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星洲日报/国内
“国际视野·课堂实践”公开课顺利举行,全体参与者、嘉宾及主讲人合影。前排坐者左起为黎明华小家协主席锺湘威、黄先炳、黎明华小董事雷昇龙、全国校长职工会执行顾问蔡淑祯及黎明华小校长卢彩畇。(主办方提供) 郭史光宏(左)和黄先炳(右)赠送纪念品予开幕人黄家和,由戴佩君代领。(主办方提供)
(吉隆坡17日讯)由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主催、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与拉曼大学教育学院联办、黎明华小协办的“国际视野·课堂实践──赋能阅读课堂转型”马来西亚华校阅读教学大型公开课已顺利举行,吸引逾7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华小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参与。
这项为期2天的公开课,是在吉隆坡黎明华小礼堂举行,并获得全国校长职工会和师范学院华文组讲师支持,活动宗旨为提升阅读教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马来西亚教育改革。
黄家和:期许成杏坛年度盛事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主持开幕致词时说,阅读素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这不仅是个人学习的基础,也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他强调,根据《2013-2025教育发展蓝图》,马来西亚学生在“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和国际阅读素养评量(PISA)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
黄家和未克出席,其演讲词由戴佩君代读。
他说,教育部持续推动儿童阅读计划,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并进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力,也期许这项活动能成为杏坛年度盛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教师共同体推动教育革新大会联合主席黄先炳致词时说,华教界自2009年引入上述公开课模式以来,已在全国举办逾百场活动,推动教师自下而上的专业成长,并形成独特的教育研讨的重要形式。
黄先炳也是拉曼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他说,本地公开课形式源自中国,但融入更多日本佐藤学教授倡议的“课例研究”和“专业学习共同体”,使公开课不致沦为一种表演,而参与者共同研磨的课例,是各校教师培训课程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活动由3名中国教师,包括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学青、浙江省特级教师曹爱卫、深圳市优秀教师周其星,结合本地教师郭史光宏、陈妍荟、戚宝芝,同台分享和展示阅读课堂的多样风貌。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