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1681

终于寻回漳华中小学诞生年代 
——感谢八华校友梁成柱先生

2025/08/15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作者: 曾庆友(南海漳)

82日,我代表南海漳三语学校出席棉兰崇文中小学的70周年庆典。从泗水出发,到了棉兰旅店和ー位椰城八华校友梁成柱先生同住一个房间,我们ー见如故,相识后两人谈得很融洽,像是久未相见的老朋友,无话不谈。谈到南海漳学校何时诞生时,我却哑口无言,不能回答。因此他说准备帮忙我在椰城《新报》报馆讯问。根据他所说,那里有记载。结果昨日他果然给我消息,他在《新报》报馆代我寻回了南海漳中华学校的诞生年代是1921年,实在很感谢梁成柱先生,使我们得知前辈办校的年代。

現在南海漳的后辈才知道,漳华中小学是在1921年诞生的,到1965年被当局关闭。直到2000年瓦希德前总统上任后,华文教育才重新开放,复苏中华文化。我们历经种种困难,幸好得到母校各地校友,国外校友及社会人士的支持并热心捐资,在风风雨雨的过程中,总于在2013年才重新建成了南海漳三语学校,並己开始授课。

至今学生人数已有280名。希望漳华三语学校能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日日高升,使失去30多年的中华文化重新传承下去。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材。同时我们欢迎印尼兄弟族参与传承中华文化,到漳华三语学校来学习,愿他们也成为促进印中人民友好之桥梁,国泰民安、更和谐更好的合作伙伴,使印中两国的友谊万古常青!   (2025812)

 

守护校园安全,学生安心上学,老师安心教学

2025/08/15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陈劲晖

今年是各大校园多事之秋的一年,4月时开始就爆发了古来宽柔中学“学生AI修图事件”。当时,该区国会议员张念群向受害者们说了一句——“你没有错”。这让许多自己被篡改照片的受害者明白到,错的是别人,不是自己,进而纷纷勇敢站出来报案,捍卫自身权益。

随后,就是一连串“校园性骚扰”案件被揭发,从南部的宽柔中学,到中部的循人中学,再到北部的吉华独中,有人主动辞职、有人被捕调查,不禁让人想说一句——学校其实已经伤不起了。

就在校园逐渐恢复平静后,东马沙巴发生了一宗轰动全国的校园霸凌案。一所宗教寄宿中学13岁的女孩扎拉凯丽娜(Zara Qairina)在716日凌晨,被发现倒卧昏迷在学校宿舍的排水沟,疑自3楼坠下,很遗憾送院抢救无效,于隔天下午离世。之后,当地很多人走上了街头,掀起了声援扎拉的集会,要求彻查真正的死因。

全国刑事调查部总监古玛813日在武吉阿曼亲自汇报最新进展,表示专案小组掌握关键口供,证实扎拉在坠亡前曾遭霸凌,接下来会申请召开验尸庭查明死因。

大马校园问题成隐忧

犹记得韩国在2022年播出的热门剧集《黑暗荣耀》——讲述女主角高中时期遭同校学生欺凌,在成年后向欺凌者展开复仇。剧情里的霸凌行为包括身体暴力(如用高温的卷发棒反复烫受害者的皮肤)、言语暴力(如当众羞辱、嘲笑外貌与家庭背景)、社交孤立(如故意让受害者被排除在同学活动、课堂互动和朋友圈之外)等。

其实,无论是性骚扰或霸凌,校园安全已经是越来越大的隐忧。这些韩国的电视剧内容,在马来西亚是否有类似事件正在上演呢?我们不得而知。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今年2月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至2024年有被举报的霸凌案有上升趋势,且累计超过12000宗。这个数字只是有被举报的案例,那些被扫在地毯下,没有通报的大小案件肯定不计其数。

学生应该怎么面对?

