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星期四

第10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政府中学组)得主

—— 开班授课秉持“来者不拒” 薛君毅有教无类

2025/10/07 星洲日报/暖实力

薛君毅:我喜欢教书,只要我站在台上,只要有学生愿意学习听讲,我就起劲。(薛君毅供图)

薛君毅于书法雅集中挥毫自如,笔墨生辉。(薛君毅供图)

薛君毅(左)与书法学生合影。(薛君毅供图)

(山打根7日讯)2025年第10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政府中学组得主,是来自沙巴山打根中华中学的

薛君毅。他文武兼具——文,体现于对文学的热爱与笔耕不辍;武,展现在多年耕耘书法、挥毫不息的坚持。

他戏称自己“好为人师”,并为此赋诗《七律·自嘲好为人师》:

半桶叮咚爱逞强,好为师表笑荒唐。

腹中墨水三杯浅,嘴上功夫九丈长。

每以求知倾囊授,常因解惑绞肠帮。

经纶未必真如许,误尽苍生是热肠。

这首自嘲诗,映照出他25年教学生涯的执着与付出。若学生对教学方式不适应,他从不归咎他人,而是先反思自身不足。

“或许是我修为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新颖,这些都是我需要持续精进之处。但佛渡有缘人,佛有时也无能为力。”

执教受舅母庄灵子影响

薛君毅对热爱的事物总全情投入,钻研细致,乐于分享。求学时,他便乐于为同学解惑。引领他走上教师之路的,是舅母庄灵子(即深耕华教数十载的沙巴崇正中学退休教师、著名作家庄锦治)。

“舅母来自台湾,随舅舅定居沙巴。她对我影响深远,让我从小敬重教师职业。她也是第3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

薛君毅中学毕业后入读师范学院,200073日被派往山打根中华中学执教至今。或许“淋过雨的人更懂为他人撑伞”,他从不以偏科简单定义学生。在他眼中,求知欲本就难得,对特定学问的渴求更是可贵,因为术业有专攻。

他与学生亦师亦友,不少毕业生仍与他保持联系,常进行学术交流。他特别提及一名曾辍学的学生,对方好学不倦,尤其热衷宗教、人生与哲学议题。两人时常畅谈至深夜,薛君毅从不感疲惫,只觉痛快。

薛君毅的书法之路始于舅父与表弟的影响。目睹舅父挥毫,他心生崇拜;见表弟字好,他渴望看齐,却未获长辈看好。

导师鼓舞激发耕耘书法

但他并未放弃。小学二年级时,导师在课堂上公开称赞他练习簿上的字进步神速,这极大鼓舞了他。那一刻,他决心认真练字,坚持学习,积极参加书法活动与比赛,渐渐明确书法即人生方向。

薛君毅初中首次参加全州书法比赛便获入选奖,后师从已故苏伯瑶及陈湘荣等名家。1996年,他荣获韩国“国际书法展”海外组银奖,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张海书法艺术馆与马来西亚创价协会弘文馆收藏。

1999年起,他常受邀参与国际书法交流展。

“我不仅是在书写,更从唐诗宋词中领悟格律。相比浪漫主义,我更偏爱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它们带给我深刻启发。”

授课“来者不拒”

薛君毅因喜爱诸子百家智慧而坚守“教与授”之道,正如恩师苏伯瑶为其取字“子鹏”——寓意“君子有毅,大鹏展翅”。

“我一路走来,有幸遇见多位学者型老师,他们的专业与用心令我由衷敬仰,也激励我追随其脚步。因此,只要有人愿学,我都乐于传授。”

他开班授课秉持“来者不拒”原则,任何有兴趣者,无论年龄,时间允许皆可加入。他践行孔子“有教无类”

理念,不以金钱衡量价值,仅在首堂课告知:若觉课程值得,可将学费随意投入筒中。此后不再提及。

“传统文化自具坚韧品格,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我相信凭借其独特魅力,总会有人愿意走近并寻得满足,自此便难舍离。正所谓‘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