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572




统考又成政治资本

2016-05-06 星洲日报/古城真情告白

~文:谢仲洋



星期四一早,睡眼惺忪拾起被报贩扔在地上的报纸。哇!映入眼帘的封面提要《扎希:是时候承认统考》,令我又惊又喜,难不成本届砂州选举比505大选的政治糖果更大?


迫不及待打开全国版第三页先睹为快。咦,怎么標题多了个“探討”,翻回封面的內页提要对比,再揉揉那刚睡醒的双眼,啊,原来是自己懵懵懂懂,把尊贵副揆大人的“探討”给省略掉了。果真是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友人把这篇新闻的电子版张贴在其脸书分享,留言者都对副揆大人的这番言论持保留態度,认为这不过是砂州选举前的一种政治语言。关於承认统考文凭,我们听了太多遍,除了成为执政华基政党的又一番自吹自擂,对华社只不过是又一番“狼来了”。


话虽如此,砂州政府於去年921日由执政华基人联党公佈,砂州正式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还是给了广大华社平地一声雷的惊喜,也等於是给多年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西马国阵领袖“打脸”。


一时间,砂首长阿德南的“开明”之姿越过南中国海,弄得西马华人好不羡慕,真想把砂拉越当成“移民檳城”(根据林首长)之外的另一替代选择。


记得去年119日採访行动党秘书长兼檳州首长林冠英,应该党爱极乐区州议员邱培栋之邀的一场政治晚宴,林首长在台上演讲时,公开挑战阿德南,砂拉越大学应全面录取独中统考文凭毕业生就读,否则只不过是空口说白话。


林首长並洋洋自得,檳州政府在很早以前,便率先承认统考文凭!怎么回事?且听林首长娓娓道来,原来檳州绿色机构有一位叫邓晓璇的总经理是独中生,足以证明统考生可在州政府机构任职,最重要的是,这是在阿德南承认统考的N年前。


林首长派一“小邓”力撼阿大叔的“承认独中统考”,台下的我不禁同情起邓晓璇,原来在檳州政府旗下当差,还需要承担“被消费”的角色。


在旁的同行禁不住向我低声耳语,林首长挑战阿大叔砂大应录取统考毕业生,那林首长自己的檳州理大是否也能录取统考生呢?如果林首长推搪那是中央政府高教部的权限,那他挑战阿大叔的言论岂不自相矛盾?


鉅细靡遗说起这段往事,无非是想告诉读者们,关於承认独中统考,可说是国阵和希盟最屡试不爽的政治资本。这当中到底是“是非问题”,还是“立场不同”,我也被搞得有点混淆了。


只要在谷歌键入“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就可见到首相纳吉在2013116日大选前声明的“2条件承认统考”、以及“一旦执政,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民联竞选宣言。


看来,对“探討”、“或”、“可能”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非肯定性字眼,我们不必太认真,不然尾隨政治人物的魔棒起舞,还真“认真你就输了”。(星洲日报古城真情告白文:谢仲洋)





抢救华文抑或国文?



2016-05-04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温財达     



大家都在抢救华文,但有一个华裔国中校长却说,学生应该抢救国文,一个小学生来到国中,完全不懂国语下读不了书,成为问题学生。


我相当认同其看法。我看到的华裔生,有些是爱讲话和捣蛋,有些品学兼劣,球类棋艺运动尽不如人,很快就輟学了,原因何在?不諳国文是主因。当然,家庭问题或父母没好好管教和关心孩子的学业,自不在话下。


如今我们要思考,大多数华小学生都会进国中,那么,在华小与在国中,应该要搞好的,首要是华文还是国文?抑或同样看重?


