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3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1257

阅读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2021/06/11  星洲日报/大北马

~作者:林星吉

常听人家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讲的不外是鼓励我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打开我们的视野、增加见闻。老生常谈,不要坐井观天总觉得天空只有这么大,所以有些人会很豪气的说: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一点都没有错,出外旅游的确可以加深我们对世界各地风土人情文化的认知,但是出门旅游所涉及金钱、时间、健康或一些个人问题时,那就会造成多数人里足不前了。

有一个更简单的方式,就是经过阅读来认识世界。

培养阅读嗜好的最佳年龄是在求学时代,那时我们所接触的都是书本,除了学校课本,选择多方面兴趣的阅读也可说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进入职场后,我们多数只阅读和工作本科有关的书籍,偶尔会买些理财投资、育儿保健或风水潮流之类的杂志,这也不算是真正在阅读。

进入第三人生阶段,多出了闲档时间,有时觉得无所事事,与其追剧刷手机,我觉得阅读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看电视、电影或听广播电台,也可以带来增加知识的效应,但我总觉得都比不上阅读的那种专注和陶醉感,那种全身、全心、眼和脑细胞融入作者书本精髓的感觉,是其他平面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阅读也可以说是最省钱的享受,只花点小钱就可以进入作者的知识宝库,认识伟人的一生事迹,掏出对我们适用的字句和经验,直到某个时刻,所读过的会自动跳出,让我们突然发出“啊!原来如此”的惊叹。

阅读也是我们和自己独处的最佳时刻,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这个微微俯就的姿态,专注的神情,谦逊优雅,看似静默,其实却蓄积无比的知识爆发力。

我本身不喜欢电子书,喜欢买书、订书,享受嗅到新书的气味和触摸到实体纸张的质感,就好像在细心品尝一瓶红酒。

阅读在第三人生是必修的功课,少掉了考试和吸取专业知识的压力,找个幽静的角落加杯咖啡配上音乐,绝对是一项非常享受的嗜好。

琳琅满目的书籍,是我们找到激励,慰藉,增加见闻、长知识,自我提升、学习和成长的宝库。

有人提到,今天的你会与五年后的你一样,除非你遇到能带动你成长的贵人或你读过的好书。很多时候,在第三人生我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自己,书读得越多,你会觉得知识取之不尽,你就会越清楚自己。

我很庆幸,从小就喜欢阅读,工作到现在,买最多是书,虽然还称不上满腹经纶,但我特别容易感到满足,因为我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书里找到。


高考成绩出炉后的正念

2021/06/11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作者:温财达

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成绩刚刚出炉,有人欢喜有人愁,成绩好的自然眉飞色舞,成绩欠佳的愁眉苦脸。但,这不是重点,不管成绩如何,该思考的是接下来的计划或对策。

成绩辉煌的学生自然有许多选择和出路,不是升上中六,就是申请大学或私立学院。至于成绩欠佳的学生,应该勇敢和坦然地接受事实,悔不当初乃于事无补,想想接下来要重考,或申请学院,或就此进入职场工作,学一门手艺,才是思想积极、改变未来的上策。

成绩若真的非常糟糕,抑或希望能有更佳的成绩,学生可以考虑重考,有些单科重考会落在67月,若考全科则在明年三月,学生需要当机立断,立刻报考,以能与时间赛跑,捉住时机,让自己在特定的时间内顺利升学,或选读更好的学系。

在这讲究学历的社会,一张文凭的确能争取到待遇优渥的工作,例如要到新加坡工作,一张文凭的确胜过千言万语,那么重考科目,以拿到漂亮文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无论如何,成绩只是一张黑字白纸,也只是人生考场里一个过程,其实人生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例如工作、爱情、婚姻、忠诚、健康等等考试,都要我们去面对。

成绩不代表人生的一切,希望莘莘学子们秉持正念,不要因为考得极糟糕而自暴自弃或意志消沉,人往高处,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只要愿意立刻发愤图强,定下目标,重考也好,工作也好,只要是追求正途,不偷不抢,人生仍然有大好前途可大展身手,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学校何时该复课?

2021/06/11星洲日报 /言路

~作者:张永隆

随着我国的冠病疫情恶化,61日起我国进入全面行动管制令。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在66日宣布,我国的中小学在年中假期后,将进行25天的线上教学,直至7月中的期中假期。

学校应不应该在疫情中停止面对面教学,一直受到争议。支持学校停止面对面教学的人认为在疫情中让孩子继续到校上课,将让孩子暴露在受感染的风险,也有可能因此把病毒传播给家里的其他成员,引发传播链。反对学校停止面对面教学者则认为,线上教学的成效比面对面教学低,也无法提供孩子学习人际互动的环境。也有一些反对停止面对面教学者是基于有些学童,尤其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者,没有适合线上学习的环境(如家里空间太小,太吵杂)或配备(电脑,手机或网路)。持续的停止面对面教学将严重影响低收入家庭孩童的学习进度,日后可能增加他们的辍学率,让他们无法透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另外,孩童的冠病感染率也似乎比成年人来得小。基于这些原因,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主张,各国应该让学校继续面对面教学。

虽然孩童的冠病感染率可能比成年人低,但随着我国的冠病疫情恶化,我国孩童的冠病感染人数也明显增加。根据卫生部的数据,我国今年1月到530日,共有82341017岁的孩童被检测证实感染冠病,其中27名(包括195岁以下的孩童)需要加护病房(ICU)的医治。另外随着传播率更高的变种病毒入侵我国,重症患者以及死亡人数的增加,学校在年中假期后继续线上教学,似乎也是无可奈何但正确的决定。那么学校应该何时复课呢?是在7月的期中假期后吗?如果到了7月中,我国的确诊人数下降到每天1000多人,学校应该复课吗?

