,除了重建破旧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改进,政府更要不断持续提升师资培训、优化课程内容、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唯有做到软硬件并重,才能真正有效地全方位提升我国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