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1258

开卷考,可能吗?

2021/06/16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詹雪梅

今年3月份,诗巫公教中学的学生兴冲冲,却也心慌慌地返回学校。他们才上课一星期就迎来第一学期考试,才完成各科考试,就全都被赶回家上网课,直到今天没再踏进学校。快三个月过去了,学校、课室的景象已渐渐糊模糊、陌生。短暂的学校假期后,学生们又回到电脑前上课,并且再将迎来考试。

这是诗巫公教中学自疫情以来,第二次举行线上考试。去年尾,学校还在摸索如何进行网课时,也在不得己的情况下进行了第一次线上考试。学生第一次在家考试,学校第一次让学生不在老师眼皮下考试,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状况都有。边看考题,边翻书找答案的学生当然也有,虽然校长和老师一再提醒必须诚实答题,凭自己的实力作答。线上考试能不能公平进行?说实在,很难掌控。

疫情改变及扰乱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学习模式,几十年来奠定的教育系统已然失序,以目前的情势看来,似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当这一套模式受冲击时,验收这套教育模式的考试制度不可能“毫发无损”地被保留及延用。去年和今年的SPM考试都理所当然地因为疫情未受控制而展延,是在宣告我们熟悉的考试制“已受伤”。进行全国性的大型考试本来就不容易,现在难度更高,所涉及,要考虑的层面也更广。当学习已转为线上,考试或许也得顺应时势转到线上。

线上考试其中一个大难题是,难以确保考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应考,尤其无法控制所有考生不翻书,一如在考场中孓然一身地面对考卷。即然如此,我们是否可探讨进行线上开卷考的可能性?

开卷考不是什么新玩意儿,这种考试类型已被一些国外大学采用多年,即允许考生查阅书籍和资料。然而开卷未必比较轻松、容易,反倒比闭卷考试更有难度。即使人人身旁有一大叠书本、资料任翻、任查,却也未必能考获高分、满分。

考试有两个目的,即考学生,也考老师。但往往我们却只看到了其一,也就只把重点和目光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以成绩来衡量学生有没有认真学习,却忽略了其二,也就是课程编排及老师教学是否得当,究竟能让学生能吸收、理解多少。学生成绩差,不完全是学生没学好,

也可能是课程设计不恰当,或老师还没掌握好把某类学生教好的技巧,所以需要参照考试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如今教学模式起了变化,与线上教学相对应的,应该是线上考试;与线上考试相对应的合理模式,应该是开卷考。开卷考,要的是不让学生光一字不漏抄写,就能应对的试卷。而是一份开放,灵活,不死抄答案,且能验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及理解所学的试卷。更考学生,也更考老师。


看图演讲与讲故事比赛的评语

2021/06/16  光华日报/言论

~文:杨欣儒

由槟城州华人大会堂文教组主办的“槟城州华小中华文化讲故事暨演讲比赛”,半决赛终于在612日上下午在线上比赛完成了。作为比赛的总评委,笔者在此谈谈半决赛的内容(占总分的40%)。

比赛分高小组与初小组。半决赛的高小组参赛者根据单幅图,初小组连环图(4辐)。

先谈高小组。6幅图分别是:搬冰箱、公园一景、抄袭作业、有趣的一堂课、打扫公园、台上讲话台下也说话。一般同学所犯的共同毛病是:以为中华文化就一定离不开道德价值的忠孝礼义礼信廉耻,所以一直绕着这几个道德价值观来谈。其实中华文化还涵盖饮食文化、书法艺术等等。结果是大家的内容总离不开这些价值观,深恐不提到就会失去分数。其次,有些误解了图意。一幅叫“有趣的一堂课”,几个学生眼睛被蒙住了,在黑板前画画儿,全班学生大笑,很多参赛者没有注意到到老师和大家一起笑,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的图。结果参赛者都严肃地板起脸起说大道理:我们不应该取笑同学,我们必须同情盲人,等等。难道参赛者没有看到老师也在大笑吗?一幅上课前抄袭同学功课的图,却给2位同学当成考试作弊来发挥。

有些是背稿,一稿走天下,而且背得滚瓜烂熟,不管啥图画,内容合适不合适,总之这篇有关仁义道德的文章照样派上用场。于是打扫公园的图就把愚公移山的故事搬了过来,还有些扯到岳飞,根本就和图意无关。有些说了长篇道理后,才用一两句针对图意来说,其他的都和图意扯不上关系,就是要借题发挥道德价值观。显然的,那些背稿的参赛者很容易就给评委看出破绽。

初小的连环图讲故事也是看图说话的一种。6组图的内容为:知错能改、横冲直撞、养成好习惯、助人为乐、急中生智、假装文盲。平时上课的看图说话,如果训练有素,参赛者是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然而败笔却是很多参赛者的词汇贫乏,造成不能有效地把连环图意表达出来。有些不会通过想象力,不会穿插一些材料,结果三言两语简单地把故事说完,内容显得空洞。和高小组一样,有些总要把道德价值观拉进来,虽然穿插得很生硬和不自然。 

