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819


兑现发展教育承诺


2018/08/04 中国报/中言


增建华小,是為了满足人口密集地区的华教需求,在“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下,政府不能因為财力调度问题,而在增建华小或搬迁华小课题上,採取“拖”字诀或打官腔。

前朝政府主导的10+6华小计划命运未定,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再揭前朝政府数年前承诺搬迁兴建的另5所华小,至今全未竣工,连福隆港华小的工程,6年过去了也未动工,华社与爱华教者看到这个数字,相信会因希望逐个落空捏了一把冷汗。

漏夜排队抢学额

我国的华文教育,是中国地区以外,制度化发展与教育成效备受讚赏的国家,除了华人送孩子到华小受教育,非华裔的华小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城市与新兴地区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城市出现家长漏夜排队“抢华小学额”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任何发展都需要钱、拨款,既然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人们也没要苛求新政府在执政的短时间内,兑现所有的发展承诺,或完成增建、兴建华小的工程,但是,人民希望政府不要在教育发展课题上顾此失彼,以“政府没钱”為由,合理化喊停前朝政府承诺增建的华小计划。

减学生爆满问题

国家面对财务危机,人民有义务共赴时艰,但是,发展教育的拨款不能在此刻被牺牲,教育部不能以没钱难办事為由,合理化拖延增建华小的决定。

教育部应该先解决人口密集、新兴城市的华小增建问题,减少一些华小学生爆满、课室拥挤的现象,再鑑定需增建华小的地区,而不是让人们猜测政府到底建不建华小。

国内需要增建华小,以及将微型华小迁至有需求的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希望联盟政府执政近百天了,是时候踏实兑现发展教育的承诺的时候,人民在看你们的表现!



统考最后一条高速公路


2018/08/04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郑喜文


原来,要让希盟政府承认统考,跟国阵一样,没门。

只是,到底也不理解,为何承认统考会破坏国家教育制度、影响马来文地位、动摇国民和谐?

这一切的说法,已经超越了“统考文凭到底是否应该被国家承认”的学术性问题,而涉及了层层面面的考量,如一些先天的指定的民族特权、种族利益等——这思维,已经老生常谈到不值一谈的地步了,没想到,受过华文教育的马智礼博士上任教长之后,对承认统考一事的见解如此“贴近国阵”。

尽管许多人从黑鞋白鞋及废除电脑班等课题论定马教长经验浅薄,考虑不周,然而纵看整件事情,至少动机都是为了孩子及家长着想,出发点很有爱,而且他大可不做,然而他却选择做了,看得出是有担当的人。

只是,在处理统考文凭课题上,马智礼不止显得裹足不前,而且还反复无常,优柔寡断,我相信,百姓最担心的不是统考不被承认,而是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投错票了?

统考文凭不被国家承认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不曾被承认过——这课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是希盟的大选宣言,而统考文凭在许多州属都已经被承认了!

为了在毕业之后继续深造,许多独中生都选择“双修文凭”,即同时报考统考及大马教育文凭(SPM),尽管艰辛,学生数目却一年比一年多,最讽刺的是,许多反对承认统考的前高官,都选择把孩子送去了独中。

不晓得那些高官的孩子,有没有间接导致家庭不和谐,甚至影响、破坏甚至威胁了什么东西?

SPM国文须优等

要承认统考文凭,目前已知的附带条件是国文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上考获优等。

换言之,统考生必须埋首统考的同时,再报考SPM,而且必须确保国文考获优等,才能让统考文凭上的优等获得更大的意义。

只是,国文考获优等的马来同胞,又占了整体的多少百分比?

这事情最悲哀的关键点在于,为了让自己选出来的政府承认他承诺要承认的文凭之前,你必须备考另一张文凭,并且还得确保你考获优等,不单止,即使你说Yes I do了,人家却还没愿意点头!

可怜的统考生,即使愿意付出双倍的努力考获“双学位高中”,即使明明已经获得国际上诸多学府的认可,却也不见得可以在自家的国土上被单纯的以学术角度去认可。

拜托,谁得空威胁你的地位啊?

再,真正有地位的东西,又如何被威胁啊?

又,华语从来都不曾被重视,在教育上更是一直被威胁,却不见被影响丝毫?

目前来看,统考的最后一里路犹如一条高速公路那么长,如果它必须有人妥协甚至下跪了才可以走完,你要华教的先贤和斗士情何以堪?



