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

巫裔地主三代挺华校 廉价出租校地76年

2024/04/22  星洲日报/暖势力

报导:张赛玉  /摄影:陆家明∕受访者提供

1948年落户五湾的培民学校距今已有76年历史。

培民学校早期的外观。

锺果垾:培民学校和巫裔地主以及周边的马来邻居一直维持友好关系。

培民学校0.8英亩的校地是自1948年向一名巫裔地主租赁至今。

培民学校早年的师生和校景。

学校旁增设的侧门,旁边的道路和土地实际皆为巫裔邻居所有,但邻居却允许学生家长在此处接载孩子。

梁文杰:没有人口就没有竞争余地,为了培民的未来,迁校在所难免。

90年代,培民的学生人数仍有数十人。

培民各年级学生一起上电脑课的情景。

因为附近工厂有不少东马伊班族员工的关系,培民早年也有颇多伊班裔学生,因此在学校活动上,还特别设有伊班族的舞蹈表演 

(边佳兰22日讯)每所华小创立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于1948年实施紧急法令时期在边佳兰五湾创办的培民学校,原来也有巫裔地主一家三代人,跨越了半个世纪廉价出租校地支持华校的小故事。

ZMY MAGNETIC AURA晚霜含水银 药剂监管局:立即停售阿尼斯要求推翻印尼选举结果 遭法院驳回以汤根据资料,五湾培民学校(SJKC Peay Min Teluk Ramunia)是于76年前,由当地居民谢宝枝、魏江、杨乙生、陈汉忠等人率先

发起建校运动,随即,一座拥有2间课室及1间办公室的简陋学校便伫立在五湾路(Jalan Teluk Ramunia)大路旁。

如今,学校仍在原来的校址,所不同的是设备更齐全、新颖了。

锺果垾:地主住在学校对面

培民学校现任校长锺果垾披露,当年,学校董事部是向一名巫裔地主租下了占地0.8英亩的土地充作校舍,没想到租期从1948年延续至今,屈指一算已过了76年。

据了解,这名地主就住在学校对面,不过,依据时间推算,现在向学校收取租金者,应该是地主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后人了。

锺校长说:“每一年的新学年,学校财政就会向地主支付租金,且一年只缴付一次。”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笔租金一年只有500令吉,锺校长和家协主席梁文杰才异口同声说:“地主等同象征式收取租金,算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支持培民的发展。”

据悉,在冠病疫情以前,该校地一年的租金已维持300令吉好多年,只是近2年才调高至500令吉。

数十年来物换星移,巫裔地主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根据市场价调整该华小的租金,相反的,仍然以“友情价”出租土地给学校。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11年,当边佳兰炼油及石油化学综合发展计划(RAPID)与其他计划陆续进驻边佳兰后,当地的房产、土地价格等一度大幅度飙涨,最高峰时期曾经达到4房住宅每个月可收取6000令吉租金的夸张程度,更甭说一块地的价格了。

地主孩子是培民校友

以上述迅猛发展的趋势调高租金,其实理由相当充份。然而,地主却保留了原来的租额,直到疫情后才调涨了200令吉,让校方感受到了边佳兰暖暖的乡情。

锺果垾说:“据我了解,地主的孩子也是培民校友,至于是第几代我就不清楚了。”

有了这么一层独特的关系,每一年的华人农历新年,他说,董事部也不忘向地主送上年柑,虽然“礼轻”,但“情义重”。

除此,当地浓浓的乡情,也反映在培民学校与邻舍维持的良好关系。

学校邻居都是马来人

“其实,我们的邻居都是马来人,但邻居和校方的关系都很好。”

他透露,由于培民靠近大马路,家长每每前来接送孩子时,要停在车来车往的路旁相当危险,于是,校方和隔壁巫裔邻居商量,可否让校方开一个侧门,允许驱车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改在邻居住宅范围接载比较安全,邻居也爽快答应了。

“我们的邻居真的都蛮好,只要事先询问或跟他们商量,他们都很愿意配合。”

他续举另一个例子,“邻居种的果树,有时枝子会延伸到学校范围,因为担心有危险,校方会问邻居可否砍掉,他们也没有反对。”

梁文杰:庙宇乡民支持没财困问题

除了与友族同胞长久建立的友好关系,培民一直以来也获得当地华社,包括庙宇和居民等的大力支持。

家协主席梁文杰说,与其他华小经常面对运作或发展经费问题不同,培民学校向来毋需面对财政上的压力,因为当地居民、商家和庙宇等,向来都不忘记培民的需要。

“尤其是五湾新凤山庙,犹如培民的领养父母,常常给予各方面的协助,所以,培民的董事部成员有不少都是该庙宇的理事。”

可以这么说,培民学校从创立之初至今,皆由浓浓的乡情撑起来,然而,作为一所微型华小,该校近年也面对了人口外移、少子化等问题带来的学生人数骤减冲击。

一度只有5学生

据了解,该校全盛时期是在1978年,当时有62名学生,对比2024年只有11名学生,差距达5倍之多。

锺校长指出,培民早两三年情况更严重,一度只有5名学生。

“目前,我们有21年级新生、2年级和3年级学生各有3名,46年级的学生则各有1人。”

兴教办学是华裔先辈非常重视的,边佳兰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拥有5所华小,分别为培民、大新华小、培正华小、育本华小和高谷华小,其中,培正华小早几年已迁至古来。

梁文杰说,培民是当地剩下的4所华小中,学生人数最少的。

早年,五湾有2个大型企业,分别是制造油台导管架的工厂和铝土矿公司,因此,当年在上述两家企业工作的当地居民,以及从东马来到五湾工作的东马伊班族,都会将孩子送入培民就读。

随著上述两家企业陆续结业或迁厂,加上边佳兰年轻人口外移,培民近些年面临了学生来源大幅度减少甚至新学年没有新生的窘境。

为克服这个问题,该校董家协数年前已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努力招生积极处理迁校

梁文杰坦言:“没有人口就没有竞争余地,为了培民的未来,迁校在所难免。”

惟他强调,为了延续先辈在边佳兰办校的方针,该校并不想迁出边佳兰的范围,而最理想的地点就是至今仍未有华小的热门旅游景点廸沙鲁。

尽管八字还没一撇,但他表示,董家协将更积极处理迁校课题,与此同时,也会同步积极招生,为培民开拓一条新路。

(星洲日报)