本周六是决赛日,高小和初小各有10名参赛者。希望他们在决赛的表现会比半决赛更突出。参赛者要避免犯同样错误,决赛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初小的决赛是看单图说话。参赛者在比赛前必须详细观看绘图,不能遗漏了一部分的图意。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小节。即席演讲比赛,主办单位会给参赛者3分钟准备内容。首先大家必须注意审题,注意关键词。例如《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说的是疫情期间,不是学校假期,不是平常日子;一件事,不能说成2件事。过后要找素材,组织材料,何者为先,何者为后。

本周六的比赛,靠大家的努力。祝福所有参赛者,加油!(作者曾经担任全国华小华语演讲比赛总评委长达16年,出版了《演讲并不难》)

 

新山华教史改不了

2021/06/12 星洲日报/大柔佛

~作者:舒庆祥

《柔佛州华校发展史》是一份非常重要华教发展史料,但一向被忽视,很少被人提及。

笔者于2003221日,根据这篇史料,在星洲日报大柔佛《走过历史》系列书写一篇题为:“写于1957年却未曾公开柔州早期华教史报告书”,这是第一次揭示有这份报告书的存在。

当年这份报告书是已故叶迎章所提供,原是英文,蒙他翻译,才得以撰写上述一文。现今笔者已拥有一本完整的华文本报告书。

报告书由时任柔佛州副督学吴德钊撰写,他是在时任管辖全马各州华校的马来亚副教育总监的指示下所撰写。

吴德钊是谁?根据2003221日笔者书写的资料,他于1910218日出生在中国海南省文昌县,4岁由叔叔带到槟城。1931年在槟城著名的Free School考获剑桥文凭,后到新山Bukit Zara English School执教。

日治时期他是柔佛州华文视学官,和平后仍出任柔佛州华文视学官,一直到1957年。随后,被政府派往英国师范大学进修,考获大学教学文凭,最后升为联合邦督学团成员之一,1969年退休。

他于1957430日完成这份报告书,报告书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份官方文件,且在国家独立前所撰写。

他说,资料是在校长、董事和热心华教人士的帮助下完成,收集工作包括访谈和追查各校校史等。

报告书分20章节,对1913年宽柔的创办及宽柔创办前后新山华教史,留下不少珍贵的资料。

报告书提及清朝倒台的影响时写到:“满清被推翻和中国革命短暂成功,为全世界华人带来了民族觉醒。华人热烈欢呼推翻满清政府,同时尽力团结全体华人,巩固辛苦得来的革命成果,他们采取了重组和改善华文学校的步骤。”

宽柔学校就在这历史转捩点创立起来的。

“在新山,广府人办的育才学堂在庆祝双十节时表演了军事操,令他帮群印象深刻,产生了后来各个会馆领袖召开讨论设公立学校的会议,结果促成了191321日成立的宽柔学校,这是新山第一所新式学校。新,是指使用国语教学。广府人的广肇会馆关闭育才学校,把学生转到新学校。”

宽柔学校是新式学校,报告书指出:“它采用与中国相同的学制,小学六年级及中学六年级。课本以上海商务印务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白话文课本,取代之前的古文经典,国语取代了方言作为课堂教学媒介语。”

作为新式学校,“学校尽量从中国招聘资格较好的教师,至于教学目标,灌输爱国主义精神,学校不断得到中国政府的领事和特派员的鼓励,因此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和他的主张都悬挂在学校里,由于课本是中国出版,教师是从中国聘请,因此是达到了有关的目标。”

这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山宽柔学校及柔佛州各华转型后的具体情况。

那么,辛亥革命之前的华校又怎样呢?

报告书写道:“大约在1856年,华人便到柔佛落脚。他们集中在河道的沿岸地区,种植甘蜜、胡椒,当时华人不多,还没有设立学校的需要。”

“一直到满清未年,新山、麻坡等地华人人口上升,人们才感到需要设立学校。”

当年办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足够中文,以便记账、书写简单的文牍,其次是人格教育,培养孝亲敬老。”

因此,在民国之前,就有家塾与私塾。

“当时,在新山就有一所潮州人开办的私塾,学生都是潮州人子弟。家塾或私塾设立在店屋或同乡会馆里,除了桌椅外,无其他设备。会馆学校的桌椅,由会馆提供,私塾学生须自备。”

“学生人数,会馆办的学校在2030人之间,私塾约1015人。那时学校不超15所,学生人数不超过300人。”

“学生上课的课本,“不外是《三字经》、《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四书》和《五经》,学校只教朗读、作文、书法和珠算。”

“教师资格懂中文便可,通常用一种方言教学,会馆的学校是用相关的方言教学,私塾的教学媒介语是用东家的方言。”