华文是我们民族的根,是华教与文化的传承,但国文是国语,是在国中学习的最主要媒介语,也是在国內发展生活的桥梁。因此,在华小,真的必须確定华小生很好地掌握国文根基。


上了国中,国文是王道。不能掌握国文,就几乎不能掌握所有的科目,或有效的参与各种活动。而大马教育文凭考试里,需要国文科和歷史科及格才能有资格获得文凭。此外,规定非巫裔学生拿的道德科,简直就是另一种要自己思考书写的国文课,如果不能掌握国文,也必然会当掉。


那么,你说,我们要抢救的是华文抑或国文?(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文:温財达)





光华社论:莫忘教育初衷



2016/05/05 光华日报/社论




大学先修班新学年开课了,不过去年开始落实的先修班学生穿便服上学的指令,在一些有开办先修班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仍存在争议。


去年年头,教育部发出这项新指示后,全国各地多所中学都提出了让学生穿便服上学的问题,当中包括了学校的保安、增加家长负担及学生之间会出现衣着竞赛等,影响学习及冲击学校传统及风气。


这些反弹来自学校董事部、家长及学生。不过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及意见反馈,教育部最终还是没有接纳反对的理由。尽管如此,不认同这个新政策的学校,仍极力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让中六学生可以和初中、高中学生一样,穿校服整整齐齐的上课。


教育部这次对先修班学生穿便服上学的立场也非常坚定,相信是要学习西方教育精神,让学生有更开放的心态,为两年后进入大学做好更充分的心态准备。


大学是培养国家及各领域领导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学成后进入社会服务及工作,将成为主导社会走向的领军群体,因此国家要与先进国接轨,就需要拥有更开放及具有更大创意、创新思维的各领域人才。


与西方教育方式比较相对保守的亚洲教育制度,虽然很多时候在考试成绩上,可以比西方国家的学生考到更高的分数,但是西方教育制度却能够培育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更大创新和创意思维的学生,个中的分别就在于西方教育制度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辩空间,而不只是一味的填鸭式教育给学生脑中填满可以完全无误回答试题的答案而已。


教育部这次改革先修班学生的衣着,有解放先修班学生思维模式的用意。学生在完成高中后,继续留在中学修读中六课程,脱掉校服有解放思维束缚的意义,有如行了一个”成人礼“,已经是“大学生”。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方向,教育部在这次的大学先修班教育改革,坚持要给学生穿衣的自由,也不应该忘了,大学生需要的是更大的自由思辩空间。





献身华教 热爱晨运 足为表率

~ 祝贺巴鲁大同晨运会创办人张百全老师82岁华诞 ~

201654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58日欣逢巴鲁大同晨运会创办人张百全老师82岁华诞,其惟女及女婿有孝心,特为其举行寿宴,邀请大同晨运会成员及巴鲁亲友参加,谨代表大同晨运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张百全出生劳动者家庭,父亲是木匠,学历不高,但勤学苦练,练就一手好书法。他家教严格,督促子女认真读书。张百全老师资质聪慧,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是浪加拉华校徐雪玉老师的得意门生。她教学有方,循循善诱,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回国后,徐雪玉老师成为侨务干部。张百全老师能走上教学岗位,是受到这位老师谆谆教导的影响。为向恩师表示感恩,张百全老师不远千里赴祖籍国拜会这位已退休在家享受天年的恩师。


献身华教


张百全老师在浪加拉华校小学毕业后,负笈锡江在新华中学就读,不到一年父亲病逝。徐雪玉老师劝丧父之痛的爱徒别停学,鼓励他勤工俭学,推荐他到夜校教那些渴望学习中文的职业青年,并在友联社当图书管理员,后来又介绍他进清华学校任教。上午学习,下午教书,就这样半工半读完成高中的学历。初中阶段,因成绩优异还曾跳过级。高中毕业后继续在清华任教两年,1959年,应浪加拉董事会之聘回母校掌校,成为一位年轻的校长。他不负众望,将校务搞得蒸蒸日上,并办起初中班。


年轻有为的张百全老师胸怀壮志,虚心学习,求上进,办事认真负责。学校在其领导之下,纪律严明,注重品德教育,形成勤俭朴素、认真学习的良好校风,打造成为颇有名气的学校,该校毕业生亦成为各大大城市名校优先录取的对象,为印华教育作出了贡献。


