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256

当网课盛行时

2021/06/0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徐晓芬

这个年头,孩子上课外班已经不是新鲜事。尤其是在这公共卫生危机时期,学童都被“困”在家里。为免他们在日久之下变得慵懒、影响学习的心志,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都会报读一些网络课程。

原本线下的实体课,也积极转型,网罗资源以新形式融入这股大浪潮。因此,网络课程在疫情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英语会话班、绘画班、古文经典思想课、讲演会等等统统都可找到。有些课分成几个季度,根据学习进度逐步升级,整个课程可以是半年到一年不等。有些是短期课程,三两个月即修完。甚至只是几个小时的如讲座分享、读书会、戏剧表演等等,也都在线上进行。不仅是学校的正课在逐步往线上改良,网络课外兴趣班也成了一个大趋势,未来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说的这些都是收费的。既然收费,就有学费和价格上的竞争,素质也良莠不齐。更有一些在你试课以后,将销售技巧发挥到最高境界,直到缴付了续班的学费为止。一个课程结束后,又再上演一次,如此循环往复。

教育不是商品,它是良心行业。市面上的课程可谓琳琅满目,为了吸睛而搞噱头的大有人在,实实在在办教育的更不在少数。能够提升学生进度的,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据闻,国外的网络课程发展比我国蓬勃,宣传手法层出不穷,许多“鸡娃”家长唯恐孩子落在后头,主办方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家境根本负担不起的家庭“着想”,协助对方向第三方借钱给学费,家长又平白承担了一笔贷款。还有一些主办方在报名后翻脸不认账,收了学费不开课,家长赔了夫人又折兵。

真的不希望我们这里也出现这种乱象横生的局面。不过,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报读校外培训机构时应该先考虑下课程的适用性及迫切性。

有些课标榜发掘孩子全面发展,但深入研究其课程内容,许多都是超前学习或者讲究技巧作答,而不是让孩子真的理解。

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前学习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点,长久下去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习也应该是快乐的一件事。“鸡娃”式的培训,不停安排各种各样的课程,“打鸡血”只会形成更多的焦虑。

如果孩子明显对某些领域感兴趣,可尝试为他找一些合适而又有口碑的兴趣班,先试试一两堂课,看看孩子的学习热情才来决定要不要报读。有时候,喜爱比较的鸡娃家长在报读后发现非自己想要的效果,孩子的进度也不如他人,而将责任全推到导师或主办方身上。

网课这条路,对我们来说尚有许多不足,唯有通过各方的监管、诚意与需要才会走得顺坦。

 

还会选择留华吗?

2021/06/10 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方城

疫情肆虐,除了让医疗系统拉警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以外,大家最易忽略的就是国家未来领导——学生,尤其是大专生的学习情况。

去年寒假,留学国外的学生纷纷回国度春假。岂知这一回,却因疫情而滞留大马,返校日期遥遥无期。从去年36 月起,中国内地及海外生一样上网课以抗疫。

然而在去年9月,中国许多大专院校已经恢复上实体课,这一批回了大马的大学生,却因为本地疫情不稳而迟迟未获批准回校上课。大家也许以为上网课可以取代一切,但是,我们心里明白,网上与线下上课,肯定是会有温度上的区别的。

也许开始阶段全体学生都上网课还是可以接受,然而当中国各大专院校已恢复上实体课,少部分学生在海外上网课之际,也许大家没有办法想像这些留华生的无奈。

留学生获注射疫苗

有些大学同步转播老师的课,他们就得面对老师讲课声音不清晰,摄像头一直拍老师腰部的画面,或完全看不清投影片内容的窘境。上网课上得如此艰辛,还不是一两个月的事,而是超过一年的苦。这是多么折腾人啊!

同样是去年,许多留学港台及欧洲澳洲的学生都获准回校了,但留华生不能,你可以想像这群孩子的失落。最重要的一点是,据悉那些回到国外大学读书的学生,都获安排注射疫苗了。由此可见,他国是如何看重身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大专生福祉。

“抢疫苗”如抢零机票

在我国,除了高官显要及医务人员获优先注射疫苗外,其他人,先别说大专生,就算是属前线的教师群,都还未获注射疫苗的预约。更特别的是:我国还要上演一幕“抢疫苗”如抢0元机票般的戏码,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故此,希望有关方面正视这个问题,因为已有为数不少的留华生,已经选择辍学,提早踏入社会或转读本地大专了。

我不敢说这一定是坏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肯定会影响一个人日后心态积极与否,后果真的不容小觑。

留华生无法回校上课,在日后中国大学招收海外新生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本地学生还会选择留华吗?