“教师的薪金每月约15元及20元,学生学费12元。支付教师薪金后所剩的余额,用于购买学生的课本或练习本或其他杂项开支,当时新山育才学堂就是这么处理,学生一律学费2元。”

“学生生活简单,学生的欢乐时光就落在华人的节庆,如农历新年和中秋节,节目是在孔子画像前行跪拜礼,烧香和燃放炮竹。没有运动,教学质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读、写信和记账的知识,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辨学者就很满意了。”

这是官方文件第一次记载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新山华教的现状。这再一次说明,宽柔创办于1913年,而在宽柔之前,除了育才学堂及一些家塾及私塾外,新山并无其他所谓的私立学校,新山华教史是改不了的。


我的华语情,我的金融缘

2021/06/14 东方日报/

~作者:Nur Ain/罗莱茵

我还很清楚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当老师走进课室时,我们全部人起立说“老师(Shi)早安”,只有我说的是“老鼠(Shu)早安”,引起同学哄堂大笑,我尴尬极了。

当时,我的班主任宫蔡霞纠正我并解释道“师”和“鼠”是完全不同的意思,问我叫什么名字并要我写在作业簿上 Nur Ain”。老师当即写下“罗莱茵”,告诉我,“从今天开始,这就是你的中文名,在今后的学习生涯都使用这个名字”。老师还告诉我,这个名字寓意很美,是莱茵河。

这就是我在新山宽柔二小就读时的故事,从此罗莱茵成了我的中文名,一直伴随我在宽柔独中完成中学教育和步入社会工作至今。

父母的远见

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没有华文教育背景,但他们决定送我入读华校。很多亲朋戚友都好奇我父母的这一决定,然而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我们生活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能多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总是好的。懂得中文让我们更容易互相了解,可以打破不同种族的障碍,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在进入银行前台开始首份工作后,我的华语特长得以展现;每当有华裔老人来银行时,分行经理都会主动寻求我的帮助,以华语向他们解释和传达金融服务讯息。

挑战

多年在华校的学习,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操守。即使是学校假期,我依然须完成很多假期作业,并在下学期开学时准时交给老师。努力上进,是我在华校学习到的重要品质,因为媒介语不是我的母语(马来语),所以我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付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全部科目都以中文授课,包括化学、生物、地理、数学、历史等,因此,我在课外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的补习班,以确保跟得上学校课程进度。

到如今,我还是以华文来做各种计算和算法,这对我来说更得心应手。

作为一名穆斯林,我必须了解什么事情是允许和不被允许的,这对我父母来说很重要。

依稀记得,父母第一天带我进华小,妈妈牵著我的手走到食堂,向我解释什么是清真食物和可以购买的,而什么是不能购买的。我们一个一个摊位走,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华人,因此食堂没有清真食物让我购买食用。妈妈是一名职业妇女,工作忙碌,但为了支持我在华校年度,她凌晨便起床为我准备早午餐便当。

我在这件事学到了坚持,在任何环境下都可通过努力获得适应,即使有时候情况不理想,也不要轻易放弃,勇敢尝试或可成功。

职场生涯

转眼间,我离开独中已20馀年,在多家本地银行的金融机构工作了25年后,我于疫情期间(20212月)获得了在具有中资背景的亚太投资银行(纳闽投资银行)的宝贵工作机会,并成为该行伊斯兰金融部门总监。

在这里,我的华语技能得以再次大放异彩,每天的文件和电邮都是以华文书写、与中国的同事以华文交流。在亚太投资银行这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我的同事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包容,使得我每天都可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作为亚太投资银行伊斯兰金融业务的负责人,我的主要职责是介绍伊斯兰金融产品和服务给客户;银行坚信并尊重多元化,从委任我一个马来女性在银行担任要职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许多马来西亚的公司缩减规模,但亚太投资银行却在扩充中,积极面向本土金融人才提供就业机会。

面向伊斯兰金融

作为一家中资投资银行,我们将伊斯兰金融视为重点领域之一,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将伊斯兰金融引入中国尚未开发的市场。除了与中国企业探讨通过发行伊斯兰债券(SUKUK)来进行融资外,我们也正推进与迪拜和加拿大的金融机构合作,以开拓全球市场。

随著最近亚太投资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亚洲数字银行(纳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这将极大推动伊斯兰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未来将为伊斯兰金融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我的华语学习经历和在中资银行的工作经历于我来说就像一段奇妙的旅程,它不但帮助我打破了异族间的隔阂,也增进了我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

我想对大马同胞们说,既然我们生活在多元种族的国家,不如就把握学习多一种语言的机会,或许未来在职场上、人生道路上都将收获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最后引述南非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一句话作为故事的结尾:“如果用一个人听的懂的语言和他交谈,触动的是他的思维;如果用一个人的母语和他交谈,触动的则是他的心灵 。”

(亚太投资银行是总部设在纳闽的离岸投资银行,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全球交易、伊斯兰金融以及数字金融服务。详情可浏览apd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