《请张念群做回自己》


2018/08/05 中国报/评论

~作者:董光宣


张念群接受专访,谈到华教课题。表面看来,她稳重负责,不“口甜舌滑”,所以,就任副教长两个月来,儘管老是被追问华教和华小课题,她都好整以暇。

增建华小怎样了?“若我今天要宣佈,有什么困难?一口气宣佈10+6+20都可以,宣佈罢了……但不能这么做。若我们同意建,就要兑现承诺。”

承认统考怎样了?“不能走回前朝政府模式,不在乎别人感受……需要一段时间,让大家更了解统考”。她说,承认统考的最大问题在于“种族间的猜忌、被过度政治化及有人对统考存有误解”。

言之有理。囿于大马的多元种族现实环境,改善华教问题必须有耐心,详细规划和执行,不可一蹴而就……。但她以前不是这样说的。以前这样说的,是马华,而她则负责“鞭策”马华。

201710月,她追问时任国阵政府,教育部刚宣布的的10+6华小何时建好,及由谁支付建筑费用,“我们是否还要等个10年、8年?”

马华必须万丈高楼一夜由地起,她做的事就不能急就章?但当初大家既然同意马华部长的困难不是困难,今天自然也没有体恤她的必要。

莫翻抄马华说词

20183月,她提到:“我自2008年成為国会议员后,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让优秀独中生有机会进入本地大学,一直都是我的斗争目标之一。”她的文章还引用黄明志的歌《Negarakuku》歌词表达不满:“独中生毕业了 要进local大学西北难……”

独中生要进政府大学“西北难”,因為“马华办事不力”,火粉都信了。现在轮到她当家,就请她大展拳脚,一展志向,莫要翻抄马华说词。

国阵每年给华小的5000万令吉拨款过少,张念群也骂过。如今被问到华小拨款时,她说:“我觉得林冠英不会省掉这笔钱,减少的可能性不大。”以為她会说给一亿,现在连不会减少都没有保证?

张念群律师出身,口才无碍。她在野时,频频向国阵开炮,敢怒敢言和追根究底的精神,為她赢得“小辣椒”称号。如今当上副教长,也许要顾及形象,不再耍辣也很正常,但总不能连原则也完全摒弃。

华小要增建,统考要承认,就即刻按妳说过的标準来办,片刻不拖延。请妳做回妳自己,不要当了政府就变成化妆师。



语言


2018/08/03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吴荣顺


教育部要强化多元语言的学习。

这本来也不是坏事。

其实之前的教育部也是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让学生多学习一种外语。在一些中学也有提供一些外语,比如法语等,让学生学习。

只是学习的成效如何还是值得探讨的。

如果学习知识为了遗忘,那样的外语学习不如不必。大马本身的三语,对于华校生其实已经绰绰有余。其它种族如果愿意,加上一个华语,或是淡米尔语,也是非常实际可用的。

比如大学的双语中文系,理论是非常好的。让学生可以掌握好中文与英语,确实可以增加卖点。

可是如果东不成西不就,两头不到岸,中文也不亮,英语更加是半桶水,铁定是更加糟糕的事儿。不如专注的学好中文,做个堂堂正正的优秀的中文系毕业生。

多元语言学习,欧洲肯定是榜样。

她们在多元语言的教育上,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以掌握语言为根本,这样的多元语言才是有意义的。

要不然,多学一个语言,到头来,只会说你好,早安,吃饱了吗,意义还是有限的。

若多学习一个语言,只是片面的多认识一点儿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而已,不如学习语言与文化的科目来得好。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学习语言是需要付出的,是需要认真掌握的。不是轻风等闲之事。

在我们感叹国人的英语讲得那么烂的时候,不如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提升英语水平,来得有意义。

不必等到爱护马来语人士的攻击,而是秉承身为大马国民的义务之心,好好地学好国语。千万不要躲在统考独中的背后,拒绝国语,那也是害统考独中之事儿。拥护独中统考是因为教育多元化,而不是逃避国语。切记、切忌。

能够把一个语言掌握得非常透彻达到顶峰,已经是不负此生,不辜负此语。能够再锦上添花,特是好事。若果不然,也不必每一个学生都添上多语的,结果只是添乱,增烦,加负担,也没有达到增加语言的能力,何必多语一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