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831


为大马的独中统考生请愿


2018-08-25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四维


独中属于非营利团体民办学校,长期靠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募捐筹办学经费,维持学校日常运作及发展建设,同样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付出有目共睹。

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承认统考文凭,似乎真的从“一里路”成了“亿里路”了吗?

翻开历史,我国大部份的独中都是设立于大马独立前的学校,也是获政府所允许下开办的学校。故此,独中统考生基于不违反教育政策及遵从教育法令下,可供所有具大马公民地位的国民理应享有宪法中所赋予的教育才对。

若有人反其道而行,持反对意见拒绝承认独中统考文凭,那将反映出一种偏向沙文主义,很可能演化成可破坏多元种族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和谐与团结,爱好和平的大马人务必提高醒觉,以防范有损多元文化的倡议入侵。

教育英才不分国界,也更不应成为种族课题,大马在列国文为官方语文的60年来,各族都可自由享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华族维护独中华语理应没有问题,只是“有心人”利用攸关华语源流学校的独中统考文凭大作文章,这对原本和谐氛围肯定非明智之举。

独中属于非营利团体民办学校,长期靠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募捐筹办学经费,维持学校日常运作及发展建设,同样为国家培育人才的付出有目共睹。

不少持统考文凭的独中生获录取在海外大学深造,学成归来后在私人企业服务时表现亮眼,若这些优异独中生也被吸纳为政府公务员为民效劳,相信必将另有一番作为。

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指承认统考文凭关系教育与学术问题,外国已有逾100所大学接受统考文凭,足以证明其学术问题不受质疑的谈话让人欣慰,万民期待承认统教文凭指日可待。

名言:心中有德,才能容纳万物;心中有道,才能拥有一切,希望政府基于爱才惜才立场,大方接纳各方人才,包括独中学生,以期结合各方力量来落实国家宏愿。



小学生不需要「烤」试


2018/08/23 中国报/评论

~作者:潘有文


教育部目前有一项针对全国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需正规考试与否的线上问卷调查,让全国家长、公眾和教育领域人士参与。

该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过于注重考试是大马的教育问题之一,该部有意收集大眾对这方面的意见,目前先讨论废除一至三年级的年中和年尾考试的可能。

教育部这项调查显示有心改善我国教育机制,至少先从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开始,尝试摆脱填鸭式教育。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东方国家,包括大马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已习惯于没有考试或没有作业,就会担心孩子学不到东西的刻板观念,教育部在这方面的改革将会面对不小阻力。

个人是赞成小学不应有任何高压力的考试,应该让小学生快乐学习,而非因為考试和要完成作业簿的习题而痛苦学习。

西方国家中,北欧芬兰的教育制度世界知名,学生学习得津津有味,例如上英文课时,可通过地图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当时芬兰若是晴天(Sunny),另一个国家丹麦可能有雾气(Foggy)的情况,灵活结合地理学习英文,一举两得。

创造力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强调自由的美国,教育方式也不要求死记硬背,因為他们的老师相信人的创造力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他们相信寻找所需要的,比能够记得多少来得重要,同时能够综合使用知识进行新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目前,我国小学的正规考试以死记硬背為主,这种方式真能让一个人知识丰富吗?真能让人变得聪明吗?不少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已有了否定答案,但我们却还继续这种填鸭式教育。

小学阶段是小孩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主动寻找和探索各种事物,而非在考试困局中学习,相信大马孩子的未来会更精彩。

欧美的教育制灵活且非填鸭式,因此出现不少各种有利人类文明的研究和发明,相信和从小有著主动和创新的学习精神和训练有关。

身為大马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如果你从小已受过高压力考试的折磨,在痛苦中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如今是时候透过教育部的调查反映你的意见,以让自己的下一代脱离填鸭式教育。



谁不关心国中华教?


