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星洲日报/大都会
报道、摄影:陈玉美
颜光荣(左起)与潘金安,一起参观学校图书馆。 潘金安:我们学生人数少,那就有少人的做法,我希望让学生每个月都有机会上台。 培智华小已屹立99年之久。 颜光荣:微型华小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是可不断要求老师发挥创意,打造更个人化的教学模式。
每名小朋友都值得拥有至少一次站上舞台发光的机会!
位于瓜雪而榄(Jeram)的培智华小便是提倡这样概念的一所小学。在这里求学的每位学生,都能公平获登上舞台的机会,无论成绩优劣,至少都会有一次站上讲台或代表学校参赛。
这所仅有39名学生的微型华小,坚信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任何技巧都更重要,借此让每个孩子在发光的时刻中成长。
该校董事长潘金安表示,学校从不只让“最优秀”的学生发言,而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尝试面对观众、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安排下,使学生在小学生涯中就建立起上台的胆量,中学阶段也能自然发挥。
他提到,在最近的全瓜雪华小诗歌赛中,该校甚至派出非华裔生参加诗歌群朗比赛,并获第四名佳绩,从中印证了“自信胜于技巧”的理念。
1926年创办 有百年历史
潘金安也对该校的过往历史娓娓道来。他说,培智华小前身为公立华侨学校,由已故陈兆金于1926年创办;最初校舍为2间店屋,学生约70人,3年后增至130人,校舍不敷使用。其后,陈步月与陈玉柱捐出一英亩土地兴建新校舍,并改名为公立培智华小。
他表示,学校历经日本占领、国家独立等阶段,不断扩建与修缮。1969年,获政府拨款3万令吉兴建新校舍;1996年举办教育基金演唱会,筹建了双层教师宿舍“校友楼”,解决了外地师资住宿问题。
“2005至2011年间,学校获政府资助兴建活动中心与扩建工程,以及为一至六年级各设一座精明课室。2014至2018年,陆续获拨款维修篮球场、安装宿舍电动门、提升厕所与电线设施,持续改善校园安全与环境。”
潘金安亦强调,校务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校友奉献与地方力量的凝聚,资金皆用于教学设施与师生福利。
他还说,2021年,学校在教师节举办大型活动,筹募到17万令吉,扣除开销后剩余10万令吉,便用来提升办公室设施、在礼堂安装了LED大屏幕与大型风扇,并于全校安装25个闭路电视。
目前,学校拥有6间精明课室、礼堂、图书馆、篮球场及草场,环境宁静舒适。虽因学生减少而暂停了电脑课,但学生可透过补习继续学习电脑的技能。
颜光荣赞扬“融合教育”
同时,家协主席颜光荣亦借此分享,他居住在实达阿南,因孩子有轻微自闭与过动症,附近的大型华小并不适合过动儿。
观察了培智华小后,他被此所学校融合教育理念所吸引,并将孩子送来就读。孩子现已是二年级生,出席率高,也非常喜欢学校。
他指出,“融合教育”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融入普通班级,在包容的氛围中成长。学校班级人数少,老师可因材施教、鼓励创意,甚至不设固定座位表,让学生自由交流。
他表示,微型华小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是可不断要求老师发挥创意,打造更个人化的教学模式。
他说,学校也开设生活化课程,例如教导学生自制肥皂并上网销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业思维。这类课程结合时代需求,让孩子可学到终身受用的技能。
微小更能关注每个学生
因此,在潘金安与颜光荣看来,学校人数少同样有其优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舞台与比赛训练,获得关注与支持。
他直言,全国约四成华小为微型学校,面临相似的挑战,但城市学生人数同样在下降,保持良好基础才有吸引力,未来仍有回升的可能。目前,培智华小华裔与非华裔学生比例是各占一半。
由于班级人数少,一班可能只有三至五名学生,所以一些班级未设固定座位表,让学生自由交流。
瓜雪县首间华小 明年迎百年
此外,颜光荣说,培智华小是瓜雪县第一所华小,明年刚好满百年。
他补充,潘金安不仅是校友,也是沙沙兰村长及一座神殿主席,地方声望与广大人脉,让他在募款与争取资源时更具影响力。
“在学校即将迎来成立百年之际,我们希望将历年来为学校贡献的先贤姓名都记录下来,包括陈兆金、陈步、陈玉柱、李祥麟、拿督李文墨、陈永全、何永良等,以铭记贡献,也让后辈了解长辈心血,并在未来建设或活动中邀请其家属参与,延续情感带。”
培智华小的礼堂经扩建后,也增设了大型风扇和LED荧幕。
坚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潘金安自家协主席一路走到2016年接任董事长,历经七任的校长。
他强调,不论职务,都应为学校与学生服务,并鼓励家协主席分担校务,三机构一起同心协力,让学校被更多人所见。
他指出,培智华小的最大特色在于“人人有机会发光”,不论在舞台抑或是比赛中,学校都给予学生平等机会,这不仅是教育理念,也是百年来培智华小始终坚持的精神。
“我们学生人数少,那就有少人的做法,让学生每个月都有机会上台。因为若一般大型学校,学生人数多,要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并不容易,也是很竞争的。”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