参考过去一年多的经验,我国在复课这个议题上有必要谨慎决定。我国今年34月时就处于每日确诊人数1000多人,中小学也恢复面对面教学。然而,过早的开放各项经济和社交领域埋下我国5月疫情恶化的种子。虽然踏入6月,我国的每日疫苗接种人数已大大提升,然而以目前的接种率来计算,到了7月期中假期后,我国距离群体免疫的目标还非常遥远,而18岁以下的孩童目前也还没有被纳入我国的接种计划内。

如果我国的疫苗接种计划按照目前的计划顺利进行,我国有可能在今年年底达到群体免疫。

个人认为,学校应该在我国达到群体免疫或至少每日确诊人数下降到100人以下后才复课。虽然这意味学子们必须承受比较低的学习成效多一段日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学习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但这些都可以在学校复课后,透过各种不同的针对性加强学习来获得补救。

这比让孩子暴露在受感染的风险,健康生命受到威胁来得好。

 

生涯辅导课教学

2021/06/11 东方日报/评论

~作者:李晓诗

我认为辅导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为善用知识整合与教师集体备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透过体验、反思与实践,建构内化意义与涵养利他情怀,进而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生活经营、社会参与、保护自我与环境的生活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辅导课在执行上主题就需要多元化,最大程度让学生经验不一样的事物,而上课形式也会随著主题不同而有所改变。这么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课程内容可以更贴近学生,并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以让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有更多参与。

当课程内容涉及到一些较争议性的议题时,我会先引导,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或针对议题辩论,例如:中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堕胎应不应该合法?作弊没被抓到就不算作弊?等等较无法直接黑白二分法的议题。

我认为这些具有挑战既有价值观的议题,能够引导与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并透过表述来捍卫与坚定自己的立场,这有助于让学生可以主动思考而非被动的接受资讯。

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也可以越辩越明自己的立场与想法,梳理自己的思考脉络与价值观,同时也有机会知道别人的想法,让这些议题有了更多的弹性及从多元角度思考,尽可能达到你我虽然看法不同,但仍愿意也知道如何的与意见看法不同的人交流互动

若要增进班级的人际互动,在课程设计上透过合作学习是最好不过了。像在高二的班级必上的“骨牌的秘密”这堂课,就是一个学生回馈值很高的活动。进行活动时,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合作沟通,透过排骨牌来共同完成任务,老师的任务则是在过程中观察学生间的互动情况。

邀请校友回校分享

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讨论,将班上的团体动力、合作模式、每个人的人际风格等之类的反映给学生知道,时间允许也会和学生讨论老师的观察结果是否和真实情况贴近。部分学生课堂回馈也反映这一类的活动对班上的团结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能从活动中更加了解自己在团体中扮演的角色。

再来,老师不管再怎么贴近学生,年龄的代沟永远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物理差距。所以在高二的生涯辅导课,为了让学生可以获取最新且更多元的资源,邀请近年毕业校友协同教学,请校友分享大学生活、科系介绍、升学管道等等,就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在籍学生可以透过与学长姐近距离的互动,更了解大学的生活及最新的升学资讯,对于学生的生涯选择上提供了更多参考和帮助。与校友协同教学除了可以有效处理年龄的代沟,还有一些附加好处,像是:可以从中多多鼓励校友回馈母校、建立与校友的联系以及学长姐的经验分享能够激励学弟妹们勇敢的朝著自己的梦想前进。

至于初中的学生,最常使用的就是美国绘本作家芭芭拉库尼的经典绘本《花婆婆》,这本绘本能从梦想的角度来和初中生的学生谈“生涯是什么?”的议题。在我的教学经验中表达性媒材融入教学的成效非常好,将对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很有帮助。除此之外,表达性媒材的优点还有:

    1. 给予表达的管道,帮助人们对自己生命有不同向度的了解

    2. 能够减低防卫

    3. 促进沟通,包括非语言沟通

    4. 有助学生认识自己与他人

    5. 提供往后诊断、了解、对话的依据

    6. 协助学生反思

    7. 不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我希望生涯辅导课的内容能有不同元素的内容进入,借此能够更吸引同学认真聆听与参与。并透过游戏、活动、绘画、戏剧、音乐、舞蹈、绘本等表达性媒材介入在课程中能够释放被语言文字所压抑的情感经验。进而能够更了解自己,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