当遭遇或目睹性骚扰或校园霸凌时,学生首先应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与加害者单独接触。同时,应及时向信任的大人报告,不必害怕“多事”,因为沉默只会助长歪风。

受害者可以适当地表达不接受这种行为,避免激化冲突。若情况允许,可收集证据,如记录对话、拍照或截图,以便日后取证。

同时,应主动关怀受害同学,给予情感支持,陪伴他们走出阴影。学生也可以参与或发起校园“反性骚扰”或“反霸凌”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让这些行为在校园里没有立足之地。

学校应该怎么处理?

学校应保持开明的态度,制定明确的政策,涵盖举报、调查与处理机制,并向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当中,教师需接受相关培训,学会辨识迹象和有效介入的方法。

当学校接获举报时,应迅速、公正且保密地展开调查,避免让受害者二次伤害。同时,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与援助,帮助受害者恢复自信。

对于加害者,除了纪律处分外,还应安排行为矫正和教育辅导,以预防再犯。倘若有刑事成分,学校则要主动报警,让专业的警方展开调查。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冲突解决能力,营造安全、尊重与包容的校园文化。

守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让学生安心上学,让老师安心教学。愿那些受任何形式伤害的人,勇敢地告诉自己——我没有错。

 

出席全森华小现场华文写作赛有感

2025/08/10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李国辉

每年由森州日间师训同学会主办的全森华小现场华文写作比赛,设立了两个赛场,一在芙蓉,另一则设在庇劳,以方便州内82所华小委派代表参赛,而不需长途跋涉劳顿舟车,让小学生代表可贯注精神心情愉快地来到赛场,写作灵感自然源源而来,在庇劳的赛场,每年森日师同学会都选择在庇劳中华小学举行,该校董家教无任欢迎,而主要原因是该校拥有堂皇的大礼堂及齐全的设备,而来自马口、日叻务、淡边等地区的华小参赛代表可较集中及方便到赛场,自庇劳中华小学由李洁莹校长掌校后,其认真充满魄力的态度,真正发挥了一校之长有效地带领团队的合作精神,尽力协助森日师同学会办好这项常年品牌活动,这无形中减轻了该会理事及工委的工作量与负担。

李校长在赛前会总动员妥善将赛场布置好,不论舞台荧幕,音响,报到处,司仪,监督老师,嘉宾茶点等工作,她都井井有条地处理好,而今年在仪式前,她却安排了迎宾舞,让在场者眼前一亮,参赛学生的忐忑心情也平稳了许多,而在赛后其団队老师与校工迅速将礼堂的桌椅收拾整齐,这一切一切的繁杂工作,从开始至结束,李校长亲自下场监督指挥,确实难能可贵,尤其令人感激的,该校董事长拿督陈清治告知,其校礼堂都让主办活动的华教组织免费借用,以减轻民间华教组织的负担。此外,当天的开幕嘉宾马口州议员兼行政议员张聒翔在致辞中也强调,森州华校若面对建设或其他问题,他都会尽力给予援助,李校长动用其校庞大的人力资源,拿督陈董事长的免费借用场地与赞助部份活动经费及张行政议员的尽力援助,都令人激赏,而令人感动的乃该校校友刘亚扬则常年资助该会主办的各项活动,发挥了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美德,让我们的莘莘学子受惠无穷。

反观有一小撮学校领导人,以诸多借口婉拒借用礼堂及协助工作,实令人感遗憾.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艘华教的舟上漂浮,有人却忘了其在华教服务,亦是华教的一份子,理应同舟共济共同发挥热爱华教维护华教的使命,尤其我国许多华小都是华社公家的资产,是先贤前辈们努力奋斗建设起来的成果。

尤其目前我国尚面对着不少极端种族主义份子的挑衅,华裔同胞更应团结一致抵御外来的挑拨离间计,若华裔族群依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我国华教恐失去的更多!

我们身为华裔一份子都认同华教要为生存而发展,也要为发展而生存,犹如一只手要抗争,而另一只手则要建设,那抗争大业就须由那些站在最前线,身影高大的董教总,华总及当权华裔政治人物去扛。

无论在外是乌云密布的天空或是狂风暴雨交加之际,他们都要抗争到底,而身为民间组织的华教团体,也需在能力范围之内推展各项华教活动,让其继续在此片国土上茁壮地成长.唯有相辅相助,华教之花才会越开越灿烂!