2018/08/22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郑庭河


10年前,我於此专栏中写了一篇《一个国中生的悲情》,大略从个人作为所谓「国中生」的经歷,討论了本国国中(包括「国民型」中学即「华中」)的华文教育及文化困境。

时光荏苒,没想到即便已「改朝换代」,今天隨著统考课题的再次发酵,连带国中华文教育和华裔生的遭遇也被坊间某些人摊出来表示某种「不满」或「不忿」。

由此可见,国中的华教问题在这10年来似乎没啥改进,甚至更形严峻?如说国中生弃考华文的现象,显然比10年前更严重了,著实令人担忧。

职是之故,有某些论者开始质疑,乃至责怪华教组织和人士「不关心」国中华教,某些说法简直是公然抨击、指摘人家犯了「弃养」之罪。

民间不得不出钱出力

说实话,我国当下的主流华教团体,如董总和教总者,其成立的歷史和理念背景的確对国中不是那么「亲近」——即便没截然反对联盟和国阵政府之国民教育系统和路线,而只是想爭取及维持较「充分」或「正统」的中学华文源流教育系统——但也不觉得本身有替国中华教出头或承担其需求(即「养」)的义务。尤其某些华教人士觉得所谓的国民型中学已经「变质」,如果回应其需求,那岂不是变相认可、接纳了当年导致变质的「改制」?

更甭说,国中和国民型中学,按理本该交由官方全权管理,包括资助及维持,若有啥问题,应该直接找官方和执政党问责去,责求属於民间组织的华教团体,岂非「怪错人」?华教团体所能做的,理论上最多也只是协助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向官方施压,而不是动用民间资源来满足其需求,那毕竟等於纵容和鼓励官方「瀆职」。

遗憾的是:人们都知道,一些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简直永远等不到官方的回应,结果还是不得不由民间出钱出力。

质言之,10年、20年,乃至30年来国中华教的各种问题,如缺师资、缺课时、缺设备、缺资金、缺空间等一直不得解决,就和华小的问题那样,本质上的確是官方和相关执政党的失职及失败,而非如华教团体那样的民间组织的失职及失败。一些民眾不分轻重主次的只会怪罪华教团体,实在是莫名其妙。

事实上,诚如某些人早就指出:华裔子弟念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远比念独中的多许多,而且也已有了数代人,某些今天也已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综合实力应该挺强大。惟奇就奇在那么多的国中毕业生,若真关心国中的华教困境,为何不另起炉灶,自己组织起类似董总和教总那样的全国性民间压力团体,乃至支援团体来关怀国中华教?要不然,至少也该积极「打入董教总、纠正董教总」唄?

与其一味批评他人、呼吁他人、期待他人或「酸」他人,各路国中生不妨庄敬自强、齐心协力,不论是自组团体或加入主流华教团体,要开始「动起来」,实际维护国中华教。否则的话,光会做「吹水达人」或「键盘勇士」,那只证明了自己其实也不够关心国中华教——难怪几十年来,国中的华教困境始终无法解决。



非得考试吗?


2018-08-24 星洲日报/砂拉越

~作者:陈文亮


日前有报导指,教育部针对全国小学一至三年级正规考试必要性,展开线上问卷调查,以收集一年级至三年级教师及学生家长的看法。是否同意取消一至三年级的正规考试,相信有些人同意,也有些人反对。

反对的人认为如果没有考试评分,就难以鉴定学生的表现及水平,以及是否可吸取教师所教导的。而同意取消者认为,应给小孩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不要为了考试追求好成绩而读书,这样小孩只会变成考试机器。

读书时,我算是个爱上学的小孩,因可以和同学玩乐,也不排斥写功课,但唯独害怕考试,但我想没有一个学生是喜欢考试的吧。记得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要面对考试了,上了小学更不必说,才刚开学几天,老师就宣布下个星期要进行小考试,尤其是华文、国文听写,刚刚开学都还没跟同学熟悉,还没享受到上学乐趣,就要为考试烦恼,让人害怕上学。

现在小孩的学习生活比以前压力更大,有考试就有比较,有时候不是学生之间的比较,而是父母之间的竞争及要求太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考试成绩一定要保持在高水平,都会送孩子去补习,造成很多孩子从早到晚都在上课,童年都在课本及作业本中度过,感觉他们有时候过得比大人还要累。

个人认为,一至三年级没有正规考试也不会让孩子的学习进度落后,我们也许可以学习芬兰的“快乐学习”模式,不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能力,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教育方式享受学习的过程。

学生生涯很长,要面对的考试也很多,有足够的时间来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倒不如就让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在这3年可以快乐轻松享受学校生活,学习如何和同学相处,可能反而会学习更多新事物,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