“严师出高徒”,在其门下的许多高徒出人头地,比如巴鲁慈光基金会的理事,几乎都是其门生,这批门生1983年创立了慈光学校,办成从幼儿园直至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10年后又建筑佛堂,这是慈光学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平台。两者各占地1公顷,而且相对而立,极其方便。佛堂的建筑具有当地Kaili族的风格,这是在基金会同仁领导下, 众志成城取得的成绩。慈光学校33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巴鲁享有盛誉。


热衷华文教育的张百全老师,在华文解禁后就兴致勃勃地在泗水参加侨办的第一期教师培训。2003年,慈光学校开始有华文课程,张百全老师“迁尊降贵”,很乐意地接受基金会的邀请,义务地担起辅导华文教育的工作,一干就是13年,直至最近因双腿行动不便,被其惟女留在泗水才停下来。


与晨运的不解之缘


华校封闭后,张百全老师迁居巴鲁从商,仍不忘公益事业。值得一提的是,他将中国太极气功十八式这项运动带到巴鲁,并成立了大同晨运会。这个组织如今已走过了风雨的28个年头,在其20年主席的任期内,他20年如一日,为发展晨运尽心尽力,为大同晨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拥有6000平方公尺的海滨地皮。其继任者张胜富也是他的门生,再接再厉,在这片地皮上建礼堂、凉亭及拥有厨房、洗手间、储藏室等的建筑,形成集休闲、旅游、康乐为一体的乐园,也是全印尼STI组织下唯一拥有自己场地的组织。这是全体巴鲁人的光荣,与慈光学校、佛堂一起被称作巴鲁华社“三宝”。


张百全老师与晨运结下不解之缘,基于对晨运的热爱与执着,心甘情愿倾注许多时间与精力,从创办的艰辛,到为寻找地皮四处奔波,连同晨运会的几位骨干,从太阳初升到日落黄昏,顶着酷暑,奋战25天监督平整地皮。骑摩托车到晨运操练场,他总是到得最早,结束时最迟巡查完才放心。近年来,由于双腿乏力,操控不稳,骑摩托车几次翻倒,手脚受伤流血,从不叫苦,任劳任怨。半年来,其惟女已将他留在泗水同住,免得这位可敬的老人家“东游西荡”不安全,乃出于对这位“闲不住”的老人家的孝心,然而张老却“身在泗水,心在巴鲁”,他的心仍跟巴鲁紧相连。


大同晨运的宗旨是:强身健体,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并据此提出“5S”口号:Senyum(微笑)、Santai(休闲)、Sehat(健康)、Sahabat(友谊)及Sosial(慈善),通俗、简易、便于记忆。大同晨运会是巴鲁华社最活跃的组织,张百全老师的名字与大同晨运会紧密相连。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张百全老师爱整洁,不论衣着,还是桌上的摆设,衣物书籍等都摆得很整齐,字体工整。他看不惯马虎了草,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更看不惯假公济私、沽名钓誉的行径。他的严格使一些人感到不适,但他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外表看起来,他极为严肃,实际上他也不是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有时也有不失风趣的一面。记得大同晨运会原先有一块成员赠送的地皮,后来被海军征用了。虽然有得到赔偿金,大家都认为得不偿失,很痛心。张百全老师却说:“坏事有时会变成好事,只要精诚团结,不失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就会有成果。”果然经过一番努力,寻觅到如今这块地皮,成员同心协力购置下来,大家才笑逐颜开。他经常与队友们打成一片,谈笑风生,融洽相处。


张百全老师经常提醒成员,联欢聚会不要只讲吃喝,这样太庸俗了,相聚在一起说人家的闲话更无益,更重要的是藉此交流思想,交换心得,提高认识,加强团结,促进会务的发展。他认为团队的建设不要“物质挂帅”,而应该“思想先行”,可谓苦口婆心,金玉良言。


反种族歧视的和平斗士曼德拉有句名言:“生命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们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变化。”张百全老师献身华教,热爱晨运,足为表率。


他经常引用华裔神探李昌钰的话“我没有钱但我很富有”,忙于公益的张百全老师完全不考虑也顾不上自己的事业,但却安贫乐道,自得其乐。虽然没有金钱,却有很多朋友,拥有精神上的财富。此等人生,可说是无悔无憾了。(巴鲁 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