无庸质疑,我国华教200多年来先辈们先从一颗颗种子开始,把希望种在每一个热爱华教人士的身上,而我国许多华教斗士,也都需一直在延续及发扬族魂林连玉精神,让这颗华教种子在各地散播,生根,发芽,成长……当这一颗颗的小树长大后,就形成了一片树林,而这座森林就是华教一一马来西亚的重要的文化遗产。

因此,当我们缅怀多年来这些伟大的华教斗士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我们身为平凡的升斗小民,更应尽点绵力,协助推展与维护华教,尽量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希望.当你再深层思考,我们还有什么可计较,可婉拒呢?

 

从学前开始的公平

2025/08/07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梁洁莹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在国会下议院提呈第13大马计划时宣布,政府将推行"5岁起强制上幼儿园"政策,旨在让幼儿园和中学的入学率达到98%,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当新闻一出,看见一些网民怨声载道,提到这会加重一些家庭的负担;惟,也有一些网民拍手赞好,毕竟有些双薪家庭早已在孩子两三岁时送入托儿所。

数月前,我在自己的专页分享孩子入读的华小学前教育班,才发现仍有不少人不懂此类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班(PraSekolah)。

犹记得我们在迎新日听老师解说时的诧异,因为整个上半学期只需要支付购书费RM50.70,学费则是免费!尽管是免学费的半日学前教育班,但所有学生都获提供免费的早餐和茶点,这些费用均由教育部负担。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只需负担购书费和添购校服(儿子学校是规定穿白色T恤、黑色长裤和黑色鞋袜)的费用,远比私立幼儿园节省许多。

我知道一些华小的学前教育班分为五岁班和六岁班,但儿子的这所华小只开办一班学前教育班,所以是五六岁混班。不过,根据迎新日和首个星期观察下来,混班也有不错之处,年长的哥哥姐姐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比如排队时就好像班长/巡查员一样自动帮忙听不明白指令的弟弟妹妹。

儿子的班上约有三分之二是友族。有位友族妈妈跟我说,为了让孩子学华语,他们把大女儿送进私立幼儿园,每个月约250令吉的学杂费。现在住家附近的华小开办幼儿园非常好,那可为父母省下一大笔钱,又能让孩子学习华语,为日后升上华小做准备。

这些华小学前教育班属于政府学校学前教育班,每班最多只收25名学生,所以学额非常抢手。根据教育部规定,政府学校内的学前教育班均有一名大学毕业及接受过学前教育课程训练的教师执教,并配有一名助教。

看到儿子跟著小学的哥哥姐姐一起周会和进行体操,觉得这也是挺不错的体验。我们发现,儿子的华语和马来语都有不错的进步,倒是辛苦了老师,毕竟每个指令都需先以华语表达,然后再用国语复述。

针对5岁起强制上幼儿园的政策,董教总则发文告认同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关键作用,并支持政府致力提升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政策目标。然而,该文告提到,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在全国1304所华小中,仅有588所(约45%)设有附属学前班,远低于国小超过90%的设班比例,反映出各源流小学之间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

202412月时,我也注意到一则新闻,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提到,教育部于2024年在政府学校增设130班学前教育班,并将于2025开办更多学前教育班,估计将再增加153班,以便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优质学前教育。

既然有意强制5岁儿童上幼儿园,那政府务必正视目前的资源配置不均,并扩充各源流学校的学前教育班级与师资。只有在确保学前教育普及率的同时,也做到可负担与具品质保障,政策才不会沦为另一种负担。

与此同时,政府也应与私立幼儿园建立更具合作性的支持机制,让优质的私立学前教育班也能成为普及政策的补充,而非边缘角色。

真正的教育平等,不只是把孩子送进教室,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资源匹配充足与尊重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而且一切理应从学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