 

疫情拉低教育水平

2021/06/10南洋商报/言论

~作者:潘政麟

近期教育部宣布今年的大马教育文凭(SPM)延迟到明年3月才考。随着疫情持续恶化,学校纷纷关闭,转向线上学习,但长期上网课,会降低教育质量。

首先我们不能确保学生能够专一的学习。可能老师在教课,学生就在打电动或是看视频了。也有的学生没有相对好的电子设备或网络环境,导致听课质量降低。

上网课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互动性极差。老师不能及时知道学生是否确确实实掌握知识。学生有问题也不能像课堂上那样及时询问老师。

许多事物都在疫情期间开始数字化,但教育数字化我个人觉得弊大于利,只会降低培养学生的质量。互联网化是趋势,但不是每个事物或是领域都适合互联网化。

与国际脱轨

线上考试扩大了作弊的温床。线上作弊相对于线下作弊来得容易,甚至网上也有人公开找“枪手”代替考试等。这些都使线上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

SPM考试延迟会导致国内大学也延迟开课。延迟了一次或是两次,那么往后的进度该怎样弥补呢?这会影响本地大学想往国外大学深造的学生们。也有人直接使用SPM成绩申请国外大学。

SPM的延迟会导致本地学生往国外发展遭受一定的阻力。至今,SPM已延迟了两次,但如果长久下去,只会造成本地学生与国际脱轨现象越来越严重,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下降。

 

特殊学生最迷失

2021/06/09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练珊恩

有些人说,疫情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将导致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成为“迷失的一代”(Lost Generation)。这一代学生所掌握到的知识,从小在教育体系中所习得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学校群体生活中所培养的社交能力,都将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而更加参差不齐。

当中“最迷失”的,我想,莫过于是特殊学生。

教育部高级部长在过去星期日的线上特别新闻发布会上,受询及一些特殊学生的父母希望政府能开放特殊学校或特殊教育班,以便孩子的学校教育能持续进行时,部长说,他了解这一群体所面对的挑战,教师必定会与父母一起尽最大的努力,但是特殊学生能否回校上课,得胥视国家安全理事会的决定。

在我国目前每日确诊病例高企不下的时刻,不管国家是否落实全面封锁,在健康与教育面前,大部分的父母都必定会以孩子的生命与安全为优先,这是毫无悬念的。毕竟18岁以下的孩子至今仍无法接种疫苗,他们是脆弱的一群,而特殊孩子的免疫力与染疫后的风险,都更加令人担忧。因此,在这个时刻,让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待在家里,不要外出,是更加保险的决定。

然而,在确保孩子的安全与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不能忽视他们在关键年龄接受教育或特定训练,以及在黄金时期接受干预治疗的重要性了。我国自去年初爆发疫情开始,各年级学生居家学习的时间占大多数,今年也不例外。这段期间对每名父母来说都是挑战,而没有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父母,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更是不身在其中的你我无法想象与体会的。

我们看到一般学生在学校关闭期间,能以各种居家教学方式持续学习。有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学生上网课,教师能透过WhatsApp等通讯软体交代功课,缺乏设备的学生能看教育部特设的电视教育节目,有些甘榜或内陆地区的教师会想办法把教材交到学生手中,但是特殊学生呢?他们在家里有学习设备吗?线上教学对他们有效吗?电视教育节目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吗?对孩子的行为束手无策和失去耐心的父母又得到什么支持?

目前看到教育部为自闭症儿童所设的教育机构“GENUIS Kurnia”有提供免费个人辅导和心理评估与干预服务。一些特殊教育中学教师透过网络平台教导学生弹吉他和乌克丽丽。尽管教学效果可能不大,但是我相信对学生的心理肯定有所帮助,而其他特殊教育教师也肯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然而,特殊教育在疫情下的整体运作体系仍相当松散,从学前教育和小学,到中学和更高的阶段,从听障、视障、学习障碍,到自闭症和过动儿等,有些学生和家长完全迷失、无助,教师也没有更明确的指南和资源支持。

或许我国当局不时有在讨论,也有很好的一套系统,只是鲜为人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从其他国家的做法中学习,例如台湾近期因疫情而关闭学校后,其教育部为特殊教育人员设置“特殊教育数位课程平台”,以便这些教育人员能持续提升所需的相关知能。当官方架构起平台,并持续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与资源上的支持,教育者们至少有了方向,也有助适应疫情下给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协助。

香港教育局去年停课时为特殊学生提供的支援,包括建议各校的特殊教育主任持续为学生提供因时制宜的方案,定期联络家长,了解学生在学习及情绪上的需要和变化,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同时联合心理学家和学校社工等,为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及家长提供针对性支援。此外,教育局也制作了“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学生的家长锦囊”、“支援有读写困难学生的家长锦囊”和各类协助学生处理情绪的视频等。

和一般学生一样,全国各地都有特殊学生,他们当中可能面对网络问题,在居家学习期间无法与教师保持联系,他们可能面对设备问题,听障、视障者在家里不具备所需的工具与材料,他们也可能面对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使远距教学难以进行,家长没有受过培训,不懂得应对孩子的行为或进行教学,也面对生活压力而导致情绪紧张等。若处于黄金学习年龄的孩子因疫情而有了两年的空白,这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与未来自理和生活的能力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现在或许还不得而知。

我国的特殊教育在疫情之前就面对师资不足的问题,尽管教育部一直有计划改善,包括计划招收特殊教育临教,但是仍未能充分解决。资料显示选择到政府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百分比不多,但是教育部仍须制定更完善的机制,保障特殊学生在疫情下接受教育的权利,尽力提升素质,同时更重视特殊教育教师和助教的招聘与培训,除了让教师对学生的比例更接近标准之外,也致力在疫情期间为孩子提供更个人化的教育与协助,同时为学生未来重返学校后,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协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